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0370发布日期:2020-11-03 23:1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贴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贴膜是手机生产时的其中一道工序,而如今在贴膜设备中往往是对直面屏进行贴膜的,但是如今曲面屏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因此其生产量也越来越高,曲面屏的背面在生产时需要贴上一层保护膜,曲面屏的背面朝上时,左右两侧具有往上翘起的弧度,由于有该弧度的存在,以往通常采用人工粘贴,人工贴膜效率低下,精度低,而且浪费劳动力;而在该贴膜之间,产品是正面朝上摆放在料盘内的,需对产品进行翻转后再进行贴膜,若采用自动化生产,还需对效率、精度、占用空间、成本等各因素综合考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包括上料机构、第一上料机械手、第一中转平台、翻转输送机构、第二中转平台、第二上料机械手和贴胶模组;

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放置装有产品的料盘;

所述第一中转平台左右并列设置两组且设置在上料机构与翻转输送机构之间;

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将上料机构上的产品搬运到两个第一中转平台上;所述翻转输送机构设置在第一中转平台与第二中转平台之间,将第一中转平台上的产品翻转180°后运送到第二中转平台上;

所述第二中转平台左右并列设置两组且设置在翻转输送机构与贴胶模组之间;

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设置在第二中转平台旁侧将两个第二中转平台上的产品搬运到贴胶模组上;

所述贴胶模组包括分度转盘、四个放置座、两组贴胶机构和一组下料机构;所述分度转盘上具有四个工位,沿着分度转盘转动方向依次为上料工位、第一贴胶工位、第二贴胶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第一贴胶工位与第二贴胶工位上方架设有第一ccd摄像头;四个所述放置座均匀分布在分度转盘上;所述放置座上具有两个放置槽;所述上料工位与第二中转平台位置相对应;两组所述贴胶机构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贴胶工位与第二贴胶工位旁侧;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下料工位旁侧;

所述贴胶机构包括送胶装置和贴胶装置;所述贴胶装置设置在送胶装置旁侧;所述贴胶装置包括第一架体、x轴驱动装置、第一安装板、y轴驱动装置、第二安装板、z轴驱动装置、第一安装座、a轴驱动装置、第二安装座、b轴驱动装置、连接座、第一吸板、压块组件和滚压组件;所述x轴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架体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安装板驱动连接;所述y轴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安装板驱动连接;所述z轴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安装座驱动连接;所述a轴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座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驱动连接;所述b轴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且动力输出端与连接座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吸板安装在连接座的底部;所述压块组件与滚压组件并列安装在连接座前侧。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安装架、两组左右并列安装在安装架上的送料顶升装置、第一搬运机械手和第二ccd摄像头;所述送料顶升装置包括两组升降组件和一组送料组件;两组所述升降组件前后并列设置,前侧的升降组件位置为上下料区,后侧的升降组件位置为搬运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装置与两个托板;两个所述托板左右分布且通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其同步升降;所述送料组件包括输送座和输送座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座设置在两个所述托板之间;所述输送座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座在上下料区与搬运区之间前后运动;所述第一搬运机械手安装在安装架上且对应在两个所述搬运区的旁侧;所述第二ccd摄像头架设在左侧的搬运区的上方。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两组所述第一中转平台设置在右侧的搬运区的后侧位置处;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将右侧的搬运区上的产品搬运到两组第一中转平台上。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翻转取料机械手、翻转接料机械手、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中转机械手和第二搬运机械手;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一输送平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平台设置在第一中转平台后侧且对应在两组第一中转平台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平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输送平台前后运动;所述翻转取料机械手包括第二架体、取料驱动装置和两组取料吸附组件;两组所述取料吸附组件安装在第二架体上且分别对应在两组第一中转平台上方;所述取料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中转平台与第一输送装置的前侧驱动第二架体前后运动;所述翻转接料机械手包括第三架体、接料驱动装置和两组接料吸附组件;所述第三架体跨设在第一输送装置上方;所述接料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三架体上且驱动两组接料吸附组件前后运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对接在第一输送装置的后侧,包括与第一输送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平台和第二输送平台驱动装置;所述中转机械手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搬运机械手跨设在第二输送装置上方将第二输送平台上的产品搬运到第二中转平台上。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翻转输送机构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跨设在第一输送装置上方且位于翻转接料机械手后侧。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取料吸附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架体上的第一气缸和连接在第一气缸动力输出端第二吸板;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吸板上下运动;所述接料吸附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三安装板、第三吸板和电机;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接料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三安装板安装在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三吸板驱动连接驱动第三吸板旋转。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转机械手包括第四架体、第三气缸和第四吸板;所述第四架体跨设在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对接位置上;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第四架体上驱动第四吸板上下运动。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块和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驱动压块上下运动;滚压组件包括第五气缸和压辊;所述第五气缸驱动压辊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上料机械手将上料机构上的产品搬运到两组第一中转平台上,然后通过翻转输送机构将两组第一中转平台上的产品翻转180°后运送到两组第二中转平台上,通过第二上料机械手将两组第二中转平台上的产品搬运到上料工位的放置座上,分度转盘转动,同一个放置座上具有两个放置产品的放置槽,而分度转盘上具有两个贴胶工位,两组贴胶模组分别对放置槽上不同位置的产品进行贴胶,从而可以两个产品同时贴胶,贴胶前,先通过第一ccd摄像头拍摄产品位置定位,在贴胶时,贴胶装置通过第一吸板从送胶装置上吸取保护膜,然后通过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与a轴驱动装置调节好第一吸板位置,再贴到对应产品上,然后通过压块组件先将产品中间水平部位的保护膜压合贴紧产品上,然后通过滚压组件配合b轴驱动装置将保护膜贴紧在产品两侧的弧形部位处,最后再通过下料机械手将产品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一次输送两个产品,翻转后进行贴膜,贴膜采用五轴驱动,使得可以将保护膜贴紧在产品的弧形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反面朝上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上料机械手、第一中转平台与翻转取料机械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接料机械手与第二输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翻转输送机构的局部结构以及第二中转平台和第二上料机械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贴胶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放置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产品100反面朝上放置,中间位置为平面,两侧为往上翘起的弧形面101。

如图2-8所示,一种曲面屏贴膜设备,包括上料机构1、第一上料机械手2、第一中转平台3、翻转输送机构4、第二中转平台5、第二上料机械手6和贴胶模组7;

所述上料机构1用于放置装有产品100的料盘;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安装架11、两组左右并列安装在安装架11上的送料顶升装置12、第一搬运机械手13和第二ccd摄像头14;所述送料顶升装置12包括两组升降组件121和一组送料组件122;两组所述升降组件121前后并列设置,前侧的升降组件121位置为上下料区,后侧的升降组件121位置为搬运区;所述升降组件121包括升降驱动装置1211与两个托板1212;两个所述托板1212左右分布且通过升降驱动装置1211驱动其同步升降;所述送料组件122包括输送座1221和输送座驱动装置1222;所述输送座1221设置在两个所述托板1212之间;所述输送座驱动装置1222驱动输送座1221在上下料区与搬运区之间前后运动;所述第一搬运机械手13安装在安装架11上且对应在两个所述搬运区的旁侧;所述第二ccd摄像头14架设在左侧的搬运区的上方;其中升降驱动装置1211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一转轴转动,转动通过联轴器分别驱动两丝杆转动,两丝杆驱动托板1212同步上下运动,左侧的上下料区用于上料,将放有产品100的料盘放置在托板1212上,然后输送座驱动装置1222驱动输送座1221运动至该上下料区位置处,升降驱动装置1211驱动托板1212下降,下降至输送座1221下方,从而料盘则通过输送座1221进行支撑,此时输送座驱动装置1222在驱动输送座1221运送至搬运区,搬运区的升降驱动装置1211在驱动其托板1212上升,将料盘从输送座1221中托起,第二ccd摄像头14检测左侧搬运区位置产品100的状态与位置,并第一搬运机械将左侧搬运区上的料盘搬运到右侧搬运区上,右侧搬运区通过托板1212托起料盘,在搬运后,两个搬运区上的升降驱动装置1211控制其顶部的料盘始终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以配合第一搬运机械手13的运送,当右侧搬运区位置的料板放满后,则通过送料组件122将料盘送往前侧的上下料区,通过右侧的上下料区上的升降组件121将料盘抬起,等待人工搬出。

所述第一中转平台3左右并列设置两组且设置在上料机构1与翻转输送机构4之间;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2将上料机构1上的产品100搬运到两个第一中转平台3上;

两组所述第一中转平台3设置在右侧的搬运区的后侧位置处;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2将右侧的搬运区上的产品100搬运到两组第一中转平台3上。

所述翻转输送机构4设置在第一中转平台3与第二中转平台5之间,将第一中转平台3上的产品100翻转180°后运送到第二中转平台5上;

所述第二中转平台5左右并列设置两组且设置在翻转输送机构4与贴胶模组7之间;

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6设置在第二中转平台5旁侧将两个第二中转平台5上的产品100搬运到贴胶模组7上;

所述翻转输送机构4包括翻转取料机械手41、翻转接料机械手42、第一输送装置43、第二输送装置44、中转机械手45和第二搬运机械手46;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3包括第一输送平台431和第一输送平台驱动装置432;所述第一输送平台431设置在第一中转平台3后侧且对应在两组第一中转平台3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平台驱动装置432驱动第一输送平台431前后运动;所述翻转取料机械手41包括第二架体411、取料驱动装置412和两组取料吸附组件413;两组所述取料吸附组件413安装在第二架体411上且分别对应在两组第一中转平台3上方;所述取料驱动装置412设置在第一中转平台3与第一输送装置43的前侧驱动第二架体411前后运动;所述翻转接料机械手42包括第三架体421、接料驱动装置422和两组接料吸附组件423;所述第三架体421跨设在第一输送装置43上方;所述接料驱动装置422安装在第三架体421上且驱动两组接料吸附组件423前后运动;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4对接在第一输送装置43的后侧,包括与第一输送装置43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平台441和第二输送平台驱动装置442;所述中转机械手45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43与第二输送装置44之间;所述第二搬运机械手46跨设在第二输送装置44上方将第二输送平台441上的产品100搬运到第二中转平台5上;

所述翻转输送机构4还包括除尘装置47;所述除尘装置47跨设在第一输送装置43上方且位于翻转接料机械手42后侧。

所述取料吸附组件413包括安装在第二架体411上的第一气缸4131和连接在第一气缸4131动力输出端第二吸板4132;所述第一气缸4131驱动第二吸板4132上下运动;所述接料吸附组件423包括第二气缸4231、第三安装板4232、第三吸板4233和电机4234;所述第二气缸4231安装在接料驱动装置422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三安装板4232安装在第二气缸4231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电机4234安装在安装板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三吸板4233驱动连接驱动第三吸板4233旋转。

所述中转机械手45包括第四架体451、第三气缸452和第四吸板453;所述第四架体451跨设在第一输送装置43与第二输送装置44对接位置上;所述第三气缸452安装在第四架体451上驱动第四吸板453上下运动。

两组取料吸附组件413从第一中转平台3上将两个产品100吸起,翻转接料机械手42通过接料驱动装置422驱动接料吸附组件423运动至取料吸附组件413位置相对应位置处,并通过电机4234驱动第三吸板4233旋转180°,使其吸头朝上,再通过第二气缸4231驱动第三吸板4233往下运动,取料驱动驱动装置驱动取料吸附组件413运动至第一输送装置43的前端并位于接料吸附组件423上方,此时第二吸板4132停止吸附,第三吸板4233吸附产品100,翻转取料机械手41复位,电机4234再驱动第三吸板4233复位,然后再将其中一个产品100放置在第一输送平台431上,通过第一输送平台431将该产品100往后运送,运送过程中通过除尘装置47时,除尘装置47对产品100表面进行吹气除尘,运送至其后端时,中转机械手45将该产品100从第一输送平台431中吸起,第一输送平台驱动装置432再驱动第一输送平台431往前运动接取下一产品100,第二输送装置44则通过第二输送平台441从中转机械手45中接取产品100,再往后输送,通过第二搬运机械手46将第二输送平台441上的产品100搬运到第二中转平台5上,当两组第二中转平台5都放置有产品100后,则通过第二上料机械手6将两个产品100搬运到分度转盘71的放置座72上;该设计中,合理设计了翻转取料机械手41与翻转接料机械手42来将产品100翻转,并且第一输送装置43与第二输送装置44之间通过中转机械手45作为中转运送,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该设计并未采取两组输送装置进行输送,采取两组输送装置输送会增大占用面积与成本。

所述贴胶模组7包括分度转盘71、四个放置座72、两组贴胶机构73和一组下料机构74;所述分度转盘71上具有四个工位,沿着分度转盘71转动方向依次为上料工位、第一贴胶工位、第二贴胶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第一贴胶工位与第二贴胶工位上方架设有第一ccd摄像头75;四个所述放置座72均匀分布在分度转盘71上;所述放置座72上具有两个放置槽721;所述上料工位与第二中转平台5位置相对应;两组所述贴胶机构73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贴胶工位与第二贴胶工位旁侧;所述下料机构74设置在下料工位旁侧;

所述贴胶机构73包括送胶装置731和贴胶装置732;所述贴胶装置732设置在送胶装置731旁侧;所述贴胶装置732包括第一架体732-01、x轴驱动装置732-02、第一安装板732-03、y轴驱动装置732-04、第二安装板732-05、z轴驱动装置732-06、第一安装座732-07、a轴驱动装置732-08、第二安装座732-09、b轴驱动装置732-10、连接座732-11、第一吸板732-12、压块组件732-13和滚压组件732-14;所述x轴驱动装置732-02安装在第一架体732-01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安装板732-03驱动连接;所述y轴驱动装置732-04安装在第一安装板732-03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安装板732-05驱动连接;所述z轴驱动装置732-06安装在第二安装板732-05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安装座732-07驱动连接;所述a轴驱动装置732-08安装在安装座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732-09驱动连接;所述b轴驱动装置732-10安装在第二安装座732-09上且动力输出端与连接座732-1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吸板732-12安装在连接座732-11的底部;所述压块组件732-13与滚压组件732-14并列安装在连接座732-11前侧。

所述压块组件732-13包括压块732-12-2和第四气缸732-13-1;所述第四气缸732-13-1驱动压块732-12-2上下运动;滚压组件732-14包括第五气缸732-14-1和压辊732-14-2;所述第五气缸732-14-1驱动压辊732-14-2上下运动。

其中x轴驱动装置732-02调节前后位置,y轴驱动装置732-04调节左右位置,z轴驱动装置732-06调节上下位置,a轴驱动装置732-08调节绕z轴的转动角度,b轴驱动装置732-10调节绕y轴的旋转调节,贴胶前,先通过第一ccd摄像头75拍摄产品100位置定位,并将信号传输给贴胶机构73,在贴胶时,贴胶装置732通过第一吸板732-12从送胶装置731上吸取保护膜,然后通过x轴驱动装置732-02、y轴驱动装置732-04与a轴驱动装置732-08调节好第一吸板732-12位置,再贴到对应产品100上,然后通过压块组件732-13先将产品100中间水平部位的保护膜压合贴紧产品100上,然后通过滚压组件732-14配合b轴驱动装置732-10将保护膜贴紧在产品100两侧的弧形部位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通过第一上料机械手2将上料机构1上的产品100搬运到两组第一中转平台3上,然后通过翻转输送机构4将两组第一中转平台3上的产品100翻转180°后运送到两组第二中转平台5上,通过第二上料机械手6将两组第二中转平台5上的产品100搬运到上料工位的放置座72上,分度转盘71转动,同一个放置座72上具有两个放置产品100的放置槽721,而分度转盘71上具有两个贴胶工位,两组贴胶模组7分别对不同位置上的放置槽721的产品100进行贴胶,从而可以两个产品100同时贴胶,贴胶前,先通过第一ccd摄像头75拍摄产品100位置定位,在贴胶时,贴胶装置732通过第一吸板732-12从送胶装置731上吸取保护膜,然后通过x轴驱动装置732-02、y轴驱动装置732-04与a轴驱动装置732-08调节好第一吸板732-12位置,再贴到对应产品100上,然后通过压块组件732-13先将产品100中间水平部位的保护膜压合贴紧产品100上,然后通过滚压组件732-14配合b轴驱动装置732-10将保护膜贴紧在产品100两侧的弧形部位处,最后再通过下料机械手将产品100送出。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