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排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2649发布日期:2018-09-28 20:0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排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发展,很多零部件如与网络硬件相关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往越来越小巧以及精密的方向发展,且很多电子元器件的制备需要预先排好插针之后进行注塑成型,将插针部分包裹或完全包裹形成最终的产品。

而现有的生产方式是采用人工方式将插针放入模具中排好,之后进行注塑,制备产品,这样的方式存在较多的缺陷:人工操作时,不仅效率低,操作员易疲劳,而且插针埋入的深度不可控,若插针埋入的深度达不到指定的位置,会造成模具合模时将插针压弯或产生其他的问题,产品的良品率下降,即使产品合格,产品的精度也无法控制;在埋入一些端部较为锋利的插针时,操作员还有可能被针尖扎伤手,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排针设备,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提升了产品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排针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插针整理装置、与所述插针整理装置相连接的插针固定装置、与所述插针固定装置相配合的插针移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插针移动装置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插针整理装置包括容纳有若干插针的振动盘以及与所述振动盘出口相连通的输送轨道。振动盘将插针通过输送轨道不断的送入插针固定装置中。

优选地,所述插针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固定孔以及与所述固定孔相互贯通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接。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腔体中的气压增大或减小从而控制插针在固定孔中的固定程度。插针固定装置的下部通过支架安装于基座上,支架上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插针固定装置可沿滑槽上下移动并固定于合适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插针移动装置包括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具有用于吸附所述插针的吸附管,所述吸附管的一端与所述插针相匹配,另一端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通。吸附管内开设有通道,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通道内的气压增大或减小从而控制插针在吸附管上的固定程度。

更加优选地,所述气体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腔体或所述吸附管内的气压增大或减小。所述腔体和所述吸附管所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可以是同一个装置不同的线路控制,也可以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气体控制装置。

更加优选地,所述插针移动装置还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吸附板上下移动的下压装置。移动板上开设有容纳吸附板的凹槽,凹槽的深度与吸附板的厚度相匹配。下压装置可为气缸或液压缸。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座上固定有滑轨,所述移动板的两边对应开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通过滑轨与滑槽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滑动在滑轨上,进而带动吸附板左右滑动。通过设置滑轨使得插针移动装置的在工作时的移动更加平稳。

还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插针移动装置相连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插针移动装置沿所述滑轨移动。驱动杆的运动和延伸方向与滑轨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附管包括固定于所述移动板上的固定部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固定在所述吸附板上。固定部的水平高度始终保持不变,活动部由于与吸附板相固定,由于下压装置可以带动吸附板上下移动,所以活动部会跟随吸附板上下移动,即活动部的上端活动在固定部的下端中。

还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与所述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下端与所述活动部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活动部的下端与所述插针相匹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通过下方的插针固定装置与上方的吸附板相结合,并采用气体控制装置产生负压以固定插针或正压以释放插针,整个装置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也避免了人工排针带来的产品质量的问题,可以一个员工同时监控几台机器,节省了人力,缩短了生产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中输送轨道和插针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中插针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中插针移动装置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中插针移动装置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中吸附管的剖视图;

图8为优选实施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中模具的放大图;

附图中:基座-1,支架-2,振动盘-3,输送轨道-4,插针固定装置-5,固定孔-61,腔体-62,阀嘴-7,移动板-8,凹槽-81,滑槽-82,吸附管-9,固定部-91,活动部-92,吸附板-10,下压装置-11,驱动杆-12,滑轨-13,插针-14,导向链-15,连接片-16,模具-17,气缸-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8,本实施例的一种全自动排针设备,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插针整理装置、与插针整理装置相连接的插针固定装置5、与插针固定装置5相配合的插针移动装置以及驱动插针移动装置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以下对各个装置或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插针整理装置包括容纳有若干插针14的振动盘3以及与振动盘3出口相连通的输送轨道4。振动盘3将插针14通过输送轨道4不断的送入插针固定装置5中。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轨道4包括了四条独立的输送轨道4,且根据最终产品上插针14的位置,四条输送轨道4的终点并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即输送轨道4的数量以及其终点的位置根据最终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每个产品上需要放置2个插针,那两个产品上的4个插针即与四条输送轨道4的终点相对应。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针固定装置5的下部通过支架2安装于基座1上,支架2上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插针固定装置5可沿滑槽上下移动并固定于合适的位置。

如图3-4所示,插针固定装置5包括与插针14下端部相配合的固定孔61以及与固定孔61相互贯通的腔体62,腔体62通过阀嘴7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接。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腔体62中的气压增大或减小从而控制插针14在固定孔中61的固定程度。当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腔体62和固定孔61中为负压时,可将插针14吸附至固定孔61并固定住;当需要从固定孔61中移除插针14时,则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腔体62和固定孔61中为常压或微正压,使得固定孔61失去固定作用从而移除插针14。

如图5-6所示,插针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8以及吸附板10,移动板8上开设有容纳吸附板10的凹槽81,凹槽81的深度与吸附板10的厚度相匹配。

如图5-7所示,移动板8和吸附板10上具有用于吸附插针14的吸附管9,吸附管9为长条状,贯穿移动板8和吸附板10。吸附管9的下端与插针14的上端相匹配,吸附管9的上端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通。吸附管9内开设有通道,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通道内的气压增大或减小从而控制插针14在吸附管9上的固定程度。由于吸附管9是用来吸附位于固定孔61中的插针14,所以吸附管9的安装个数以及安装位置与固定孔61相对应,且固定孔61与插针14的下端相对应,吸附管9的下端与插针14的上端相对应。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与固定孔61相对应的四个吸附管9。

如图7所示,吸附管9包括固定于移动板8上的固定部91以及活动连接在固定部91上的活动部92,活动部92固定在吸附板10上。固定部91的上端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接,固定部91的下端与活动部92的上端相连接,活动部92的下端与插针14相匹配。固定部91下端与活动部92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多种,如可以通过软管连接、卡接或橡胶垫圈套接等,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气体控制装置控制吸附管9内的气压增大或减小从而控制插针14的吸附和释放。当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吸附管9内为负压时,可将插针14从固定孔61吸附至吸附管9的下端并固定住;当需要从吸附管9中释放插针14时,则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吸附管9内为常压或微正压,使得吸附管9内失去固定作用从而释放插针14。腔体62和吸附管9所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可以是同一个装置但是由不同的线路进行控制,也可以是两个完全独立运行的气体控制装置。

移动板8上设置有驱动吸附板10上下移动的下压装置11。本实施例中的下压装置11为气缸或液压缸,安装于移动板8的上部,凹槽81开设在移动板8的下表面,即吸附板10安装于移动板8的下方,气缸或液压缸贯穿移动板8的两边后与吸附板10的两侧进行连接。通过控制气缸或液压缸进而控制吸附板10的上下移动。在吸附板10上下移动时,固定部91的水平高度始终保持不变,活动部92由于与吸附板10相固定,下压装置11可以带动吸附板10上下移动,所以活动部92会跟随吸附板10上下移动,即活动部92的上端活动在固定部91的下端中,活动连接方式为上述的通过软管连接、卡接或橡胶垫圈套接等多种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上固定有滑轨13,移动板8的两边对应开设有与滑轨13相配合的滑槽82。通过滑轨13与滑槽82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8滑动在滑轨13上,进而带动吸附板10左右滑动。通过设置滑轨13,使得插针移动装置的在工作时的移动更加平稳。

驱动装置包括与插针移动装置相连接的驱动杆12,驱动杆12带动插针移动装置沿滑轨13移动。驱动杆12的运动和延伸方向与滑轨13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杆12即为气缸18的气缸臂,通过控制气缸18的气缸臂进而控制吸附板10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板8上通过连接片16还连接有导向链15,导向链15中容纳有设备所需要的电线和气管等零件,使得电线或气管与吸附板10同时移动,避免电线和气管的杂乱放置导致的一些故障或安全事故。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的工作过程:

先在振动盘3中放入若干的插针14,振动盘3将插针14输送到输送轨道4中,由于输送轨道4连通振动盘3的出口以及插针固定装置5,所以插针14由输送轨道4进入到插针固定装置5中。通过控制气体控制装置使得固定孔61和腔体62中为负压,此时当由输送轨道4输送过来的插针14靠近固定孔61时,即被吸附并固定在固定孔61中,如图4所示。

通过控制气缸18的气缸臂即驱动杆12使得移动板8及吸附板10在滑轨13上移动到插针固定装置5的上方,使得吸附板10上的吸附管9与固定孔61相对应。接着,控制移动板8上的下压装置11使得吸附板10向下运动并逐渐向固定孔61靠近。此时,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固定孔61及腔体62中的气压逐渐增大以恢复常压或微正压,吸附管9中为负压,使得插针14从固定孔61中释放并转移到吸附管9的下端并固定于吸附管9的下端。

当插针14完全转移到吸附管9中,再次通过控制气缸18的气缸臂即驱动杆12使得移动板8及吸附板10在滑轨13上移动到模具17对应位置的上方,使得吸附板10上的吸附管9与模具17中需要放置插针14的地方相对应。接着,控制移动板8上的下压装置11使得吸附板10向下运动并逐渐向模具17靠近。此时,通过气体控制装置控制吸附管9中的气压逐渐增大以恢复常压或微正压,使得插针14从吸附管9的下端释放并转移到模具17中需要放置插针14的位置。接着模具17进行注塑成型的操作,而吸附板10再次移动到固定孔61的上方去吸附插针,如此往复循环。

为了使得工作过程的描述变的容易理解,上述描述对工作过程进行了前后分段的叙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步骤都是同时进行的,如插针的固定与释放、移动板的移动,固定孔和吸附管中气压的增大或减小,同步进行不仅能提高插针的放入位置的精准度,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排针设备,通过下方的插针固定装置与位于上方的吸附板相结合,并采用气体控制装置产生负压以固定插针或正压以释放插针,整个装置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也避免了人工排针带来的产品质量的问题,可以一个员工同时监控几台机器,节省了人力,缩短了生产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