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201发布日期:2020-05-20 03:0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乙烯挤出机用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聚乙烯挤出机用模具挤出的聚乙烯挤出片截面往往呈矩形结构,该聚乙烯挤出片缠绕于聚氨酯喷涂后的保温管表面后,其相邻两聚乙烯挤出片搭接处的厚度为单片聚乙烯挤出片厚度的两倍,故使得搭接处在压合及水冷后,易因厚度差和热胀冷缩导致搭接处尖角曝出、搭接位置应力集中以及影响保温管的生产质量的问题,因此,需对聚乙烯挤出片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降低该缺陷,由于聚乙烯挤出机模具内部结构复杂,改变其内部流道等以调整挤出成型的聚乙烯挤出片结构较为困难,故而可通过对模具出料口结构的改进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能够保证挤出的聚乙烯挤出片缠绕于聚氨酯喷涂保温管表面后,其搭接处经压合及水冷后,可有效降低搭接处因厚度差和热胀冷缩出现的尖角曝出问题,从而保证保温管的生产质量,且适用于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挤出成型的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其中所述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包括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和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所述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中开设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以挤出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截面相同的聚乙烯挤出片;

所述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设置为由上挤压壁、两侧壁和下挤压壁相连形成中空腔,两所述侧壁均由上倾斜面和下过渡面组成;

所述上挤压壁与下挤压壁相平行,且上挤压壁的宽度小于下挤压壁的宽度,所述上倾斜面由上至下逐渐向两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中沿其轴线方向还相对应插设两插板,两所述插板相对应侧壁之间位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中的间距等于聚乙烯挤出片的宽度。

进一步地,两所述插板相对应侧壁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侧壁结构相同,且两插板插入长度等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的长度。

进一步地,两所述插板均通过一螺杆推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且两插板上靠近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侧壁的表面上均开设螺纹孔,所述螺杆的末端相配合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中,转动螺杆推动插板直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转动穿设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的侧壁面上。

进一步地,两所述插板相对应侧壁均由内至外逐渐倾斜,两所述插板的另一侧壁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侧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两所述插板均通过一螺杆推动插入或拔出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中,且两插板的外壁面上均开设螺纹孔,所述螺杆的末端相配合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中,转动螺杆推动插板直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端部伸出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转动穿设于一夹紧块上,所述夹紧块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的前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块的截面设置为呈燕尾状。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块上开设一凹槽,所述凹槽中相配合穿出插板的端部。

一种应用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其中所述应用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包括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和模具主体,所述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后端固定模具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可与模具主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的上挤压壁、由上倾斜面和下过渡面形成的侧壁、以及下挤压壁的配合结构,能够保证由出料口挤出的聚乙烯挤出片,缠绕于聚氨酯喷涂保温管表面后,其搭接处经压合及水冷后,因聚乙烯挤出片两端去除边角,使得搭接处厚度接近单片聚乙烯挤出片厚度,有效降低搭接处因厚度差和热胀冷缩出现的尖角曝出问题,从而保证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2)通过手动转动螺杆,使得螺杆在通孔中转动,由于其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插板侧壁的螺纹孔中,且插板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中,即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对其进行限位,故使得在螺杆转动时,根据现有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原理,两插板沿螺杆轴线方向直线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保证该出料口可适用于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

(3)通过两插板插入部分的相对应侧壁、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中的上挤压壁、及其下挤压壁的配合,形成适应相应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成型腔,从而可以满足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提高该结构的适用性。

(4)通过燕尾状夹紧块的设置,可增大螺杆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的连接接触面积,以保证连接强度。

(5)通过将模具设置为由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与模具主体相结合的结构,可在两者中其一损坏时,仅更换相应损坏者,另一则继续使用,从而有效节约成本,也使得对两者的拆装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聚乙烯挤出机模具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图6中两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图8中两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相邻两聚乙烯挤出片搭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上挤压壁201,下挤压壁202,上倾斜面203,下过渡面204,中空腔205,插板30,螺纹孔301,螺杆40,夹紧块50,凹槽501,通孔502,模具主体60,安装槽601,聚乙烯挤出机出料管70,凸台701,法兰盘702,螺栓703,进料口80,密封圈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包括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和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中开设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以挤出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截面相同的聚乙烯挤出片;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设置为由上挤压壁201、两侧壁和下挤压壁202相连形成中空腔205,两侧壁均由上倾斜面203和下过渡面204组成;上挤压壁201与下挤压壁202相平行,且上挤压壁201的宽度小于下挤压壁202的宽度,上倾斜面203由上至下逐渐向两侧倾斜,通过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的上挤压壁201、由上倾斜面203和下过渡面204形成的侧壁、以及下挤压壁202的配合结构,能够保证由出料口挤出的聚乙烯挤出片,缠绕于聚氨酯喷涂保温管表面后,其搭接处经压合及水冷后,因聚乙烯挤出片两端去除边角,使得搭接处厚度接近单片聚乙烯挤出片厚度,有效降低搭接处因厚度差和热胀冷缩出现的尖角曝出问题,从而保证保温管的生产质量。

具体地,两侧壁相对应,且两侧壁中的上倾斜面203与下过渡面204一体成型,两下过渡面204相平行;聚乙烯挤出片的上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且该聚乙烯挤出片的下截面呈矩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聚乙烯挤出片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时,相邻两聚乙烯挤出片搭接处的厚度为单片聚乙烯挤出片厚度的两倍,使得搭接处在压合及水冷后,易因厚度差和热胀冷缩导致搭接处尖角曝出,搭接位置应力集中,从而影响保温管的生产质量,而该出料口挤出的聚乙烯挤出片结构,由于其两端去除了边角,即聚乙烯挤出片两端厚度小于单片聚乙烯挤出片厚度,以使得搭接处厚度接近单片聚乙烯挤出片厚度,故而可有效降低搭接处的尖角曝出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沿其轴线方向还相对应插设两插板30,两插板30相对应侧壁之间位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的间距等于聚乙烯挤出片的宽度。

具体地,插板30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且两插板30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的上挤压壁201与下挤压壁202相配合,形成适应相应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成型腔。

进一步地,两插板30相对应侧壁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侧壁结构相同,且两插板30插入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的长度等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的长度。

进一步地,两插板30均通过一螺杆40推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且两插板30上靠近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侧壁的表面上均开设螺纹孔301,螺杆40的末端相配合螺纹连接于螺纹孔301中,转动螺杆40推动插板30直线移动。

进一步地,螺杆40转动穿设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壁面上,通过手动转动螺杆40,使得螺杆40在通孔502中转动,由于其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插板30侧壁的螺纹孔301中,且插板30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即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对其进行限位,故使得在螺杆40转动时,根据现有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原理,两插板30沿螺杆40轴线方向直线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保证该出料口可适用于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

具体地,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壁上开设通孔502,螺杆40相配合转动穿过通孔502,且该螺杆40的螺纹段螺纹配合连接于螺纹孔301中,另外,为进一步保证螺杆40的良好转动,还可在通孔502中相配合设置一轴承,螺杆40相配合穿过轴承内圈。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插板30的端部伸出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

进一步地,螺杆40转动穿设于一夹紧块50上,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

进一步地,夹紧块50的截面设置为呈燕尾状,通过燕尾状夹紧块50的设置,可增大螺杆40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连接接触面积,以保证连接强度。

具体地,夹紧块50的侧壁上开设通孔502,螺杆40相配合转动穿过通孔502,且该螺杆40的螺纹段螺纹配合连接于螺纹孔301中,另外,为进一步保证螺杆40的良好转动,还可在通孔502中相配合设置一轴承,螺杆40相配合穿过轴承内圈;夹紧块50的结构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的结构相配合,其可由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面推入,为进一步保证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可使得锁紧螺栓穿过夹紧块50的顶壁和底壁,且其末端抵靠于(或穿设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上下表面上,实现对夹紧块50的锁紧固定。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夹紧块50上开设一凹槽501,凹槽501中相配合穿出插板30的端部,通过燕尾状夹紧块50的设置,可增大螺杆40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连接接触面积,以保证连接强度,而夹紧块50上凹槽501的开设,则可进一步对插板30直线移动过程进行导向。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可先由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面推入夹紧块50,使得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并完成对其的紧固,然后,再使得插板30由外至内依次穿过夹紧块50上的凹槽501、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完成插板30的插装。

实施例五

如图6-图9所示,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沿其轴线方向还相对应插设两插板30,两插板30相对应侧壁之间位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的间距等于聚乙烯挤出片的宽度。

进一步地,两插板30相对应侧壁均由内至外逐渐倾斜,两插板30的另一侧壁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侧壁相贴合,通过两插板30插入部分的相对应侧壁、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的上挤压壁201、及其下挤压壁202的配合,形成适应相应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成型腔,从而可以满足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提高该结构的适用性。

具体地,插板30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且两插板30相对应侧壁之间的间距由内至外逐渐变大。

实施例六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两插板30均通过一螺杆40推动插入或拔出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且两插板30的外壁面上均开设螺纹孔301,螺杆40的末端相配合螺纹连接于螺纹孔301中,转动螺杆40推动插板30直线移动,通过手动转动螺杆40,使得螺杆40在通孔502中转动,由于其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插板30外壁面的螺纹孔301中,且插板30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即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对其进行限位,故使得在螺杆40转动时,根据现有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原理,两插板30沿螺杆40轴线方向直线移动,插入或拔出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从而保证该出料口可适用于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

进一步地,螺杆40转动穿设于一夹紧块50上,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且该夹紧块50后壁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之间存在间距。

进一步地,夹紧块50的截面设置为呈燕尾状,通过燕尾状夹紧块50的设置,可增大螺杆40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连接接触面积,以保证连接强度。

具体地,夹紧块50的侧壁上开设通孔502,螺杆40相配合转动穿过通孔502,且该螺杆40的螺纹段螺纹配合连接于螺纹孔301中,另外,为进一步保证螺杆40的良好转动,还可在通孔502中相配合设置一轴承,螺杆40相配合穿过轴承内圈;夹紧块50的结构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的结构相配合,其可由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面推入,为进一步保证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可使得锁紧螺栓穿过夹紧块50的顶壁和底壁,且其末端抵靠于(或穿设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上下表面上,实现对夹紧块50的锁紧固定。

实施例七

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一种应用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包括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和模具主体60,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后端固定模具主体60,通过将模具设置为由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与模具主体60相结合的结构,可在两者中其一损坏时,仅更换相应损坏者,另一则继续使用,从而有效节约成本,也使得对两者的拆装维修方便。

进一步地,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可与模具主体60一体成型,另外,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也可与模具主体60焊接连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实施例八

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一种应用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其后端可开设一安装槽601,安装槽601的深度小于聚乙烯挤出机出料管70上凸台701的高度,且该安装槽601中开设一与模具内腔相连通的进料口80,在进行模具与聚乙烯挤出机出料管70的连接时,先于安装槽601中的进料口80处放置密封圈90,再将聚乙烯挤出机出料管70上的凸台701相配合压入安装槽601中,最后使得聚乙烯挤出机出料管70上的法兰盘702通过螺栓703紧固于模具后端,从而完成两者的装配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乙烯挤出机出料口,简单实用,能够保证挤出的聚乙烯挤出片缠绕于聚氨酯喷涂保温管表面后,其搭接处经压合及水冷后,可有效降低搭接处因厚度差和热胀冷缩出现的尖角曝出问题,从而保证保温管的生产质量,且适用于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挤出成型。该出料口的使用过程如下:

以实施例三为例,

1、先将两插板30相对应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

2、再由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面推入夹紧块50,使得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

3、为进一步保证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可使得锁紧螺栓穿过夹紧块50的顶壁和底壁,且其末端抵靠于(或穿设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上下表面上,实现对夹紧块50的锁紧固定;

4、然后使得螺杆40由外至内穿过夹紧块50上的通孔502,并螺纹连接于插板30上的螺纹孔301中,从而完成对出料口的组装;

5、之后,将出料口后端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模具主体60的前端,最后,根据实际需求,手动转动螺杆40,使得螺杆40在通孔502中转动,由于其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插板30侧壁的螺纹孔301中,且插板30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即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对其进行限位,故使得在螺杆40转动时,依据现有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原理,两插板30沿螺杆40轴线方向直线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保证该出料口可适用于相应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完成对出料口的使用。

以实施例六为例,

1、先将两插板30相对应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

2、再由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侧面推入夹紧块50,使得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该部分中,夹紧块50后壁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之间存在间距);

3、为进一步保证夹紧块50抱紧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面上,可使得锁紧螺栓穿过夹紧块50的顶壁和底壁,且其末端抵靠于(或穿设于)聚乙烯挤出片出料壳体10的前壁上下表面上,实现对夹紧块50的锁紧固定;

4、然后使得螺杆40由外至内穿过夹紧块50上的通孔502,并螺纹连接于插板30上的螺纹孔301中,从而完成对出料口的组装;

5、之后,将出料口后端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模具主体60的前端,最后,根据实际需求,手动转动螺杆40,使得螺杆40在通孔502中转动,由于其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插板30外壁面的螺纹孔301中,且插板30相配合插设于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中,即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对其进行限位,故使得在螺杆40转动时,根据现有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原理,两插板30沿螺杆40轴线方向直线移动,插入或拔出聚乙烯挤出片成型腔20,从而保证该出料口可适用于多种宽度规格聚乙烯挤出片的挤出成型,完成对出料口的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