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粘接方法及胶体粘接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5458发布日期:2019-02-01 18:4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胶体粘接方法及胶体粘接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体粘接方法及胶体粘接装置。



背景技术:

点胶,是一种工艺,也称施胶、涂胶、灌胶、滴胶等,是把胶水、油或者其他液体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让产品起到黏贴、灌封、绝缘、固定、表面光滑等作用。传统的中框与显示屏在进行点胶装配之前,是以中框外侧的屏幕装饰圈作为参照来制定点胶路径的,通过对屏幕装饰圈点胶将中框和显示屏连接。随着电子设备朝向全面屏发展,中框直接与显示屏采用胶体粘接成为一种趋势,省去了屏幕装饰圈。由于没有屏幕装饰圈作为参照,无法精确制定点胶路径,影响了中框和显示屏装配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胶体粘接方法,用于将中框和显示屏胶合连接,所述胶体粘接方法包括:

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

对中框进行激光扫描,以提取所述中框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轨迹;

向所述中框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

将所述第一壳体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胶体粘接方法,用于将中框和显示屏胶合连接,首先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然后在采用激光对中框进行扫描,提取中框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轨迹;接着向提取到的中框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并进行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将所述第一壳体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通过激光扫描可以精确的制定出待胶体部位的点胶路径,从而有助于提高中框和显示屏装配时的精确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用于将中框和显示屏胶合连接,所述胶体粘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

扫描提取模块,用于对中框进行激光扫描,以提取所述中框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轨迹;

第一填充固化模块,用于向所述中框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

贴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中框和显示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局部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另一种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胶体粘接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胶体粘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中框和显示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体粘接方法用于将中框10和显示屏20构成的显示屏组件1020胶合连接,所述胶体粘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s200、s300和s400,关于步骤s100、s200、s300和s400的详细介绍如下。

s100: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30。

具体的,所述“s100: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30”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i和ii,关于步骤i和ii的详细介绍如下。

i.对所述荧光剂进行粉末化处理,以得到荧光粉。

其中,荧光剂,又名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具体的,先对荧光剂进行研磨,可以采用研磨设备对荧光剂沿着同一个方向研磨。然后对经过研磨后的荧光剂再进行筛选,具体的可以采用纳米级筛选装置对经过研磨后的荧光剂进行筛选。然后再对经过筛选之后的荧光剂进行干燥,以进一步将经过筛选后的荧光剂进行细化,从而得到荧光粉。可选的,可以采用风干机对经过筛选之后的荧光剂进行风干。

ii.将所述荧光粉加入到具有第一温度的液态胶体内,并对所述液态胶体进行搅拌以得到粘接介质30,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预设温度。

具体的,将荧光粉均匀的混合到具有第一温度的液态胶体内,且在混合荧光粉的过程中,一边加入荧光粉,一边对液态胶体进行搅拌,以使得获取到的粘接介质30可以更加均匀。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将荧光粉均匀的混合到具有第一温度的液态胶体的过程中,对具有荧光粉以及液态胶体的混合溶液进行均匀的吹气,通过吹气促使混合溶液朝着一个方向定向流动,从而可以使得获取到的粘接介质30更加均匀。且吹气促使混合溶液定向流动,有助于赶走混合溶液中的气泡,使得粘接介质30的密度增大,具有更好的粘接特性。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将荧光粉均匀的混合到具有第一温度的液态胶体的过程中,对具有荧光粉以及液态胶体的混合溶液进行均匀的增加压强,通过增加压强可以促使获取到的粘接介质30更加均匀,且有助于赶走混合溶液中的气泡,使得粘接介质30的密度增大,具有更好的粘接特性。

其中,第一温度可以为40℃~80℃,所述液态胶体为热熔胶,当荧光粉加入到第一温度的液态胶体内之后,由于荧光粉分子的热运动,使得荧光粉分子在液态胶体内高速运动,从而可以使得获取到的粘接介质30内的荧光剂分子混合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粘接介质30呈现出均匀的高亮效果,进而可以将所述粘接介质30的边界作为参照来评判中框10上填充的粘接介质30的量的多少。

s200:对中框10进行激光扫描,以提取所述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

可选的,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中框10的外部轮廓进行扫描,以获取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其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可以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

进一步的,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激光扫描的速度可以控制激光扫描的精度。具体的,在中框10的边角部位的弧线处采用第一预设速度进行扫描,在中框10的边线部位采用第二预设速度进行扫描,所述第一预设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速度,且相邻两条边线围设形成所述边角。通过在中框10的边角部位的弧线处采用较慢的速度进行扫描,在中框10的边线部位采用较快的速度进行扫描,可以在提高激光扫描的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中框10扫描的精度,有助于获取到较为准确的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

可选的,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对中框10进行多次激光扫描,且逐次增加扫描速度。具体的,在对中框10进行第一次激光扫描时,采用第一扫描速度;然后对中框10进行第二次激光扫描时,采用第二扫描速度,其中,第一扫描速度小于第二扫描速度。通过对中框10进行多次激光扫描,有助于获取所述中框10较为准确的外部轮廓,进而准确的提取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有助于提高中框10和显示屏20贴合的精确度。

s300: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30,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1030。

具体的,可以对中框10上凹槽10a的多个点胶部位同时填充粘接介质30,且多个点胶部位在凹槽10a上均匀分布,当各个点胶部位填充粘接介质30的速度保持一致时,就可以使得粘接介质30均匀的填充在中框10的凹槽10a内,可以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此外,对填充有粘接介质30的中框10进行紫外固化,即可得到第一壳体1030。其中,紫外固化是用紫外线(uv)来照射液态的粘接介质30而使它硬化的制程。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紫外固化设备固定在距离中框10预设距离的位置对填充有粘接介质30的中框10进行照射,以使得粘接介质30均匀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从而可以一并固化,有助于使得粘接介质30的固化速度更加均匀,进而获取粘接性质良好的第一壳体1030。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紫外固化设备匀速移动对填充有粘接介质30的中框10进行扫描固化,从而有助于消除粘接介质30在固化时候的内部应力,有助于增强粘接介质30的粘接力度,从而可以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的连接更加牢靠。

s400:将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固定连接。

具体的,将第一壳体1030和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对齐后贴合在一起,并施加一定的预紧力,使得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的,当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贴合在一起后,检测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的贴合部位是否有多余的粘接介质30溢出,当检测到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的贴合部位有多余的粘接介质30溢出时,采用清洁液对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的贴合部位有多余的粘接介质30溢出的部位进行清洗,以去除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的贴合部位多余的粘接介质30,从而保持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的外观一致性。且在采用清洁液对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的贴合部位有多余的粘接介质30溢出的部位进行清洗时,需要对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之间的凹槽10a部位覆盖一层防护膜,以避免凹槽10a内填充的粘接介质30被破坏。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用于将中框10和显示屏20胶合连接,首先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30,然后在采用激光对中框10进行扫描,提取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接着向提取到的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30,并进行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1030;将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固定连接。通过激光扫描可以精确的制定出待胶体部位的点胶路径,从而有助于提高中框10和显示屏20装配时的精确性。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局部流程图。可选的,在所述“s100: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30”之后,所述胶体粘接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和s120,关于步骤s110和s120的详细介绍如下。

s110:对所述粘接介质30的保质期进行监控。

具体的,粘接介质30的预热桶与点胶机通过传感装置进行连接,从将粘接介质30放入预热桶内开始计算粘接介质30的使用周期,并对粘接介质30的保质期进行有效期限的实时监控。

s120:当监测到所述粘接介质30的保质期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期限时,更换所述粘接介质30。

具体的,当传感装置检测到将粘接介质30放入预热桶内的使用周期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期限时,表明粘接介质30已经失效,即粘接介质30已经过了保质期。此时,粘接介质30的粘性会大大降低,若采用过了保质期的粘接介质30来粘接中框10和显示屏20,就会出现连接不牢固的问题。因此,需要更换新的粘接介质30,以确保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其中,预设期限可以为4小时。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二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200:对中框10进行激光扫描,以提取所述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和s220,关于步骤s210和s220的详细介绍如下。

s210:采用激光对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进行扫描。

具体的,采用扫描设备沿着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的延伸方向进行扫描,且控制激光扫描的速度,以提高对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的扫描精度。具体的,对凹槽10a轨迹的直线延伸部位采用第三扫描速度进行扫描,对凹槽10a轨迹的弯曲延伸部位采用第四扫描速度进行扫描,其中,第三扫描速度大于第四扫描速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凹槽10a的弯曲部位扫描的精度,进而可以提高填充粘接介质30的精度,有助于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可选的,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采用激光对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进行扫描时,对中框10的凹槽10a部位进行补光,从而提高凹槽10a的亮度,以提高激光扫描的精度。具体的,采用线光源正对中框10的凹槽10a进行照射,以提高凹槽10a底壁的亮度,从而有助于激光更加精确的扫描,有助于获取中框10上凹槽10a的准确结构,从而使得粘接介质30的填充更加准确,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贴合更加精确。

s220:提取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凹槽10a的底壁以及相对的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根据所述底壁、所述第一边线和所述第二边线确定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一条中心线,并将所述中心线作为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轨迹。

具体的,采用激光进行线扫描,以提取所述凹槽10a的相对的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然后采用激光进行面扫描,以提取所述凹槽10a的底壁。通过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确定凹槽10a的第一中线,然后根据第一中线和凹槽10a的底壁就可以确定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一条中心线,从而可以将这条中心线作为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轨迹。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三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300: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30,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103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10、s320、s330和s340,关于步骤s310、s320、s330和s340的详细介绍如下。

s310: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第一子粘接介质。

具体的,在向中框10的带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第一子粘接介质时,使得第一子粘接介质均匀的附着在凹槽10a的侧壁上,从而可以将第一子粘接介质作为衬底,然后再进行第二子粘接介质的填充,可以增强第一子粘接介质和第二子粘接介质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强度。

s320:沿着所述凹槽10a的延伸方向对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以使得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填充所述凹槽10a,并对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固化,以得到第一填充层。

具体的,采用吹气设备沿着凹槽10a的延伸方向移动的向凹槽10a内填充的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促使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定向流动,从而可以均匀的填充在凹槽10a内。

进一步的,对填充有第一子粘接介质的中框10进行紫外固化,以使得第一子粘接介质经过固化后形成第一填充层。其中,紫外固化是用紫外线(uv)来照射液态的粘接介质30而使它硬化的制程。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紫外固化设备固定在距离中框10预设距离的位置对填充有第一子粘接介质的中框10进行照射,以使得第一子粘接介质均匀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从而可以一并固化,有助于使得第一子粘接介质的固化速度更加均匀,进而获取粘接性质良好的第一填充层。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紫外固化设备匀速移动对填充有第一子粘接介质的中框10进行扫描固化,从而有助于消除第一子粘接介质在固化时候的内部应力,有助于增强第一子粘接介质的粘接力度,从而可以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的连接更加牢靠。

s330:向固化后的第一填充层的表面填充第二子粘接介质。

可选的,第二子粘接介质的填充量小于第一子粘接介质的填充量,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子粘接介质附着在第一子粘接介质的表面上,第二子粘接介质将第一子粘接介质作为衬底,从而增强第一子粘接介质和第二子粘接介质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强度。

s340:沿着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对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以使得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覆盖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并对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进行固化,以得到第二填充层。

具体的,采用吹气设备沿着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移动的向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促使第二子粘接介质在第一子粘接介质的表面进行定向流动,从而使得第二子粘接介质均匀的覆盖在第一子粘接介质的表面,增强第一子粘接介质和第二子粘接介质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采用第一速度对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采用第二速度对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其中,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当第一速度较大时,可以使得第一子粘接介质快速的填充在所述凹槽10a内,避免由于速度太慢,第一子粘接介质产生固化。当第二速度较慢时,可以使得第一子粘接介质均匀的覆盖在第二子粘接介质的表面,增强第一子粘接介质和第二子粘接介质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可以避免由于吹气速度过快,导致第二子粘接介质溢出所述凹槽10a,从而对中框10的外观面造成破坏。

更进一步的,对填充有第二子粘接介质的中框10进行紫外固化,以使得第二子粘接介质经过固化后形成第二填充层。其中,紫外固化是用紫外线(uv)来照射液态的粘接介质30而使它硬化的制程。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紫外固化设备固定在距离中框10预设距离的位置对填充有第二子粘接介质的中框10进行照射,以使得第二子粘接介质均匀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从而可以一并固化,有助于使得第二子粘接介质的固化速度更加均匀,进而获取粘接性质良好的第二填充层。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紫外固化设备匀速移动对填充有第二子粘接介质的中框10进行扫描固化,从而有助于消除第二子粘接介质在固化时候的内部应力,有助于增强第二子粘接介质的粘接力度,从而可以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的连接更加牢靠。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四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300: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30,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1030”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01、s302、s303和s304,关于步骤s301、s302、s303和s304的详细介绍如下。

s301: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第三子粘接介质,并固化以得到第一子壳体。

s302:对所述第一子壳体进行称重。

具体的,采用特制微量天平对第一子壳体的质量进行称重。可选的,所述微量天平的精度可以达到0.01g。

s303:当所述第一子壳体的重量小于预设重量时,向固化后的所述第三子粘接介质的表面填充第四子粘接介质,并固化以得到第二子壳体。

具体的,当第一子壳体的重量小于预设重量时,认为粘接介质30的填充量不足,此时,为了使得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需要继续填充粘接介质30。

可选的,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四子粘接介质的填充量小于第三子粘接介质的填充量。即先采用较多填充量的第三子粘接介质进行填充,然后逐渐减小粘接介质30的填充量,最后采用较少填充量的第四子粘接介质进行填充。可以在提高粘接介质30的填充效率的同时,提高粘接介质30的填充精确程度,避免漏胶、少胶甚至是多胶的情况出现,有助于增强中框10和显示屏20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可以确保中框10和显示屏20的外观一致性问题。

s304:对所述第二子壳体进行称重,当所述第二子壳体的重量位于预设重量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二子壳体作为所述第一壳体1030。

具体的,当所述第二子壳体的重量位于预设重量范围内时,认为第二子壳体内第四子粘接介质的填充量是足够的,此时若继续填充粘接介质30,则会出现多胶的问题,最后会出现溢胶的情况,影响到中框10和显示屏20的外观一致性。因此,此时需要停止填充粘接介质30,将第二子壳体作为第一壳体1030与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第二子壳体与显示屏20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另一种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五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400:将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s420或者步骤s410、s430,关于步骤s410、s420和s430的详细介绍如下。

s410:对所述显示屏20的第一表面20a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所述第一表面20a的粘接介质30的粘接力。

可选的,对所述显示屏20的第一表面20a进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以提高所述第一表面20a的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第一表面20a的粘接介质30的粘接力。

其中,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是通过对显示屏20的第一表面20a施加足够的能量使之离化成为等离子状态。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s420:确定所述显示屏20的第一中心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030的第二中心,将所述第一中心和所述第二中心对齐以将所述第一表面20a和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采用“悬挂法”即可获取所述显示屏20的第一中心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030的第二中心,将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对齐,调整显示屏20和第一壳体1030之间的旋转角度,就可以将显示屏20和第一壳体1030固定连接。

或者,s430:确定所述显示屏20相对设置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并确定所述第一壳体1030相对设置的第三边角和第四边角,将第一边角和第三边角对齐,且将第二边角和第四边角对齐以将所述显示屏20和所述第一壳体1030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六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胶体粘接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s400:将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固定连接”之后,所述胶体粘接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00和s600,关于步骤s500和s600的详细介绍如下。

s500:将贴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一并放置在保压治具中静置预设时长,以使得所述粘接介质30固化。

具体的,将对齐贴合后的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一并放入到保压治具中,调整保压治具的预紧力以及保压温度,静止放置预设时长,以使得所述粘接介质30充分固化,将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固定连接。

s600:取出所述第一壳体1030及所述显示屏20构成的显示屏组件1020,并对所述显示屏组件1020的外观以及显示功能进行测试。

具体的,当所述显示屏组件1020保压预设时长后,取出显示屏组件1020,首先对显示屏组件1020的外观进行检测,判断显示屏组件1020上是否出现溢胶的情况。如果显示屏组件1020上出现溢胶的情况,则需要采用清洗液将多余的粘接介质30进行清洗。其次,需要对显示屏组件1020的显示功能进行测试,以确保显示屏组件1020具有正常的显示功能。

进一步的,需要对显示屏组件1020的连接强度进行抗拉测试,即采用拉力设备对安装完成的显示屏组件1020的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施加拉力,且将拉力设置到预设拉力,并对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拉扯预设次数,当第一壳体1030和显示屏20承受预设拉力,且拉扯预设次数之后依然保持固定连接,则认为显示屏组件1020可以通过抗拉测试。其中,预设拉力可以为50n,预设次数可以为30万次。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体粘接装置50包括但不限于获取模块100、扫描提取模块200、第一填充固化模块310和贴合模块400,关于获取模块100、扫描提取模块200、第一填充固化模块310和贴合模块400的介绍如下。

获取模块100,用于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30。

具体的,所述获取模块100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子模块110和搅拌模块120,关于处理子模块110和搅拌模块120介绍如下。

处理子模块110,用于对所述荧光剂进行粉末化处理,以得到荧光粉。

搅拌模块120,用于将所述荧光粉加入到具有第一温度的液态胶体内,并对所述液态胶体进行搅拌以得到粘接介质30,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预设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体粘接装置50还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模块130和更换模块140,关于监控模块130和更换模块140的介绍如下。

监控模块130,用于对所述粘接介质30的保质期进行监控。

更换模块140,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粘接介质30的保质期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期限时,更换所述粘接介质30。

扫描提取模块200,用于对中框10进行激光扫描,以提取所述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

第一填充固化模块310,用于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30,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1030。

贴合模块400,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胶体粘接装置50,用于将中框10和显示屏20胶合连接,首先在胶体中混合荧光剂,以获取粘接介质30,然后在采用激光对中框10进行扫描,提取中框10上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轨迹;接着向提取到的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所述粘接介质30,并进行固化后得到第一壳体1030;将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与所述显示屏20进行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固定连接。通过激光扫描可以精确的制定出待胶体部位的点胶路径,从而有助于提高中框10和显示屏20装配时的精确性。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与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描提取模块200包括但不限于扫描模块510和提取模块530,关于扫描模块510和提取模块530介绍如下。

扫描模块510,用于采用激光对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进行扫描。

提取模块530,用于提取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凹槽10a的底壁以及相对的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根据所述底壁、所述第一边线和所述第二边线确定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一条中心线,并将所述中心线作为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轨迹。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三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与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固化模块31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填充子模块311、第一吹气固化模块312、第二填充子模块313和第二吹气固化模块314,关于第一填充子模块311、第一吹气固化模块312、第二填充子模块313和第二吹气固化模块314介绍如下。

第一填充子模块311,用于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第一子粘接介质。

第一吹气固化模块312,用于沿着所述凹槽10a的延伸方向对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以使得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填充所述凹槽10a,并对所述第一子粘接介质进行固化,以得到第一填充层。

第二填充子模块313,用于向固化后的第一填充层的表面填充第二子粘接介质。

第二吹气固化模块314,用于沿着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对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进行吹气,以使得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覆盖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并对所述第二子粘接介质进行固化,以得到第二填充层。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四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与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胶体粘接装置50还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填充固化模块320、第一称重模块330、第三填充固化模块340和第二称重模块350,关于第二填充固化模块320、第一称重模块330、第三填充固化模块340和第二称重模块350介绍如下。

第二填充固化模块320,用于向所述中框10的待点胶部位的凹槽10a内填充第三子粘接介质,并固化以得到第一子壳体。

第一称重模块330,用于对所述第一子壳体进行称重。

第三填充固化模块340,用于当所述第一子壳体的重量小于预设重量时,向固化后的所述第三子粘接介质的表面填充第四子粘接介质,并固化以得到第二子壳体。

第二称重模块350,用于对所述第二子壳体进行称重,当所述第二子壳体的重量位于预设重量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二子壳体作为所述第一壳体1030。

请一并参阅图1、图14和图15,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胶体粘接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胶体粘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五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与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贴合模块400包括但不限于表面处理模块600和第一确定模块610,或者表面处理模块600和第二确定模块620,关于表面处理模块600、第一确定模块610和第二确定模块620介绍如下。

表面处理模块600,用于对所述显示屏20的第一表面20a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所述第一表面20a的粘接介质30的粘接力。

第一确定模块610,用于确定所述显示屏20的第一中心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030的第二中心,将所述第一中心和所述第二中心对齐以将所述第一表面20a和所述第一壳体1030填充有所述粘接介质30的表面固定连接。

或者,第二确定模块620,用于确定所述显示屏20相对设置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并确定所述第一壳体1030相对设置的第三边角和第四边角,将第一边角和第三边角对齐,且将第二边角和第四边角对齐以将所述显示屏20和所述第一壳体1030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六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与第一种胶体粘接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胶体粘接装置50还包括但不限于静置固化模块700和测试模块800,关于静置固化模块700和测试模块800介绍如下。

静置固化模块700,用于将贴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壳体1030和所述显示屏20一并放置在保压治具中静置预设时长,以使得所述粘接介质30固化;

测试模块800,用于取出所述第一壳体1030及所述显示屏20构成的显示屏组件1020,并对所述显示屏组件1020的外观以及显示功能进行测试。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者子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或者子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或者子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者子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或者子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或者子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者子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