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4691发布日期:2019-05-21 21:4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机器,它运用特殊的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多层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现有的3D打印机,因为采用的是粘性的材料,在打印完成后,使用者需要用铲子或其他工具把工件从打印平台上取下来,非常繁琐,且使用者容易在操作过程中损坏机器内部,或者因为操作不当损坏工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具有方便取件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机,包括箱体,箱体内固定有打印平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做水平直线运动的刮刀,所述刮刀与所述打印平台上端面齐平,所述刮刀由气缸驱动,所述箱体远离气缸的侧面开有出料口,所述打印平台靠近所述出料口设置有倾斜面。

通过上述设置,因为3D打印机使用的原材料带有粘性,当3D打印机结束打印后,工件会粘合在打印平台上,通过设置由气缸驱动的刮刀,刮刀与打印平台上端面齐平,从而对打印平台上端面做切割运动,实现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的目的,达到快速取件的功能,并且气缸推动刮刀平稳运动,不容易对工件造成损伤;在箱体侧壁设置出料口,在打印平台靠近出料口设置有倾斜面,刮刀在分离工件和打印平台后将工件向远离气缸方向推动,进而将工件推至倾斜面,工件从倾斜面落下从出料口滑出,实现快速取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气缸包括推杆,推杆伸出长度大于打印平台的长度,所述刮刀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推杆固定,所述刮刀与所述推块铰接。

通过上述设置,刮刀与推杆之间设置有长度与刮刀匹配的推块,推块与推杆固定,推杆推动推块进而驱动刮刀移动,推块能是推杆的推动力更均匀地传递到刮刀上,从而使刮刀切割更平稳,不容易损坏工件;刮刀与推块之间铰接连接,推杆伸出长度大于打印平台长度,从而刮刀与推块之间的铰接点移动至倾斜面时,刮刀会沿倾斜面向下倾斜,从而使工件更好地从倾斜面滑落,再从出料口滑出,实现快速取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推块固定有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位于所述刮刀与所述推块的铰接点上方。

通过上述设置,因为刮刀与推块之间铰接连接,在刮刀分离工件与打印平台时,刮刀受力,容易向上翻转,通过在刮刀与推块的铰接点上方设置限位挡边,可以限制刮刀向上翻转,只能向下翻转,切割时刮刀下端面与打印平台上端面抵接,从而使刮刀不会翻转,稳定切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推杆完全收缩在气缸内时,所述刮刀下端面与所述打印平台抵接。

通过上述设置,因为3D打印机的喷嘴工作范围无法完全覆盖整个打印机内部,所以打印平台一般设置得比箱体的底壁要小,可以节省材料,有因为刮刀与推块之间铰接,刮刀下端面没有支撑时会向下转动,设置推杆完全收缩在气缸时,刮刀下端面与打印平台抵接,可以使刮刀一直保持随时可以工作的状态,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外侧设置有出料箱,所述出料箱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料箱包括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与所述出料箱铰接。

通过上述设置,设置与出料口连通的出料箱,可以对切割完成从出料口出来的工件先做一个收集,刮刀复位后3D打印机继续工作,从而提高了打印机的工作效率;待工件收集到一定数量后,使用者可以打开上顶板取出工件,并且因为工件刚打印结束温度较高,先在出料箱内静置冷却,也更更方便使用者取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刮刀刀口处设置为楔型,所述刮刀刀口尖锐一端与所述打印平台上表面抵接,所述刮刀刀口处设置有锯齿状刀锋。

通过上述设置,将刮刀刀口设置为楔型,并且尖锐一端与打印平台上表面抵接,可以使刮刀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后将工件铲起,进而推到出料口,刮刀刀口设置有锯齿状刀锋,可以在分离工件时,使空气进入刮刀与工件之间的贴合面,从而使工件不容易粘在刮刀上,更有利于工件脱离并推送到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密封设置,所述上顶板与所述出料箱密封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因为3D打印机在工作过程中过产生大量的不可见颗粒,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设置箱门可以便于使用者对箱体内情况进行观察,将箱门与箱体设置密封件密封,将上顶板与出料箱设置密封件密封,可以提高箱体和出料箱的密封性,减少不可见颗粒溢出,从而保护使用者身体,减少吸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顶板上端面设置有拉手。

通过上述设置,拉手可以便于使用者握持,用于打开上顶板,从而方便使用者取出出料箱内的工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与打印平台上端面抵接的刮刀,刮刀刀口设置为楔型,刀口处设置有锯齿状刀锋,刮刀由气缸驱动,在箱体侧面开有出料口,打印平台靠近出料口一侧设置有倾斜面,当打印机打印完成后,气缸驱动刮刀进行分割,将工件与打印平台分离,并将工件从倾斜面推下,从出料口滑出,从而实现了方便取件的功能。

2.通过在气缸的推杆靠近刮刀的一端固定有推块,推块与刮刀铰接,推块设置有限位挡边,限位挡边位于推块与刮刀的铰接点上方,推块可以使刮刀受力更均匀,从而使刮刀运动稳定,切割工件时不容易损坏工件;刮刀与推块铰接,当刮刀运动到倾斜面时会沿倾斜面向下转动,有利于工件滑落;刮刀在切割过程中,因为受压力容易使刮刀向上反转,设置限位挡边可以限制刮刀翻转使刮刀保持切割方向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推杆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喷嘴;12、出料口;13、箱门;2、打印平台;21、倾斜面;3、刮刀;31、锯齿状刀锋;4、推块;41、限位挡边;5、出料箱;51、上顶板;52、拉手;6、气缸;61、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3D打印机,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三自由度移动的的打印机喷嘴11,箱体1侧面开有出料口12,箱体1内固定有打印平台2,打印平台2高出箱体1的底板,打印平台2靠近出料口12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倾斜面21,箱体1内还设置有做水平直线运动的刮刀3,刮刀3刀口设置为楔型面,刀口的刀锋设置为锯齿状刀锋31,刮刀3由设置在箱体1外的气缸6驱动,刮刀3与打印平台2上端面平齐,刮刀3刀口与打印平台2上端面抵接。

3D打印机采用的是加热后带有粘性的打印材料,当该3D打印机结束打印后,工件粘在打印平台2上端面,启动气缸6,气缸6伸出推杆61推动刮刀3(如图5所示),刮刀3切割工件底端,将工件与打印平台2分离。刮刀3的刀口设置为楔型面可以方便将工件翘起并将推动工件,刮刀3设置锯齿状刀锋31可以使空气进入刮刀3与工件的贴合面,使工件容易与刮刀3脱离。设置推杆61伸出长度大于打印平台2长度,能将工件推至倾斜面21,工件沿倾斜面21滑落,供使用者收集,从而从分离工件到收集工件全过程实现了方便取件的功能,并且操作气缸6复位后可以继续打印,实现批量作业,无须逐一取件。

如图4至图5所示,气缸6伸出的推杆61固定有推块4,推块4长度与刮刀3相同,刮刀3与推块4铰接,推块4固定有限位挡边41,限位挡板位于推块4与刮刀3的铰接点上方,限位挡边41与刮刀3抵接,当推杆61完全收缩在气缸6内时,刮刀3始终与打印平台2上端面抵接,当推杆61伸长至刮刀3位于倾斜面21上方时,刮刀3失去支持力向下转动与倾斜面21贴合。

推杆61通过推块4向刮刀3施加推力,可以使刮刀3受力更均衡,从而在分离工件与打印平台2时,不容易使工件因受力不均受损。将刮刀3与推块4铰接设置,可以使刮刀3位于倾斜面21上方时,可以绕铰接点向下转动,从而更容易将工件滑下倾斜面21,送出出料口12;因为刮刀3与推块4铰接设置,刮刀3切割工件时受到压力,容易向上翻转,通过在推块4设置限位挡边41,可以防止刮刀3向上转动,从而保持切割角度,完成切割工件的动作。因为喷嘴11的覆盖面积无法达到对箱体1底面积的全覆盖,所以打印平台2的面积小于箱体1底面积,令刮刀3下端面始终与打印平台2上端面抵接,可以对刮刀3起到支撑,让刮刀3保持切割角度,随时完成切割作业。

如图1和图5所示,箱体1外侧设置有出料箱5,出料箱5侧面与出料口12连通,出料箱5上顶板51与出料箱5侧壁铰接设置,上顶板51上端面固定有拉手52,并且箱体1还设置有用于观察箱体1内部环境的箱门13,箱门13与箱体1之间密封设置,上顶板51与出料箱5密封设置。

通过设置出料箱5,可以方便将分离后的工件进行收集并储存,可以在打印多个工件后再一次性取出,允许打印机与气缸6配合进行连续作业;上顶板51设置把手可以方便使用者打开出料箱5上顶板51进行取件;因为3D打印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可见粉尘,不利于使用者身体健康,设置箱门13与箱体1密封、上顶板51与出料箱5密封,可以减少不可见粉尘从箱体1内溢出,从而减少使用者吸入,保护使用者健康。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该3D打印机一轮打印结束后,启动气缸6,伸出推杆61,推杆61推动推块4,推块4均匀推动刮刀3切割工件,刮刀3将工件与打印平台2分离,并将工件推至打印平台2的倾斜面21,然后刮刀3沿倾斜面21向下转动,实现将工件沿倾斜面21滑落,工件沿倾斜面21滑落,进而滑出出料口12进入出料箱5进行储存,使用者可以在多次打印后打开出料箱5上顶板51进行取件,从而从分离工件到收集工件实现了该打印机方便取件的功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