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及脱模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6399发布日期:2020-04-21 18:3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及脱模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及脱模钳。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开关的核心部件。真空开关的合、分操作是通过位于真空灭弧室外的操动机构使真空灭弧室内的一对对置触头闭合或分离来完成的,分别称为静触头和动触头。真空灭弧室的外部通常会设置一层绝缘层,其工序称为包胶。

现有的包胶模具存在如下缺陷:在开模过程中,模具型腔对硅橡胶的吸附力,导致开模时,包胶后的真空灭弧室会跟着动模走,不方便真空灭弧室的取出以及影响包胶后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及脱模钳,避免包胶后的真空灭弧室跟着模具移动,方便真空灭弧室的取出,保证包胶后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内部设有圆柱形的型腔,所述型腔内邻近所述型腔两端的位置分别同轴设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端均沿型腔的轴向设置有脱模槽,所述脱模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所述脱模槽延伸至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两个所述定位槽内分别设有与其匹配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与真空灭弧室的静导电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静导电杆上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端盖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溢胶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包括与定位槽相匹配的第一圆台和与所述型腔匹配的第二圆台。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模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一端呈半圆形。

一种用于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的脱模钳,包括两根呈“l”字形的支撑杆,一根施力杆、两根脱模杆、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二连接杆,所述施力杆上依次滑动设有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套铰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脱模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脱模杆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套和两根连接杆铰接;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支脚,所述支脚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上表面或地面或桌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施力杆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脱模钳保证了模具本体的两端在脱模时受到的力一致,因此避免了模具本体的两端在脱模时受力不均而对包胶层或者真空灭弧室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包胶的质量,同时保证了产品最终的质量。

2)脱模时,脱模杆作用在上模/下模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不会对真空灭弧室造成损害,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同时其脱模简单,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脱模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a的剖视图。

图中,10-模具本体;101-型腔;102-定位槽;1021-第一端盖;1022-第二端盖;10221-溢胶孔;103-上模;104-下模;105-脱模槽;20-真空灭弧室;30-锁紧螺母;40-把手;50-施力杆;60-脱模杆;70-第一连接杆;80-第二连接杆;90-第一连接套;100-第二连接套;110-复位弹簧;120-支撑杆;130-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0,所述模具本体10的内部设有圆柱形的型腔101,所述型腔101内邻近所述型腔101两端的位置分别同轴设有环形的定位槽102,所述模具本体10包括上模103和下模104,所述上模103和下模104的两端均沿型腔101的轴向设置有脱模槽105,所述脱模槽105的深度大于所述定位槽102的深度,所述脱模槽105延伸至与所述定位槽102连通;

两个所述定位槽102内分别设有与其匹配的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所述第一端盖1021上设有与真空灭弧室20的动导电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端盖1022上设有与真空灭弧室20的静导电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静导电杆上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30。

工作原理:先将上模103和下模104分离,并将下模104平稳的置于桌面,将硅橡胶切片放入下模104内;然后将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分别安装在真空灭弧室20的两端,其中真空灭弧室20的动导电杆与第一端盖1021相配合;之后将安装好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的真空灭弧室20放入下模104内,并在真空灭弧室20上再放置一片硅橡胶;接着将上模103和下模104合为一体(合模后,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分别位于两端的定位槽102内),并将锁紧螺母30拧入真空灭弧室20的静导电杆,使锁紧螺母30的一个端面贴紧第二端盖1022,达到将真空灭弧室20整体固定在第二端盖1022上的目的,避免模压过程中真空灭弧室20松动。

之后即可将装好真空灭弧室20的模具放入专门的机械内进行模压工序。模压工序中,由于第一端盖1021、第二端盖1022和定位槽102的共同限位作用下,真空灭弧室20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发生移动,保证了其始终在型腔101内,保证了包胶效果,同时也能避免真空灭弧室20出现晃动而造成损伤的情况。

模压工序结束后进行脱模处理,之后即可得到最终产品。在脱模工序中可使用普通的脱模杆进行脱模,脱模杆可以是一端与脱模槽105匹配的普通铁棍。具体脱模过程为:将两根脱模杆分别由上向下的斜插入两个脱模槽105内,之后人手握住脱模杆远离脱模槽105的一端,施加相向的力即可开模。真空灭弧室20与下模104的脱模同理。其中,脱模时,脱模杆作用在上模103/下模104与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上,不会对真空灭弧室20造成损害,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同时其脱模简单,快速。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端盖1022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溢胶孔10221。设置的溢胶孔10221能使过量的胶体由此流出,保证了包胶的均匀性,进而保证了保证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模103和下模104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把手40。设置的把手40方便上模103和下模104的合模与搬运。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均包括与定位槽102相匹配的第一圆台和与所述型腔101匹配的第二圆台。第一端盖1021和第二端盖1022的第二圆台相离的端面与模具本体10的侧面保持齐平,如此设置可保证装置整体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模槽105与所述定位槽102连通的一端呈半圆形。如此设置,方便脱模槽105的加工。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便于脱模的真空灭弧室模压硫化绝缘包胶模具的脱模钳,包括两根支撑杆120、一根施力杆50、两根脱模杆60、两根第一连接杆70和两根第二连接杆80,所述施力杆50上依次设有第一连接套90和第二连接套100,所述第一连接套90固定连接在所述施力杆50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套100滑动套设在所述施力杆50的外部,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8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套100铰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8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脱模杆60的一端铰接,所述脱模杆60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7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套90和两根连接杆铰接。

所述支撑杆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套10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20的另一端设有支脚130,所述支脚130设置在所述上模103的上表面或地面或桌面。

使用时,首先将支脚130置于上模103的上表面或地面或桌面,以对脱模钳整体进行支撑,之后如前所述,将脱模杆60斜插入脱模槽105,之后向下按压施力杆50,施力杆50上的第一连接套90同步运动,第一连接套90带动第一连接杆70动作,第一连接杆70带动第二连接杆80动作,第二连接杆80分别将受到的力传递至第二连接套100和脱模杆60,其中第二连接套100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脱模杆60将受到的力作用在上、下模上,因此实现开模。通过设置脱模钳保证了模具本体10的两端在脱模时受到的力一致,因此避免了模具本体10的两端在脱模时受力不均而对包胶层或者真空灭弧室20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包胶的质量,同时保证了产品最终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施力杆50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10,所述复位弹簧110设置在第一连接套90和第二连接套100之间。脱模结束后只需松开施力杆50,脱模钳在复位弹簧110的作用下即可恢复原状,如此设置方便下一次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