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8816发布日期:2018-08-14 08:3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铝塑复合膜的加工设备,具体的涉及到生产铝塑复合膜中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铝塑复合膜由外层尼龙层、中间铝箔层和内层热封层构成复合材料,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剂进行结合。但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腐蚀液或者氢氟酸渗漏,普通的铝塑复合膜的内层热封层很容易被腐蚀液或氢氟酸渗透从而导致短路现象,普通的铝塑复合膜的内层热封层容易被腐蚀液或氢氟酸渗透的原因在于铝塑复合膜的内层热封层主要为cpp膜,cpp膜是一种流延聚丙烯薄膜,其具有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原料未完全塑化或者是挤出流通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某个环节有残留物被挟带出来,或者流道死角或者摩擦温度过高造成原料提前分解,就会产生“鱼眼”;或者局部塑化温度过高,也会使得薄膜表面上看上去有闪亮的白色光点,也就是所谓的“晶点”,而在“鱼眼”或“晶点”的地方与cpp膜的整体其实连接并不是完全密合,在此部位相对比较薄弱,则腐蚀液或者氢氟酸容易从“鱼眼”或“晶点”处渗透。为了解决此问题,行业里面的惯常做法是在铝塑复合膜的中间层铝箔层与内层热封层之间再增加一层防腐蚀处理层,防腐蚀处理层与铝箔层和内层热风层之间通过粘合剂进行结合。但是如果采用增加一层防腐蚀处理层的做法,不但会增加材料成本,也就是说多增加一层防腐蚀层,另外,优选的还需要配合使用具有防腐蚀效果的粘合剂;同时还会增加工艺成本,因为增加一层结合层,就需要至少再增加一条施加粘合剂的工艺生产线,这样的成本会比较高,且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有鉴于此,现在铝塑复合膜行业中有人提出用多层的cpp薄膜取代单层的cpp薄膜,采用此种做法的优势在于由于cpp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其产生“鱼眼”或“晶点”的机率相对较小,如果采用多层堆叠的形式将会大大降低氢氟酸或者腐蚀液穿过所有cpp膜层的机率。但是由于目前的分配器分流技术不均,尤其是当单层cpp膜层低于15um以下时,将很难均匀分配,故很难实现多层cpp膜层的共挤。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其能够将聚丙烯融熔液进行均匀分配,并使得每层cpp薄膜的厚度可达到5um~15um。如此,可以将原来的单层cpp薄膜用多层的cpp薄膜替代,同时不增加材料成本。一种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其包括:原料进口(10)、分流锥(11、12、14、15)、分流管(111、112、114、115)、中心管(113)、限流锥(13),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分流锥(11、12)依次同心套设在中心管(113)上,其中第一个分流锥(11)的一端与原料进口(10)相连,第一个分流锥(11)的另外一段同心嵌套在第二个分流锥(12)的一端,每经过一个分流锥(11、12、14、15),流体将被分为对称的≥2股,并通过分流管(111、112、114、115)沿着轴向方向传输,在中心管(113)的末端套设限流锥(13),并将经过限流锥(13)的流体与前面的的分流管(111、114)会和成一股流体i,同时将经过限流锥(13)的流体与前面的分流管(112、115)会和成一股流体ii,流体i和流体ii分别经过导流管进入到挤出机模头的同一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锥(11、12、14、15)上可以分别单独设置分流环(16)。分流环(16)可以固定分流锥(11、12、14、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心管(113)的直径大于分流管(111、112、114、115)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流体i和流体ii可以分别经过分流锥(14、15)后再行分流,并将分流后的液体传送到挤出机挤出机模头的同一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可以将融熔的pp流体分为2~20份;较为优选的,可以将融熔的pp流体分为3~12份。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使得融熔的pp原料经过至少两个分流锥(11、12)分流后,又分别单独与分流管(111、114)会和成一股流体i,与分流管(112、115)会和成一股流体ii,使得流体更加稳定,且配方分布比较均匀,可以解决现有的cpp薄膜很难做得更薄的瓶颈,从而使得多层超薄cpp薄膜共挤变成现实。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为具体实施案例1的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示意图。主要元器件说明:原料进口10第一个分流锥11第二个分流锥12限流锥13分流锥14分流锥15分流环16分流管111分流管112中心管113分流管114分流管115导流管211导流管212导流管213导流管214导流管215导流管21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案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的示意图,其包括:原料进口(10)、分流锥(11、12、14、15)、分流管(111、112、114、115)、中心管(113)、限流锥(13),其特征在于:两个分流锥(11、12)依次同心套设在中心管(113)上,其中第一个分流锥(11)的一端与原料进口(10)相连,第一个分流锥(11)的另外一段同心嵌套在第二个分流锥(12)的一端,每经过一个分流锥(11、12、14、15),流体将被分为2股,并通过分流管(111、112、114、115)沿着轴向方向传输,在中心管(113)的末端套设限流锥(13),并将经过限流锥(13)的流体与前面的的分流管(111、114)会和成一股流体i,同时将经过限流锥(13)的流体与前面的分流管(112、115)会和成一股流体ii,流体i和流体ii可以分别经过分流锥(14、15)后再行分流,并经过导流管(211~216)进入到挤出机模头的同一层中,如此可以形成六层共挤的cpp薄膜。且每一层的厚度可以做到10um。具体实施案例2:一种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其包括:原料进口(10)、分流锥(11、12、14、15)、分流管(111、112、114、115)、中心管(113)、限流锥(13),其特征在于:两个分流锥(11、12)依次同心套设在中心管(113)上,其中第一个分流锥(11)的一端与原料进口(10)相连,第一个分流锥(11)的另外一段同心嵌套在第二个分流锥(12)的一端,每经过一个分流锥(11、12、14、15),流体将被分为2股,并通过分流管(111、112、114、115)沿着轴向方向传输,在中心管(113)的末端套设限流锥(13),并将经过限流锥(13)的流体与前面的的分流管(111、114)会和成一股流体i,同时将经过限流锥(13)的流体与前面的分流管(112、115)会和成一股流体ii,流体i和流体ii可以分别经过两个导流管进入到挤出机模头的同一层中,如此可以形成两层共挤的cpp薄膜,且每一层的厚度为12um。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制备多层cpp薄膜的分配器结构,其能够将聚丙烯融熔液进行均匀分配,并使得每层cpp薄膜的厚度可达到5um~15um。如此,可以将原来的单层cpp薄膜用多层的cpp薄膜替代,同时不增加材料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