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4703发布日期:2019-05-21 21:4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机器,它运用特殊的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多层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目前的3D打印机,因为采用的是可粘合的材料,通过喷头打印在打印平台上,在打印完成后,需要人为地用铲子或其他工具把工件从打印平台上取下来,费时费力,并且可能因为不同用户的操作水平不同,对打印完成的工件造成损伤,也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对3D打印机内部元器件造成损伤,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具有方便将工件从打印平台上分离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机,包括箱体,箱体内固定有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下端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端面阵列有若干凸出的顶针,所述打印平台贯通有若干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顶出孔;所述箱体设置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升降台上下移动。

通过上述设置,在打印平台下端设置有上表面阵列有顶针的升降台,打印平台贯通有供顶针穿过的顶出孔。当工件在打印平台上打印成型后,通过连杆机构将升降台顶起,从而将顶针穿过顶出孔顶起,顶针将粘接在打印平台上的工件顶起,使工件与打印平台脱离,从而实现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功能;顶针与顶出孔阵列分布,能够使不同大小的构件都能与打印平台脱离,提高该3D打印机分离构件时的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台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所述箱体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滑槽。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可以使升降台上下移动时有固定的轨道,不会倾斜或者移动,从而使升降台水平上下移动时,升降台上的顶针可以与打印平台的顶出孔对准,不会因为升降台偏移导致顶针无法穿过顶出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侧壁贯通有安装口,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口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在所述安装口位置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转动杆在所述箱体内的一端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上端面与所述升降台下端面抵接。

通过上述设置,转动杆在安装口与箱体铰接,转动杆可以绕铰接点转动,转动杆在箱体内的一端固定有垂直设置的顶杆,顶杆上端面与升降台下端面抵接,通过转动杆转动,使顶杆支撑升降台向上移动,当转动杆复位时,升降台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升降台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通过顶针升起将构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杆在所述箱体内一端设置有长度相同的分叉杆,所述分叉杆分别固定有所述顶杆。

通过上述设置,在转动杆在箱体内的一端设置分叉杆,并在分叉杆上分别设置有顶杆,可以增加顶杆的数量,使转动杆转动时可以控制多个顶杆上升,多个顶杆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升降台,使升降台受力均匀,不容易倾斜,更有利于顶针与顶出孔对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口两侧开口处设置有扩口。

通过上述设置,安装口两侧开口处设置有扩口,使转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转动角度,减少与安装口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杆在所述箱体内的一端与所述箱体底壁抵接时,所述顶针顶端与所述打印平台上端面平齐。

通过上述设置,升降台在重力作用下稳定的时候,转动杆在箱体内一端与箱体底壁抵接时,顶针上顶端与打印平台上端面平齐,顶针与顶出孔配合,使打印平台上端面更平整,可以减少工件在打印过程中在顶出孔消耗的材料,也可以避免打印平台不平整使工件精度下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杆上端面设置为半球形。

通过上述设置,顶杆上端面设置为半球形可以使顶杆在抵接升降台下端面时更圆滑,降低发生卡壳的可能,半球形的顶端与升降台下端面为点接触,使升降台受力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杆在所述箱体外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通过上述设置,转动杆在箱体外一端设置有把手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能更好地握持转动杆,操作更简便和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升降台上端面设置若干凸出的顶针,在打印平台贯通供顶针穿过的顶出孔,箱体铰接有在箱体内一端固定有顶杆的转动杆,顶杆上端面与升降台下端面抵接,通过转动转动杆使顶杆顶起升降台,进而使顶针穿过顶出孔,使打印平台上的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从而实现方便分离工件的功能。

2.升降台两侧固定有滑块,滑块在箱体两侧内壁上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对升降台进行限位,使升降台上下移动时有固定的轨道,避免顶杆在顶起升降台时使升降台移位或倾斜,从而使顶针可以对准顶出孔。

3.转动杆在箱体内一端设置有长度相同的分叉杆,分叉杆固定有顶杆,顶杆上端面设置为半球形,多根顶杆可以使升降台受力更均匀,减少升降台因受力不均发生倾斜或移位的可能,使顶针可以对准顶出孔;顶杆上端面设置为半球形可以使顶杆与升降台下端面接触更平滑,降低卡壳的可能性,使用更顺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安装口;12、箱门;13、喷嘴;2、打印平台;21、顶出孔;3、升降台;31、顶针;32、滑块;4、滑槽;5、转动杆;51、顶杆;52、分叉杆;5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3D打印机,包括箱体1,箱体1铰接有箱门12,箱体1内设置有三自由度移动的的打印机喷嘴13。箱体1内固定有水平的打印平台2,打印平台2下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台3,升降台3水平设置,升降台3上端面阵列有若干垂直升降台3的顶针31,打印平台2贯通有若干顶出孔21,顶出孔21位置、大小与顶针31对应,升降台3向上移动时顶针31穿出顶出孔21。如图2至图3所示,升降台3两侧中央固定有滑块32,箱体1两侧内壁设置有供滑块32滑动的滑槽4,滑槽4垂直水平面设置;箱体1侧壁开有位置低于升降台3的安装孔,安装口11内铰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伸入箱体1内一端固定有顶杆51,顶杆51上端面与升降台3下端面抵接,转动杆5另一端伸出箱体1设置有把手53。

3D打印机采用的原料在加热后具有粘性,工件在打印平台2上加工完成后与打印平台2粘合。使用者向下转动转动杆5箱体1外的一端,可以使转动杆5箱体1内的一端向上转动,进而驱动顶杆51向上移动顶起升降台3,升降台3向上移动,顶针31穿过顶出孔21,与工件抵接,向上施力使工件与打印平台2分离,从而实现了方便分离打印工件的功能。滑槽4和滑块32的滑动配合可以使升降台3上下移动时有固定的轨道,从而在顶杆51驱动升降台3上下移动时升降台3不会移位或倾斜,使顶针31可以对准顶出孔21,避免发生卡壳情况影响操作流畅性。转动杆5箱体1外的把手53可以方便使用者操作转动杆5,可以更好地发力并且握持更舒服。

当使用者不继续向下转动杆5在箱体1外的一端时,升降台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压顶杆51并复位,直至转动杆5下端与箱体1底壁抵接,从而对升降台3提供支持力使升降台3静止,此时顶针31上端面与打印平台2上端面齐平。通过这个设置使喷嘴13在打印时,打印平台2上端面平整,从而不会浪费原料,并且提高了工件的打印精度。

如图3至图4所示,安装口11在箱体1内和箱体1外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圆锥形扩口,通过扩口的设置可以扩大转动杆5转动的角度,并且减少转动杆5与安装口11的碰撞。转动杆5在箱体1内一端设置有两根长度相同的分叉杆52,分叉杆52均为L型,在分叉杆52的末端各固定有一个垂直水平面的顶杆51,从而使一根转动杆5在箱体1内一端固定两根顶杆51,顶杆51上端面设置为半球形。设置两根顶杆51与升降台3下端面抵接,可以增加升降台3上升时的受力点,使升降台3上升时受力更均匀,上升更稳定,减少升降台3的移位或倾斜,使顶针31对准顶出孔21;顶杆51上端面设置为半球形,可以使顶杆51对升降台3施力时滑动更圆滑,不容易卡壳,方便使用者使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该3D打印机打印结束后,成型的工件粘合在打印平台2的上端面,此时使用者握持转动杆5的把手53,向下转动转动杆5,使转动杆5在箱体1内的一端向上转动,固定在转动杆5箱体1内一端的顶杆51向上运动,使与顶杆51上端面抵接的升降台3向上运动,升降台3上端面阵列设置的顶针31穿出打印平台2的顶出孔21,与打印平台2上的工件抵接,并对工件施加向上的力,使工件与打印平台2分离,从而实现方便分离工件与打印平台2的功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