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061发布日期:2019-04-20 03: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搬运省力化、工程机械化需求旺盛,工程机械轮胎和堆高机轮胎市场前景广阔,各主机厂为了降低成本及轻量化需求,非实心轮胎的使用增多。

由于这种斜交轮胎花纹深度较深,开模时胎冠部花纹极易拉伤,也就是常见的崩花,随着高端品牌主机厂对外观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原使用快干胶粘贴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轮胎必须作局部硫化处理。

轮胎上需要作局部硫化处理的不良处通常不只一个,而现有技术中的局部硫化机,每次只能硫化单点位置,存在修补区域面积较小,修补效率相对较差的弊端,不能较好的满足生产需求。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局部硫化机通常为立式结构,而局部修补硫化大规格的轮胎时,需要多人合力抬起,放入支撑架中,操作较费力,而且浪费人工和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能够实现一次多点硫化,修补效率高,由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结构改成卧式结构,操作省人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包括圆形中心台,所述圆形中心台的周向设置有若干内侧加压支撑结构,每一所述内侧加压支撑结构对应设置有外侧加压加热结构,所述内侧加压支撑结构包括气压缸,所述气压缸背离所述圆形中心台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背离所述气压缸的一端设置有内垫板,所述外侧加压加热结构包括外垫板,所述外垫板内呈空心设置,所述外垫板外连通设置有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所述蒸汽进管上设置有温度表和压力表,所述外垫板上还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连接外垫板,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通过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螺纹杆和所述外垫板之间相对移动的螺纹套管,所述内侧加压支撑结构和所述圆形中心台之间铰链连接,所述内侧加压支撑结构靠近所述圆形中心台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锁止的位置锁定键。

优选的,所述内侧加压支撑结构的数量不少于8个,所述外侧加压加热结构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侧加压支撑结构沿着所述圆形中心台的周向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内垫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在3~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将轮胎内里单点支撑改为多方位多点支撑,能够实现一次多点硫化,修补效率高,结构由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立式结构改革为卧式结构,便于操作,同时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一次性可以完成多处修补(甚至整条轮胎),节约修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组内侧加压支撑机构和对应外侧加压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示意图,用于体现内垫板上橡胶层的结构。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圆形中心台;2、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1、气压缸;22、驱动杆;23、内垫板;24、橡胶层;3、外侧加压加热结构;31、外垫板;32、蒸汽进管;33、蒸汽出管;34、温度表;35、压力表;36、螺纹杆;37、螺纹套管;4、位置锁定键;5、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行星式多工位轮胎局部修补硫化机构,包括圆形中心台1,圆形中心台1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各个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的结构相同,数量设置为不少于八个,且沿着圆形中心台1的周向呈均匀分布,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八个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即:相邻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之间的夹角为45°,每一个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对应设置有一个外侧加压加热结构3。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一个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和圆形中心台1之间铰链连接,此种设置确保了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自由转动,有利于放置在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上的轮胎修补位置的调整,增加修补硫化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靠近圆形中心台1的两侧设置有位置锁定键4,在进行局部修补硫化时可进行位置的锁止,以免发生滑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包括气压缸21,气压缸21背离圆形中心台1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22,气压缸21能够推动驱动杆22沿着长度方向移动。驱动杆22背离气压缸21的一端设置有内垫板23。待修补硫化处理的轮胎5放置在内侧加压支撑结构2上,轮胎5卡嵌在内垫板23上,为了避免内垫板23损伤到轮胎5的内里结构,内垫板23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24,橡胶层24通常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恢复性,提供良好的贴合固定效果。橡胶层24的厚度设置为3~4mm,为最优参数。

如图2和图3所示,外侧加压加热结构3包括外垫板31,轮胎5的胎冠位置夹持在外垫板31和内垫板23之间,外垫板31内呈空心设置,同时,外垫板31上连通设置有蒸汽进管32和蒸汽出管33,蒸汽进管32背离外垫板31的一端连通有用于提供加热蒸汽的装置,例如:连接切水器和热井,外界的热蒸汽通过蒸汽进管32进入内垫板23的空腔结构内,热量通过内垫板23传递给轮胎进行加热辅助硫化过程,然后通过蒸汽出管33排出。为了便于监测蒸汽温度,在蒸汽进管32上设置有温度表34;同时为了监控内垫板23内的蒸气压情况,同时设置有压力表35。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垫板31上连接有螺纹杆36,螺纹杆36的一端连接外垫板31上,另一端连接到驱动杆22上,螺纹杆36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套管37,通过转动螺纹套管37从而实现螺纹杆36和外垫板31之间的相对移动,此种设置能够满足断高不同的轮胎固定。另外,局部硫化时间的设定可以采用计时器的方式,计时器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用于自动报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