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杯子的模内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599发布日期:2019-03-19 20:5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杯子的模内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贴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杯子的模内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杯子表面具有极佳的装饰美感,杯子在出厂前一般需要在成型后对杯子的外壁进行贴标,一般是以丝网印刷、热转印纸转印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样贴标工序较为复杂,贴膜效率较低,且贴上的图案易褪色、脱落等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杯子的模内贴标装置,它提高了杯子制品的贴标品质,静电发生器吸附比较稳固,减少次品率,同时将杯子成型和贴标两道工序合并,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杯子的模内贴标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模具和彩印膜送料机构,模具位于彩印膜送料机构的右侧,设置在模具和彩印膜送料机构之间的膜及产品转移装置,所述模具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定模,定模的前侧设有动模,定模上成型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模腔,动模上固定有与模腔同轴心设置的抽芯;所述彩印膜送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台桌,台桌上固定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彩印膜放置平台,每个彩印膜放置平台上设有若干层叠的彩印膜,彩印膜放置平台上固定有四个彩印膜定位杆,两个彩印膜放置平台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升降板的左端和右端各设有四个小吸盘,左侧的四个小吸盘位于左侧的彩印膜放置平台的正上方,右侧的四个小吸盘位于右侧的彩印膜放置平台的正上方,八个小吸盘通过气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有真空泵;所述膜及产品转移装置固定在机架上的X轴线性模组,X轴线性模组的第一滑块上固定有Y轴线性模组, Y轴线性模组的第二滑块上固定有Z轴线性模组,Z轴线性模组的第三滑块上固定有基板,基板上固定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呈杯状的彩印膜夹具,彩印膜夹具的内部成型有真空腔,彩印膜夹具的外壁上成型有与真空腔相通的气槽,真空腔通过气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腔内设有静电发生装置,所述基板的前侧设有呈“几”字型的翻转板,翻转板与固定在基板上的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翻转板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大吸盘,两个大吸盘通过气管连接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X轴线性模组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Y轴线性模组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Z轴线性模组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静电发生装置和第四伺服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所述升降板的后端成型有直板,直板上固定有螺母,螺母螺接在螺杆上,螺杆的下端铰接在台桌上,螺杆的上端与固定在直角板上的第五伺服电机,直角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五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直板的后端压靠在直角板上。

所述两个模腔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两个彩印膜夹具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两个大吸盘之间的中心距离。

所述膜及产品转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彩印膜放置平台前侧的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提高了杯子制品的贴标品质,静电发生器吸附比较稳固,减少次品率,同时将杯子成型和贴标两道工序合并,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部件的部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其他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杯子的模内贴标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模具1和彩印膜送料机构2,模具1位于彩印膜送料机构2的右侧,设置在模具1和彩印膜送料机构2之间的膜及产品转移装置3,所述模具1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定模11,定模11的前侧设有动模12,定模11上成型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模腔111,动模12上固定有与模腔111同轴心设置的抽芯13;所述彩印膜送料机构 2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台桌,台桌上固定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彩印膜放置平台21,每个彩印膜放置平台21上设有若干层叠的彩印膜91,彩印膜放置平台21上固定有四个彩印膜定位杆22,两个彩印膜放置平台21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23,升降板23的左端和右端各设有四个小吸盘24,左侧的四个小吸盘24位于左侧的彩印膜放置平台21的正上方,右侧的四个小吸盘24位于右侧的彩印膜放置平台 21的正上方,八个小吸盘24通过气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有真空泵;所述膜及产品转移装置3固定在机架上的 X轴线性模组31,X轴线性模组31的第一滑块311上固定有Y轴线性模组32,Y轴线性模组32的第二滑块321上固定有Z轴线性模组 33,Z轴线性模组33的第三滑块331上固定有基板34,基板34上固定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呈杯状的彩印膜夹具35,彩印膜夹具35的内部成型有真空腔351,彩印膜夹具35的外壁上成型有与真空腔351相通的气槽352,真空腔351通过气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腔351内设有静电发生装置 36,所述基板34的前侧设有呈“几”字型的翻转板37,翻转板37 与固定在基板34上的第四伺服电机3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翻转板 37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大吸盘39,两个大吸盘39通过气管连接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X轴线性模组31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312,Y轴线性模组32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322,Z轴线性模组33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33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12、第二伺服电机322、第三伺服电机332、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静电发生装置36和第四伺服电机38分别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升降板23的后端成型有直板231,直板231 上固定有螺母25,螺母25螺接在螺杆26上,螺杆26的下端铰接在台桌上,螺杆26的上端与固定在直角板27上的第五伺服电机28,直角板27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五伺服电机28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直板231的后端压靠在直角板27上。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两个模腔111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两个彩印膜夹具35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两个大吸盘39之间的中心距离。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膜及产品转移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彩印膜放置平台21前侧的传动带30。

工作原理:第一,将若干层叠的彩印膜91放入对应的一个彩印膜放置平台21上,每个彩印膜放置平台21上的四个彩印膜定位杆 22压靠在若干层叠的彩印膜91的外侧壁上,从而对彩印膜91的摆放位置进行定位;第二,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伺服电机28开启,第五伺服电机28驱动螺杆26下移,螺杆26通过螺母25带动升降板 23下移,升降板23上的左侧的和右侧的四个小吸盘24下移碰到彩印膜91,中央控制器控制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使小吸盘24和彩印膜91之间的空腔为负压,从而将彩印膜91吸住,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伺服电机28反转,升降板23上移复位,小吸盘24将最上侧的两张彩印膜91吸上去;第三,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312开启,X轴线性模组31通过第一滑块311将第二线性模组32移到左侧,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伺服电机332开启,Z轴线性模组32通过第三滑块331将基板34下移,当吸附在两个大吸盘39上的两个成品杯子 92与传送带30较近时,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关闭,使大吸盘 39和杯子92之间失去负压,从而将杯子92安放到传送带30上,并随传送带30流到下移工序,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伺服电机332翻转,基板34上移一段距离,然后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二伺服电机322开启, Y轴线性模组的第二滑块321带动Z轴线性模组33后移,Z轴线性模组33通过基板34将两个彩印膜夹具35移动到刚被小吸盘24吸上来的两张彩印膜91的下方,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和第二电磁阀开启,彩印膜91失去小吸盘24的吸附力的同时被彩印膜夹具 35吸附,真空腔351内的负压通过气槽将彩印膜91完全吸附在彩印膜夹具35的外壁上,然后中央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伺服电机312、第二伺服电机322、第三伺服电机332通过X轴线性模组31、Y轴线性模组32、Z轴线性模组33将彩印膜夹具35及彩印膜91移动到模具1的动模12和定模11之间,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伺服电机控制第二滑块后移,第二滑块通过Z轴线性模组将基板34后移,基板 34通过彩印膜夹具35将彩印膜送入到模腔111内,然后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使真空腔失去负压,同时在关闭第二电磁阀的 0.1秒内中央控制器控制静电发生器36打开,静电发生器对彩印膜放电,使之吸附在模腔111的内壁上;第四,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伺服电机控制第二滑块前移,第二滑块通过Z轴线性模组将基板 34前移,基板34带动彩印膜夹具35脱离模腔111,同时中央控制器控制第四伺服电机38的输出轴转动90度,使翻转架37翻转90度,时大吸盘39的端面朝外,然后继续前移将大吸盘压靠在刚成型好的插套在抽芯上的杯子的底部,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使大吸盘和杯子之间产生负压,从而将杯子吸住,然后将杯子从抽芯上抽出,并运输到传送带上,同时的动模12向定模11移动,时抽芯插入模腔111对杯子进行成型并同时完成了贴标。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