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觉上料机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1745发布日期:2020-06-02 20:1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觉上料机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视觉上料机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上料机又称塑料上料机,标准材质,是废旧塑料生产流水线里必备的产品,上料机还分为单体式全自动真空上料机与分体式大功率全自动真空上料机。

物料是不规则的,在放物料的时候要求所有物料要方向一致,以前是人工操作,现有的很多工厂是使用传感器检测物料的某一个角来识别,或者需要2个相机来识别,第一次是调角度,第二次是调位置,中间还要停机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上料机角度调节装置,其具有实现只需1次拍照就能实现角度和位置的调整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视觉上料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表面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且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一伺服模组,第一伺服模组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装置,且移动装置包括有第二伺服模组,第二伺服模组的下表面与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本体,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按下控制器本体,便于控制第一伺服模组和第二伺服模组工作。

进一步地,固定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直线震料器,直线震料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震料盘,壳体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智能相机和放置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震料盘与直线震料器配合使用,便于避免震料盘内部的物料在震料盘的内部堆积。

进一步地,震料盘的内部设置有物料,第一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的上表面设置有微型气缸,微型气缸的型号为cdj2b10x5-b;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带动微型气缸做左右运动。

进一步地,微型气缸活塞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型号为交流电机,转动电机的背面与第一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的外表面滑动套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与第一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滑动套接,便于微型气缸在带动转动电机做升降运动的同时,第一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对微型气缸起到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中空轴,中空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吸料头,智能相机、吸料头、转动电机和中空轴的轴线为位于同一轴线上,转动电机和智能相机、第一伺服模组、第二伺服模组、微型气缸均与控制器本体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能够带动中空轴和吸料头转动,从而便于吸料头旋转调整角度。

进一步地,第二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的上表面设置有治具,多个治具在第二伺服模组中直线滑轨的上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伺服模组工作,能够给予治具一个前后运动的力,从而完成位置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直线震料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震料盘,壳体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智能相机和放置块,从而具有通过震料盘与直线震料器的配合使用,避免震料盘内部的物料在震料盘的内部堆积,设置智能相机起到纠偏作用,使整个工作过程不停机,以吸料头的外圆为参照,实现只需1次拍照就能实现角度和位置的调整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壳体;2、支撑杆;3、第一伺服模组;4、第二伺服模组;5、连接杆;6、控制器本体;7、固定块;8、直线震料器;9、震料盘;10、智能相机;11、放置块;31、微型气缸;32、转动电机;33、中空轴;34、吸料头;41、治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视觉上料机角度调节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本体6,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上表面设置有直线震料器8,直线震料器8的上表面设置有震料盘9,壳体1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智能相机10和放置块11,震料盘9的内部设置有物料;

如图1-4所示,支撑杆2的上表面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且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一伺服模组3,第一伺服模组3的下表面与支撑杆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伺服模组3中直线滑轨的上表面设置有微型气缸31,微型气缸31的型号为cdj2b10x5-b,微型气缸31活塞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32,转动电机32的型号为交流电机,转动电机32的背面与第一伺服模组3中直线滑轨的外表面滑动套接,转动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中空轴33;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中空轴33的外表面套接有吸料头34,智能相机10、吸料头34、转动电机32和中空轴33的轴线为位于同一轴线上,转动电机32和智能相机10、第一伺服模组3、第二伺服模组4、微型气缸31均与控制器本体6电性连接;

如图1-2所示,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装置,且移动装置包括有第二伺服模组4,第二伺服模组4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伺服模组4中直线滑轨的上表面设置有治具41,多个治具41在第二伺服模组4中直线滑轨的上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

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直线震料器8的上表面设置有震料盘9,壳体1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智能相机10和放置块11,从而具有通过震料盘9与直线震料器8的配合使用,避免震料盘9内部的物料在震料盘9的内部堆积,设置智能相机10起到纠偏作用,使整个工作过程不停机,以吸料头34的外圆为参照,实现只需1次拍照就能实现角度和位置的调整的特点;

工作原理:步骤一,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先将物料的正确摆放照片拍进外部电脑,从而便于智能相机10识别的时候按照拍的照片来摆放,对吸料头34在x轴上进行定位,和治具41在y轴上进行定位;

步骤二,开始工作,工作人员控制控制器本体6开始工作,通过外部的液压缸对中空轴33的内部进行吸气,将物料吸住,移动;

步骤三,经过智能相机10上方时,智能相机10对吸料头34处的物料进行识别,以吸料头34的外圆做参照,控制吸料头34旋转调整角度,智能相机10对吸料头34进行数据处理,智能相机10处理完成后,告诉电脑中的plc,plc在控制第二伺服模组4;

步骤四,第二伺服模组4上的治具41收到信息,前后调整,实现位置的调整;

步骤五,吸料头34将物料放进治具41;

步骤六,整个工作过程不停机,实现只需1次拍照就能实现角度和位置的调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