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方法处理并分离农田废旧地膜中杂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42146发布日期:2019-03-30 08:38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的方法,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用生物方法处理并分离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杂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墒等作用,可以提高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在新疆乃至全国缺水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

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也极大地困扰着我们。

因此,在采用地膜种植的地区,也在采取各种方式对种植过程中的地膜进行回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膜的应用对土地的污染。

据统计,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非常大,每年差不多要用100万吨以上,覆盖面积超过两亿亩。

仅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就达6000万亩,年使用地膜约25.5万吨左右,残膜污染已成为制约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

近年,新疆已经正式实施农田地膜管理条例,规定废旧地膜要做到100%回收。

目前的地膜回收主要集中在作物收获之后进行,回收的量也非常巨大,年回收量达到数十万吨。

如此大量的回收地膜在进行回收后,减轻了土地污染,但同时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回收后的地膜的再生利用问题。

由于从农田中回收的地膜在回收过程中会夹杂大量的杂质,主要是泥沙和作物秸秆,给再生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

目前的处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杂质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如水洗、风筛等方式。

cn104858139a、cn105269714a、cn205704850u、cn106426641a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采用风力或振动筛选。cn204934119u、cn203917249u、cn105128179a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则采用水洗方式,

上述的物理方法对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的泥沙类杂质进行处理并分离较为有效,但对于混杂在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几乎没有效果,而混杂在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对进一步的再生处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因此,一种能够有效去除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混杂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方法就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混杂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方法,具体地是一种用生物方法处理并分离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杂质的作物秸秆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进行微生物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将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进行微生物分解处理,使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再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利用比重的不同将混杂于地膜中的杂物与地膜分离,进而将作物秸秆类杂质脱离废旧地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的施入微生物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中,将1重量份微生物菌种溶于1500-25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所述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最好再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的的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优选为20-30:1。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哈茨木霉菌、绿僵菌、灰略红链霉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最好为em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混合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过程中,发酵温度在10-60℃之间均可,优选15-30℃,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60%,优选25-50%,进一步优选为30-40%。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最好为下列三类生物菌的组合:

a.芽孢杆菌、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b.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中的至少一种,

c.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三类的生物菌组合比为a:b:c=3:1-6: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有效去除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中混杂的作物秸秆类杂质,处理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施入微生物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将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进行微生物分解处理,使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再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利用比重的不同将混杂于地膜中的杂物与地膜分离,进而将作物秸秆类杂质脱离废旧地膜。

所述的施入微生物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中,将1重量份微生物菌种溶于1500-25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所述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最好再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

上述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的的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优选为20-30:1。

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哈茨木霉菌、绿僵菌、灰略红链霉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最好为em菌种,即为双岐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菌等单一菌种经扩培而制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种。所述芽孢杆菌饮食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该em菌种可以使用市售的成品菌种,也可以自行配制。

上述的微生物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过程中,发酵温度在10-60℃之间均可,优选15-30℃,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60%,优选25-50%,发酵过程中,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

实施例2: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按1:1比例的混合物1重量份,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30-4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3:选取的8种微生物发酵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哈茨木霉菌、绿僵菌、灰略红链霉菌分组处理如下:

a-枯草芽孢杆菌,b-乳酸菌,c-放线菌,d-光合细菌,e-酵母菌,f-哈茨木霉菌,g-绿僵菌,h-灰略红链霉菌,i-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j-放线菌+灰略红链霉菌+光合细菌。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1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1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30-4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4:选取的8种微生物发酵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哈茨木霉菌、绿僵菌、灰略红链霉菌分组处理如下:

a-枯草芽孢杆菌,b-乳酸菌,c-放线菌,d-光合细菌,e-酵母菌,f-哈茨木霉菌,g-绿僵菌,h-灰略红链霉菌,i-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j-放线菌+灰略红链霉菌+光合细菌。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1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1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30-4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5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5:将下列三类微生物发酵菌的组合:a.芽孢杆菌、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b.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中的至少一种;c.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中的至少一种,分组处理如下:

a-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b-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c-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d-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e-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f-芽孢杆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g-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h-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i-芽孢杆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j-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k-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l-芽孢杆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m-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n-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o-芽孢杆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p-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q-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r-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s-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t-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u-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v-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w-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木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x-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y-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z-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高温放线菌=3:1-6:1-6;

aa-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bb-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cc-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dd-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3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3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35-45%,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6:将下列三类微生物发酵菌的组合:a.芽孢杆菌、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b.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中的至少一种;c.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中的至少一种,分组处理如下:

a-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b-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c-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d-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e-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f-芽孢杆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g-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h-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i-芽孢杆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j-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k-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l-芽孢杆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m-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n-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o-芽孢杆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p-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q-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r-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s-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t-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u-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v-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w-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木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x-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y-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z-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高温放线菌=3:1-6:1-6;

aa-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bb-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cc-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dd-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26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26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40-45%,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10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7: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微生物发酵菌1重量份,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将配制好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5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8: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微生物发酵菌1重量份,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将配制好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50%之间,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9:选取的8种微生物发酵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哈茨木霉菌、绿僵菌、灰略红链霉菌分组处理如下:

a-枯草芽孢杆菌,b-乳酸菌,c-放线菌d-光合细菌,e-酵母菌,f-哈茨木霉菌,g-绿僵菌,h-灰略红链霉菌,i-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j-放线菌+灰略红链霉菌+光合细菌。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1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1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50%之间,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7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10:选取的8种微生物发酵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哈茨木霉菌、绿僵菌、灰略红链霉菌分组处理如下:

a-枯草芽孢杆菌,b-乳酸菌,c-放线菌,d-光合细菌,e-酵母菌,f-哈茨木霉菌g-绿僵菌,h-灰略红链霉菌,i-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j-放线菌+灰略红链霉菌+光合细菌。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1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1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5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10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11:将下列三类微生物发酵菌的组合:a.芽孢杆菌、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b.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中的至少一种;c.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中的至少一种,分组处理如下:

a-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b-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c-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d-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e-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f-芽孢杆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g-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h-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i-芽孢杆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j-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k-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l-芽孢杆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m-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n-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o-芽孢杆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p-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q-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r-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s-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t-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u-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v-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w-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木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x-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y-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z-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高温放线菌=3:1-6:1-6;

aa-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bb-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cc-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dd-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3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3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3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5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12:将下列三类微生物发酵菌的组合:a.芽孢杆菌、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中的至少一种;b.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中的至少一种;c.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中的至少一种,分组处理如下:

a-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b-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c-纤维单胞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d-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e-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3:1-6:1-6;

f-芽孢杆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g-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h-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i-芽孢杆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j-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k-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l-芽孢杆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m-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n-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o-芽孢杆菌:曲霉菌:节杆菌=3:1-6:1-6;

p-芽孢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q-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3:1-6:1-6;

r-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s-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链霉菌=3:1-6:1-6;

t-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u-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3:1-6:1-6;

v-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w-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木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x-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y-芽孢杆菌+高温厌氧梭状杆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z-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青霉菌:链霉菌+高温放线菌=3:1-6:1-6;

aa-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bb-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3:1-6:1-6;

cc-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dd-高温厌氧梭状杆菌+纤维单胞+菌芽孢杆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链霉菌+节杆菌+诺长氏菌+高温放线菌=3:1-6:1-6。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取上述30组微生物发酵菌各1重量份,分别溶于2000重量份的水中配制成微生物菌种溶液,在上述30组微生物菌种溶液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将配制好的其中一组微生物菌种溶液均匀施入废旧地膜中,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5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进行发酵处理,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13: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在池坑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回收的废旧地膜中夹带土壤微生物,而池坑中h2o、o2和co2的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这些微生物的活性,控制池坑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3%,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每三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14: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在池坑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利用回收的废旧地膜中夹带土壤微生物,而池坑中h2o、o2和co2的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这些微生物的活性,控制池坑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25-3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每1个月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实施例15:

将从农田中回收的废旧地膜堆积或置入池坑中,在池坑中加入200-500重量份的尿素或者与200-500重量份的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加入尿素或者与尿素含氮量相当的人畜粪便后微生物菌种溶液的碳氮重量比为20-30:1。利用回收的废旧地膜中夹带土壤微生物,而池坑中h2o、o2和co2的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这些微生物的活性,控制池坑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使废旧地膜混合物中的水份含量在40-50%,之后根据湿度进行喷水控制含水量即可,每20天检测一次,当混杂于废旧地膜中的作物秸秆类杂质的比重大于1时,将废旧地膜在清洗池中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