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6615发布日期:2019-07-24 09:2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挤塑机。



背景技术:

挤塑机是利用特定形状的螺杆,在加热的机筒中旋转,将由料斗中送来的塑料向前挤压,使塑料均匀的塑化,通过不同形状的挤塑模头,使塑料挤压成连续性的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的塑料;挤塑机作为PET弹力丝加工成型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塑料机械, 它通过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将PET颗粒制成长条状的塑料制品。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391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挤塑机,包括进料斗、机筒、混合室和挤出模头,所述进料斗设在机筒的上部一端,所述机筒远离进料斗的一端连接混合室,所述混合室通过其底端的出料管道连接挤出模头,所述机筒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电加热器,外部均匀设有若干冷却装置,所述机筒内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连接电机,所述机筒的底部沿轴向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混合室连通,所述混合室内部设有电加热器和搅拌装置。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熔融塑料冷却后容易粘结在出料管道以及挤出模头内,从而影响挤塑机加工出的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定期对挤出模头拆除以进行清洁保养;上述挤塑机的挤出模头安装至出料管处,冷却的塑料容易凝结在挤出模头与出料管的连接处,不便于挤出模头的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塑机,其解决了挤塑头内残余的塑料会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的问题,具有便于挤塑头拆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挤塑机,包括挤塑机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挤塑机本体上的喷嘴,所述喷嘴的外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喷嘴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轴向端面固定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上设置有壳套,所述壳套内设置有挤塑头以及限制所述挤塑头周向转动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挤塑头的径向外壁的滑槽、若干设置于所述壳套的径向内壁的滑块,所述滑块受所述滑槽限位且可沿所述滑槽脱离。

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头注射的熔融塑料可顺利地经过安装管进入挤塑头内成型并挤出,从而得到PET弹力丝;同时通过将挤塑头、壳套和安装圈组成可拆卸结构,在停机时,转动喷嘴至壳套位于安装圈上方,然后将壳套从安装圈上拆除,并且将滑块从滑道内脱离,取出挤塑头和壳套,操作简易快捷,便于对挤塑头和挤塑机内部的清洁,避免塑料在挤塑头上的长期附着积累、从而影响PET弹力丝的正常成型挤出,最终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挤塑头包括定位圈、固定于所述定位圈的径向内壁的过滤板和出料板;所述定位圈的轴向端面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管的轴向端面和所述壳套的轴向内壁;所述过滤板、所述定位圈与所述出料板之间设置有挤塑腔,所述过滤板上贯穿设置有连通所述喷嘴和所述挤塑腔的滤孔,所述出料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挤塑腔的料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定位圈与安装圈和壳套的面与面之间的抵接,从而限制定位圈的轴向移动;喷嘴内喷射出的熔融塑料先经过滤孔过滤后,再通入挤塑腔内,最终通过料孔挤出成型为PET弹力丝,将杂质通过滤孔和料孔逐步拦截,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板的轴向端面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用于将料浆导流至滤孔上的第一导向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使得熔融塑料过滤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槽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圈的径向外壁的环形槽、若干连通所述环形槽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沿背离所述安装管的轴向贯穿所述定位圈。

采用上述方案,滑块先通过第一凹槽滑入至环形槽内,再通过环形槽滑至第二凹槽的顶部,最后将壳套固定在安装圈上;此时,通过滑块与第二凹槽之间的限位配合,限制挤塑头的周向转动,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均为T型槽,所述滑块为T型块,所述滑块沿轴向贯穿设置有连通所述滑槽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迫使所述滑块的切向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切向内壁。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弹性件的预紧作用,从而保证滑块对于第二凹槽的切向外壁的压紧效果,最终提高滑块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凹槽的切向宽度沿朝向所述安装管的轴向递增。

采用上述方案,随着第二凹槽切向宽度的增加,第二凹槽的内壁对弹性件施加的压力逐渐减小,同时弹性件的压缩量逐渐减小、迫使滑块沿着第二凹槽持续上移至顶部并卡接,从而实现滑块在第二凹槽内的限位;而滑块需要脱离第二凹槽时,需要对滑块持续施力,才能实现滑块在滑槽内的滑移解锁,进一步提高滑块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环形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用于将所述滑块导向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凹槽与环形槽的连接处的切向宽度发生改变,当滑块滑移至上述连接处时,利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便于滑块的轴向滑移,操作简易快捷,提高挤塑头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圈上沿周向穿设有若干螺纹连接于所述壳套内的紧固件。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紧固件将安装圈和壳套组成可拆卸结构,在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挤塑机需要检修保养时壳套和挤塑头的拆装,操作简易快捷,提高挤塑头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圈的轴向端面设置有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内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轴向端面抵接于所述定位圈的轴向端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密封圈和定位圈抵接面之间的压紧,避免熔融塑料流入安装圈、壳套与挤塑头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减少原料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通过将挤塑头、壳套和安装圈组成便于拆卸的结构,便于对挤塑头和挤塑机内部的清洁,最终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2. 在壳套和挤塑头上设置锁定组件,通过滑块与滑道的配合,在便于挤塑头的拆装的同时,限制挤塑头在壳套内的转动;

3. 将壳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圈上,同时利用密封圈压紧挤塑头,从而限制挤塑头在壳套内的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挤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喷嘴、安装机构与挤塑头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挤塑头、壳套与锁定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挤塑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挤塑机本体;11、出料头;12、进料头;13、加料装置;14、喷嘴;2、挤塑头;21、定位圈;22、过滤板;23、出料板;24、挤塑腔;25、滤孔;26、料孔;27、导向块;28、第一导向面;3、安装机构;31、安装管;32、安装圈;321、环形嵌槽;322、密封圈;33、壳套;34、紧固件;4、锁定组件;41、滑槽;411、环形槽;412、第一凹槽;413、第二凹槽;414、第二导向面;42、滑块;421、安装槽;422、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挤塑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挤塑机本体1、设置于挤塑机本体1两端的出料头11和进料头12、与进料头12连通用于加料的加料装置13、设置于挤塑机本体1内的用于输送熔融塑料的塑化装置(图中未表示)、与出料头11连通用于注射熔融塑料的喷嘴14、设置于喷嘴14上用于定型熔融塑料并挤出PET弹力丝的挤塑头2。其中,喷嘴14的轴向端面转动连接于挤塑机本体1的轴向端面,喷嘴14的径向外壁设置有供挤塑头2安装的安装机构3,安装机构3通过滑移锁紧的方式限制挤塑头2的周向转动和上下移动。

在挤塑机的一个循环中,加料装置13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通过塑化装置将熔融塑料注入喷嘴14中,注射结束后,对注射到挤塑头2中的熔料保持定型,最后成型的产品经过挤塑头2挤出至注塑机的外部。

参照图2和图3,挤塑头2包括定位圈21、固定于定位圈21径向内壁的过滤板22和出料板23;定位圈21的轴向端面分别抵接于安装管31的轴向端面和壳套33的轴向内壁。过滤板22、定位圈21与出料板23之间设置有挤塑腔24,过滤板22上贯穿设置有连通喷嘴14和挤塑腔24的滤孔25,出料板23上设置有连通挤塑腔24的料孔26。过滤板22的轴向端面设置有导向块27,导向块27上设置有用于将料浆导流至滤孔25上的第一导向面28。

喷嘴14内喷射出的熔融塑料先经过第一导向面28流至过滤板22上,然后经过滤孔25过滤后,再通入挤塑腔24内,最终通过料孔26挤出成型为PET弹力丝,将杂质通过滤孔25和料孔26逐步拦截,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参照图2和图3,安装机构3包括固定于喷嘴14的径向外壁的安装管31、固定于安装管31的下端面的安装圈32、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圈32的下端面且供挤塑头2安装的壳套33以及限制挤塑头2周向转动的锁定组件4。其中,壳套33通过紧固件34,螺纹连接于安装圈32上,紧固件34为螺钉。锁定组件4包括设置于定位圈21的径向外壁的滑槽41、若干设置于壳套33的径向内壁的滑块42,滑块42受滑槽41限位且可沿滑槽41脱离。安装圈32的轴向端面设置有环形嵌槽321,环形嵌槽321内固定有密封圈322;当壳套33和安装圈32通过紧固件34拧紧固定时,定位圈21的两轴向端面分别抵接于密封圈322的轴向端面和壳套33的轴向内壁。

参照图1和图3,通过滑槽41与滑块42之间的限位配合,从而达到限制挤塑头2相对于壳套33轴向转动的目的。再通过密封圈322和壳套33与定位圈21的两个抵接面之间的抵紧,从而达到限制挤塑头2在壳套33内上下移动的目的。在挤塑机工作时,熔融塑料能稳定地经过挤塑头2挤塑成型,从而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参照图3,滑槽41包括设置于定位圈21的径向外壁的环形槽411、若干连通环形槽411的第一凹槽412和第二凹槽413,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3位于槽的两侧,第一凹槽412的一端沿背离安装管31的轴向贯穿定位圈21。第一凹槽412和第二凹槽413均为T型槽,滑块42为T型块。

参照图4,滑块42沿轴向贯穿设置有连通滑槽41的安装槽421,安装槽421内固定有弹性件422,弹性件422为耐高温硅橡胶,弹性件422用于迫使滑块42的切向外壁抵接于第二凹槽413的切向内壁。参照图5,为使得第二凹槽413与滑块42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第二凹槽413的切向宽度沿朝向安装管31的轴向递增。第二凹槽413与环形槽4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向面414,第二导向面414用于将滑块42导向至第二凹槽413内。

参照图4和图5,安装时,先将滑块42沿着第一凹槽412滑至环形槽411内,滑块42经过环形槽411至第二导向面414处,然后滑块42沿着第二导向面414移动,导向面对滑块42的压力传递至弹性件422上、迫使弹性件422发生弹性形变而被压缩,然后滑块42沿着第二凹槽413滑至第二凹槽413的端部,随着第二凹槽413的内壁对滑块42压力的减小,弹性件422组件复位并产生一个反向的力、迫使滑块42的切向外壁抵接于第二凹槽413的切向内壁。拆除时,对壳套33施力,将滑块42反向滑移即可。

拆装原理:

S1 转动喷嘴14至壳套33位于喷嘴14上方,松开紧固件34,取下壳套33;

S2 对壳套33和挤塑头2持续施力,使得滑块42依次经过第二凹槽413、环形槽411和第一凹槽412,挤塑头2脱离壳套33;

S3 检修保养结束,取出壳套33和挤塑头2;

S4 对壳套33和挤塑头2持续施力,使得滑块42依次经过第一凹槽412、环形槽411和第二凹槽413,挤塑头2固定于壳套33内;

S5 将壳套33置于安装圈32上,拧紧紧固件34,转动喷嘴14至壳套33位于喷嘴14下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