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1918发布日期:2020-07-17 15:5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生产制造商以及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手机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起要求不仅限于手机镜头的拍摄性能,还尤其注重手机镜头的外观。

对于手机镜头的外观要求中又七重要的一点便是手机镜头塑件部分的黑度,而原有的生产材料在不经过表面处理的话黑度不足,而手机镜头塑件体积非常小,常规的表面处理工艺难以适用,尤其一些表面处理工艺容易导致手机镜头塑件的变形等问题发生,进一步降低手机镜头塑件的品质,因此现有的表面处理方式大多为镀膜。

但增加镀膜工艺后会对手机镜头塑件的表面平整性等方面要求更高,首先手机镜头塑件上端面(即镀膜区域)不能存在直角或锐角,否则则镀膜时会产生不一样的颜色(产生金边)、产生毛刺,镀膜后镜头组装毛刺压塌后会产生粉尘或白点,以前的模具结构很难避免以上两根问题。

如中国专利局于2019年1月4日公开的一种手机镜头模具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授权公开号为cn208323966u,其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内壁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压液凸台,且上模板内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压液凸台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手机镜头成型凹槽,且压液凸台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限位销,所述压液凸台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燕尾滑块,所述上模板的一侧安装有提手,所述下模板安装在上模板的一侧。该模具提高了手机镜头的生产效率,但对于手机镜头的表面并无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手机镜头模具所生产的手机镜头塑件不适应进一步进行镀膜加工,所制备的手机镜头表面不平整、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其目的在于:一、提高改进模具结构对注塑成型的手机镜头塑件表面平整性进行改善;二、避免手机镜头镀膜区域出现锐角或直角;三、适用于需要镀膜加工的手机镜头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包括:

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由上模镶件和上模镶针组成,上模镶针可拆卸地嵌设在上模镶件中;

所述上模镶针和上模镶件的分型位置在型腔外侧;

所述下模组件由下模镶件和下模镶针组成,下模镶针可拆卸地嵌设在下模镶件中。

作为优选,

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相接形成中空的型腔。

作为优选,

所述上模镶针的下端面、封闭在型腔上端,且上模镶针的下端对型腔上端面进行完全对覆盖。

作为优选,

所述所述上模镶针下端包括底部的平面,平面中心设有一向下台形突起。

作为优选,

所述平面边缘部分向型腔上端面外侧延伸,且平面边缘与上模镶件的分型位置脱离型腔上端面。

作为优选,

所述下模镶针上端穿出下模镶件、延伸入上模镶件中。

作为优选,

所述延伸入上模镶件中的下模镶针顶端中心部分与上模镶针下端面的台形突起下端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制备手机镜头时手机镜头镀膜区域的平整性;

2)能够有效避免手机镜头镀膜区域出现锐角或直角;

3)适用性强,能够普遍适用于需要镀膜加工的手机镜头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镜头塑件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镜头模具的示意图;

图中:1下模组件,11下模镶件,12下模镶针,2上模组件,21上模镶件,22上模镶针,221台形突起,222分型角,3型腔,31进流道,32余料道,33过渡腔,34进胶道,35余胶腔,4镜头塑件,41镀膜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现有的镜头塑件4如图3所示,其上端面设有镀膜区41,所述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在现有手机镜头塑件模具上进行结构改进,在保持原有镜头注塑成型生产的基础上,减少了镜头塑件的直角/死角,并减少了镀膜区41表面毛刺。所述用于手机镜头镀膜塑件的精密模具具体包括:

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1,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1之间设有型腔3、若干进流道31和若干余料道32;

所述进流道31的一端连接型腔3、另一端连接有过渡腔33,过渡腔33设置在上模组件2中,过渡腔33上端连接进胶道34的出口,进胶道34的进口设置在上模组件2侧面或顶端,余料道32的一端连接型腔3、另一端连接有余胶腔35,余胶腔35设置在上模组件2中;

所述进流道31和余料道32均设有至少一条;

本实用新型模具在使用时,注塑料从进胶道34的进口流入,通过进胶道34的出口首先流至过渡腔33中,再流经进流道31进入到型腔3中,由于注塑成型时为确保成型品质需要确保型腔3内充满胶料,因此通常为充入较多的注塑料,但又为了避免从进胶道34溢胶,因此设置余料道32将多余的注塑料从型腔3导出,并且设置余胶腔35用以收集余料,余料收集固化后还可方便塑件的修边,提高塑件产品整体表面的平整性,提高产品品质。

所述上模组件2由上模镶件21和上模镶针22组成,上模镶针22可拆卸地嵌设在上模镶件21内,上模镶针22的下端封闭在型腔3上端,且上模镶针22的下端大于型腔3上端面、上模镶针22的下端对型腔3上端面进行完全对覆盖;

所述上模镶针22下端包括底部的平面,平面中心设有一向下的台形突起221,所述台形突起221的坡面(即侧面的斜面)及台形突起221边缘部分的平面与型腔3上端面重合,平面边缘部分向型腔3上端面外侧延伸,且平面边缘与上模镶件21的分型位置脱离型腔3上端面;

即所述上模镶针22下端与上模镶件21的分型位置在型腔3上端面外侧,分型位置的分型角222与型腔3分离、能够避免型腔3上端面产生缝隙或存在锐角、直角,提高体镀膜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现有的模具如图4所示,由于现有的上模镶件21和上模镶针22分型位置均与型腔3连接,大多在型腔3的上端面,因此在注塑成型后镜头塑件的上端面容易出现毛刺、不平整以及直角或锐角等缺陷,以上缺陷会导致镜头塑件上端面在镀膜时,容易造成镀膜不均、膜层与镜头塑件贴合结合强度下降、膜层被塑件毛刺或锐角或直角定起甚至破损、甚至导致镀膜设备损坏等问题,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改进上模组件2结构,使得上模镶针22和上模镶件21的分型位置转移至与型腔3上端面不直接接触的位置,避免了毛刺、不平整及角度的产生,确保了型腔3上端面的平整性和流畅性,进而确保镜头塑件上端面的平整性和流畅性,提高后续镜头塑件的镀膜效果;

所述下模组件1包括下模镶件11和下模镶针12,下模镶针12可拆卸地嵌设在下模镶件11内,且下模镶针12上端穿出下模镶件11、延伸入上模镶件21中,延伸入上模镶件21中的下模镶针12顶端中心部分与上模镶针22下端面的台形突起221下端面接触,其余部分形成型腔3内壁;

即所述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1相接形成中空的型腔3。

使用时:

首先分别对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1进行组装:将上模镶针22嵌设在上模镶件21中,将下模镶针12嵌设在下模镶件11中;随后将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1进行组装,使上模组件2下端面与下模组件1上端面贴合,随后即可进行注塑成型操作,向进胶道34注入注塑料,注塑料分别流经进胶道34、过渡腔33、进流道31后对型腔3进行填充,型腔3内充满后多余的注塑料通过余料道32进入到余胶腔35中,待注塑料冷却成型后分离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1,取出成型的镜头塑件,将塑件余胶部分剪出即完成一次注塑成型加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