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099发布日期:2019-04-13 01:2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双光面表面微结构导光板在热压成型后普遍存在辉度较低、不良遮蔽性不好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后续的销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提供了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高板材的辉度和不良遮蔽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作为原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投入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s2:对干燥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进行除尘;

s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除尘后进入料斗;

s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经挤出机熔融输送后从模头挤出形成料条;

s5:对挤出的料条进行成型处理,使料条从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之间轧压绕过,再从第二成型辊和第三成型辊之间轧压绕过,其中,第一成型辊的温度在90°-110°之间,第二成型辊的温度在100°-120°之间,第三成型辊的温度在95°-115°之间;第一成型辊和第三成型钢采用超镜面辊,第二成型辊采用v-cut结构辊,且第二成型辊表面的每个倒v型凸起的高度为5μm,相邻的倒v型凸起的尖端的距离为50μm;

s6: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冷却,并由导辊传输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s7:对检测后的板材进行覆膜处理;

s8:对覆膜后的板材进行裁切,得到指定尺寸的表面微结构导光板;

s9:对板材进行清洗、包装。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在进入挤出机之前进行除尘处理。

检测机构包括测厚仪和缺陷检查机,测厚仪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测厚,缺陷检查机对成型后的板材的缺陷进行检查并警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二成型辊从超镜面辊改成v-cut结构辊,改变后的结构在板材成型时能对其表面进行微结构转写,提高板材表面的折射率,达到辉度增加的目的,且辉度提升3-5%,此外,还能防止出现因原板材亮白点造成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将板材的不良遮蔽率提高3-5%,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二成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向截面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作为原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投入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s2:对干燥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进行除尘;

s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除尘后进入料斗;

s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经挤出机熔融输送后从模头挤出形成料条;在本实施例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在进入挤出机之前再进行一次除尘处理;

s5:对挤出的料条进行成型处理,使料条从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1之间轧压绕过,再从第二成型辊1和第三成型辊之间轧压绕过,其中,第一成型辊的温度在90°-110°之间,第二成型辊1的温度在100°-120°之间,第三成型辊的温度在95°-115°之间;第一成型辊和第三成型钢均采用超镜面辊,第二成型辊1采用v-cut结构辊,且第二成型辊1表面的每个倒v型凸起11的高度为5μm,相邻的倒v型凸起11的的尖端的距离为50μm;

s6: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冷却,并由导辊传输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包括测厚仪和缺陷检查机,测厚仪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测厚,缺陷检查机对成型后的板材的缺陷进行检查并警报。

s7:对检测后的板材进行覆膜处理;

s8:对覆膜后的板材进行裁切,得到表面微结构导光板;

s9:对板材进行清洗、包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二成型辊1从超镜面辊改成v-cut结构辊,改变后的结构在料条成型时能对其表面进行微结构转写,提高板材表面的折射率,达到辉度增加的目的,且辉度提升3-5%,此外,还能防止出现因原板材亮白点造成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将板材的不良遮蔽率提高3-5%,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显示用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制备工艺,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作为原材料,包括以下步骤: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粒子进行干燥、除尘;输送、成型,成型时使料条从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之间轧压绕过,再从第二成型辊和第三成型辊之间轧压绕过,第一成型辊的温度在90°‑110°之间,第二成型辊的温度在100°‑120°之间,第三成型辊的温度在95°‑115°之间;第一成型辊和第三成型钢用超镜面辊,第二成型辊用V‑CUT结构辊,且每个倒V型凸起的高度为5μm,相邻的倒V型凸起的尖端的距离为50μm,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冷却、检测、覆膜、裁切、清洗、包装。本发明将第二成型辊的结构改成V‑CUT结构辊,提升了表面微结构导光板的辉度和不良遮蔽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奇;邓渊;华金峰;姚凯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瀚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7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