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66932发布日期:2019-10-14 18:28阅读:1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板状料材在存储或运输过程中,一般采用方木作为底杠支撑,方木支撑不但能缓冲板状料材之间的压力、冲击力、方便装卸货,而且提升了板状料材堆积的稳定性、避免倾覆。然而,由于方木支撑自身材质决定了其抗压性、抗变形性、耐腐蚀性和耐水性均存在欠缺,且采用方木支撑需要大量木材加工,对树木资源造成浪费,不利于环保和节约资源,难以广泛使用。

玻镁复合板是以玻镁板为基材,通过和其他材料复合制作而成的新型板材。现有玻镁复合板加工后进行存储或运输时,也基本采用方木作为底杠支撑,此外,玻镁复合板在加工后会产生玻镁复合板废料,如边角料、切割料、碎屑等,目前的处理措施一般直接丢弃,造成了极大浪费和环保问题;若充分利用玻镁复合板废料,加工成类似方木底杠的支撑板,一方面能够起到更加稳固、不易变形、持久的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底杠支撑的材质相较方木更接近其所支撑的玻镁复合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及其产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玻镁复合板废料处理

将玻镁复合板废料进行粉碎处理,得粉碎细料;

2)按100:0.3-1:0.5-1.5:0.3-0.8:180-220的重量比,向步骤1)的粉碎细料中加入发泡剂、增强剂、粘合剂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制得胶态物料;

3)在模具槽内由下向上依次交替铺设加强筋和步骤2)的胶态物料,形成加强筋层和胶态物料层交替设置结构,固化后脱膜,得利用了玻镁复合板废料的底杠支撑板。

步骤1)粉碎粒度不大于1cm。

步骤2)中粉碎细料:发泡剂:增强剂:粘合剂:水=100:0.5:1:0.5:200的重量比。

所述发泡剂为有机发泡剂或无机发泡剂。

所述增强剂为菱镁增强剂。

所述粘结剂为无机粘结剂。

所述玻镁复合板废料处理还包括将粘稠状氧化镁粉经晾干、结块后进行粉碎的步骤。

所述的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还包括将步骤3)的底杠支撑板裁切为条状底杠支撑的步骤。

步骤2)固化条件为28℃-34℃维持至少12h;步骤3)中各层胶态物料铺设厚度为2-4cm;所述加强筋层为玻璃纤维方格布或土工布。

步骤3)的加强筋层铺设6层,在相邻加强筋层之间铺设胶态物料。

步骤3)还包括向铺设至模具槽高度一半的胶态物料层中设置支撑杆的步骤,支撑杆沿铺设长度方向设置,在铺设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铺设步骤为:在由下向上铺设至模具槽高度一半的胶态物料层中,沿铺设长度方向放置支撑杆,支撑杆底面下压其下方的胶态物料层一定深度,继续铺设加强筋层及胶态物料层,支撑杆顶面向上支撑起其上方的胶态物料层一定深度,继续铺设加强筋层、胶态物料层,保证加强筋层在胶态物料层的顶面和底面均有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铺设步骤为:在由下向上铺设完第三层胶态物料和第三层加强筋后,沿铺设长度方向放置支撑杆,支撑杆底面下压第三层胶态物料一定深度,铺设第四层胶态物料和第四加强筋层,此时,支撑杆顶部向上撑起与其对应的第四加强筋层和第四胶态物料层;最后铺设第五层加强筋层、第五层胶态物料和第六加强筋层。

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沿铺设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所述支撑杆为空心支撑杆。空心支撑杆沿铺设长度方向贯通设置。

所述空心支撑杆为空心竹。

裁切的各条状底杠支撑内包括两支撑杆。

所述产品为底杠支撑,所述底杠支撑包括由下向上依次交替设置的加强筋层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在设于中部的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内嵌设至少一个沿底杠支撑长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条。

所述支撑条为空心支撑杆,空心支撑杆沿底杠支撑长度方向贯通设置;所述支撑条为沿底杠支撑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2个。

支撑条顶面向上伸入与其顶面临近的玻镁复合板废料层设置,支撑条底面向下伸入与其底面临近的玻镁复合板废料层设置;在与支撑条顶面和底面贴合的加强筋层呈弧面设置;所述加强筋层为玻璃纤维方格布或土工布。

支撑条顶面向上伸入与其顶面临近的玻镁复合板废料层的深度为该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厚度的1/3-1/2,支撑板底面向下伸入与其底面临近的玻镁复合板废料层的深度为该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厚度的1/3-1/2。

空心支撑杆上、下两侧的各玻镁复合废料层厚度2-3cm。

所述玻镁复合板废料层为复合凝固层;所述复合凝固层为由玻镁复合板生产废料粉碎细料:发泡剂:增强剂:粘合剂:水按100:0.3-1:0.5-1.5:0.3-0.8:180-220的重量比制成的凝固层。

优选的,所述复合凝固层为由玻镁复合板生产废料粉碎细料:发泡剂:增强剂:粘合剂:水按100:0.5:1:0.5:200的重量比制成的凝固层。

优选的,所述的底杠支撑,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层、第一玻镁复合板废料层、第二加强筋层、第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第三加强筋层、第三玻镁复合板废料层、第四加强筋层、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第五加强筋层、第五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和第六加强筋层;在第三玻镁复合板废料层上嵌设两间隔设置的空心支撑杆,空心支撑杆的顶面向上支撑第四加强筋层并伸入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底部设置,空心支撑杆的底面向下压第三加强筋层并伸入第二玻镁复合板底料层顶部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方法工艺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了玻镁复合板废料,避免现有玻镁复合板废料无法重复利用、直接丢弃的问题,环保且节约资源。该方法制得的底杠支撑,通过特殊结构设置,获得了中部设置了空心竹结构的底杠支撑;该底杠支撑的上、下端面均为加强筋层,即玻璃纤维网格布,由下向上依次交替设置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和加强筋层,加强筋层总共6层,加强筋层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在固化后结合为牢固的整体,总体结构设计科学、稳固,用于玻镁复合板存储或运输过程中支撑,或者用于其他板材的支撑,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固性、不易变形性,强度高、耐腐蚀、可重复利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底杠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杠支撑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加强筋层、2第一玻镁复合板废料层、3第二加强筋层、4第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5第三加强筋层、6第三玻镁复合板废料层、7第四加强筋层、8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9第五加强筋层、10第五玻镁复合板废料层、11第六加强筋层、12空心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该玻镁复合板废料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玻镁复合板废料处理

将玻镁复合板废料(包括不可避免产生的粘稠粥状物氧化镁粉)进行晾干、结块,然后粉碎处理,得粉碎细料,粉碎粒度不大于1cm;

2)按100:0.5:1:0.5:200的重量比,向步骤1)的粉碎细料中加入发泡剂、增强剂、粘合剂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制得胶态物料;

3)在模具槽内由下向上依次交替铺设玻璃纤维方格布和步骤2)的胶态物料,形成玻璃纤维方格布层和胶态物料层交替设置结构,各层胶态物料铺设厚度为3cm,玻璃纤维方格布层共铺设6层,在相邻玻璃纤维方格布层之间铺设胶态物料层;抹入模具压实抹平后,于30℃维持至少12h,实现整体固化,然后脱膜,得利用了玻镁复合板废料的底杠支撑板;

在铺设至模具槽高度一半的胶态物料层中还需设置支撑杆,铺设中设置支撑杆的步骤为:

在由下向上铺设至模具槽高度一半的胶态物料层中,沿铺设长度方向放置支撑杆,支撑杆沿铺设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支撑杆底面下压其下方的胶态物料层一定深度,继续铺设玻璃纤维方格布层及胶态物料层,支撑杆顶面向上支撑起其上方的胶态物料层一定深度,继续铺设加玻璃纤维方格布层、胶态物料层,保证玻璃纤维方格布层在胶态物料层的顶面和底面均有设置;

4)将步骤3)的底杠支撑板裁切为条状底杠支撑,裁切的各条状底杠支撑内包括两支撑杆。

上述支撑杆为空心竹;空心支撑杆沿铺设长度方向贯通设置。

如图1-2所示,上述方法制得的条状底杠支撑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层1、第一玻镁复合板废料层2、第二加强筋层3、第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4、第三加强筋层5、第三玻镁复合板废料层6、第四加强筋层7、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8、第五加强筋层9、第五玻镁复合板废料层10和第六加强筋层11;在第三玻镁复合板废料层6上嵌设两间隔设置的空心支撑杆12,空心支撑杆的顶面向上支撑第四加强筋层7并伸入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8底部设置,空心支撑杆的底面向下压第三加强筋层5并伸入第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4底料层顶部设置。所述空心支撑杆为空心竹。

所述空心竹沿底杠支撑长度方向贯通设置;所述空心竹为沿底杠支撑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2个。

所述各玻镁复合废料层厚度3cm。所述空心竹顶面向上伸入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深度为第四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厚度的1/2;所述空心竹顶面向下伸入第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深度为第二玻镁复合板废料层厚度的1/2。

所述玻镁复合板废料层为复合凝固层;所述复合凝固层为由玻镁复合板生产废料粉碎细料:发泡剂:增强剂:粘合剂:水按100:0.5:1:0.5:200的重量比制成的凝固层。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底杠支撑,通过工字钢(长12m,1-2吨/根)压力测试,持续24h及以上均未出现压断或压痕,承重能力强。此外,将该底杠支撑用于支撑货物,实用、耐压。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