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膜加工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0621发布日期:2019-01-16 06:3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膜加工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膜加工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越加频繁的发生,尤其夜晚开车,危险性更加的高,小部分车主在行驶会车时没有关闭远光灯的习惯,强光照射在前车,严重影响视线,这使会车时非常的危险。

申请号为cn201711480038.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低能耗涂胶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机体上沿布的走向依次设有放布辊、导布辊、储胶槽、涂胶机构、冷却机构和覆膜机构,放布辊和导布辊经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涂胶机构设有与加热机相连的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上加热辊位于下加热辊正上方且两者平行,放布辊上的布经过导布辊后从上加热辊及下加热辊之间穿过,上加热辊经电机驱动,下加热辊经齿轮组和同步带与下加热辊相连,上加热辊左上部设有储胶槽,储胶槽和加热辊的下方设有有胶液回收槽,涂胶后的布经冷却机构冷却后由覆膜机构进行覆膜、收卷,具有结构简单、涂胶厚度可调、程序简化、涂胶效率高、节能环保效果好等优点。

申请号为cn201020234819.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epe覆膜热压环保标示的装置,包括epe卷材辊、薄膜辊、覆膜辊和胶辊,覆膜辊上雕刻有环保标示花纹,覆膜辊与胶辊并排平行布置,覆膜辊与胶辊相贴合,epe卷材辊和薄膜辊布置在覆膜辊和胶辊的入口前端,epe卷材辊与薄膜辊并排平行布置。因epe覆膜辊雕刻环保标示花纹,在覆膜生产过程中直接将环保标示花纹热压在epe覆膜上,减少了印刷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没有采用油墨印刷,避免了环境污染。

申请号为cn201720284309.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水性覆膜机,包括机架、送膜辊、涂胶部件、厚度检测部件和压合部件,涂胶部件包括储胶盒和部分置于储胶盒内的涂胶辊,厚度检测部件包括合压下相互接触的厚度检测辊和厚度检测压辊,压合部件包括合压后相互接触的上压辊和下压辊,机架上还设有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部件,覆膜机还包括烘干部件,烘干部件包括烘干箱和位于所述烘干箱内的一对热辊,热辊中设电阻丝,热辊的上方为吸风机,烘干部件还包括热风回用管路,回用管路包括连接烘干箱上热风出口和热风入口的管道,管道上设引风机。本覆膜机具有绿色环形、节能降耗之优点。

申请号为cn201521014789.2的专利,一种彩印压光机层叠覆膜装置,包括基材、薄膜、基材放卷机、薄膜放卷机,固定光辊、可调位胶辊、涂胶装置、手轮与收卷机,所述基材一端连接基材放卷机另一端连接收卷机,所述薄膜一端连接薄膜放卷机另一端连接收卷机,所述可调位胶辊位于固定光辊下方且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可调位胶辊两侧设有滑道,所述可调位胶辊与手轮相连接,所述基材与薄膜穿过固定光辊与可调位胶辊之间的间隙,所述薄膜穿过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包括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之间设有横杆,所述固定杆与横杆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装有胶水,所述横杆上设有毛刷,本实用新型采用手轮调节的方式,可以将固定光辊与可调位胶辊的间隙任意调整。

综合上述所述,目前市面上还缺少可以制作光线反射膜的设备,因此,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有必要制作一款用于制造光线反射膜的机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反射膜加工机器,本发明的设备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能够用于成型较为复杂的光线反射膜,且具有加工成本低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使用,便于普及。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反射膜加工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进膜轴、挤压装置、喷洒装置、加热装置、成型装置、风控装置、涂胶装置、覆膜装置和上膜轴,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存放软化剂的储液箱以及与储液箱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涂胶装置包括设置的喷胶机和抹平刮以及设置在喷胶机和抹平刮对面用于支撑基膜移动的第一支撑辊;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基膜的第二支撑辊以及用于在基膜上成型反射面的成型辊,所述成型辊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成型光线反射凹凸面的金字塔菱形。其中,软化剂设置为液体烯烃。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辊至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成型辊同步移动,且两组成型辊之间的距离设置在n个金字塔菱形的距离;所述金字塔菱形由等腰三边形组成,其金字塔菱形的高度不超过0.05mm。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多组成型辊在基膜上成型反射的凹凸面,使成型的反射凹凸面不易反弹变形。其中,金字塔菱形的高度不超过0.05mm,使得成型在基膜上的反射凹凸面细小不易被手指感觉到。

作为优选,所述储液箱内设置有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接;所述喷头内的控制阀设置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电动水泵串联。采用此技术方案,电磁阀用于控制喷头的开启或关闭,电动水泵用于将储液箱内的软化剂输送至喷头,由喷头将软化剂喷洒到基膜上。

作为优选,所述喷胶机包括胶料仓以及与胶料仓连接的喷嘴,所述喷嘴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胶料仓内设置有出料泵;所述控制阀与出料泵串联。采用此技术方案,出料泵用于增加胶料仓内的压力,控制阀用于控制喷嘴的开启或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抹平刮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的抹平刮呈扇形设置于基膜的一面;其扇形的两侧设置有回料仓;所述抹平刮至少设置有两组。采用此技术方案,由抹平刮刮平基膜上的涂胶。其扇形有助于将多余的涂胶引导到回料仓。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设置的多组第一承压辊、压辊以及与压辊连接的压辊支架和调节压辊高度的手柄。采用此技术方案,第一承压辊用于驱动和支撑基膜的移动;压辊用于挤压基膜,使基膜的厚度控制在一定的厚度范围之内,例如,将0.3mm的基膜挤压成0.28mm;手柄用于调整压辊的高度;通过调整压辊的高度以改变基膜挤压成型的厚度;采用多组第一承压辊和压辊挤压基膜,有助于挤压成型的基膜不易反弹。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基膜的第三支撑辊以及设置在第三支撑辊下方用于加热基膜的加热辊。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加热辊给基膜进行加热,使基膜软化,以方便成型辊在基膜上成型可反射光线的凹凸面。

作为优选,所述风控装置包括真空室以及设置在真空室两侧用于连接基膜的密封辊和设置在真空室上方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安装有真空泵。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密封辊动态密封;真空泵用于将真空室内的空气抽走,使残留在基膜上的软化剂气化去除。

作为优选,所述覆膜装置包括第二承压辊、覆膜辊和载膜轴以及设置在载膜轴和覆膜辊之间的张紧机构。其中,张紧机构由多个辊组成。采用此技术方案,载膜轴用于安装可撕膜;张紧机构用于可撕膜在移动时,调整其张紧力,使其不易松弛;第二承压辊用于支撑在上面移到的基膜;覆膜辊用于将可撕膜覆盖在基膜的涂胶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辊、成型辊、压辊、加热辊、覆膜辊和/或上膜轴上均设置有驱动电机。采用此技术方案,基膜在移动时,可由第一支撑辊、成型辊、压辊、加热辊、覆膜辊和/或上膜轴辅助驱动基膜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能够用于成型较为复杂的光线反射膜,且具有加工成本低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使用,便于普及。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抹平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成型辊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反射膜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反射膜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进膜轴1,挤压装置2,喷洒装置3,加热装置4,成型装置5,风控装置6,涂胶装置7,覆膜装置8,上膜轴9,基膜10,凹凸面11,涂胶12,可撕膜13,第一承压辊201,压辊202,压辊支架203,手柄204,储液箱301,喷头302,控制阀303,电动水泵304,水管305,第三支撑辊401,加热辊402,第二支撑辊501,成型辊502,金字塔菱形503,真空室601,密封辊602,真空泵603,喷胶机701,抹平刮702,第一支撑辊703,胶料仓7011,喷嘴7012,控制阀7013,出料泵7014,回料仓7021,第二承压辊801,覆膜辊802,载膜轴803,张紧机构804,辊80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反射膜加工机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进膜轴1、挤压装置2、喷洒装置3、加热装置4、成型装置5、风控装置6、涂胶装置7、覆膜装置8和上膜轴9,所述喷洒装置3包括存放软化剂的储液箱301以及与储液箱301连接的喷头302,所述喷头302上设置有控制阀303;所述涂胶装置7包括设置的喷胶机701和抹平刮702以及设置在喷胶机701和抹平刮702对面用于支撑基膜10移动的第一支撑辊703;所述成型装置5包括用于支撑基膜10的第二支撑辊501以及用于在基膜10上成型反射面的成型辊502,所述成型辊50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成型光线反射凹凸面11的金字塔菱形503。其中,软化剂设置为液体烯烃。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辊502至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成型辊502同步移动,且两组成型辊502之间的距离设置在n个金字塔菱形503的距离;所述金字塔菱形503由等腰三边形组成,其金字塔菱形503的高度不超过0.05mm。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多组成型辊502在基膜10上成型反射的凹凸面11,使成型的反射凹凸面11不易反弹变形。其中,金字塔菱形503的高度不超过0.05mm,使得成型在基膜10上的反射凹凸面11细小不易被手指感觉到。

作为优选,所述储液箱301内设置有电动水泵304,所述电动水泵304通过水管305与喷头302连接;所述喷头302内的控制阀303设置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电动水泵304串联。采用此技术方案,电磁阀用于控制喷头302的开启或关闭,电动水泵304用于将储液箱301内的软化剂输送至喷头302,由喷头302将软化剂喷洒到基膜10上。

作为优选,所述喷胶机701包括胶料仓7011以及与胶料仓7011连接的喷嘴7012,所述喷嘴7012上设置有控制阀7013,所述胶料仓7011内设置有出料泵7014;所述控制阀7013与出料泵7014串联。采用此技术方案,出料泵7014用于增加胶料仓7011内的压力,控制阀7013用于控制喷嘴7012的开启或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抹平刮702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的抹平刮702呈扇形设置于基膜10的一面;其扇形的两侧设置有回料仓7021;所述抹平刮702至少设置有两组。采用此技术方案,由抹平刮702刮平基膜10上的涂胶12。其扇形有助于将多余的涂胶12引导到回料仓7021。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装置2包括设置的多组第一承压辊201、压辊202以及与压辊202连接的压辊支架203和调节压辊202高度的手柄204。采用此技术方案,第一承压辊201用于驱动和支撑基膜10的移动;压辊202用于挤压基膜10,使基膜10的厚度控制在一定的厚度范围之内,例如,将0.3mm的基膜10挤压成0.28mm;手柄204用于调整压辊202的高度;通过调整压辊202的高度以改变基膜10挤压成型的厚度;采用多组第一承压辊201和压辊202挤压基膜10,有助于挤压成型的基膜10不易反弹。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支撑基膜10的第三支撑辊401以及设置在第三支撑辊401下方用于加热基膜10的加热辊402。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加热辊402给基膜10进行加热,使基膜10软化,以方便成型辊502在基膜10上成型可反射光线的凹凸面11。

作为优选,所述风控装置6包括真空室601以及设置在真空室601两侧用于连接基膜10的密封辊602和设置在真空室601上方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安装有真空泵603。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密封辊602动态密封;真空泵603用于将真空室601内的空气抽走,使残留在基膜10上的软化剂气化去除。

作为优选,所述覆膜装置8包括第二承压辊801、覆膜辊802和载膜轴803以及设置在载膜轴803和覆膜辊802之间的张紧机构804。其中,张紧机构804由多个辊805组成。采用此技术方案,载膜轴803用于安装可撕膜13;张紧机构804用于可撕膜13在移动时,调整其张紧力,使其不易松弛;第二承压辊801用于支撑在上面移到的基膜10;覆膜辊802用于将可撕膜13覆盖在基膜10的涂胶12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辊703、成型辊502、压辊202、加热辊402、覆膜辊802和/或上膜轴9上均设置有驱动电机。采用此技术方案,基膜10在移动时,可由第一支撑辊703、成型辊502、压辊202、加热辊402、覆膜辊802和/或上膜轴9辅助驱动基膜10移动。

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使用时,进膜轴1上的基膜10经过挤压装置2时,由挤压装置1上的压辊202将基膜10上的厚度压到实际需要使用到的厚度,然后,由喷头302将储液箱301内的液体烯烃喷洒到基膜10的表面,由加热辊402对基膜10表面需要成型的一面进行加热,以促进基膜10变软,变软后的基膜10经由成型辊502辊压,在基膜10的表面形成可反射光线的凹凸面11,如图4、图5所示,然后,由真空室601进行抽气气化,以去除基膜10上残留的烯烃,后面再由喷胶机701在基膜10的背面进行喷胶,喷胶后的基膜10由抹平刮702刮平,如图2所示,覆膜辊802将可撕膜13覆盖在背面刮平的涂胶12上,最后将制作好的基膜10收到上膜轴9,如图1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