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入料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3327发布日期:2019-06-11 23: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入料套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入料套机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辅助入料套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橡胶射出机是将橡胶料挤入一送料组内,再由送料组的螺杆推挤到一注料组内,由注料组将橡胶料注入一主机内。参照图1和图2,传统的橡胶射出机入料系统一般采用入料螺杆配合偏心的入料筒内腔,通过入料螺杆的转动将胶料挤压进入入料螺纹内,再由螺纹的螺旋升力将胶料输送进贮料筒内。如果遇上易打滑且易断裂的胶料,比如EPDM,则容易发生胶料无法进入贮料筒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与入料螺杆配合使用,增大螺旋升力的辅助入料套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入料螺杆配合使用,增大螺旋升力的辅助入料套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入料套机构,包括入料筒和入料螺杆,所述入料螺杆的一端设于所述入料筒内腔中;所述入料筒的一端镶嵌有一入料套,所述入料套设有一通孔,所述入料螺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入料套的一端呈一螺旋形状,所述入料套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

较佳地,所述入料螺杆设有螺纹的一端设于所述入料筒的内腔中。

较佳地,所述入料筒的一端设有一入料口。

较佳地,所述入料套设置于靠近所述入料口的一端。

较佳地,所述入料套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入料螺杆一个节距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入料套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所述入料筒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槽。

较佳地,所述入料套的端部与所述入料筒的端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入料筒的一端镶嵌一入料套,所述入料套的一端呈一螺旋形状,且所述入料套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当入料螺杆旋转时,由于所述入料套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由此产生合力,使得比较难入的胶料也可以顺利入料;同时所述入料套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入料螺杆一个节距的距离,在保证产生足够合力的同时不会遮挡住入料口。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入料机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入料套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入料套机构的入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入料套机构的入料筒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

入料筒10;限位槽11;入料螺杆20;入料套30;通孔31;限位部32;入料口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3-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辅助入料套机构,包括入料筒10和入料螺杆20,所述入料螺杆20的一端设于所述入料筒10内腔中;其中,所述入料螺杆20设有螺纹的一端设于所述入料筒10的内腔中。所述入料筒10的一端镶嵌有一入料套30,所述入料套30设有一通孔31,所述入料螺杆20穿过所述通孔31;所述入料套30的一端呈一螺旋形状,所述入料套30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20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入料筒10的一端设有一入料口40,所述入料套30设置于靠近所述入料口40的一端。当胶料从所述入料口40进入所述入料筒10的内腔中时,随着所述入料螺杆20的旋转,胶料在所述入料螺杆20的螺旋升力作用下向所述入料筒10的出料端推进,此时遇上易打滑且易断裂的胶料,比如EPDM,则容易发生胶料无法顺利推进的现象,这时,因为在所述入料筒10的一端镶嵌有一入料套30,且所述入料套30的一端呈一螺旋形状,所述入料套30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20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在所述入料螺杆20旋转时,两者产生合力,使得比较难入的胶料也可以顺利向所述入料筒10的出料端推进,顺利入料。

较优的,所述入料套30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入料螺杆20一个节距的距离。此种结构,在保证产生足够合力的同时不会遮挡住入料口,使得胶料顺利的进入所述入料筒10的内腔中。

具体的,参照图5和图6,所述入料套30的一端设有一限位部32,所述入料筒1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部32配合的限位槽11。通过所述限位部32和所述限位槽11的配合,使得所述入料套30更方便的镶嵌于所述入料筒10的一端。

具体的,所述入料套30的端部与所述入料筒10的端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入料筒10的一端镶嵌一入料套30,所述入料套30的一端呈一螺旋形状,且所述入料套30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20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同时所述入料套的长度不超过所述入料螺杆一个节距的距离,在保证产生足够合力的同时不会遮挡住入料口40,使得胶料顺利的进入所述入料筒10的内腔中;当胶料从所述入料口40进入所述入料筒10的内腔中时,随着所述入料螺杆20的旋转,胶料在所述入料螺杆20的螺旋升力作用下向所述入料筒10的出料端推进,同时,由于所述入料套的螺旋升力方向与所述入料螺杆的螺旋升力方向一致,在所述入料螺杆20旋转时,两者产生合力,使得比较难入的胶料也可以顺利入料。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