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瓦的热定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3073发布日期:2020-02-21 18:17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瓦的热定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树脂瓦的热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树脂瓦又称屋面彩瓦,具有质量轻、耐低温性能好、耐腐蚀性强、安装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逐渐代替传统彩钢瓦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树脂瓦生产过程中,初步成型后的树脂瓦需要通过热定型装置进行热定型以稳定其结构,目前国内生产厂商用的热定型装置基本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产品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国内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提供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树脂瓦热定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脂瓦的热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所述水箱1的上端设有补水管103,所述水箱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下加热模块6,所述下加热模块6上设有若干传输凹槽607,所述下加热模块6前后两端的水箱1的上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支座101和第二支座102,所述第一支座101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轴2,所述主动轴2的一端连接有电机4,所述第二支座102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轴3,所述主动轴2与从动轴3上间隔设有若干传输装置5,所述传输装置5的数量和位置与传输凹槽607相对应,所述下加热模块6左右两侧的水箱1的上表面上通过升降装置9连接有上加热模块7,所述下加热模块6与上加热模块7之间形成加热定型腔,所述上加热模块7的两侧边上设有第一支撑块701和第二支撑块702,所述第一支撑块701和第二支撑块702上各设两个通孔703,所述通孔703分别位于升降装置9的两侧,所述通孔703内设有导向轴8,所述导向轴8的下端与水箱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导向轴8的上端连接有挡块801,所述下加热模块6的上表面的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条604,所述上加热模块7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支撑条604位置对应的定位凹槽707,所述下加热模块6与上加热模块7为空腔结构,空腔内通过管路结构填充有热水。

所述传输装置5包括固定连接在主动轴2与从动轴3上的滚筒501和设置在滚筒501上的输送带502,所述输送带502设在传输凹槽607内,所述滚筒501的两端面上设有挡边503。

所述水箱1内设有加热器10,所述水箱1与下加热模块6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601和第一出水管602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60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泵11,所述第一出水管602上设有第一回水泵13,所述水箱1与上加热模块7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704和第二出水管705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704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泵14,所述第二出水管705上设有第二回水泵16。

所述第一进水管601上设有第一过滤器12,所述第二进水管704上设有第二过滤器15。

所述水箱1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17,所述控制器17上设有报警器18,所述水箱1的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9和液位传感器20,所述控制器17与温度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20和加热器10通过电性连接。

所述支撑条604的上端伸缩连接有伸缩条605,所述伸缩条605通过第一定位锁紧螺栓606与支撑条604连接。

所述下加热模块6的两侧面的上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03,所述上加热模块7的两侧面的下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06,所述第一固定块603与第二固定块706之间连接有第二定位锁紧螺栓21。

所述升降装置9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传输装置5间隔设置在下加热模块6的传输凹槽607中,可通过传输装置将待热定型的树脂瓦输送进或输送出下加热模块6和上加热模块7之间的加热定型腔,而不必人工搬运,提高了热定型的效率,减少了劳动成本;

2、通过给下加热模块6和上加热模块7的空腔内循环输送热水使上、下加热模块的温度更加均匀,有助于加热定型腔内的温度均匀,使待定型的树脂瓦的定型更加稳定;

3、通过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可控制加热器的工作与停止,从而更好的控制水温,保证加热定型腔内的温度为最佳定型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的c-c剖视图;

图7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d;

图8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e。

图中所示:水箱1,主动轴2,从动轴3,电机4,传输装置5,下加热模块6,上加热模块7,导向轴8,升降装置9,加热器10,第一进水泵11,第一过滤器12,第一回水泵13,第二进水泵14,第二过滤器15,第二回水泵16,控制器17,报警器18,温度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20,第二定位锁紧螺栓21,第一支座101,第二支座102,补水管103,滚筒501,输送带502,挡边503,第一进水管601,第一出水管602,第一固定块603,支撑条604,伸缩条605,第一定位锁紧螺栓606,传输凹槽607,第一支撑块701,第二支撑块702,通孔703,第二进水管704,第二出水管705,第二固定块706,定位凹槽707,挡块8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零部件、结构、机构等,如无特殊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一种树脂瓦的热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所述水箱1的上端设有补水管103,所述水箱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下加热模块6,所述下加热模块6上设有若干传输凹槽607,所述下加热模块6前后两端的水箱1的上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支座101和第二支座102,所述第一支座101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主动轴2,所述主动轴2的一端连接有电机4,所述第二支座102上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动轴3,所述主动轴2与从动轴3上间隔设有若干传输装置5,所述传输装置5的数量和位置与传输凹槽607相对应,所述下加热模块6左右两侧的水箱1的上表面上通过升降装置9连接有上加热模块7,所述上加热模块7的两侧边上设有第一支撑块701和第二支撑块702,所述第一支撑块701和第二支撑块702上各设两个通孔703,所述通孔703分别位于升降装置9的两侧,所述通孔703内设有导向轴8,所述导向轴8的下端与水箱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导向轴8的上端连接有挡块801,所述下加热模块6的上表面的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条604,所述上加热模块7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支撑条604位置对应的定位凹槽707,所述下加热模块6与上加热模块7为空腔结构,所述水箱1内设有加热器10,所述水箱1与下加热模块6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601和第一出水管602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60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泵11,所述第一出水管602上设有第一回水泵13,所述水箱1与上加热模块7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704和第二出水管705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704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泵14,所述第二出水管705上设有第二回水泵16。

所述传输装置5包括固定连接在主动轴2与从动轴3上的滚筒501和设置在滚筒501上的输送带502,所述输送带502设在传输凹槽607内,所述滚筒501的两端面上设有挡边503,挡边503的设置可防止输送带502在运动的过程中偏离滚轮501。

所述第一进水管601上设有第一过滤器12,所述第二进水管704上设有第二过滤器15,过滤器的设置可将减少水中的杂质。

所述水箱1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17,所述控制器17上设有报警器18,所述水箱1的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9和液位传感器20,所述控制器17与温度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20和加热器10通过电性连接。

所述支撑条604的上端伸缩连接有伸缩条605,所述伸缩条605通过第一定位锁紧螺栓606与支撑条604连接,支撑条604的作用是在传输装置5输送的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树脂瓦偏移出加热腔,伸缩条605的作用是根据树脂瓦的厚度来调节加热定型腔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树脂瓦。

所述下加热模块6的两侧面的上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03,所述上加热模块7的两侧面的下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06,所述第一固定块603与第二固定块706之间连接有第二定位锁紧螺栓21,所述第二锁定螺栓21的作用是进一步确保加热定型腔的高度不会因其他原因而变大。

所述升降装置9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电机4与电源接通,使传输装置5的输送带501开始运动,然后将待加热定型的树脂瓦从加热定型腔的前端输入,即从电机端输入,待树脂瓦全部置于加热定型腔内后给电机4断电,当热定型的时间到后,启动电机4将树脂瓦从加热定型腔的后端输出;温度传感器19可测定水箱1内的温度,并将测定值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传送给控制器17,当测定值低于控制器17内设定的最佳温度值时,控制器17将控制加热器10通电来提高水温,当测定值高于控制器内设定的最佳温度值时,控制器17将控制加热器断电来降低水温,以使水温达到最佳温度值;液位传感器20可测定水箱1内的液位,并将测定值通过电性好的方式传送给控制器17,当测定值低于控制器17内设定的最低液位值时,控制器17将控制报警器18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通过补水管103加水,当测定高于控制器17内设定的最高液位值时,控制器17将控制报警器18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停止补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