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589发布日期:2019-04-16 22:3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水管主要承担雨水、污水、农田排灌等排水的任务。建筑业是我国支柱产业,做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是实现节水、节能、防治水质污染的具体手段,也是做好节能减排和实现环保的迫切需求。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排水管制造领域。现有的塑料排水管在生产线上经挤压机挤出后具有较高的温度,需要对排水管进行快速冷却,目前排水管生产中大部分只是单独水冷,将管道通过一冷水槽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差,且冷却速度较慢,影响排水管的生产效率,这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风冷与水冷相结合,有效的进行快速冷却,降低冷却时间,大幅提高排水管的冷却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包括降温箱和铜管,降温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脚,且降温箱相对的侧壁上贯通插接有铜管,所述铜管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排水管本体,所述降温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喷雾降温装置,所述铜管的外侧壁上缠绕有冷凝降温装置,所述降温箱的后侧壁上开设圆形排气孔,且圆形排气孔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排风风轮,所述排风风轮的后侧壁连接电机上的第一转轴,且电机通过支架与降温箱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位于降温箱外腔的一段上固定套接有第二带轮,所述降温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

所述喷雾降温装置包括水箱、活塞、连接管、雾化喷头、T形杆、圆形转盘和第一带轮,所述水箱的下端与降温箱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水箱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水箱的一侧侧壁下端贯通连接连接管的一端,且连接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多个雾化喷头的上端,所述雾化喷头的下端贯穿降温箱的顶壁并到达降温箱的内腔,所述活塞远离连接管的一侧侧壁中部垂直连接T形杆的横向一段,且T形杆的竖向一段贯穿水箱的侧壁并到达水箱的外腔,所述T形杆的竖向一段上开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后侧壁垂直连接在圆形转盘的前侧壁边缘,且圆形转盘的后侧壁同轴连接有第一带轮,且第一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第一带轮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前侧壁上端,且支撑杆的前侧壁下端与降温箱的后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冷凝降温装置包括冷凝液箱、进液管、水泵、冷凝管、冷却板和回流管,所述冷凝液箱的上端与降温箱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冷凝液箱的顶壁上贯通插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位于冷凝液箱内腔的一段上安装有水泵,且进液管的上端贯穿降温箱的底壁到达降温箱的内腔并与冷凝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冷凝管缠绕在铜管的外侧壁上,且冷凝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冷却板的一侧侧壁,所述冷却板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冷却板的侧壁与降温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板的另一侧下端贯通连接回流管的上端,且回流管的下端贯穿降温箱的底壁并与冷凝液箱的上端贯通连接。

所述冷却板的顶壁上贯通连接有多个弯管,且多个弯管呈矩阵分布。

所述冷凝管缠绕在铜管外侧壁上的圈数多于等于6圈,且圈与圈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5毫米。

所述降温箱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排水管的上端,且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所述进气孔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网眼直径小于1毫米。

所述活塞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橡胶密封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多个雾化喷头对铜管内成型的排水管本体进行喷雾,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实现对排水管本体的降温,且排风风轮的转动,有效的带动降温箱内腔中的空气流动,将高温水汽排出降温箱的内腔,大大提高了排水管本体的冷却效率。

2、喷雾降温装置和冷凝降温装置的组合结构,二者结合,双重冷却效果,相比较单纯的水冷,冷却效果更佳,且多个雾化喷头喷出水雾能够快速带走冷却板和弯管内冷凝液的温度,降低冷却时间。

3、排风风轮的转动,带动降温箱内腔中的空气流动,加快冷却板和弯管内冷凝液的热量散发,有效降低冷凝液的温度,便于重复冷却。

4、冷凝管缠绕在铜管外侧壁上,多重环绕结构,便于冷凝管内的冷凝液充分吸收排水管本体传导至铜管上的热量,快速降温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喷雾降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冷凝降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中:降温箱1、铜管2、喷雾降温装置3、水箱31、活塞32、连接管33、雾化喷头34、T形杆35、圆形转盘36、第一带轮37、冷凝降温装置4、冷凝液箱41、进液管42、水泵43、冷凝管44、冷却板45、回流管46、弯管47、排风风轮5、第二带轮6、电机7、排水管8、过滤网9、排水管本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包括降温箱1和铜管2,降温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脚,且降温箱1相对的侧壁上贯通插接有铜管2,所述铜管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排水管本体10,所述降温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喷雾降温装置3,所述铜管2的外侧壁上缠绕有冷凝降温装置4,所述降温箱1的后侧壁上开设圆形排气孔,且圆形排气孔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排风风轮5,所述排风风轮5的后侧壁连接电机7上的第一转轴,且电机7通过支架与降温箱1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位于降温箱1外腔的一段上固定套接有第二带轮6,所述降温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

所述喷雾降温装置3包括水箱31、活塞32、连接管33、雾化喷头34、T形杆35、圆形转盘36和第一带轮37,所述水箱31的下端与降温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水箱3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32,所述水箱31的一侧侧壁下端贯通连接连接管33的一端,且连接管33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多个雾化喷头34的上端,所述雾化喷头34的下端贯穿降温箱1的顶壁并到达降温箱1的内腔,所述活塞32远离连接管33的一侧侧壁中部垂直连接T形杆35的横向一段,且T形杆35的竖向一段贯穿水箱31的侧壁并到达水箱31的外腔,所述T形杆35的竖向一段上开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后侧壁垂直连接在圆形转盘36的前侧壁边缘,且圆形转盘36的后侧壁同轴连接有第一带轮37,且第一带轮37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二带轮6连接,所述第一带轮37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前侧壁上端,且支撑杆的前侧壁下端与降温箱1的后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7和水泵43与外接电源通过导线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

所述冷凝降温装置4包括冷凝液箱41、进液管42、水泵43、冷凝管44、冷却板45和回流管46,所述冷凝液箱41的上端与降温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冷凝液箱41的顶壁上贯通插接有进液管42,所述进液管42位于冷凝液箱41内腔的一段上安装有水泵43,且进液管42的上端贯穿降温箱1的底壁到达降温箱1的内腔并与冷凝管44的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冷凝管44缠绕在铜管2的外侧壁上,且冷凝管44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冷却板45的一侧侧壁,所述冷却板45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冷却板45的侧壁与降温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板45的另一侧下端贯通连接回流管46的上端,且回流管46的下端贯穿降温箱1的底壁并与冷凝液箱41的上端贯通连接,喷雾降温装置3和冷凝降温装置4的组合结构,二者结合,双重冷却效果,相比较单纯的水冷,冷却效果更佳,且多个雾化喷头34喷出水雾能够快速带走冷却板45和弯管47内冷凝液的温度,降低冷却时间。

所述冷却板45的顶壁上贯通连接有多个弯管47,且多个弯管47呈矩阵分布,加大冷却面积,提高空气流动和雾化水汽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冷却的效率。

所述冷凝管44缠绕在铜管2外侧壁上的圈数多于等于6圈,且圈与圈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5毫米,提高冷凝管44与铜管2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排水管本体10传导至铜管2上的热量。

所述降温箱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排水管8的上端,且排水管8上安装有阀门,便于排出降温箱1内腔中沉积的冷却水,防止锈蚀降温箱1的内腔。

所述进气孔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9,且过滤网9的网眼直径小于1毫米,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降温箱1,破坏和锈蚀冷凝管44。

所述活塞32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橡胶密封圈,密封效果更佳,便于推动水箱31中的水通过多个雾化喷头34喷出。

如图1-4所示,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接通外接电源,电机7启动,带动第二带轮6转动,第二带轮6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一带轮37转动,带动圆形转盘36转动,圆形转盘36前侧壁边缘固定的滑块在条形通孔内滑动,带动活塞32在水箱31的内腔中向左侧滑动,挤压水箱31内腔中的水进入连接管33中并通过多个雾化喷头34对铜管2喷出,雾化的水汽气化吸热,冷却排水管本体10通过铜管2导出的热量;

电机7启动带动排风风轮5转动,带动降温箱1内腔中的空气流动,将高温水汽排出降温箱1的内腔,同时降温箱1内腔中的空气流动,有效的对铜管2进行风冷,加速冷却;

水泵43启动,抽吸冷凝液箱41中的冷凝液进入冷凝管44中,缠绕在铜管2上的冷凝管44,能够有效的吸收铜管2传导出来的热量,吸收了热量的冷凝液进入冷却板45中,在雾化水汽和排风风轮5的作用下,快速冷却,冷却结束的冷凝液通过回流管46重新进入冷凝液箱41中,循环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