一种安全带卡扣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906发布日期:2018-07-07 10:1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安全带卡扣的注塑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

安全带是汽车的必需品,安全带卡扣是安全带的一部分,卡扣分为冲压出来的金属片以及金属片作为钳件的注塑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把金属钳件加入到注塑模具中是个浪费人力以及生产效率的过程。

因此,如何对市场的安全带卡扣的注塑模具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点又能具有上述优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卡扣的注塑模具,尤其是一种可以提高安全带卡扣注塑生产效率的模具。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带卡扣的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注塑机架上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模具一和模具二,且模具一和模具二均设置在所述注塑机架的移动轨道上,所述模具一上分别有型腔一和型腔二,所述模具二内设有一个可相对模具二旋转的模仁,且模具二的后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后盖,所述模具二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金属钳件料道组件,该金属钳件料道组件的金属钳件料道用于放置一定数量的金属钳件,所述模具二的入口处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开关一和开关二,所述开关二位于开关一的下侧,所述模仁内设有一个用于推动金属钳件的液压缸,所述模仁包括十字槽盘、旋转轴和半月盘,所述十字槽盘固定连接在模仁的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限位延伸在所述后盖的孔内,所述半月盘固定连接在后盖的电机输出轴上,所述模仁的旋转由电机旋转带动半月盘转动,所述十字槽盘与半月盘配合旋转,以实现旋转角度为90度,所述模仁上还设有型腔三和型腔四,所述模仁上的型腔三与模具一上的型腔一相匹配,所述模仁上的型腔四与模具一上的型腔二相匹配,所述模具一和模具二闭合分为阶段一和阶段二两个阶段,阶段一为模具一和模具二基本闭合阶段,基本闭合阶段中模具一和模具二之间留有五分之二金属钳件厚度的距离,该阶段一留给模仁旋转、复位以及金属钳件推入固定在模具一上,阶段二为模具完全闭合阶段,该阶段二后模具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可以进行注塑。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钳件料道组件还包括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的底部与后盖的顶部固定连接,以实现金属钳件料道组件的稳定性,所述模具二上开设有与金属钳件料道相对应的通孔,且该通孔与金属钳件料道相连通,以实现钳件料能够稳定从金属钳件料道进入模具二内。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二上开设有与金属钳件料道放置位置相对应的凹槽,以实现金属钳件料道的底部在模具二上能够固定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二上开设有与模仁位置相对应的内孔,以实现模仁能够安装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一上还设有模具的注塑口和水道,以实现模具能够稳定注塑。

作为改进,所述模仁的弧形面上分设有金属钳件入口一和金属钳件入口二,所述模仁接近模具一的一侧面上分别设有金属钳件出口一和金属钳件出口二,且金属钳件出口一、金属钳件出口二、型腔三和型腔四位于模仁的同一侧面上,以实现金属钳件能够从模仁上稳定出入。

作为改进,所述液压缸包括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上设有液压罐,且液压推杆的输出端与金属钳件相连接,以实现液压缸对金属钳件的推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金属钳件从金属钳件料道落入的模具二中的入口需要先进过开关一和开关二,开关的工作顺序是从金属钳件料道落下的金属钳件先被开关一卡住,开关二开闭,然后打开开关一,金属钳件落到开关二上,再关闭开关一,开关的形状与金属钳件的形状相匹配,开关之间的距离要小于金属钳件的高度,开关采用平移的方式启闭,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金属钳件落下去,金属钳件落下去进过模具二落到模仁的金属钳件通道水平方向上,该水平通道完全匹配金属钳件的形状,且保证金属钳件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模仁的旋转由电机旋转带动半月盘转动,十字槽盘与半月盘配合旋转,以实现旋转角度为90度,其次,模具一和模具二闭合分为阶段一和阶段二两个阶段,阶段一为模具一和模具二基本闭合阶段,基本闭合阶段中模具一和模具二之间留有五分之二金属钳件厚度的距离,该阶段一留给模仁旋转、复位以及金属钳件推入固定在模具一上,阶段二为模具完全闭合阶段,该阶段二后模具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可以进行注塑,可以提高安全带卡扣注塑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图1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模具二和后盖的第一视角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模具二和后盖的第二视角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金属钳件料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图5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图5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卡扣注塑件和卡扣金属钳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图8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模具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模具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图12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旋转结构十字槽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旋转结构半月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液压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1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注塑机架1,还包括设置在注塑机架1上的模具,模具包括模具一2和模具二3,且模具一2和模具二3均设置在注塑机架1的移动轨道101上,模具一2上分别有型腔一201和型腔二202,模具二3内设有一个可相对模具二3旋转的模仁301,且模具二3的后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后盖302,模具二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金属钳件料道组件4,该金属钳件料道组件4的金属钳件料道401用于放置一定数量的金属钳件5,模具二3的入口处设有开关,开关包括开关一6和开关二7,开关二7位于开关一6的下侧,金属钳件5从金属钳件料道401落入的模具二3中的入口需要先进过开关一6和开关二7,开关的工作顺序是从金属钳件料道401落下的金属钳件5先被开关一6卡住,开关二7开闭,然后打开开关一6,金属钳件5落到开关二7上,再关闭开关一6,开关的形状与金属钳件5的形状相匹配,开关之间的距离要小于金属钳件5的高度,开关采用平移的方式启闭,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金属钳件5落下去,金属钳件5落下去进过模具二3落到模仁301的金属钳件通道水平方向上,该水平通道完全匹配金属钳件5的形状,且保证金属钳件5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模仁301内设有一个用于推动金属钳件5的液压缸303,模仁301包括十字槽盘304、旋转轴305和半月盘306,十字槽盘304固定连接在模仁301的旋转轴305上,旋转轴305的一端限位延伸在后盖302的孔内,半月盘306固定连接在后盖302的电机307输出轴上,模仁301的旋转由电机307旋转带动半月盘306转动,十字槽盘304与半月盘306配合旋转,以实现旋转角度为90度,该旋转为往复旋转运动,模仁301上还设有型腔三308和型腔四309,模仁301上的型腔三308与模具一2上的型腔一201相匹配,模仁301上的型腔四309与模具一2上的型腔二202相匹配,模具一2和模具二3闭合分为阶段一和阶段二两个阶段,阶段一为模具一2和模具二3基本闭合阶段,基本闭合阶段中模具一2和模具二3之间留有五分之二金属钳件5厚度的距离,该阶段一留给模仁301旋转、复位以及金属钳件5推入固定在模具一2上,阶段二为模具完全闭合阶段,该阶段二后模具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可以进行注塑。

本发明的涉及还一种卡扣注塑件8和卡扣金属钳件9,卡扣注塑件8和卡扣金属钳件9注塑时呈固定状态。

为了优化模具二3的结构,金属钳件料道组件4还包括固定脚402,固定脚402的底部与后盖302的顶部固定连接,以实现金属钳件料道组件4固定的稳定性,模具二3上开设有与金属钳件料道401相对应的通孔310,且该通孔310与金属钳件料道401相连通,以实现钳件料能够稳定从金属钳件料道401进入模具二3内。

为了使金属钳件料道401的底部固定稳固,模具二3上开设有与金属钳件料道401放置位置相对应的凹槽311,以实现金属钳件料道401的底部在模具二3上能够固定稳固。

为了使模仁301能够安装稳固,模具二3上开设有与模仁301位置相对应的内孔312,以实现模仁301能够安装稳固。

为了使模具能够稳定注塑,模具一2上还设有模具的注塑口203和水道204,以实现模具能够稳定注塑。

为了使金属钳件5能够从模仁301上稳定出入,模仁301的弧形面上分设有金属钳件入口一313和金属钳件入口二314,模仁301接近模具一2的一侧面上分别设有金属钳件出口一315和金属钳件出口二316,且金属钳件出口一315、金属钳件出口二316、型腔三308和型腔四309位于模仁301的同一侧面上,以实现金属钳件能够从模仁301上稳定出入。

另外,液压缸303包括液压推杆317,液压推杆317上设有液压罐318,且液压推杆317的输出端与金属钳件5相连接,以实现液压缸303对金属钳件5的推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