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399发布日期:2018-10-13 00:04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传感器模具中模仁板的进胶口过小,导致进胶流道狭窄,对模具的生产造成困难,由于传感器本体为片型结构,选择在传感器本体边角作为注胶口,生产容易导致毛边,进胶不饱满,还会出现个别模腔内不能完全进胶,从而导致产品出现不良品,后续补救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从而实现传感器注胶流畅,无毛边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设于模具主体内的流道、与流道相连通的传感器型腔;所述传感器型腔的周向设有若干对角,所述流道包括进胶口,所述进胶口包括与流道连接的弧形部、以及扁平部,所述扁平部上设有V型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与传感器型腔的一侧对角相对应匹配,所述对接口与所述对角贴合连通。

具体的,所述流道还包括主流道、与主流道连接的若干分支流道。

具体的,所述模具主体内设有若干并排对称设置的主流道,各主流道的端部与总注胶口连通。

具体的,所述主流道的两侧分别对称等距设置有若干分支流道,各分支流道的端部设有进胶口。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型腔为菱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弧形部将分支流道内的塑胶短暂储存,作为蓄力冲击挤压塑胶进入传感器型腔,有效防止间隙气泡的产生;扁平部的V型对接口设置,扩大了原有结构的注胶口,使其注胶更加顺畅,沿着传感器型腔的对角顶点的两侧分别注胶,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进胶口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进胶口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模具主体、2传感器型腔、21对角、3主流道、31分支流道、32总注胶口、4弧形部、41扁平部、42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1、设于模具主体1内的流道、与流道相连通的传感器型腔2。

流道包括主流道3、与主流道3连接的若干分支流道31。

模具主体1内设有若干并排对称设置的主流道3,各主流道3的端部与总注胶口32连通;

主流道3的两侧分别对称等距设置有若干分支流道31,各分支流道31的端部设有进胶口,进胶口与传感器型腔2相对应对接。

传感器型腔2为菱形结构,传感器型腔2的周向设有若干对角21,本实施例对角21数量为四个。

进胶口包括弧形部4和扁平部41,弧形部4与分支流道31的开口连接,扁平部41的一端与弧形部4连通,扁平部41的另一端与传感器型腔2连通;

扁平部41上设有V型的对接口42,对接口42与传感器型腔2的一侧对角21相对应匹配,对接口42与对角21贴合连通。

弧形部4将分支流道31内的塑胶短暂储存,作为蓄力冲击挤压塑胶进入传感器型腔2,有效防止间隙气泡的产生;扁平部41的V型对接口42设置,扩大了原有结构的注胶口,使其注胶更加顺畅,沿着传感器型腔2的对角21顶点的两侧分别注胶,更加平稳。

应用本实施例时,总注胶口32内进胶,均匀分流至各分支流道31内,通过进胶口的特殊结构,使塑胶均匀顺畅的对传感器型腔2进行注胶,注胶后传感器无毛边,进胶饱满,无间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