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橡皮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791发布日期:2020-01-21 22:08阅读:1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脱模的橡皮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橡皮泥模具,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橡皮泥成型也变得较为容易,只需将模具制作成想要的形状,将橡皮泥胚体灌入,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即可使橡皮泥胚体成为相应的形状,但是橡皮泥胚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采用常规的脱模方式,很难将制模完成后的橡皮泥胚体完整地从模具中脱出,基于此,需要将模具结构加以改进,以便脱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橡皮泥模具,该橡皮泥模具可较为方便地进行脱模,可极大提高橡皮泥制品的成品率,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橡皮泥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端铰接有可封闭所述模具本体的盖体,还包括一可将所有模具本体翻转180°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包括:一转动电机,一连接于转动电机前端的转动端的连接杆,一基座;所述转动电机后端和基座前端形成可拆式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焊接有横向杆,所述模具本体以对称的结构连接于横向杆上端,所述基座后端或侧边设有可控制所述转动电机的第一控制端;同时,所述每个模具本体底部均设有一可使模具本体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振装置包括一振动电机,所述每个模具本体底部设有一凹槽,所述振动电机嵌设于凹槽内,且所述基座后端或侧边设有可控制振动电机启停的第二控制端。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一和模具本体内部形状相适配的弹性隔空层,所述弹性隔空层和模具本体内部五个面内壁均保持一定间距,且弹性隔空层和五个面内壁之间通过架空连接层形成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隔空层和模具本体内部五个面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4厘米。

优选的,所述架空连接层为刚性架空连接层。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转动结构和模具本体相结合,可将要脱模的模具进行转动倒置,利用重力达到脱模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底部设置振动装置,并结合模具内部的隔空层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脱模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外观结构图;

其中,1、模具本体;2、盖体;3、转动电机;4、连接杆;5、基座;6、横向杆;7、第一控制端;8、振动电机;9、凹槽;10、第二控制端;11、弹性隔空层;12、架空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便于脱模的橡皮泥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具本体1,在每个模具本体1的上端均铰接有一可封闭该模具本体1的盖体2,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可将所有模具本体1翻转180°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包括:一转动电机3,一连接于转动电机3前端的转动端的连接杆4,一基座5。

在连接上,转动电机3后端和基座5前端形成可拆式连接,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使转动电机3后端和基座5前端形成连接;在连接杆4上焊接有横向杆6,模具本体1以对称的结构连接于横向杆6上端,即:当模具本体1为两个时,则横向杆6的左侧设置一个模具本体1,横向杆6的右侧设置一个模具本体1。在基座5后端或侧边设有可控制转动电机3进行转动的第一控制端7。

在每个模具本体1底部均设有一可使该模具本体1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振装置包括:一振动电机8,在每个模具本体1的底部均设有一凹槽9,振动电机8嵌设于凹槽9内,且在基座5后端或侧边设有可控制振动电机8启停的第二控制端10。

在模具本体1内设有一和模具本体1内部形状相适配的弹性隔空层11,该弹性隔空层11和模具本体1内部五个面内壁均保持2-4厘米的间距,且弹性隔空层11和五个面内壁之间通过架空连接层12形成连接。

当需要脱模时,可先通过第一控制端7启动转动电机3,使转动电机3转动至每个模具本体1翻转180°,使模具本体1的盖体2向下,打开盖体2后,接着通过第二控制端10启动振动电机8,振动电机8的振动波通过架空连接层12传递给弹性隔空层11,使弹性隔空层11形成一定弹性振动,可加速脱模。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采用转动结构和模具本体相结合,可将要脱模的模具进行转动倒置,利用重力达到脱模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底部设置振动装置,并结合模具内部的隔空层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脱模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