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409发布日期:2019-02-12 23:4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板材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



背景技术:

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和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和密封等,建材板便是建材中的一种。

本发明压制的建筑板材主要是复合板材,由于复合板材外层比较薄,在压制过程中容易对复合板外层造成损坏;而现有技术,复合板材的压制中,对复合板材未采取措施,从而影响复合板材的压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建筑板材压制过程中,建筑板材的外层易损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建材板压板装置的机架上安装水箱,固定板上安装喷头,且喷头贴合在建材板的底表面上,同时将喷头与水箱连通;在建筑板材压制前,通过喷头将水箱中的水喷向建筑板材,通过湿度检测器检测到建筑板材的含水量达到30%时,驱动压板对建筑板材进行压制;

s2:将加热器安装在s1中水箱的侧壁上,加热器用于对水箱的水进行加热,通过喷头将加热后的水喷向建筑板材,使得建筑板材在热水作用下快速软化;

s3:在s1和s2的基础上,在建筑板材压制前,通过喷头以喷雾形式将加热后的水喷向建筑板材,在热水的作用下,加快建筑板材的软化;

本工艺中采用的建材板压板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驱动单元、挤压单元、弹性板、压板、固定板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压板装置的工作;所述压板通过弹性板固连在机架的顶板上;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机架的底板上,固定板的顶部放置有板材;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挤压单元转动,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凸轮、一号板、安装块、一号杆、齿条、一号弹簧、安装板、一号转动轮和一号三角形斜块;所述凸轮位于一号板左侧,凸轮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所述齿条一端通过一号弹簧固连在安装板上,齿条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一号板上;所述一号转动轮转动安装在机架的顶板上,一号转动轮的外圈上设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且一号转动轮与齿条啮合传动;所述一号三角形斜块通过连接杆安装在一号转动轮上,一号三角形斜块的斜边上设有凸起;所述安装块位于一号板右侧,安装块套设在一号杆上,安装块与一号板接触;所述一号杆转动安装在机架的侧板上;所述挤压单元转动安装在机架的侧板上,挤压单元用于控制压板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挤压单元包括二号转动轮、二号三角形斜块和三号三角形斜块;所述二号转动轮转动安装在机架的侧板上,二号转动轮的外圈上设有与一号三角形斜块斜边凸起相配合的凸起,通过一号三角形斜块与二号转动轮配合,使得二号转动轮转动;所述二号三角形斜块通过连接杆安装在二号转动轮上;所述三号三角形斜块固连在压板的顶部,通过二号三角形斜块与三号三角形斜块的配合,使得压板向下运动。建材板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压板装置,传统技术中也存在板材的压板装置,但是传统技术中的压板装置存在不足,一方面,传统的压板装置需要手动操作压板的进程,由于人工操作中存在随机性,使得板材的生产品质不同,从而影响板材的压板成型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压板装置不能对板材压板成型中产生的动力源进行利用,而是增加额外的动力源,从而增加了压板装置的制造成本;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单元、挤压单元、弹性板、压板和固定板,通过驱动单元、挤压单元、弹性板、压板和固定板间的相互配合,一方面,电机驱动凸轮转动,通过凸轮、一号板、齿条、一号转动轮、一号三角形斜块、二号转动轮、二号三角形斜块和三号三角形斜块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板向下运动,在压块与固定板间配合下,对板材进行压板成型,保证板材压板成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板材压板成型的效果;另一方面,将板材压板成型中产生的动力源进行再次利用,避免增加额外动力源,减轻了压板装置的制造成本。

首先,将板材放入到固定板上,然后,驱动电机,通过电机顺时针驱动凸轮转动,当凸轮由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时,凸轮挤压一号板,一号板受到挤压,使得一号板的下端向靠近机架一侧运动,一号板上端带动齿条向左运动,齿条在向左运动中,齿条与一号转动轮外圈上的齿啮合,使得一号转动轮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一号三角形斜块向右运动;当一号三角形斜块运动到二号转动轮处时,一号三角形斜块斜边上的凸起与二号转动轮外圈上的凸起啮合,使得二号转动轮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二号三角形斜块向左运动;当二号三角形斜块的斜边与三号三角形斜块的斜边接触时,在二号三角形斜块的作用下,使得压板向下运动,通过压板与固定板的配合,对板材进行压板成型;当凸轮由最远点运动到最近点时,通过凸轮、一号板、安装块、齿条、一号转动轮、一号三角形斜块、二号转动轮、二号三角形斜块和三号三角形斜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板向上运动;当压板脱离板材后,将压板成型后的板材拿离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一号弹簧上套设有一号气囊,一号气囊用于缓冲保护一号弹簧,由于一号弹簧持续的拉伸和收缩,容易造成一号弹簧的变形,从而影响压板装置对板材的压板成型;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号气囊,通过一号气囊,一方面,在一号弹簧的拉伸和收缩过程中,一号气囊进行相应的吸气和鼓气过程,一号气囊在吸气和鼓气过程中对一号弹簧受到的力进行缓冲,避免一号弹簧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一号弹簧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一号气囊的吸气和鼓气过程中,将一号气囊鼓出的气体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一端固连在机架底板上,升降单元另一端固连在固定板上,升降单元用于控制固定板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升降单元包括金属外壳、橡胶和顶杆;所述金属外壳固连在机架底板上,金属外壳上设有一号通道;所述一号通道上设有单向阀、其单向阀用于气体的单向输送;所述橡胶固连在金属外壳底部,橡胶与金属外壳底部形成一号区域,橡胶的壁厚从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一号区域与一号通道相互连通;所述橡胶的两侧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固连在固定板上,顶杆另一端通过弹簧固连在金属外壳底部,通过向一号区域中输送气体,橡胶吸气膨胀推动顶杆向上运动。对于厚度较薄的板材,由于压板下压程度有限,压板不能对板材进行充分的压板成型,从而影响板材的压板成型;本发明通过设置升降单元,通过输送气体来控制橡胶,在橡胶吸气膨胀时,膨胀的橡胶推动顶杆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压板和固定板配合对板材进行压板成型。

将一号气囊鼓出的气体通过一号通道输送到一号区域中,通过一号区域中的气体控制橡胶的膨胀;由于橡胶的壁厚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下方的橡胶先吸气膨胀,橡胶的膨胀处推动顶杆向上运动,随着气体的不断输送,橡胶从下至上逐渐膨胀,使得顶杆随着橡胶的膨胀而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板材的压板成型;当板材压板成型后,停止向一号区域中输送气体,橡胶恢复原状,顶杆失去膨胀橡胶的推动,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的,所述弹性板内部设有圆形腔室;所述圆形腔室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且相邻圆形腔室间相互连通。通过挤压单元挤压,使得压板向下运动过程中,弹性板中部受到较大的力,容易使得弹性板中部发生断裂,从而影响弹性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设置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的圆形腔室,通过圆形腔室,一方面,增大了弹性板的弹性,同时缓解中部受到的力,避免弹性板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弹性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弹性板的拉伸过程中,圆形腔室压缩产生气体,将气体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当挤压单元挤压压板时,压板向下运动,使得弹性板拉伸,从而使得圆形腔室压缩产生气体,由于圆形腔室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使得圆形腔室产生的气体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少。

优选的,所述一号杆为蜗杆,通过调节一号杆,改变安装块对一号板的支撑位置,从而控制压板的下压量。由于板材的厚度不一致,若压板的下压量一致,会影响板材的压板成型效果;本发明通过将一号杆设置为蜗杆,根据板材的实际厚度,调节一号杆,改变压板的下压量,使得板材进行充分的压板成型,从而提高了板材压板成型效果,进而提高了压板装置的实用性。

当板材的厚度较厚时,顺时针转动一号杆,使得安装块沿一号杆向上运动,改变安装块对一号板的支撑位置,使得以安装块为中心时,一号板上段的长度大于一号板下段的长度,从而减少压块的下移量;当板材的厚度较薄时,逆时针转动一号杆,使得安装块沿一号杆向下运动,改变安装块对一号板的支撑位置,使得以安装块为中心时,一号板上段的长度小于一号板下段的长度,从而增加压块的下移量。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在固定板的顶部均匀分布,弧形凹槽上设有吸盘,通过吸盘吸气将板材吸附。压板和固定板配合对板材进行压板成型中,板材容易发生移位,从而影响板材的压板成型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吸盘,通过吸盘,在板材的压板成型中,吸盘吸气将板材吸附,避免板材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板材压板成型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通过喷头以喷雾的形式将加热后的水喷向建筑板材,在热水的作用下,加快建筑板材的软化,避免压板与建筑板材刚性接触时,压板将建筑板材压裂。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通过驱动单元、挤压单元、弹性板、压板和固定板间的相互配合,一方面,电机驱动凸轮转动,通过凸轮、一号板、齿条、一号转动轮、一号三角形斜块、二号转动轮、二号三角形斜块和三号三角形斜块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板向下运动,在压块与固定板间配合下,对板材进行压板成型,保证板材压板成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板材压板成型的效果;另一方面,将板材压板成型中产生的动力源进行再次利用,避免增加额外动力源,减轻了压板装置的制造成本。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通过设置一号气囊,一方面,在一号弹簧的拉伸和收缩过程中,一号气囊进行相应的吸气和鼓气过程,一号气囊在吸气和鼓气过程中对一号弹簧受到的力进行缓冲,避免一号弹簧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一号弹簧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一号气囊的吸气和鼓气过程中,将一号气囊鼓出的气体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通过设置升降单元,通过输送气体来控制橡胶,在橡胶吸气膨胀时,膨胀的橡胶推动顶杆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压板和固定板配合对板材进行压板成型。

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通过将一号杆设置为蜗杆,根据板材的实际厚度,调节一号杆,改变压板的下压量,使得板材进行充分的压板成型,从而提高了板材压板成型效果,进而提高了压板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建材板压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机架1、驱动单元2、凸轮21、一号板22、安装块23、一号杆24、齿条25、一号弹簧26、一号转动轮27、一号三角形斜块28、一号气囊29、挤压单元3、二号转动轮31、二号三角形斜块32、三号三角形斜块33、弹性板4、圆形腔室41、压板5、固定板6、弧形凹槽61、吸盘62、板材7、升降单元8、金属外壳81、橡胶82、顶杆83、一号通道84、一号区域8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板材压制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建材板压板装置的机架上安装水箱,固定板上安装喷头,且喷头贴合在建材板的底表面上,同时将喷头与水箱连通;在建筑板材压制前,通过喷头将水箱中的水喷向建筑板材,通过湿度检测器检测到建筑板材的含水量达到30%时,驱动压板对建筑板材进行压制;

s2:将加热器安装在s1中水箱的侧壁上,加热器用于对水箱的水进行加热,通过喷头将加热后的水喷向建筑板材,使得建筑板材在热水作用下快速软化;

s3:在s1和s2的基础上,在建筑板材压制前,通过喷头以喷雾形式将加热后的水喷向建筑板材,在热水的作用下,加快建筑板材的软化;

本工艺中采用的建材板压板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驱动单元2、挤压单元3、弹性板4、压板5、固定板6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压板5装置的工作;所述压板5通过弹性板4固连在机架1的顶板上;所述固定板6安装在机架1的底板上,固定板6的顶部放置有板材7;所述驱动单元2用于驱动挤压单元3转动,驱动单元2包括电机、凸轮21、一号板22、安装块23、一号杆24、齿条25、一号弹簧26、安装板、一号转动轮27和一号三角形斜块28;所述凸轮21位于一号板22左侧,凸轮21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所述齿条25一端通过一号弹簧26固连在安装板上,齿条25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一号板22上;所述一号转动轮27转动安装在机架1的顶板上,一号转动轮27的外圈上设有与齿条25相配合的齿,且一号转动轮27与齿条25啮合传动;所述一号三角形斜块28通过连接杆安装在一号转动轮27上,一号三角形斜块28的斜边上设有凸起;所述安装块23位于一号板22右侧,安装块23套设在一号杆24上,安装块23与一号板22接触;所述一号杆24转动安装在机架1的侧板上;所述挤压单元3转动安装在机架1的侧板上,挤压单元3用于控制压板5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挤压单元3包括二号转动轮31、二号三角形斜块32和三号三角形斜块33;所述二号转动轮31转动安装在机架1的侧板上,二号转动轮31的外圈上设有与一号三角形斜块28斜边凸起相配合的凸起,通过一号三角形斜块28与二号转动轮31配合,使得二号转动轮31转动;所述二号三角形斜块32通过连接杆安装在二号转动轮31上;所述三号三角形斜块33固连在压板5的顶部,通过二号三角形斜块32与三号三角形斜块33的配合,使得压板5向下运动。建材板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压板装置,传统技术中也存在板材7的压板装置,但是传统技术中的压板装置存在不足,一方面,传统的压板装置需要手动操作压板5的进程,由于人工操作中存在随机性,使得板材7的生产品质不同,从而影响板材7的压板5成型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压板装置不能对板材7压板5成型中产生的动力源进行利用,而是增加额外的动力源,从而增加了压板装置的制造成本;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单元2、挤压单元3、弹性板4、压板5和固定板6,通过驱动单元2、挤压单元3、弹性板4、压板5和固定板6间的相互配合,一方面,电机驱动凸轮21转动,通过凸轮21、一号板22、齿条25、一号转动轮27、一号三角形斜块28、二号转动轮31、二号三角形斜块32和三号三角形斜块33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板5向下运动,在压块与固定板6间配合下,对板材7进行压板5成型,保证板材7压板5成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板材7压板5成型的效果;另一方面,将板材7压板5成型中产生的动力源进行再次利用,避免增加额外动力源,减轻了压板装置的制造成本。

首先,将板材7放入到固定板6上,然后,驱动电机,通过电机顺时针驱动凸轮21转动,当凸轮21由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时,凸轮21挤压一号板22,一号板22受到挤压,使得一号板22的下端向靠近机架1一侧运动,一号板22上端带动齿条25向左运动,齿条25在向左运动中,齿条25与一号转动轮27外圈上的齿啮合,使得一号转动轮27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一号三角形斜块28向右运动;当一号三角形斜块28运动到二号转动轮31处时,一号三角形斜块28斜边上的凸起与二号转动轮31外圈上的凸起啮合,使得二号转动轮31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二号三角形斜块32向左运动;当二号三角形斜块32的斜边与三号三角形斜块33的斜边接触时,在二号三角形斜块32的作用下,使得压板5向下运动,通过压板5与固定板6的配合,对板材7进行压板5成型;当凸轮21由最远点运动到最近点时,通过凸轮21、一号板22、安装块23、齿条25、一号转动轮27、一号三角形斜块28、二号转动轮31、二号三角形斜块32和三号三角形斜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板5向上运动;当压板5脱离板材7后,将压板5成型后的板材7拿离固定板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弹簧26上套设有一号气囊29,一号气囊29用于缓冲保护一号弹簧26,由于一号弹簧26持续的拉伸和收缩,容易造成一号弹簧26的变形,从而影响压板5装置对板材7的压板5成型;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号气囊29,通过一号气囊29,一方面,在一号弹簧26的拉伸和收缩过程中,一号气囊29进行相应的吸气和鼓气过程,一号气囊29在吸气和鼓气过程中对一号弹簧26受到的力进行缓冲,避免一号弹簧26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一号弹簧26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一号气囊29的吸气和鼓气过程中,将一号气囊29鼓出的气体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6的底部设有升降单元8;所述升降单元8一端固连在机架1底板上,升降单元8另一端固连在固定板6上,升降单元8用于控制固定板6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升降单元8包括金属外壳81、橡胶82和顶杆83;所述金属外壳81固连在机架1底板上,金属外壳81上设有一号通道84;所述一号通道84上设有单向阀、其单向阀用于气体的单向输送;所述橡胶82固连在金属外壳81底部,橡胶82与金属外壳81底部形成一号区域85,橡胶82的壁厚从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一号区域85与一号通道84相互连通;所述橡胶82的两侧设有顶杆83;所述顶杆83一端固连在固定板6上,顶杆83另一端通过弹簧固连在金属外壳81底部,通过向一号区域85中输送气体,橡胶82吸气膨胀推动顶杆83向上运动。对于厚度较薄的板材7,由于压板5下压程度有限,压板5不能对板材7进行充分的压板5成型,从而影响板材7的压板5成型;本发明通过设置升降单元8,通过输送气体来控制橡胶82,在橡胶82吸气膨胀时,膨胀的橡胶82推动顶杆83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压板5和固定板6配合对板材7进行压板5成型。

将一号气囊29鼓出的气体通过一号通道84输送到一号区域85中,通过一号区域85中的气体控制橡胶82的膨胀;由于橡胶82的壁厚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下方的橡胶82先吸气膨胀,橡胶82的膨胀处推动顶杆83向上运动,随着气体的不断输送,橡胶82从下至上逐渐膨胀,使得顶杆83随着橡胶82的膨胀而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板材7的压板5成型;当板材7压板5成型后,停止向一号区域85中输送气体,橡胶82恢复原状,顶杆83失去膨胀橡胶82的推动,顶杆83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板4内部设有圆形腔室41;所述圆形腔室41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且相邻圆形腔室41间相互连通。通过挤压单元3挤压,使得压板5向下运动过程中,弹性板4中部受到较大的力,容易使得弹性板4中部发生断裂,从而影响弹性板4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设置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的圆形腔室41,通过圆形腔室41,一方面,增大了弹性板4的弹性,同时缓解中部受到的力,避免弹性板4发生损坏,从而提高了弹性板4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弹性板4的拉伸过程中,圆形腔室41压缩产生气体,将气体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当挤压单元3挤压压板5时,压板5向下运动,使得弹性板4拉伸,从而使得圆形腔室41压缩产生气体,由于圆形腔室41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使得圆形腔室41产生的气体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杆24为蜗杆,通过调节一号杆24,改变安装块23对一号板22的支撑位置,从而控制压板5的下压量。由于板材7的厚度不一致,若压板5的下压量一致,会影响板材7的压板5成型效果;本发明通过将一号杆24设置为蜗杆,根据板材7的实际厚度,调节一号杆24,改变压板5的下压量,使得板材7进行充分的压板5成型,从而提高了板材7压板5成型效果,进而提高了压板装置的实用性。

当板材7的厚度较厚时,顺时针转动一号杆24,使得安装块23沿一号杆24向上运动,改变安装块23对一号板22的支撑位置,使得以安装块23为中心时,一号板22上段的长度大于一号板22下段的长度,从而减少压块的下移量;当板材7的厚度较薄时,逆时针转动一号杆24,使得安装块23沿一号杆24向下运动,改变安装块23对一号板22的支撑位置,使得以安装块23为中心时,一号板22上段的长度小于一号板22下段的长度,从而增加压块的下移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设有弧形凹槽61;所述弧形凹槽61在固定板6的顶部均匀分布,弧形凹槽61上设有吸盘62,通过吸盘62吸气将板材7吸附。压板5和固定板6配合对板材7进行压板5成型中,板材7容易发生移位,从而影响板材7的压板5成型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吸盘62,通过吸盘62,在板材7的压板5成型中,吸盘62吸气将板材7吸附,避免板材7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板材7压板5成型的效果。

使用时,首先,将板材7放入到固定板6上,根据板材7的厚度,调节一号杆24,当板材7的厚度较厚时,顺时针转动一号杆24,使得安装块23沿一号杆24向上运动,改变安装块23对一号板22的支撑位置,使得以安装块23为中心时,一号板22上段的长度大于一号板22下段的长度,从而减少压块的下移量;当板材7的厚度较薄时,逆时针转动一号杆24,使得安装块23沿一号杆24向下运动,改变安装块23对一号板22的支撑位置,使得以安装块23为中心时,一号板22上段的长度小于一号板22下段的长度,从而增加压块的下移量;然后,驱动电机,通过电机顺时针驱动凸轮21转动,当凸轮21由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时,凸轮21挤压一号板22,一号板22受到挤压,使得一号板22的下端向靠近机架1一侧运动,一号板22上端带动齿条25向左运动,齿条25在向左运动中,齿条25与一号转动轮27外圈上的齿啮合,使得一号转动轮27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一号三角形斜块28向右运动;当一号三角形斜块28运动二号转动轮31处时,一号三角形斜块28斜边上的凸起与二号转动轮31外圈上的凸起啮合,使得二号转动轮31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二号三角形斜块32向左运动;当二号三角形斜块32的斜边与三号三角形斜块33的斜边接触时,在二号三角形斜块32的作用下,使得压板5向下运动,在压板5向下运动中,使得弹性板4拉伸,从而使得圆形腔室41压缩产生气体,由于圆形腔室41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使得圆形腔室41产生的气体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少;同时,将一号气囊29鼓出的气体通过一号通道84输送到一号区域85中,通过一号区域85中的气体控制橡胶82的膨胀;由于橡胶82的壁厚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下方的橡胶82先吸气膨胀,橡胶82的膨胀处推动顶杆83向上运动,随着气体的不断输送,橡胶82从下至上逐渐膨胀,使得顶杆83随着橡胶82的膨胀而向上运动;通过压板5与固定板6的配合,对板材7进行压板5成型;在板材7压制前,以喷雾的形式将加热后的水喷向建筑板材,在热水的作用下,加快建筑板材的软化,避免压板与建筑板材刚性接触时,压板将建筑板材压裂;当用湿度检测器检测到板材7的含水量达到30%时,通过压板5对板材7进行压制;当凸轮21由最远点运动到最近点时,通过凸轮21、一号板22、安装块23、齿条25、一号转动轮27、一号三角形斜块28、二号转动轮31、二号三角形斜块32和三号三角形斜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压板5向上运动;同时,在板材7压板5成型后,停止向一号区域85中输送气体,橡胶82恢复原状,顶杆83失去膨胀橡胶82的推动,顶杆83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且在压板5脱离板材7后,将压板5成型后的板材7拿离固定板6。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