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1278发布日期:2019-04-16 22:3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



背景技术:

挤出机是在管道生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器之一,通过挤出机将熔融的原材料用高挤出压力挤出,从而达到挤出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的挤出机,结构复杂,且不具备搅拌的功能,原料在进入挤出机时搅拌的不够均匀,可能会使产品出现瑕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加热板将原材料融化,通过搅拌杆和连接杆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通过活塞的来回移动将熔融的原材料挤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包括壳体、贯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套筒、贯通连接在套筒侧壁上的出料管、铰接在的出料管顶壁上的连接板、连接在出料管顶壁上与连接板相对应的限位块、贯通连接在套筒上端的搅拌箱、贯通连接在搅拌箱上端的进料漏斗和连接在搅拌箱内侧壁上的两个对称的加热板,所述套筒的上端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与搅拌箱下端开设的第二通孔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抵触有抗热圆球,且抗热圆球通过两个对称的弹簧连接在第一通孔的侧壁上;

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活动插接有第一芯轴,所述第一芯轴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前侧壁上铰接有转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套筒中并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套筒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芯轴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电机通过第一支架连接在壳体的后侧壁上,所述第一芯轴上套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的中心插接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二芯轴上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通过第二支架连接在壳体的上端,所述第二芯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三芯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芯轴上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通过第三支架连接在套筒的上端,所述第三芯轴的另一端活动贯穿搅拌箱和加热板的侧壁并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多个第一触板,所述第一触板抵触第二触板,所述第二触板固定连接在搅拌箱的内壁上,所述电机和加热板均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组成一条串联电路。

所述连接杆与搅拌箱的底壁平行设置。

所述活塞的侧壁上套接有活塞环。

所述壳体和套筒的下端均连接有多个支撑腿。

所述连接杆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且多个连接杆呈环形等距分布。

所述第二触板的数量大于等于9个,且多个第二触板呈环形等距分布。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电机、第一带轮、第一锥齿轮、转盘、加热板和搅拌杆等结构,加热板发热,将原料融化,电机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动,使第二芯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三芯轴转动,第三芯轴转动带动转盘转动,使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使第一触板间歇抵触第二触板,从而使连接杆开始自转并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和连接杆对液态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将液态原料搅拌的更加均匀;

2、通过电机、转动杆、活塞、连接板和抗热圆球等结构,当活塞向右移动时,电机带动第一芯轴转动使圆盘转动,圆盘带动转动杆转动,使活塞在套筒中左右移动,当活塞向右移动时,此时连接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堵住出料管,活塞向右移动使套筒中产生负压,将带动抗热圆球向下移动,此时套筒与搅拌箱相互贯通使搅拌箱中的液体原料流进套筒中,当活塞向左移动时,此时抗热圆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密封住搅拌箱,此时液体原料在受到活塞的推力以及空气的压力后,推开连接板经出料管离开套筒,从而实现挤出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达到均匀搅拌同时高效挤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A-A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B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壳体1、套筒2、出料管3、连接板31、搅拌箱4、抗热圆球41、进料漏斗5、圆盘6、电机7、第一带轮8、第一锥齿轮9、转盘10、连接杆11、搅拌杆12、第一触板13、第二触板14、加热板15、转动杆16、活塞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附图,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包括壳体1、贯通连接在壳体1侧壁上的套筒2、贯通连接在套筒2侧壁上的出料管3、铰接在的出料管3顶壁上的连接板31、连接在出料管3顶壁上与连接板31相对应的限位块、贯通连接在套筒2上端的搅拌箱4、贯通连接在搅拌箱4上端的进料漏斗5和连接在搅拌箱4内侧壁上的两个对称的加热板15。

所述套筒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与搅拌箱4下端开设的第二通孔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抵触有抗热圆球41,且抗热圆球41通过两个对称的弹簧连接在第一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壳体1的后侧壁上活动插接有第一芯轴,所述第一芯轴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圆盘6,所述圆盘6的前侧壁上铰接有转动杆16的一端,所述转动杆16的另一端延伸至套筒2中并连接有活塞17,所述活塞17滑动连接在套筒2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芯轴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机7的转轴上,所述电机7通过第一支架连接在壳体1的后侧壁上。

所述第一芯轴上套接有第一带轮8,所述第一带轮8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的中心插接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二芯轴上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通过第二支架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所述第二芯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9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三芯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芯轴上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通过第三支架连接在套筒2的上端,所述第三芯轴的另一端活动贯穿搅拌箱4和加热板15的侧壁并连接有转盘10,所述转盘10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上连接有多个搅拌杆12,所述连接杆11上连接有多个第一触板13,所述第一触板13抵触第二触板14,所述第二触板14固定连接在搅拌箱4的内壁上。

所述电机7和加热板15均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组成一条串联电路。

所述连接杆11与搅拌箱4的底壁平行设置,防止连接杆11碰到搅拌箱4的内壁。

所述活塞17的侧壁上套接有活塞环,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壳体1和套筒2的下端均连接有多个支撑腿,起到支撑效果。

所述连接杆11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且多个连接杆11呈环形等距分布,多个连接杆11能够使搅拌效果更好。

所述第二触板14的数量大于等于9个,且多个第二触板14呈环形等距分布,使第二触板14能够更好的抵触到第一触板13,从而带动连接杆11自转。

如图1-3所示,一种管道生产高效挤出机工作原理如下:

经工作人员调试完成后,此时将原料经进料漏斗5送入搅拌箱4中,接通外接电源,电机7和加热板15同时启动,加热板15开始发热,将原料融化,电机7带动第一芯轴转动使圆盘6和第一带轮8转动,圆盘6转动带动转动杆16转动,使活塞17在套筒2中左右移动,第一带轮8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动,使第二芯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第一锥齿轮9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三芯轴转动,第三芯轴转动带动转盘10转动,使连接杆11转动,连接杆11转动使第一触板13间歇抵触第二触板14,从而使连接杆11开始自转并带动搅拌杆12转动,经过搅拌杆12和连接杆11对液态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将液态原料搅拌的更加均匀;

当活塞17向右移动时,此时连接板31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堵住出料管3,活塞17向右移动使套筒2中产生负压,将带动抗热圆球41向下移动,此时套筒2与搅拌箱4相互贯通使搅拌箱4中的液体原料流进套筒2中,当活塞17向左移动时,此时抗热圆球41在弹簧的作用下密封住搅拌箱4,此时液体原料在受到活塞17的推力以及空气的压力后,推开连接板31经出料管3离开套筒2,从而实现挤出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达到搅拌均匀同时高效挤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