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0866发布日期:2021-04-20 13:3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


背景技术:

2.在航空器等移动体和建筑构造物等中,使用螺栓、螺母以及复合材接头将由纤维强化树脂片层叠多层而构成且形成有螺栓孔的复合材料彼此连结。
3.日本特开平4-36662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如下方式制造的复合材接头:准备大小的成形周状纤维束以及成形柱状纤维束,将这些纤维束堆叠成最终产品的形状或者接近最终产品的形状并使之一体化和硬化。
4.然而,上述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螺栓孔的周围由于强度上较弱,因此在使用螺栓以及螺母将复合材料彼此联接后,对联接部作用的载荷有可能导致螺栓孔的周围发生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螺栓孔的周围的强度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具备:复合材料,其由纤维强化树脂片层叠多层而构成,且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螺栓孔;纤维束,其设于构成所述复合材料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配置的两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片内;所述纤维束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螺栓孔的周向取向且具有两端,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连接的第一端且为直线状。
7.根据本公开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螺栓孔的周围的强度。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侧视图。
9.图2从b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中与区域a对应的部分的俯视图。
10.图3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的侧视图。
11.图4是从c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螺栓联接构造体的俯视图。
12.图5是图4所示的螺栓联接构造体的d1-d2线方向的剖视图。
13.图6是示意性地对经由螺栓的轴部向螺栓孔的端部施加了载荷f1的状态的螺栓联接构造体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14.图7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剖视图。
15.图8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栓联接构造体的剖视图。
16.图9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的剖视图。
17.图10是对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主要部分进行放
大的剖视图。
18.图11是对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剖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40、51、60、80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
21.11、52

复合材料
22.13、83、84

纤维束
23.13a、83a、84a

第一部分
24.13aa、83ab、84ab

一端
25.13ab、83aa、84aa

另一端
26.13b、13c、83b、84b

第二部分
27.13ba、13ca、83ba、84ba

第一端
28.13bb、13cb、83bb、84bb

第二端
29.14、53

复合材料本体
30.14a、14b、53a、53b


31.14a、14b

纤维强化树脂片
32.15

螺栓孔
33.30、45、50

螺栓联接构造体
34.31

螺栓
35.31a

头部
36.31b

轴部
37.32

螺母
38.f1、f2

载荷
39.g

假想线
40.m

厚度方向
41.o

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42.<第一实施方式>
43.[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整体结构]
[0044]
参照图1~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30进行说明。在图1、图2以及图6中,f1表示施加于螺栓孔15的端部的、向与复合材料10自身所受的载荷相反的方向作用的载荷(以下称为“载荷f1”)。在图1~图6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注意,在图5以及图6中,示意性地图示了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
[0045]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具有复合材料11和多个纤维束13。
[0046]
[复合材料的结构]
[0047]
复合材料11具有复合材料本体14和螺栓孔15。
[0048]
复合材料本体14是通过在层叠多层纤维强化树脂片后使树脂硬化而构成的。复合
材料本体14的形状例如可以为板状。复合材料本体14具有在复合材料本体14的厚度方向m(多层纤维强化树脂片的层叠方向)上配置的面14a、14b(复合材料11的两面)。
[0049]
多层纤维强化树脂片具有构成面14a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
[0050]
螺栓孔15形成为沿厚度方向m贯通复合材料本体14。螺栓孔15中配置后述螺栓31的轴部31b。
[0051]
[多个纤维束的结构]
[0052]
纤维束13设于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内。纤维束13从厚度方向m观察为u形。纤维束13具有沿着螺栓孔15的周向的第一部分13a和与第一部分13a的端部为一体的第二部分13b、13c。
[0053]
第一部分13a为c形,且沿着螺栓孔15的周向取向。第一部分13a具有构成两端的一端13aa以及另一端13ab。
[0054]
第二部分13b为直线状,且具有第一端13ba以及第二端13bb。第一端13ba与第一部分13a的一端13aa连接。第二部分13c为直线状,且具有第一端13ca以及第二端13cb。第一端13ca与第一部分13a的另一端13ab连接。
[0055]
多个纤维束13在载荷f1的施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纤维束13构成为长度随着远离螺栓孔15而变长。
[0056]
作为构成纤维束13的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
[0057]
在使用碳纤维或者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纤维束13的情况下,作为纤维强化树脂片14a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peek树脂等。
[0058]
由上述纤维强化树脂片14a以及多个纤维束13构成的构造体例如优选使用afp(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自动纤维铺放)法或者3d打印来制造。
[0059]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作用效果]
[0060]
通过将上述结构的纤维束13设于构成复合材料11的面14a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内,能够利用第一部分13a承受经由配置于螺栓孔15中的螺栓31传递来的载荷,并且能够将第一部分13a所受到的载荷经由第二部分13b、13c释放出去。
[0061]
这样,通过释放螺栓孔15的周围所受的载荷,能够对强度上较弱的螺栓孔15的周围进行强化。
[0062]
注意,内部设有纤维束13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例如可以粘接于将不包含纤维束13的多个纤维强化树脂片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的表面。
[0063]
该情况下,纤维强化树脂片14a的外形不限定于矩形。例如,纤维强化树脂片14a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多个纤维束13的形状一致的u形。
[0064]
[将多个纤维束设为u形的作用效果]
[0065]
如上所述,通过将从厚度方向m观察的纤维束13的形状设为u形,并且以与螺栓孔15的端部所受的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第一部分13a的内侧,能够将向第一部分13a弯曲地传递的载荷沿朝向第二部分13b、13c的第二端13bb、13cb的方向转换成拉伸并释放出去。
[0066]
由此,能够抑制螺栓孔15中由第一部分13a包围的部分在载荷f1的作用下发生损伤。
[0067]
因而,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载荷f1的作用方向预先已知的情况下,只要以第一部
分13a的内侧与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多个纤维束13即可。
[0068]
[螺栓联接构造体的整体结构]
[0069]
如图3~图6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30具有作为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作为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螺栓31和螺母32。
[0070]
也就是说,螺栓联接构造体30具有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
[0071]
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以在厚度方向m上彼此的螺栓孔15相对、并且构成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彼此接触的状态,以从厚度方向m观察时纤维束13彼此形成为c形的第一部分13a的开放侧相互相向的方式堆叠。
[0072]
螺栓31具有头部31a和轴部31b。头部31a与构成层叠在一起的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中的配置于上侧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抵接。
[0073]
轴部31b从头部31a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轴部31b被配置为贯通在堆叠在一起的两个复合材料本体14上形成的螺栓孔15。轴部31b的下端部突出至比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中配置于下方的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更靠下方的位置。轴部31b的中间部的周围被设于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包围。
[0074]
螺母32安装于轴部31b的下端部。螺母32与两个复合材料本体14中配置于下方的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接触。
[0075]
这样,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用螺栓31以及螺母32联接在一起。
[0076]
[螺栓联接构造体的作用效果]
[0077]
如图5所示,在螺栓联接构造体30未受到载荷时,螺栓31的轴部31b相对于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a、14b不倾斜。
[0078]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向螺栓31的轴部31b倾斜的方向施加载荷,由此螺栓孔15的端部承受载荷f1。
[0079]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也承受施加于螺栓孔15的、处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彼此接触的一侧的面14a侧的端部的载荷f1,能够利用纤维束13释放载荷。
[0080]
因而,能够抑制螺栓孔15的端部经由螺栓31的轴部31b受到较大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螺栓孔15的端部发生损伤。
[0081]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082]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结构]
[0083]
参照图7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40进行说明。在图7中,对于与此前说明过的图1所示的构造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84]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40在面14b侧也设有纤维束13,除此以外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30相同。
[0085]
即,在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40中,在构成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b中也设有多个纤维束13。
[0086]
从厚度方向m观察,设于纤维强化树脂片14b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的内侧在f1方向上与设于纤维强化树脂片14a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的内侧相向。
[0087]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作用效果]
[0088]
如上所述,不仅在构成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a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内,在构成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b内也设有多个纤维束13,并且从厚度方向观察,将两者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的内侧相向地配置,由此不仅能够对位于面14a侧的螺栓孔15的周围进行强化,还能够对位于面14b侧的螺栓孔15的周围进行强化。
[0089]
[螺栓联接构造体的结构]
[0090]
参照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栓联接构造体45进行说明。在图8中,对于与此前说明过的图3以及图7所示的构造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91]
螺栓联接构造体45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螺栓联接构造体30的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具有作为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40,除此以外构成为与螺栓联接构造体30相同。
[0092]
[螺栓联接构造体的作用效果]
[0093]
上述螺栓联接构造体45不仅在螺栓31的轴部31b的中间部的周围配置有多个纤维束13,在轴部31b的上端的周围以及下端的周围也配置有多个纤维束13,并且以设于面14a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的内侧与设于面14b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的内侧相向的方式配置。
[0094]
因而,在螺栓联接构造体45受到载荷时,向螺栓31的轴部31b倾斜的方向施加载荷,由此在螺栓孔15的面14b侧的端部,在与螺栓孔15的面14a侧的端部所受的f1方向的载荷相反的方向承受载荷。此时,利用设于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侧的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承受轴部31b的上端以及下端,能够释放螺栓孔15的端部所受的载荷。由此,能够抑制位于面14b侧的螺栓孔15的周围发生损伤。
[0095]
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以使用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或者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40作为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情况(使用相同构造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也可以使用构造不同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
[0096]
另外,即使在内部设有多个纤维束13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因长年使用而发生劣化或者一旦发生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内部设有多个纤维束13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更换为新品来获得原来的强度。另外,通过向不具备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的复合材料本体上粘接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能够提高螺栓孔15的周边的强度。
[0097]
<第二实施方式>
[0098]
[螺栓联接构造体的整体结构]
[0099]
参照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50进行说明。在图9中,对于与图3所示的构造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100]
螺栓联接构造体5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30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作为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并且使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中配置于下方侧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在水平方向上旋转180
°
,并在厚度方向m上向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之间配置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除此以外构成为与螺栓
联接构造体30相同。
[0101]
[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结构]
[0102]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取代构成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复合材料11而具有复合材料52,除此以外构成为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相同。
[0103]
复合材料52在面53a侧以及面53b(配置在面53a的相反侧的面)侧分别设有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在内部设有多个纤维束13,除此以外构成为与复合材料11相同。
[0104]
设于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内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与构成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多个纤维束13的第一部分13a一起包围螺栓31的轴部31b的周围。
[0105]
[螺栓联接构造体的作用效果]
[0106]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例如,当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自身因承受载荷而在螺栓31的轴部31b倾斜的方向承受到载荷时,能够利用在厚度方向m设为四层构造的纤维束13释放螺栓孔15的端部所受的载荷。由此,能够抑制螺栓孔15的、处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接触的一侧的各个面14a、53a、53b侧的端部发生损伤。
[0107]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以向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之间设置一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参照图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向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之间配置多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
[0108]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配置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的上下方向的两个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使用具有仅在面14a侧(单面侧)的内部设有纤维束13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取代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也可以使用具有在两面(面14a、14b)的内部都设有纤维束13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40(参照图7)。
[0109]
<第三实施方式>
[0110]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结构]
[0111]
在此,参照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60进行说明。在图10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构造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图10所示的f2表示施加于螺栓孔15的端部的、沿与载荷f1相反的方向施加的载荷(以下称为“载荷f2”)。向螺栓31的轴部31b倾斜的方向施加载荷,由此螺栓孔15的端部承受载荷f2。
[0112]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60将在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内设置的多个纤维束13沿厚度方向分两层层叠在一起,除此以外构成为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相同。
[0113]
配置于下层的多个纤维束13以第一部分13a的内侧与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配置于上层的多个纤维束13以第一部分13a的内侧与载荷f2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
[0114]
与图3所示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相同,这种结构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60彼此使用螺栓31以及螺母32固定在一起。
[0115]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作用效果]
[0116]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不仅在施加了载荷f1的情况下,即使在施加了向与载荷f1
相反的方向作用的载荷f2的情况下,也能够释放载荷f2。由此,能够确保位于面14a侧的螺栓孔15的周围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来自螺栓的载荷导致螺栓孔15损伤。
[0117]
注意,也可以在图10所示的两层构造的多个纤维束13之上,层叠使该两层构造的纤维束13向左旋转90
°
的纤维束。也就是说,也可以在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内设置四层构造的多个纤维束13。
[0118]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相对于来自四个方向的载荷确保螺栓孔15的强度。
[0119]
注意,层叠在一起的多个第一部分13a的内侧相向的方向只要相互不同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四个方向,可以适当选择。
[0120]
另外,多个纤维束13的层叠数目并不限定于两层或四层,只要是两层以上即可,可以适当设定。
[0121]
<第四实施方式>
[0122]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结构]
[0123]
参照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80进行说明。在图11中,对于与图2所示的构造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124]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80取代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多个纤维束13而具有多个纤维束83、84,除此以外构成为与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相同。
[0125]
纤维束83具有沿螺栓孔15取向的第一部分83a和直线状的第二部分83b。
[0126]
第一部分83a具有一端83ab和另一端83aa。另一端83aa以与螺栓孔15的端部所受的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
[0127]
第二部分83b具有第一端83ba和第二端83bb。第一端83ba与第一部分83a的一端83ab连接。第二端83bb是配置在第一端83ba的相反侧的端部。
[0128]
多个纤维束83在螺栓孔15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0129]
纤维束84具有沿螺栓孔15取向的第一部分84a和直线状的第二部分84b。
[0130]
第一部分84a具有一端84ab和另一端84aa。另一端84aa以与螺栓孔15的端部所受的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
[0131]
第二部分84b具有第一端84ba和第二端84bb。第一端84ba与第一部分84a的一端84ab连接。第二端84bb是配置在第一端84ba的相反侧的端部。
[0132]
多个纤维束84在螺栓孔15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0133]
上述纤维束83、84通过螺栓孔15的中心o,相对于沿载荷f1的作用方向延伸的假想线g呈线对称。
[0134]
与图3所示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相同,这种结构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80彼此使用螺栓31以及螺母32固定在一起。
[0135]
[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作用效果]
[0136]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从插入螺栓孔15中的螺栓的轴部向另一端83aa、84aa施加了载荷时,能够将以拉伸以及压缩方式传递的载荷经由第二部分83b、84b作为拉伸载荷释放出去。
[0137]
因此,与使用呈u形取向的多个纤维束13(参照图2)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螺栓孔15的周围的强度。
[0138]
注意,在复合材料本体14的面14b,也可以设置多个纤维束83、84或此前说明的多个纤维束13。
[0139]
而且,也可以使上述结构的纤维束83、84在厚度方向m上层叠多层,并使其相对于螺栓孔15的朝向不同。
[0140]
以上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公开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0141]
<附记>
[0142]
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60、80以及螺栓联接构造体30、45、50例如可把握如下。
[0143]
(1)第一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60、80具备:复合材料11,其由纤维强化树脂片层叠多层而构成,且具有沿厚度方向m贯通的螺栓孔15;纤维束13、83、84,其设于构成所述复合材料11的在所述厚度方向m上配置的两面(面14a、14b)中的至少一面的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内;所述纤维束13、83、84具有第一部分13a、83a、84a和第二部分13b、13c、83b、84b,所述第一部分13a、83a、84a沿所述螺栓孔15的周向取向且具有两端,所述第二部分13b、13c、83b、84b具有与所述两端中的至少一端13aa、83ab、84ab连接的第一端13ba、13ca、83ba、84ba且为直线状。
[0144]
通过将这种结构的纤维束13,83,84设于构成复合材料11的两面(面14a、14b)中的至少一面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内,能够利用第一部分13a承受经由配置于螺栓孔15中的螺栓31传递来的载荷,并且能够将第一部分13a、83a、84a所受到的载荷经由第二部分13b、13c、83b、84b释放出去。
[0145]
这通,通过释放螺栓孔15的周围所受的载荷,能够对强度上较弱的螺栓孔15的周围进行强化。
[0146]
(2)第二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60、40为上述(1)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60、40,其中,所述纤维束13的形状从所述厚度方向观察为u形,所述纤维束13具有两个所述第二部分13b、13c,所述第一部分13a的两端(一端13aa以及另一端13ab)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13b、13c的所述第一端13ba、13ca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3a的内侧以与所述螺栓孔15所受的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
[0147]
这样,通过将从厚度方向m观察的纤维束13的形状设为u形,并且以与螺栓孔15所受的载荷f1的作用方向相向的方式配置第一部分13a的内侧,从而当从配置于螺栓孔15中的螺栓31在朝向第一部分13a的内侧的方向施加了载荷时,能够将向第一部分13a弯曲地传递的载荷沿朝向第二部分13b、13c的位于第一端13ba、13ca的相反侧的端部(第二端13bb、13cb)的方向转换成拉伸并释放出去。
[0148]
由此,能够抑制螺栓孔15中由第一部分13a包围的部分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损伤。
[0149]
(3)第三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80为上述(1)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8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83a、84a的所述两端中的另一端83aa、84aa也可以以与所述螺栓孔15中的位于所受的载荷f1的作用方向的部分相向的方式配置。
[0150]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第一部分83a、84a的另一端83aa、84aa经由配置于螺栓孔15中的螺栓31受到以拉伸以及压缩方式传递来的载荷f1时,能够经由第二部分83b、84b作为拉伸载荷释放出去。由此,与使用u形的纤维束13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螺栓孔15
的周围的强度。
[0151]
(4)第四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为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其中,所述纤维束13也可以在所述载荷的作用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
[0152]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对螺栓孔15的周围进行强化的效果。
[0153]
(5)第五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80为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80,其中,所述纤维束13也可以以改变相对于所述螺栓孔15的朝向的状态沿所述厚度方向m堆叠配置有多个。
[0154]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将从多个方向受到的载荷释放出去,因此能够保护螺栓孔15不被经由螺栓31从多个方向承受的载荷影响。
[0155]
(6)第六方式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60为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60,其中,内部设有所述纤维束13的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片14a也可以粘接于与该纤维强化树脂片14a层叠的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片。
[0156]
这样,也可以将内部设有纤维束13的纤维强化树脂片14a粘接于与纤维强化树脂片层叠的纤维强化树脂片。
[0157]
(7)第七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30、45可以具备:作为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作为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40;螺栓31;安装于所述螺栓31的螺母32;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及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以在所述厚度方向m上彼此的所述螺栓孔15相对、并且构成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所述纤维束13以及构成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所述纤维束13彼此相向的方式堆叠,所述螺栓31被配置为贯通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所述螺栓孔15以及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所述螺栓孔15。
[0158]
根据这种结构的螺栓联接构造体30、45,能够利用纤维束13将从螺栓31的中间部受到的载荷f1释放出去。由此,能够抑制螺栓孔15的周围发生损伤。
[0159]
(8)第八方式的螺栓联接构造体50可以具备:作为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作为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作为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螺栓31;安装于所述螺栓31的螺母32;所述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将所述纤维束13设于构成所述复合材料11的在所述厚度方向m上配置的两面(面14a、14b)的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片14a、14b内,所述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在所述厚度方向m上以所述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所述螺栓孔15与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所述螺栓孔15以及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所述螺栓孔15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与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之间,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所述纤维束13以及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所述纤维束13以与所述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的所述纤维束13相向的方式配置,所述螺栓31被配置为贯通所述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所述螺栓孔15、所述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所述螺栓孔15以及所述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的所述螺栓孔15。
[0160]
这样,即使在将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以及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用螺栓31以及螺母32固定在一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多个纤维束13将从螺栓31受到的载荷释放出去。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螺栓孔15、第二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10的螺栓孔15以及第三带强化纤维束的复合材料51的螺栓孔15发生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