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5914发布日期:2018-10-02 19:3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机,尤其涉及一种不仅能使加压方式方便快捷,而且能有效提高锁模精准度的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全电式射出成型机,主要包括有机台、射料装置、射座及锁模装置等。其中,射料装置主要包括射出螺杆及料管,射出螺杆穿设于料管内,且料管的出料口朝下或朝前,并装设于锁模装置的顶面或后面。而锁模装置主要包括一固定模板及一活动模板,活动模板可以在哥林柱上滑动,以通过一个伺服马达(Servomotor)转动螺杆而使曲肘连动,并通过曲肘展开时所形成的放大力量以推压活动模板,使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之间的模具密合。使在塑料射出成型时,让料管前端的射嘴抵紧于锁模装置的模具浇口,并通过马达驱动射出螺杆,使由储料筒进入料管内的塑料融化、混练并推向下方或前方。射出螺杆通过反作用力向上或向后退一段距离之后,再使射出螺杆向下移动,挤压料管内的塑料,并让料管内的塑料以高速射入锁模装置的模具之中,以使产品成型。

上述全电式射出成型机以一个伺服马达驱动曲肘以进行锁模的方式,虽然对于直压式及复合直压式的锁模装置而言,具有结构简单而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但由于曲肘为多个机件连动的结构,因此,其加压方式仍然比不上直压式锁模装置的直接及快速,且曲肘式锁模装置容易会有因机件磨耗而降低锁模精准度及开模行程较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以解决现有全电式射出成型机的曲肘式锁模装置的加压方式缓慢,且容易会有因机件磨耗而降低锁模精准度及开模行程较短的缺点,以使加压方式方便快捷,有效提高锁模精准度,并让开模行程加长以形成较大的成品。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包括一固定模板及一活动模板,其技术特点在于:活动模板与一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带动活动模板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固定在多个哥林柱上;多个哥林柱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模板上,多个哥林柱的该端分别设有一第一连动部;一限位组件以可松释的方式连接固定模板与活动模板,用于使活动模板固定于一固定位置;以及一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固定模板的一侧,且第二驱动装置与多个哥林柱一端的多个第一连动部连接,供同时拉动多个哥林柱及活动模板,使活动模板以朝向固定模板的方向加压。

实施时,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多个连接于活动模板上的第一转动件、一第二转动件及一第一驱动件,第一转动件具有一螺合固定模板的螺杆,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二转动件,使多个第一转动件同时转动,从而使活动模板在多个哥林柱上以朝向固定模板的方向滑动。

实施时,第一转动件为平齿轮,第二转动件为内周缘具有齿的正时皮带,正时皮带向内与多个第一转动件啮合,借以使多个第一转动件的螺杆同步转动。

实施时,第一连动部亦可为形成于哥林柱的该端外周缘的外螺纹,而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分别螺合该多个第一连动部的第一连动件、一第二连动件及一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带动第二连动件,使多个第一连动件同时转动,从而使多个哥林柱直线移动。

实施时,第一连动件为平齿轮,第一连动件具有螺合第一连动部的内螺纹;第二连动件为外周缘啮合该多个第一连动件的环形齿轮,或是为内周缘啮合该多个第一连动件的正时皮带。

实施时,限位组件包括多组限位部及限位件,多个限位部分别设于多个哥林柱的另一端,多限位件分别连接活动模板,且多个限位件以可松释的方式分别与多个限位部连接,供固定活动模板于一固定位置。

实施时,限位部为形成于哥林柱另一端的外周缘的多个轴向延伸排列的环形齿,多个环形齿分别以多个轴向的第一槽分割为多个轴向排列的第一齿单元。

实施时,限位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于活动模板上的第一带动件、一第二带动件及一第二驱动件,限位件具有形成于内周缘的多个轴向延伸排列的环形齿,多个环形齿分别以多个轴向的第二槽分割为多个轴向排列的第二齿单元,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二带动件,借以使多个第一带动件及多个限位件同时以一有限制的角度转动。

实施时,固定模板上设有多个定位部,用于分别固定多个哥林柱的一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固定于一全电式卧式射出成型机的机台上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动件的另一实施样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限位件可以在哥林柱上滑动时的侧视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活动模板可以在四个哥林柱上滑动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9、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作动而使限位件与哥林柱卡合固定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作动而使活动模板以朝向固定模板的方向加压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1 固定模板2

定位部21 哥林柱3

柱体31 第一连动部32

限位部33 第一槽34

第一齿单元35 活动模板4

第一驱动装置5 第一转动件51

惰轮52 第二转动件53

第一驱动件54 螺杆55

限位组件6 限位件61

第二槽611 第二齿单元612

第一带动件62 第二带动件63

第二驱动件64 小齿轮65

第二驱动装置7 第一连动件71

第二连动件72 第三驱动件73

机台9 射座91

射出组件92 料管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1用于固定于一全电式卧式射出成型机的机台9上,该射出成型机还包括一射座91及一射出组件92。其中,射座91及射出组件92通过线性滑轨与锁模结构1相对移动,而射出组件92具有一料管93,料管93内设有与料管93相对移动的射出轴,用于挤压料管93内的塑料射入锁模结构1的模具内,以成型塑料。实施时,该射出成型机亦可为全电式立式射出成型机。

如图2~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固定模板2、四个哥林柱3、一活动模板4、一第一驱动装置5、一限位组件6以及一第二驱动装置7。

固定模板2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四边形孔,该四边形孔作为定位部21;四个哥林柱3的一端分别具有四边柱体31,对应插入四个定位部21内,借以使四个哥林柱3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模板2的四个边角上;而多个哥林柱3的该端邻接四边柱体31的位置上,分别具有形成于哥林柱3外周缘的外螺纹,该外螺纹做为第一连动部32。多个哥林柱3的另一端分别具有一限位部33,该限位部33为形成于哥林柱3另一端外周缘的多个轴向延伸排列的环形齿,多个环形齿分别以三个轴向的第一槽34分割为三个轴向排列的第一齿单元35。

第一驱动装置5与活动模板4的板面一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5包括两个第一转动件51、两个惰轮52、一个第二转动件53及一个第一驱动件54。其中,两个第一转动件51为分别与活动模板4的二个对称边角上的平齿轮连接,任一平齿轮结合一螺杆55,两个螺杆55的一端分别螺合于固定模板2的两个对称边角上。第二转动件53为内周缘具有齿的正时皮带,正时皮带向内与两个第一转动件51及二个惰轮52啮合,而第一驱动件54为伺服马达(Servomotor),伺服马达的心轴具有啮合第二转动件53的小齿轮。

限位组件6以可松释的方式连接固定模板2与活动模板4,借以固定活动模板4于一固定位置上。而在本实施中,该限位组件6包括四组限位部33及四个连接于活动模板4上的限位件61、四个第一带动件62、一个第二带动件63及一个第二驱动件64。四个限位件61分别与活动模板4的四个边角连接,限位件61具有形成于内周缘的多个轴向延伸排列的环形齿,该环形齿的大小形状依限位部33的环形齿的大小形状而设计,以与限位部33的环形齿相互卡合。限位件61的多个环形齿分别以三个轴向的第二槽611分割为三个轴向排列的第二齿单元612,第二齿单元612与第一齿单元35在同圆心上交错设置。第一带动件62为套接于限位件61外周缘的平齿轮;第二带动件63为一环形齿轮,第二带动件63分别向外与四个第一带动件62啮合;而第二驱动件64为伺服马达(Servomotor),伺服马达的心轴具有啮合第二带动件63的小齿轮65,小齿轮65的外周缘仅具有部分的齿,借以使第二带动件63以一有限制的角度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7固定于固定模板2的板面一侧,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四个第一连动件71、一个第二连动件72及一个第三驱动件73,其中,第一连动件71为平齿轮,四个第一连动件71分别具有螺合四个哥林柱3的第一连动部32的内螺纹;第二连动件72位于四个第一连动件71所围成的四边形框内,第二连动件72为外周缘分别啮合四个第一连动件71的环形齿轮;而第三驱动件73为伺服马达,伺服马达的心轴具有啮合第一连动件71的小齿轮。借以使第三驱动件73带动第一连动件71、第二连动件72,让四个第一连动件71同时转动,从而使四个哥林柱3以直线方式朝向固定模板2移动。实施时,第三驱动件73的小齿轮亦可直接啮合第二连动件72同样可以带动四个第一连动件71同时转动。上述第二连动件72亦可如图5所示,内周缘分别啮合四个第一连动件71的正时皮带,同样可以带动四个第一连动件71同步转动。上述第二连动件72及四个第一连动件71亦可为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同样可以让四个第一连动件71同时转动。

借此,如图6~8所示,当限位件61的三个第二齿单元612与哥林柱3的三个第一齿单元35在同圆心上交错设置,亦即三个第二齿单元612分别位于三个第一槽34内,三个第一齿单元35分别位于三个第二槽611内时,第一驱动件54带动第二转动件53,即可使两个第一转动件51转动,使两个第一转动件51的螺杆55同步转动,让活动模板4在四个哥林柱3上以朝向固定模板2的方向快速滑动。

如图9、10所示,当第二驱动件64的小齿轮65带动第二带动件63,使四个第一带动件62及四个限位件61同时以一有限制的角度转动时,即可让三个第一齿单元35与三个第二齿单元612呈卡合状态,使活动模板4固定于四个哥林柱3上的一固定位置。而如图11所示,当第三驱动件73带动第一连动件71、第二连动件72,使四个第一连动件71同时转动时,则可通过四个第一连动件71的转动以分别连动四个哥林柱3的第一连动部32,让四个哥林柱3带动活动模板4,使活动模板4以朝向固定模板2的方向加压,以完成关模的动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以第一驱动装置驱使活动模板以使快速移动,以限位组件固定活动模板于一固定位置上,再以第二驱动装置同时拉动哥林柱及活动模板,使活动模板对固定模板瞬间加压,因此,能使加压方式直接及快速,有效提高锁模精准度,并让开模行程加长以形成较大的成品。

2、本实用新型能以三个小型伺服马达的驱动,以完成快速移动及加压的关模动作,因此,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销售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仅能使加压方便快捷、有效提高锁模精准度、加长开模行程,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两板直压式锁模结构。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