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340发布日期:2019-03-08 17:2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其工作原理为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挤推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使后者在熔融高压的状态下射入并填充模腔,然后经保压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塑料制品;工作过程则主要包含合模、射胶、保压、冷却、开模、顶出六个阶段。

作为注塑成型工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注塑模具,其通常由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定模固定在注塑机固定板上,动模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板上,动模在移动板的带动下向定模靠拢完成合模过程、形成型腔。在完成合模后,注塑机会施加一定合模压力,以保证定模与动模之间的紧密接触,从而保证注塑过程中型腔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

但是,当遇到偏心模具时,由于模具的放置位置偏心、重心偏移,就会使得合模以后,就会造成合模压力在模具上分布不均匀、不平衡。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定模和动模所形成合模紧闭状态不稳定,这就导致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注塑压力不稳定,从而造成从浇注口射入的熔融胶体的流动扩散性能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所导致的后果是塑胶成品走胶不齐、外观不良、产品变形、尺寸大小不满足等一系列的缺陷,进而造成制品合格率大幅度下降,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的同时还极大地浪费了原材料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以解决常用偏心模具使用过程中合模压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包括与注塑机固定板连接的定模固定板、与注塑机移动板连接的动模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的成型机构;所述注塑机固定板与定模固定板之间,以及注塑机移动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弹性垫板。

现有技术方案中,模具通过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分别与注塑机上对应的固定机构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完成连接后,定模固定板与固定机构之间、动模固定板与固定机构之间均以金属面进行大面积直接接触。偏心模具的重心位置通常不位于模具的质量平衡线上,故在安装后受重力的作用的影响,定模和动模的位置均会较设计位置有所偏移,且该位置偏移随着模具与固定机构的连接而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当动模和定模接触时,由于相对位置不能完全匹配,会导致动模和定模之间的配合偏差,进而造成注塑机给予模具的合模压力在模具上的分布不均匀。而由于模具各部件之间、模具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之间均为金属面硬接触,动模和定模在模具压合过程中不具备相对位置调节能力,从而无法消除上述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则通过在模具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之间增设弹性垫板,使得模具在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的接触方式由金属面之间的硬接触转变为“金属面-弹性垫板-金属面”形式且具有一定可形变能力的软接触。合模过程中,一旦模具上所受到的合模压力不均衡时,会进一步通过动模固定板和定模固定板传递到弹性垫板上。受不均衡力的作用,弹性垫板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动模和定模能够在以各自固定位置为中心的各个方向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位置微调,从而使动模和定模之间重新恢复相互匹配状态,进而重新实现合模压力的重新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设置于定模固定板上且开有导向通孔的定模、设置于动模固定板上且开有顶杆导孔的动模、设置于动模固定板和动模之间且中部开有通孔的的支撑板和设置于通孔内的顶出机构;所述动模靠定模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突出与动模表面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延伸至导向通孔内且与导向通孔成滑动配合;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推板、设置于推板上且一端延伸至顶杆导孔内的顶杆柱;所述顶杆柱与顶杆导孔之间成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板的材质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在具备足够的弹性的同时,具备300℃左右的耐热性能,既保证了弹性垫板的弹性需求,有保证了高温使用过程中的弹性垫板的弹性性能的稳定性,从而大大延长的了弹性垫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板的材质为耐温高弹橡胶。耐温高弹橡胶,其较其他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弹性,能够允许模具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之间接触面上的更大形变,从而为模具位置的调整提供更大裕量范围,能够满足质量分布严重不均匀的偏心模具的平衡需求。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板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为耐温高弹橡胶;所述第二弹性层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通过粘结相互固定。采用耐温高弹橡胶和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双层复合体,其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一面与模具的定模固定板或动模固定板接触,为耐温高弹橡胶的一面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接触,这样使弹性垫板既能够在模具高温加热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弹性性能以确保其起到的平衡作用,又能够通过耐温高弹橡胶以提供更大的模具位置调整裕量,从而适应严重偏心模具或长期使用后外形形变量较大的模具的应用场景。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板与定模固定板或动模固定板接触的一面上嵌入有若干个磁铁片。通过设置磁铁片,在弹性垫板的安装固定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胶接,仅需将弹性垫板贴合到使用位置上即可,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且允许随时更换。

更为优选的,所述磁铁片为柔性磁贴。当磁铁片为柔性磁贴时,既能够保证贴合安装过程中的磁性需求,又能够保证设置有磁铁片的弹性垫板不会因为磁铁片的嵌入而丧失一部分弹性性能,从而保证了弹性垫板形变能力,进而保障了弹性垫板所起到的平衡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弹性垫板的设置,利用弹性垫板的弹性可形变性能实现了模具固定安装在注塑机上后仍具有一定的各向自由调整裕量,从而使受合模压力不平衡的模具重新恢复受力平衡状态,从而消除了因合模压力不平衡而导致的注塑压力不稳定和损失、胶料流动扩散性不均匀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偏心模具的成型工艺良率;

(2)能够控制模板与注射机之间的压力平衡,有效防止模具变形,增加模具使用寿命;

(3)还能为模具提供缓冲保护,从而使模具受冲击力的零件受损降低,从而进一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4中所述弹性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5中所述弹性垫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注塑机移动板,2-弹性垫板,3-注塑机固定板,4-定模固定板,5-定模,6-动模,7-顶杆柱,8-支撑板,9-推板,10-动模固定板,11-顶杆导孔,12-导向通孔,13-导向柱,14-磁铁片,15-第一弹性层,16-第二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一种合模压力自平衡的注塑模具,包括与注塑机固定板3连接的定模固定板4、与注塑机移动板1连接的动模固定板10以及设置于定模固定板4和动模固定板10之间的成型机构;所述注塑机固定板3与定模固定板4之间,以及注塑机移动板1和动模固定板10之间均设置有弹性垫板2。

其中,作为优选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设置于定模固定板4上且开有导向通孔12的定模5、设置于动模固定板10上且开有顶杆导孔11的动模6、设置于动模固定板10和动模6 之间且中部开有通孔的的支撑板8和设置于通孔内的顶出机构;所述动模6靠定模5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突出与动模6表面的导向柱13;所述导向柱13延伸至动模6远离支撑板8一侧的外部的导向柱13;所述导向柱13延伸至导向通孔12内且与导向通孔12成滑动配合;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推板9、设置于推板9上且一端延伸至顶杆导孔11内的顶杆柱7;所述顶杆柱7与顶杆导孔11之间成滑动配合。

本技术方案中,则通过在模具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之间,即动模固定板10与注塑机移动板1之间、定模固定板4与注塑机固定板3之间增设弹性垫板2,使得模具在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的接触方式由金属面之间的硬接触转变为“金属面-弹性垫板2-金属面”形式且具有一定可形变能力的软接触。合模过程中,一旦模具上所受到的合模压力不均衡时,会进一步通过动模固定板10和定模固定板4传递到弹性垫板2上。受不均衡力的作用,弹性垫板 2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动模6和定模5能够在以各自固定位置为中心的各个方向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位置微调,从而使动模6和定模5之间重新恢复相互匹配状态,进而重新实现合模压力的重新均匀分布。

与此同时,当遇到具有轻微变形的模具是,同样能够通过弹性垫板2的变形能力使得模具能够平整地贴合在注塑机的固定机构上,从而使得变形模具同样能够实现在注塑机上的安装平衡。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为了弹性垫板2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弹性垫板2的材质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在具备足够的弹性的同时,具备300℃左右的耐热性能,既保证了弹性垫板2的弹性需求,有保证了高温使用过程中的弹性垫板2的弹性性能的稳定性,从而大大延长的了弹性垫板2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为了提高弹性垫板2的弹性以扩大模具位置的可调整范围,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弹性垫板2的材质为耐温高弹橡胶。耐温高弹橡胶,其较其他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弹性,能够允许模具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之间接触面上的更大形变,从而为模具位置的调整提供更大裕量范围,能够满足质量分布严重不均匀的偏心模具的平衡需求。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如图3,为了同时提高弹性垫板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弹性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弹性垫板2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层15和第二弹性层16;所述第一弹性层15为耐温高弹橡胶;所述第二弹性层16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层15和第二弹性层16通过粘结相互固定。采用耐温高弹橡胶和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双层复合体,其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一面与模具的定模固定板4或动模固定板10接触,为耐温高弹橡胶的一面与注塑机的固定机构接触,这样使弹性垫板2既能够在模具高温加热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弹性性能以确保其起到的平衡作用,又能够通过耐温高弹橡胶以提供更大的模具位置调整裕量,从而适应严重偏心模具或长期使用后外形形变量较大的模具的应用场景。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如图4,为了便于弹性垫板2安装和拆卸,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弹性垫板2与定模固定板4或动模固定板10接触的一面上嵌入有若干个磁铁片14。通过设置磁铁片14,在弹性垫板2的安装固定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胶接,仅需将弹性垫板2贴合到使用位置上即可,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且允许随时更换。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为了使弹性垫板2不因磁铁片14的设置而出现弹性下降的情况,进行了如下改进:所述磁铁片14为柔性磁贴。当磁铁片14为柔性磁贴时,既能够保证贴合安装过程中的磁性需求,又能够保证设置有磁铁片14的弹性垫板2不会因为磁铁片14的嵌入而丧失一部分弹性性能,从而保证了弹性垫板2形变能力,进而保障了弹性垫板2所起到的平衡作用。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