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6799发布日期:2018-11-02 23:5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按照注射装置和锁模装置的排列方式,可分为立式、卧式和立卧复合式,注射系统的作用:注射系统是注塑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有柱塞式、螺杆式、螺杆预塑柱塞注射式3种主要形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螺杆式,其作用是,在注塑料机的一个循环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注射结束后,对注射到模腔中的熔料保持定型,螺杆式注塑机塑化装置主要由加料装置、料筒、螺杆、过胶组件、射嘴部分组成,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注射油缸、注射座移动油缸以及螺杆驱动装置。

使用人员移动装置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且使用人员需要浪费大量体力,且装置搬运不方便,造成使用人员无法有效的对装置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其结构包括电缆线、机体、电控箱、储电箱、移动机构、滑杆、入料杆、注塑箱、支架、箱体、拉门,所述的电缆线设于电控箱,所述的电控箱和电缆线电连接;

所述的电控箱设于储电箱上,所述的储电箱和电控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储电箱右侧设有滑杆,所述的滑杆和储电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滑杆上设有注塑箱,所述的注塑箱和滑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注塑箱顶端设有入料杆,所述的入料杆和注塑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注塑箱底部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和注塑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支架安装于机体右侧顶端,所述的机体右侧前端面设有箱体,所述的箱体和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箱体上设有拉门,所述的拉门和箱体采用间隙配合;

所述的移动机构设于储电箱顶端,所述的储电箱和移动机构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移动机构由移动装置、散热装置、动力转盘、活塞装置、启动装置、双向推杆装置、下压装置、推动装置、动力装置、辅助装置组成,所述的移动装置顶端设有推动装置,所述的推动装置和移动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动装置右侧设有辅助装置,所述的辅助装置和推动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装置顶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和辅助装置相互啮合,所述的动力装置左侧设有下压装置,所述的下压装置和动力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装置左侧设有双向推杆装置,所述的双向推杆装置和下压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双向推杆装置左侧设有启动装置,所述的启动装置和双向推杆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启动装置底部设有活塞装置,所述的活塞装置和启动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装置底部安装有动力转盘,所述的动力转盘底部右侧安装有散热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移动装置由支撑杆、滑轮固定杆、连接杆、下推轴、下推杆、万向轮、加固轴组成,所述的支撑杆左侧设有滑轮固定杆,所述的滑轮固定杆和支撑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轮固定杆中部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和滑轮固定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杆顶端左侧设有下推杆,所述的下推杆和连接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推杆上安装有下推轴,所述的下推杆左侧设有加固轴,所述的加固轴和下推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轮固定杆左侧设有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和滑轮固定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推轴和推动装置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散热装置由风扇轴、风扇轴杆、扇叶组成,所述的风扇轴底部设有风扇轴杆,所述的风扇轴杆和风扇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风扇轴杆上设有扇叶,所述的扇叶和风扇轴杆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活塞装置由活塞块、活塞杆、活塞槽、下压块、下压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组成,所述的活塞块底部设有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和活塞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杆底部设有下压块,所述的下压块和活塞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块底部设有下压杆,所述的下压杆和下压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杆底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和下压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右侧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块设于活塞槽内部,所述的活塞槽和活塞块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启动装置由启动块、固定杆、启动杆、连接块、施力杆组成,所述的启动块底部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和启动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固定杆底部设有动杆,所述的动杆和固定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动杆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的固定杆通过动杆和连接块连接,所述的连接块底部设有施力杆,所述的施力杆和连接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启动杆和双向推杆装置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双向推杆装置由右推杆、旋转杆、固定块、左推块组成,所述的右侧设有左推块旋转杆,所述的旋转杆和左推块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旋转杆顶端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和旋转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旋转杆右侧设有右推杆,所述的右推杆和旋转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左推块和启动杆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下压装置由连接块、转轴块、竖向转轴、施力杆、转轴杆、顶起杆、平衡杆、受力杆、旋转盘、阻挡块组成,所述的顶起杆顶端设有平衡杆,所述的平衡杆和顶起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平衡杆中部设有转轴杆,所述的转轴杆和平衡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转轴杆右侧设有竖向转轴,所述的竖向转轴和转轴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竖向转轴底部设有转轴块,所述的转轴块和竖向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转轴块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底部设有施力杆,所述的施力杆和连接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施力杆左侧底部固定设有受力杆,所述的受力杆底部设有旋转盘,所述的旋转盘和受力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竖向转轴和动力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顶起杆576内部固定设有阻挡块57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推动装置由竖向齿轮、推动槽、推动齿轮、推动轴盘、横向齿轮、推动杆、伸缩弹簧组成,所述的竖向齿轮底部设有横向齿轮,所述的横向齿轮和竖向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横向齿轮左侧设有推动齿轮,所述的推动齿轮和横向齿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推动齿轮左侧设有推动轴盘,所述的推动轴盘和推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推动轴盘上设有推动杆,所述的推动杆和推动轴盘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动杆上固定设有推动槽,所述的竖向齿轮顶端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的推动杆和下推轴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动力装置由电机推杆、电机开关、马达电机、锥形齿轮、扇形齿轮组成,所述的电机推杆右侧设有电机开关,所述的电机开关和电机推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电机开关设于马达电机左侧,所述的马达电机和电机开关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底部设有锥形齿轮,所述的锥形齿轮和马达电机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锥形齿轮底部设有扇形齿轮,所述的扇形齿轮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电机推杆和竖向转轴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辅助装置由电机轴杆、双向轴杆、辅助接块、蜗杆、辅助齿轮组成,所述的电机轴杆底部设有双向轴杆,所述的双向轴杆和电机轴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双向轴杆底部固定设有辅助接块,所述的辅助接块底部设有蜗杆,所述的蜗杆和辅助接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底部左侧设有辅助齿轮,所述的辅助齿轮和蜗杆相互啮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使用人员按下启动块从而启动块带动底部的固定杆往底部移动,从而固定杆对底部的连接块施加压力,连接块受力后带动底部的施力杆向下移动,施力杆移动后把力传递到底部的活塞块,活塞块受力后带动底部的活塞杆往底部的移动,从而活塞杆推动底部的下压块,下压块受力带动底部的下压杆向下移动,下压杆受力后带动底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时往底部移动,同时在启动杆带动底部的连接块移动的同时启动杆推动右侧的左推块左推块受力后在旋转杆上移动推动右推杆推动向上移动推动右侧顶端的顶起杆向上移动,顶起杆受力向上移动后推动顶端的平衡杆倾斜右侧向下移动推动右侧底部的竖向转轴向下移动,竖向转轴移动后带动右侧的电机推杆往底部移动带动电机开关跟随电机推杆往底部移动,从而打开马达电机的开关,马达电机便会开始运作,马达电机运作后带动底部的锥形齿轮进行旋转,锥形齿轮旋转后和扇形齿轮相互啮合,带动扇形齿轮旋转后和底部的电机轴杆进行旋转,电机轴杆旋转后带动底部的双向轴杆进行旋转,双向轴杆旋转后带动底部的蜗杆跟随双向轴杆旋转,蜗杆旋转后和左侧的辅助齿轮相互啮合带动辅助齿轮进行旋转,辅助齿轮旋转后通过旋转盘带动动力转盘进行旋转,动力转盘旋转后带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第一转轴旋转后带动右侧的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第二转轴旋转后带动底部的风扇轴,风扇轴旋转后带动风扇轴杆进行旋转,风扇轴杆旋转后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从而对装置进行散热,同时在双向轴杆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左侧底部的竖向齿轮和右侧底部的横向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横向齿轮旋转,横向齿轮旋转后带动左侧的推动齿轮进行旋转,推动齿轮旋转后带动左侧的推动轴盘进行旋转,推动轴盘旋转后带动推动杆跟随推动轴盘进行旋转,推动杆旋转后带动底部的下推轴进行旋转,下推轴旋转后对底部的下推杆施加压力,从而下推杆向下移动带动底部的滑轮固定杆向下移动并且和下推杆共同推动万向轮向下移动。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装置能够利用万向轮进行移动,并且万向轮能够伸缩自如,有效的防止使用人员浪费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同时节省了使用人员的体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移动机构的使用过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移动机构的使用过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移动机构的部件细化图。

图中:电缆线-1、机体-2、电控箱-3、储电箱-4、移动机构-5、滑杆-6、入料杆-7、注塑箱-8、支架-9、箱体-10、拉门-11、移动装置-51、散热装置-52、动力转盘-53、活塞装置-54、启动装置-55、双向推杆装置-56、下压装置-57、推动装置-58、动力装置-59、辅助装置-510、支撑杆-511、滑轮固定杆-512、连接杆-513、下推轴-514、下推杆-515、万向轮-516、加固轴-517、风扇轴-521、风扇轴杆-522、扇叶-523、活塞块-541、活塞杆-542、活塞槽-543、下压块-544、下压杆-545、第一转轴-546、第二转轴-547、启动块-551、固定杆-552、启动杆-553、连接块-554、施力杆-555、右推杆-561、旋转杆-562、固定块-563、左推块-564、连接块-571、转轴块-572、竖向转轴-573、施力杆-574、转轴杆-575、顶起杆-576、平衡杆-577、受力杆-578、旋转盘-579、、阻挡块-5710、竖向齿轮-581、推动槽-582、推动齿轮-583、推动轴盘-584、横向齿轮-585、推动杆-586、伸缩弹簧-587、电机推杆-591、电机开关-592、马达电机-593、锥形齿轮-594、扇形齿轮-595、电机轴杆-5101、双向轴杆-5102、辅助接块-5103、蜗杆-5104、辅助齿轮-51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注塑机,其结构包括电缆线1、机体2、电控箱3、储电箱4、移动机构5、滑杆6、入料杆7、注塑箱8、支架9、箱体10、拉门11,所述的电缆线1设于电控箱3,所述的电控箱3和电缆线1电连接;

所述的电控箱3设于储电箱4上,所述的储电箱4和电控箱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储电箱4右侧设有滑杆6,所述的滑杆6和储电箱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滑杆6上设有注塑箱8,所述的注塑箱8和滑杆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注塑箱8顶端设有入料杆7,所述的入料杆7和注塑箱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注塑箱8底部设有支架9,所述的支架9和注塑箱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支架9安装于机体2右侧顶端,所述的机体2右侧前端面设有箱体10,所述的箱体10和机体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箱体10上设有拉门11,所述的拉门11和箱体10采用间隙配合;

所述的移动机构5设于储电箱4顶端,所述的储电箱4和移动机构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移动机构5由移动装置51、散热装置52、动力转盘53、活塞装置54、启动装置55、双向推杆装置56、下压装置57、推动装置58、动力装置59、辅助装置510组成,所述的移动装置51顶端设有推动装置58,所述的推动装置58和移动装置5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动装置58右侧设有辅助装置510,所述的辅助装置510和推动装置58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装置510顶端设有动力装置59,所述的动力装置59和辅助装置510相互啮合,所述的动力装置59左侧设有下压装置57,所述的下压装置57和动力装置5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装置57左侧设有双向推杆装置56,所述的双向推杆装置56和下压装置5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双向推杆装置56左侧设有启动装置55,所述的启动装置55和双向推杆装置5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启动装置55底部设有活塞装置54,所述的活塞装置54和启动装置5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装置54底部安装有动力转盘53,所述的动力转盘53底部右侧安装有散热装置52,所述的移动装置51由支撑杆511、滑轮固定杆512、连接杆513、下推轴514、下推杆515、万向轮516、加固轴517组成,所述的支撑杆511左侧设有滑轮固定杆512,所述的滑轮固定杆512和支撑杆51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轮固定杆512中部设有连接杆513,所述的连接杆513和滑轮固定杆51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杆513顶端左侧设有下推杆515,所述的下推杆515和连接杆51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推杆515上安装有下推轴514,所述的下推杆515左侧设有加固轴517,所述的加固轴517和下推杆51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轮固定杆512左侧设有万向轮516,所述的万向轮516和滑轮固定杆51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推轴514和推动装置58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散热装置52由风扇轴521、风扇轴杆522、扇叶523组成,所述的风扇轴521底部设有风扇轴杆522,所述的风扇轴杆522和风扇轴5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风扇轴杆522上设有扇叶523,所述的扇叶523和风扇轴杆5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装置54由活塞块541、活塞杆542、活塞槽543、下压块544、下压杆545、第一转轴546、第二转轴547组成,所述的活塞块541底部设有活塞杆542,所述的活塞杆542和活塞块54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杆542底部设有下压块544,所述的下压块544和活塞杆5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块544底部设有下压杆545,所述的下压杆545和下压块54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杆545底部设有第一转轴546,所述的第一转轴546和下压杆54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546右侧设有第二转轴547,所述的第二转轴547和第一转轴54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块541设于活塞槽543内部,所述的活塞槽543和活塞块54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启动装置55由启动块551、固定杆552、启动杆553、连接块554、施力杆555组成,所述的启动块551底部设有固定杆552,所述的固定杆552和启动块55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固定杆552底部设有动杆553,所述的动杆553和固定杆5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动杆553底部设有连接块554,所述的固定杆552通过动杆553和连接块554连接,所述的连接块554底部设有施力杆555,所述的施力杆555和连接块55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启动杆553和双向推杆装置5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双向推杆装置56由右推杆561、旋转杆562、固定块563、左推块564组成,所述的右侧设有左推块564旋转杆562,所述的旋转杆562和左推块56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旋转杆562顶端设有固定块563,所述的固定块563和旋转杆56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旋转杆562右侧设有右推杆561,所述的右推杆561和旋转杆56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左推块564和启动杆55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压装置57由连接块571、转轴块572、竖向转轴573、施力杆574、转轴杆575、顶起杆576、平衡杆577、受力杆578、旋转盘579、阻挡块5710组成,所述的顶起杆576顶端设有平衡杆577,所述的平衡杆577和顶起杆57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平衡杆577中部设有转轴杆575,所述的转轴杆575和平衡杆57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转轴杆575右侧设有竖向转轴573,所述的竖向转轴573和转轴杆57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竖向转轴573底部设有转轴块572,所述的转轴块572和竖向转轴57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转轴块572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块571,所述的连接块571底部设有施力杆574,所述的施力杆574和连接块57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施力杆574左侧底部固定设有受力杆578,所述的受力杆578底部设有旋转盘579,所述的旋转盘579和受力杆578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竖向转轴573和动力装置5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顶起杆576内部固定设有阻挡块5710,所述的推动装置58由竖向齿轮581、推动槽582、推动齿轮583、推动轴盘584、横向齿轮585、推动杆586、伸缩弹簧587组成,所述的竖向齿轮581底部设有横向齿轮585,所述的横向齿轮585和竖向齿轮581相互啮合,所述的横向齿轮585左侧设有推动齿轮583,所述的推动齿轮583和横向齿轮58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推动齿轮583左侧设有推动轴盘584,所述的推动轴盘584和推动齿轮583相互啮合,所述的推动轴盘584上设有推动杆586,所述的推动杆586和推动轴盘58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动杆586上固定设有推动槽582,所述的竖向齿轮581顶端安装有伸缩弹簧587,所述的推动杆586和下推轴51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力装置59由电机推杆591、电机开关592、马达电机593、锥形齿轮594、扇形齿轮595组成,所述的电机推杆591右侧设有电机开关592,所述的电机开关592和电机推杆59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电机开关592设于马达电机593左侧,所述的马达电机593和电机开关59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593底部设有锥形齿轮594,所述的锥形齿轮594和马达电机59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锥形齿轮594底部设有扇形齿轮595,所述的扇形齿轮595和锥形齿轮594相互啮合,所述的电机推杆591和竖向转轴57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辅助装置510由电机轴杆5101、双向轴杆5102、辅助接块5103、蜗杆5104、辅助齿轮5105组成,所述的电机轴杆5101底部设有双向轴杆5102,所述的双向轴杆5102和电机轴杆51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双向轴杆5102底部固定设有辅助接块5103,所述的辅助接块5103底部设有蜗杆5104,所述的蜗杆5104和辅助接块51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5104底部左侧设有辅助齿轮5105,所述的辅助齿轮5105和蜗杆5104相互啮合,。

本发明的原理:使用人员按下启动块551从而启动块551带动底部的固定杆552往底部移动,从而固定杆552对底部的连接块554施加压力,连接块554受力后带动底部的施力杆555向下移动,施力杆555移动后把力传递到底部的活塞块541,活塞块541受力后带动底部的活塞杆542往底部的移动,从而活塞杆542推动底部的下压块544,下压块544受力带动底部的下压杆545向下移动,下压杆545受力后带动底部的第一转轴546和第二转轴547同时往底部移动,同时在启动杆553带动底部的连接块554移动的同时启动杆553推动右侧的左推块564左推块564受力后在旋转杆562上移动推动右推杆561推动向上移动推动右侧顶端的顶起杆576向上移动,顶起杆576受力向上移动后推动顶端的平衡杆577倾斜右侧向下移动推动右侧底部的竖向转轴573向下移动,竖向转轴573移动后带动右侧的电机推杆591往底部移动带动电机开关592跟随电机推杆591往底部移动,从而打开马达电机593的开关,马达电机593便会开始运作,马达电机593运作后带动底部的锥形齿轮594进行旋转,锥形齿轮594旋转后和扇形齿轮595相互啮合,带动扇形齿轮595旋转后和底部的电机轴杆5101进行旋转,电机轴杆5101旋转后带动底部的双向轴杆5102进行旋转,双向轴杆5102旋转后带动底部的蜗杆5104跟随双向轴杆5102旋转,蜗杆5104旋转后和左侧的辅助齿轮5105相互啮合带动辅助齿轮5105进行旋转,辅助齿轮5105旋转后通过旋转盘579带动动力转盘53进行旋转,动力转盘53旋转后带动第一转轴546进行旋转第一转轴546旋转后带动右侧的第二转轴547进行旋转,第二转轴547旋转后带动底部的风扇轴521,风扇轴521旋转后带动风扇轴杆522进行旋转,风扇轴杆522旋转后带动扇叶523进行旋转从而对装置进行散热,同时在双向轴杆5102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左侧底部的竖向齿轮581和右侧底部的横向齿轮585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横向齿轮585旋转,横向齿轮585旋转后带动左侧的推动齿轮583进行旋转,推动齿轮583旋转后带动左侧的推动轴盘584进行旋转,推动轴盘584旋转后带动推动杆586跟随推动轴盘584进行旋转,推动杆586旋转后带动底部的下推轴514进行旋转,下推轴514旋转后对底部的下推杆515施加压力,从而下推杆515向下移动带动底部的滑轮固定杆512向下移动并且和下推杆515共同推动万向轮516向下移动,例如甲村的一注塑机使用人员移动装置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且使用人员需要浪费大量体力,且装置搬运不方便,造成使用人员无法有效的对装置进行搬运,那么便可以使用本发明装置能够利用万向轮进行移动,并且万向轮能够伸缩自如,有效的防止使用人员浪费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同时节省了使用人员的体力。

本发明所述的万向轮516就是所谓的活动脚轮,它的结构允许水平360度旋转,脚轮是个统称,包括活动脚轮和固定脚轮。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使用人员移动装置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且使用人员需要浪费大量体力,且装置搬运不方便,造成使用人员无法有效的对装置进行搬运,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装置能够利用万向轮进行移动,并且万向轮能够伸缩自如,有效的防止使用人员浪费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同时节省了使用人员的体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