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缠绕玻璃钢的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1934发布日期:2018-10-12 22: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管道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缠绕玻璃钢的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钢管道加工的系统一般都包括有缠绕机构和加热机构,芯棒在经过缠绕工艺后再输送到加热机构进行加热处理。缠绕机构的加工原理为,将管道先行套设至可转动的芯棒上,再通过驱动芯棒带动管材转动使得玻璃钢缠绕至管材上。然而现有的加工系统中,模具芯棒与管材之间的止转配合程度较差,两者间容易出现打滑,使得芯棒无法良好的带动管材转动,玻璃钢缠绕不够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其次,烘干通常仅采用加热管热加热的形式进行,由于加热管与物料之前的间距较大,加热烘干的速度较慢,热能损失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芯棒与物料止转效果好、烘干效果好的一种管道缠绕玻璃钢的加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缠绕玻璃钢的加工系统,包括缠绕机构、加热机构及用于将物料由缠绕机构输送至加热机构的送料架;所述缠绕机构包括支座、可转动设于所述支座上的传动轴、与所述传动轴止转配合且可相对于该传动轴左右动作的连接轴、一端可与所述连接轴插接并止转配合的模具芯棒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模具芯棒上设有与套设于该模具芯棒上的物料止转配合的止转结构,该止转结构包括固连于模具芯棒一端的第一止转件和可拆卸连接于模具芯棒另一端的第二止转件;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室、设于加热室内的送料链条、设于加热室内的热风吹送件及与该热风吹送件相配合的热风发生部件。本发明通过第一、第二止转件的配合,使得模具芯棒能够与套设在该模具芯棒外的管道之间实现良好的止转配合,保证模具芯棒在转动时始终带动管道转动,保证玻璃钢在管道外均匀缠绕,加工得到的产品质量高;第二止转件与模具芯棒为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管道在需要由模具芯棒上取出时的操作更为方便;

通过在加热室内设置了热风吹送件,将传统的采用加热管加热的方式调整为采用热风进行烘干,热风与物料的接触充分,烘干效果好,速度块,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小了热能的浪费,实现节能减耗;

其次,通过设置止转配合且可相对移动的连接轴和传动轴,从而只要控制连接轴的左右移动就可控制模具芯棒与连接轴的连接状态,从而便于模具芯棒的拆装,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的生产效率。

所述热风发生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室外的热风发生室、设于热风发生室内的加热件及与该热风发生器相连通的鼓风机。

所述热风吹送件为喷头,所述加热室内设有与所述热风发生室相连通的多个布风管,所述热风吹送件间隔均匀的分布于该布风管上;通过布风管进行布风,使得热风吹送件的分布面积更管,进一步提升烘干速度和效果。

所述第一止转件外表面上间隔分布有多个止转凸部;通过止转凸部的设置增强与管道内壁之前的摩擦力,保证模具芯棒与管道实现良好止转。

所述第二止转件包括套体、设于套体上供所述模具芯棒的端部穿过的通孔及设于该套体外壁上的多个凸部;凸部增强套体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管道与模具芯棒的稳定止转。

所述套体通过螺钉与所述模具芯棒可拆卸固连;需要将管道由模具芯棒上取出时,将套体拆卸后由管道内取出,再取下管道,使得管道在拆装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拆装更为方便。

所述支座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和传动轴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由于模具芯棒在缠绕过程中会发生晃动,进而会带动传动轴一起发生晃动,而通过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减小传动轴发生晃动的幅度,进而有效防止了传动轴因晃动而与其他部件发生刚性撞击的情况,减小了传动轴受到的损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缓冲组件和连接与所述缓冲组件和通孔内壁之间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弧形件、设于所述弧形件上的多个滚珠及连接于所述两弧形件之间的第二缓冲件;滚珠的设置保证了传动轴能够与两弧形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第二缓冲件的设置能减小传动轴在转动时发生晃动幅度,进而有效避免了传动轴与其他部件发生刚性碰撞,减小了传动轴受到的损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第一、第二止转件的配合,使得模具芯棒能够与套设在该模具芯棒外的管道之间实现良好的止转配合,保证模具芯棒在转动时始终带动管道转动,保证玻璃钢在管道外均匀缠绕,加工得到的产品质量高;设置了热风吹送件,烘干效果好,速度块,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小了热能的浪费,实现节能减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烘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中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中模具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连接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集砂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1所示,一种管道缠绕玻璃钢的加工系统,包括缠绕机构、加热机构9及用于将物料由缠绕机构输送至加热机构的送料架;所述送料架可采用金属制成的支撑架,底部设置滚轮,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机架1、轨道2、小车3、设于所述小车上的玻璃纤维出丝机构31和出砂机构32,具体的,所述缠绕机架1包括支座11、可转动设于所述支座上的传动轴12、与所述传动轴12止转配合且可相对于该传动轴左右动作的连接轴13、右端可与所述连接轴插接并止转配合的模具芯棒14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驱动部件,具体的,所述支座11上设有与所述模具芯棒14相配合的两支撑部,从而模具芯棒可直接放置在支座上,由于连接轴可相对于传动轴左右动作,进而当模具芯棒放置在支座上时,通过向左移动连接轴就可实现模具芯棒和连接轴的插接配合,进而当连接轴转动时能带动模具芯棒一起转动,同样的,通过向右移动连接轴,就可实现模具芯棒与连接轴的分离,进而便于将模具芯棒从支座上取下来,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具体的传动过程为:通过驱动部件驱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与传动轴止转配合的连接轴转动,并最终带动与所述连接轴止转配合的模具芯棒转动。

具体的,所述加热机构9包括加热室95、设于该加热室95内的送料链条91、与所述送料链条相配合的链轮92及驱动所述链轮92转动的驱动件,具体的,所述加热室95为不锈钢制成的箱子,所述驱动件为市场上直接购买的电机,所述电机驱动链轮转动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当芯棒通过送料机构输送到送料链条上时,通过电机驱动链轮转动进而带动送料链条转动,从而将芯棒运送至加热室中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9还包括热风吹送件93和热风发生部件,该热风发生部件包括热风发生室94、设于热风发生室内的加热件96及与该热风发生器相连通的鼓风机97;该热风发生室94为不锈钢制成的箱体,通过焊接固连在加热室外;所述加热件96为市面上购买得到的加热管,通过加热件96对鼓风机鼓入加热室内的风进行加热;具体的,热风吹送件93为喷头,所述加热室95内设有多个布风管98,该多个布风管98间隔均匀的沿加热室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相连两布风管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最中间的布风管与所述热风发生室94相连通;所述热风吹送件93则沿布风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芯棒14上设有与套设于该模具芯棒14上的管道止转配合的止转结构,该止转结构包括固连于模具芯棒14一端的第一止转件71和可拆卸连接于模具芯棒另一端的第二止转件72;具体的,所述第一止转件71由金属制成,可穿入至管道内,优选的,第一止转件71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有多个条形的止转凸部711。

所述第二止转件72包括套体721、设于套体上供所述模具芯棒14的端部穿过的通孔及设于该套体外壁上的多个凸部722;所述套体721由金属制成,所述通孔设置在套体721的中心部位置上;所述凸部722为条形结构设置,多个凸部722沿所述套体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作为优选的,所述套体721通过螺钉723与所述模具芯棒14连接,进而实现两者件的可拆卸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11设有与所述连接轴13相配合用以控制所述连接轴13左右动作的控制组件,具体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底端与支座11通过转轴连接的一长方体框架6,所述长方体框架套设在连接轴外部,所述长方体框架内水平设置有两限位杆61,所述连接轴13上设有对应于两限位杆的位置处设有环形限位槽134,所述两限位杆61卡在环形限位槽134的上下部,进而在翻转长方体框架6过程中,两限位杆61会和环形限位槽134的侧壁相接触并挤压,进而连接轴13在限位杆61的挤压力作用下能够沿着传动轴12发生移动,优选的,所述支座11上还设有可与所述长方体框架6相配合的定位架62,该定位架62和长方体框架6上分别设有一插销孔,通过在两插销孔内插入插销就能对长方体框架进行定位,此时连接轴和模具芯棒处于插接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11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轴12穿过的通孔15,所述通孔15内壁和传动轴12之间设有缓冲装置,具体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传动轴12上缓冲组件4和连接与所述缓冲组件4和通孔15内壁之间的第一缓冲件5,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两弧形件41、设于所述弧形件上的多个滚珠42及连接于所述两弧形件41之间的第二缓冲件43,所述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分别为一压缩弹簧,当该缓冲组件套设在传动轴上时,滚珠能够与转动轴的外侧壁紧密贴合,进而通过滚珠的作用保证了传动轴能够与两弧形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第二缓冲件的设置能减小传动轴在转动时发生晃动幅度,进而有效避免了传动轴与其他部件发生刚性碰撞,减小了传动轴受到的损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件43两端分别通过一可调弹力结构与弧形件41连接通过可调弹力结构可自由调节第一缓冲件对两弧形件的挤压力,进而能够始终保持第一缓冲件对两弧形板具有一较好的缓冲效果;具体的,所述可调弹力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件两端43的调节轴44、设于所述调节轴上的多个凸台441、设于所述弧形件41上与所述调节轴44相配合的调节腔411、设于所述弧形件41上与所述调节腔411相连通的两定位孔412及u型定位件45,所述相邻两凸台441之间形成定位槽,当将u型定位件的两端对准插入到两定位孔内,通过将u型定位件45的两端分别卡入到不同位置凸台间的定位槽内,进而实现调整第二缓冲件两端距离的目的,进而实现对第二缓冲件弹力调整的作用,保证了第二缓冲件能使用对两弧形板具有较好的弹力,从而保证了缓冲组件能对传动轴起到一较好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件41由两规格完全相同的弧形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所述两弧形板在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凹槽,当两弧形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时,两弧形板对应位置上的两凹槽相对齐形成供所述滚珠安置的安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12上设有止转块121,所述连接轴13上设有与所述止转块121相配合的止转槽131,具体的,所述止转块121为设置在传动轴外侧壁上并沿该外侧壁周向间隔均匀设置的两条形凸块,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端部插入的圆柱型容纳槽,所述止转槽131为设置在该容纳槽侧壁上并沿其周向间隔均匀设置的两条状凹槽,为了实现连接轴能相对于传动轴左右移动,保证所述止转槽131的长度大于所述止转块121的长度,通过止转块和止转槽的配合实现传动轴与连接轴的止转配合,进而传动轴在转动时能带动连接轴一起转动,另外由于止转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止转块的长度,进而可相对于传动轴左右移动连接轴,从而利于实现模具芯棒和连接轴的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13一端设有供所述模具芯棒14一端插入的圆柱形的插接槽132,所述模具芯棒14外侧壁上设有止转柱141,所述插接槽13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止转柱141相配合的卡槽133,当模具芯棒的一端插入到连接轴上的插接槽内时,止转柱能够卡入到卡槽内,进而实现了模具芯棒与连接轴的止转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18和两端分别套设在驱动电机输出轴和传动轴上的传动带17,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的一般电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带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一起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2设置在该缠绕机架的一侧,小车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并沿着轨道前后移动,在小车沿着轨道移动时,通过设置在小车上的玻璃纤维出丝机构将浸有树脂的玻璃纤维缠绕在管道的模具上,且在玻璃纤维缠绕的同时,石英砂通过出砂机构被倾倒在玻璃纤维上,进而随着玻璃纤维一起缠绕到模具上形成夹砂层,由于石英砂在倾倒过程中极易从玻璃纤维上泄落而掉到地面上,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所述小车3上设置了与所述出砂机构32相配合的集砂机构33,所述集砂机构33包括连接于所述小车上的支撑板331和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集砂槽332,所述集砂槽通过一插接结构实现与支撑板的可拆卸连接,所述集砂槽332为一上部设有开口的塑料容器,所述支撑板331为一与小车固连的矩形木板,所述集砂槽332和支撑板331的位置都处在模具芯棒14的下面,具体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331上的插接槽333和设于所述集砂槽332上与所述插接槽333相配合的插接件334,所述插接槽为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的一t型槽,所述插接件为固连在集砂槽底部的一长方体结构的固定板,该固定板可插接在所述的t型槽内,进而实现集砂槽和支撑板的可拆卸连接。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