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3707发布日期:2018-12-28 21:43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衣服面料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耐用、舒适、富有弹性,而且要求具有较好的负离子、远红外和除臭性能等保健功能效果。国际上纺织面料向功能性方向发展已成为面料研究和发展的主流,功能性包括吸湿快干、抗紫外线、抗菌、抗静电、抗辐射、阻燃、保暖等,在研发这些功能性面料时,还将面料的弹性等穿着舒适性密切结合。我国的面料产品在这方面尚趋于起步阶段,功能性面料比例在面料总量中尚不到10%,在一种面料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则更少;同时现有的生产多功能布工艺流程繁琐,且不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导致产品的销量降低,最终给生产厂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s1、片材采购;s2、底色印刷;s3、热压成型;s4、片材注塑;s5、外协印刷logo;s6、产品检验;s7、成品入库;s8、成品出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s1、片材采购;

s101、判断所述供应商标识是否在预设供应商列表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102;s102、将待发布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供应商标识、所述片材标识和所述属性信息存储在预设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片材标识分别与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属性信息关联;s103、向所述供应商终端发送片材发布成功信息,并将待发布的所述片材发布;s104、获取采购商终端选择的发布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片材标识;s105、根据所述片材标识,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所述片材标识对应的所述供应商标识、所述属性信息,并将所述供应商标识、所述属性信息在所述采购商终端上显示;s106、当采购商终端根据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属性信息确认购买所述片材标识对应的片材时,根据所述片材标识对应的片材交易信息,生成对应的采购订单信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2、底色印刷;

s201、采用分光光度仪配合计算机中的调色模块进行油墨配色,得出的配色方案;s202、采用印版检测仪检测版材数据,并将检测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s203、采用分光密度仪测量印刷品的密度、网点扩大、lab值和δe数据,并将印刷品的密度、网点扩大、lab值和δe数据输入计算机;s204、印刷色彩管理模块将印刷机的icc作为目标值,配合打印机,经过循环计算微调后得到一条打印机的mx4曲线;s205、根据得到的mx4曲线用数码打样模块使数码稿和印刷标样一致,并在显示器上显示;s206、印刷机采用符合印刷的标准光源进行印刷;所述的计算机分别与印刷机和显示器相连,其中印刷机上配有标准光源,所述的计算机还包括调色模块、数码打样模块和印刷色彩管理模块;所述的分光色差仪与所述的调色模块相连;所述的印版检测仪和分光密度仪与所述的计算机相连;所述的印刷色彩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打印机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的数码打样模块相连;所述的印刷颜色质量管理系统还包括分光光度计,所述的分光光度计与所述的显示器相连,用于校准所述的显示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3、热压成型;

一台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上配制有至少两个冷热压模具,一个冷热压模具放置在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的外侧,由工人进行装料,同时一个已装料的冷热压模具放置在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中进行冷压或热压的操作,等冷热压模具装料完成和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完成对另一个冷热压模具的冷压或热压的操作后,两个冷热压模具进行交换,将已完成冷压或热压操作的冷热压模具取出到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的外侧,开模落料,并再次装料,同时将已装料的冷热压模具放置在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中进行冷压或热压的操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4、片材注塑;

s401、对片材、注塑件进行丝印、喷涂、转印、电镀、雕刻表面可加工工艺处理,所述的片材、注塑件预先加工二号印刷图案与一号印刷图案;所述的片材、注塑件不加工二号印刷图案与一号印刷图案,两种加工方式为可选其一的加工方法;s402、片材通过模具热压成注塑件上表面的形状;s403、片材通过定位孔固定后,表面涂透明液体、固体胶中任意一种,注塑件通过定位孔固定与片材贴合,然后压平注塑件与片材间透明液体或固体胶,进行紫外线固化或加热固定;s404、在注塑件另一面进行丝印、喷涂、转印、电镀、雕刻表面可加工工艺处理,成形具图文效果的图层,然后进行切割成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5、外协印刷logo;

s501、对布类产品的第一表面进行平板打印:利用喷墨打印技术配合以油墨,在距离喷头3-4mm距离使墨水聚焦,以进行表面图案打印;s502、对布类产品的第二表面进行丝印:利用孔版印刷,在对布类产品的第二表面形成logo和局部小图案;s503、对布类产品的第三表面进行水转印:利用液态水的压力和化学制剂使水转印预印刷胶片与膜材料上的脱落彩色图案层内容转移到塑类产品的第三表面;s504、对布类产品的第四表面进行热转印:将设计好的彩色图案印刷到塑胶薄膜胶片上,通过热量增加,压力加大,将彩色图案油墨层的设计纹理及色彩内容转移到布类产品的第四表面;s505、对布类产品的第五表面进行喷涂:采用自动油漆喷涂线对布类产品的第五表面进行表面预处理或者添加色彩;s506、对布类产品的第六表面进行染色:利用布料染色染花纹工艺对布类产品的第六表面进行后处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6、产品检验;

s601、通过传送带将成品的灯罩依次移动经过拍摄区;s602、拍摄区内设置的高清摄像机对依次经过的成品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的成品外观图片输入至后台处理系统;s603、后台处理系统将拍摄的成品外观图片与预先存储的合格的成品外观图片进行比对;s604、后台处理系统比对合格的成品,传送带将其移动到下一工序,后台处理系统比对不合格的成品,通过机械手将其抓取并放置到废品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7、成品入库;成品中厚板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s8、成品出货;管理人员根据系统列举的库存物品数量,进行选择出库,并生成出库单据,负责出库的执行人员便可以到仓库根据出库单提货;在仓库提货的时候,系统根据出库的物品规格类型及数量,自动计算同类物品中最先进入仓库作为优先出库,即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也可以按自定义要求手动指定库位;系统软件按比例模拟仓库进行显示,对库位的存放日期使用从淡黄色到深红色的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先在布料印刷厂进行布料图案印刷,图案可以按照客人的要求出相应的图案;印刷好的布料去pvc复合厂做底部复合;然后进入车用脚垫厂把复合好的布料塑胶结合体压机切割成型,按照在脚垫要成型的图案来做外形切割;最后把成型的脚垫图案片和脚垫原料放入注塑机进行合体;本发明生产工艺比较完善,耐磨性好,而且图案设计也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中底色印刷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中产品检验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计算机、2-调色模块、3-印刷色彩管理模块、4-数码打样模块、5-分光色差仪、6-打印机、7-印版检测仪、8-分光密度仪、9-印刷机、10-显示器、11-分光光度计、12-拍摄区、13-后台处理系统、14-机械手、15-废品区、16-出库单据、17-预设数据库、18-供应商终端、19-采购商终端、20-预设供应商列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布的模内注塑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s1、片材采购;s2、底色印刷;s3、热压成型;s4、片材注塑;s5、外协印刷logo;s6、产品检验;s7、成品入库;s8、成品出货。

s1、片材采购;

s101、判断所述供应商标识是否在预设供应商列表20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102;s102、将待发布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供应商标识、所述片材标识和所述属性信息存储在预设数据库17中,并将所述片材标识分别与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属性信息关联;s103、向所述供应商终端18发送片材发布成功信息,并将待发布的所述片材发布;s104、获取采购商终端19选择的发布的所述片材的所述片材标识;s105、根据所述片材标识,在预设数据库17中查找所述片材标识对应的所述供应商标识、所述属性信息,并将所述供应商标识、所述属性信息在所述采购商终端19上显示;s106、当采购商终端19根据所述供应商标识和所述属性信息确认购买所述片材标识对应的片材时,根据所述片材标识对应的片材交易信息,生成对应的采购订单信息。

s2、底色印刷;

s201、采用分光光度仪配合计算机1中的调节模块2进行油墨配色,得出的配色方案;s202、采用印版检测仪7检测版材数据,并将检测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1;s203、采用分光密度仪8测量印刷品的密度、网点扩大、lab值和δe数据,并将印刷品的密度、网点扩大、lab值和δe数据输入计算机1;s204、印刷色彩管理模块3将印刷机9的icc作为目标值,配合打印机6,经过循环计算微调后得到一条打印机6的mx4曲线;s205、根据得到的mx4曲线用数码打样模块4使数码稿和印刷标样一致,并在显示器10上显示;s206、印刷机9采用符合印刷的标准光源进行印刷;所述的计算机1分别与印刷机9和显示器10相连,其中印刷机9上配有标准光源,所述的计算机1还包括调节模块2、数码打样模块4和印刷色彩管理模块3;所述的分光色差仪5与所述的调节模块2相连;所述的印版检测仪7和分光密度仪8与所述的计算机1相连;所述的印刷色彩管理模块3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打印机6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的数码打样模块4相连;所述的印刷颜色质量管理系统还包括分光光度计1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11与所述的显示器10相连,用于校准所述的显示器10;

s3、热压成型;

一台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上配制有至少两个冷热压模具,一个冷热压模具放置在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的外侧,由工人进行装料,同时一个已装料的冷热压模具放置在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中进行冷压或热压的操作,等冷热压模具装料完成和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完成对另一个冷热压模具的冷压或热压的操作后,两个冷热压模具进行交换,将已完成冷压或热压操作的冷热压模具取出到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的外侧,开模落料,并再次装料,同时将已装料的冷热压模具放置在冷热压成型生产设备中进行冷压或热压的操作。

s4、片材注塑;

s401、对片材、注塑件进行丝印、喷涂、转印、电镀、雕刻表面可加工工艺处理,所述的片材、注塑件预先加工二号印刷图案与一号印刷图案;所述的片材、注塑件不加工二号印刷图案与一号印刷图案,两种加工方式为可选其一的加工方法;s402、片材通过模具热压成注塑件上表面的形状;s403、片材通过定位孔固定后,表面涂透明液体、固体胶中任意一种,注塑件通过定位孔固定与片材贴合,然后压平注塑件与片材间透明液体或固体胶,进行紫外线固化或加热固定;s404、在注塑件另一面进行丝印、喷涂、转印、电镀、雕刻表面可加工工艺处理,成形具图文效果的图层,然后进行切割成型。

s5、外协印刷logo;

s501、对布类产品的第一表面进行平板打印:利用喷墨打印技术配合以油墨,在距离喷头3-4mm距离使墨水聚焦,以进行表面图案打印;s502、对布类产品的第二表面进行丝印:利用孔版印刷,在对布类产品的第二表面形成logo和局部小图案;s503、对布类产品的第三表面进行水转印:利用液态水的压力和化学制剂使水转印预印刷胶片与膜材料上的脱落彩色图案层内容转移到塑类产品的第三表面;s504、对布类产品的第四表面进行热转印:将设计好的彩色图案印刷到塑胶薄膜胶片上,通过热量增加,压力加大,将彩色图案油墨层的设计纹理及色彩内容转移到布类产品的第四表面;s505、对布类产品的第五表面进行喷涂:采用自动油漆喷涂线对布类产品的第五表面进行表面预处理或者添加色彩;s506、对布类产品的第六表面进行染色:利用布料染色染花纹工艺对布类产品的第六表面进行后处理。

s6、产品检验;

s601、通过传送带将成品的灯罩依次移动经过拍摄区12;s602、拍摄区12内设置的高清摄像机对依次经过的成品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的成品外观图片输入至后台处理系统13;s603、后台处理系统13将拍摄的成品外观图片与预先存储的合格的成品外观图片进行比对;s604、后台处理系统13比对合格的成品,传送带将其移动到下一工序,后台处理系统13比对不合格的成品,通过机械手14将其抓取并放置到废品区15。

s7、成品入库;成品中厚板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s8、成品出货;管理人员根据系统列举的库存物品数量,进行选择出库,并生成出库单据16,负责出库的执行人员便可以到仓库根据出库单提货;在仓库提货的时候,系统根据出库的物品规格类型及数量,自动计算同类物品中最先进入仓库作为优先出库,即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也可以按自定义要求手动指定库位;系统软件按比例模拟仓库进行显示,对库位的存放日期使用从淡黄色到深红色的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先在布料印刷厂进行布料图案印刷,图案可以按照客人的要求出相应的图案;印刷好的布料去pvc复合厂做底部复合;然后进入车用脚垫厂把复合好的布料塑胶结合体压机切割成型,按照在脚垫要成型的图案来做外形切割;最后把成型的脚垫图案片和脚垫原料放入注塑机进行合体;本发明生产工艺比较完善,耐磨性好,而且图案设计也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