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62998发布日期:2020-11-25 17:46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轮胎部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是轿车、卡车等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部件,这些交通工具的性能与轮胎的特性密切相关。而胎胚成型是轮胎生产过程中关键过程。

当前传统的三鼓成型机胎胚成型流程为:1、成型鼓平宽位时胎筒传递至成型鼓;2、锁块撑起胶囊预充气;3、胎冠传递至成型鼓位,胎筒充气成型鼓收缩至超定型位,完成胎筒胎冠复合,4、压合填充胶,完成胶囊再次微充气;5、压合胎冠;6、反包胶囊、助推胶囊充气完成胎侧反包;7、反包胶囊助推胶囊排气;8、压合胎侧;9、卸胎。胎侧反包及压合过程是完成胎胚制作的重要步骤,当前工艺是按照上述步骤逐一进行,胶囊的充气、排气实现胎侧反包,然而此过程消耗的时间占整个过程的近20%,对生产效率影响较大,另外使用此设备及工艺方胎冠压合与填充胶同步开始进行胎侧反包存在圈部、侧部材料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过程中异常(如气泡、稀线等)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全钢三鼓新型旋拉反包工艺的开发及应用意义巨大,旨在提高全钢成型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提高全钢三鼓成型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连续性,减少使用传统技术方法过程中的异常,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将胎胚置于成型鼓上,并按照800-1200°/s的速度高速旋转;同时进行胎冠压合工艺与填充胶压合至反包胎侧压合工艺;

所述胎冠压合工艺:

(1)将胎面中心压辊滚压胎冠中心部位不少于3圈后返回;

(2)控制两个胎面压辊滚压胎冠,由胎面压辊端面间的距离为20-35mm开始向两侧运行,滚压至胎冠肩部;

(3)两个胎面压辊运行至胎冠肩部边缘位置时开始向胎冠肩下摆转,两个胎面压辊向内相对摆转,相对于胎面压辊端面的摆转角度为20-25°,对胎冠肩部与肩下进行滚压,同时胎面肩部压辊压合不少于胎胚旋转20圈后返回原位置;

(4)胎面压辊继续由胎冠肩下至胎冠边缘压合,完成胎冠压合后返回;

所述填充胶压合至反包胎侧压合工艺:

(s1)填充胶压合:胎冠压合的同时,反包辊伸进至填充胶靠近其根部位置,由填充胶靠近根部位置开始至填充胶边部进行压合,完成后返回;

(s2)填充胶压合完成后,反包胶囊充气,撑起胎侧,充气时间5-15s;

(s3)反包胶囊撑起胎侧达到胎胚一半高度,反包胶囊排气;

(s4)反包胶囊排气完成后,反包辊滚压胎侧,反包辊沿其轴线相对于成型鼓主轴线摆转80-90°,伸进至胎侧下方后,摆转至反包辊轴线相对于成型鼓主轴线20-25°,由胎胚胎圈根部位置至胎侧边缘位置压合胎侧,拉动胎侧反包于胎胚上并进行胎侧压合,完成后返回。

优选的,所述胎冠压合工艺的第(3)步中,所述胎面肩部压辊与胎面辅助压辊同时滚压胎冠肩部。

优选的,所述胎冠压合工艺的第(2)步中,两胎面压辊31滚压胎冠起始时的轴向间距小于胎面中心压辊宽度。

采用所述种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的装置,包括框架及设置在框架上的胎面中心压辊机构、胎面肩部压辊机构、胎面压辊机构、反包辊机构、胎面辅助压辊机构;

所述框架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反包辊机构上的反包辊为两组,对称安装在框架中部,对应胎胚侧的圈部位置;

所述胎面压辊机构安装在框架顶部的支撑架上,其上两个胎面压辊对应胎胚胎冠部位,用于充气时滚压胎冠;

所述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安装在支撑架伸出框架的端部,其上两个胎面肩部压辊对应胎胚胎冠肩部位置,用于滚压胎冠肩部;在所述胎面肩部压辊机构的底座上安装胎面中心压辊机构,胎面中心压辊机构的胎面中心压辊对应胎胚胎冠中心部位,用于滚压胎冠中心部位;

反包辊机构、胎面压辊机构、胎面肩部压辊机构及胎面中心压辊机构的驱动部件分别连接plc,通过plc控制各机构滚压胎胚各部位,实现轮胎的旋拉反包。

优选的,所述反包辊机构包括反包辊伺服电机ⅰ、丝杠丝母传动组、伸进滑架、反包辊摆转机构及反包辊,所述反包辊伺服电机ⅰ连接丝杠,与丝杠配合的丝母连接在伸进滑架上,带动伸进滑架沿丝杠移动,反包辊摆转机构固定在伸进滑架上,随伸进滑架移动,所述反包辊摆转机构包括反包辊伺服电机ⅱ、花键轴及两摆转机构,反包辊伺服电机ⅱ通过链传动连接花键轴,每个所述摆转机构包括伞齿轮传动组、万向传动轴、涡轮蜗杆机构、摆转立轴及反包辊气缸,花键轴两端对称安装两摆转机构的伞齿轮传动组的一个伞齿轮,伞齿轮传动组的另一个伞齿轮通过万向传动轴连接蜗杆,与蜗杆传动的涡轮上连接摆转立轴,所述摆转立轴连接在伸进滑架端部,反包辊气缸壳体套置在伸进滑架内的摆转立轴上,在反包辊气缸活塞端连接反包辊。

优选的,所述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包括胎面中心压辊、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连接臂及安装架,所述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通过安装架固定在胎面肩部压辊机构的胎面中心压辊底座上,所述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的活塞端通过连接臂连接胎面中心压辊,所述连接臂的顶角端固定在胎面中心压辊底座上,胎面肩部压辊机构的胎面中心压辊底座运动,带动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的活塞伸缩,实现胎面中心压辊的伸进及返回。

优选的,所述胎面肩部压辊机构包括胎面肩部压辊、胎面肩部压辊底座、安装套和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所述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缸体通过安装套连接在支撑架上,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的活塞端通过胎面肩部压辊底座连接胎面肩部压辊的安装丝杠,所述胎面肩部压辊为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丝杠上,通过控制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的伸缩,带动胎面肩部压辊运动,实现伸进及返回。

优选的,所述胎面压辊机构包括胎面压辊、移动框架、胎面压辊伸缩机构及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所述移动框架与支撑架通过胎面压辊伸缩机构滑动连接,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设置在移动框架上,胎面压辊为两个,分别连接在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的两胎面压辊气缸活塞上。

优选的,所述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包括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ⅰ、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ⅱ、两个对称设置的胎面压辊气缸、沿胎面压辊气缸轴向设置的直线滑轨ⅰ、两个平行设置的直线滑轨ⅱ及与直线滑轨ⅱ平行的胎面压辊丝杠ⅰ、胎面压辊丝杠ⅱ,在所述移动框架上固定两个与胎面压辊伸进丝杠相垂直的平行直线滑轨ⅱ,每个直线滑轨ⅱ上对称设置两个滑块ⅱ,气缸底座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直线滑轨ⅱ两侧,分别与每侧直线滑轨ⅱ上的滑块ⅱ连接,胎面压辊丝杠ⅰ、胎面压辊丝杠ⅱ平行设置在两直线滑轨ⅱ间,与其配合是丝母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气缸底座上,胎面压辊丝杠ⅰ、胎面压辊丝杠ⅱ分别连接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ⅰ和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ⅱ,直线滑轨ⅰ固定在气缸底座上,与其配合的滑块连接在压辊支架上,两个胎面压辊气缸的活塞端均连接有胎面压辊。

优选的,在所述框架底部中间部位反包辊机构下方还设置有胎面辅助压辊机构,包括胎面辅助压辊气缸、胎面辅助压辊底座、调节丝杠、调节手柄及两个胎面辅助压辊,所述胎面辅助压辊气缸安装在框架底部,其活塞端连接胎面辅助压辊底座53,胎面辅助压辊底座上安装有调节丝杠,在调节丝杠上连接两个对称的胎面辅助压辊,调节丝杠伸出胎面辅助压辊底座53的端部安装有调节手柄,驱动胎面辅助压辊气缸带动胎面辅助压辊运动,实现伸进或返回;所述调节丝杠带有双螺纹,两个胎面辅助压辊安装在调节丝杠两端,通过调节手柄调节两个胎面辅助压辊对应胎胚的胎冠肩部位置,工作时,与胎面肩部压辊同时滚压胎冠肩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大幅度减少单循环时间,提升效率。胶囊充气减少,节省压缩空气,降低胶囊损耗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产成品均一性。

2、采用本发明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装置,通过各机构配合动作,实现旋拉反包胎侧压合,各个机构独立工作,互不干涉运行,控制精准,节省工艺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1.胎面中心压辊,12.连接臂,13.安装架,14.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

2.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1.胎面肩部压辊,22.底座,23.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24.安装套,25.手动调节钮;

3.胎面压辊机构,301.胎面压辊,302.压辊支架,303.胎面压辊伸进丝杠,304.胎面压辊丝杠ⅰ,305.胎面压辊丝杠ⅱ,306.胎面压辊气缸,307.气缸底座,308.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ⅰ,309.移动框架,310.导套,311.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ⅱ,312.直线滑轨ⅰ,313.滑块ⅰ,314.胎面压辊伺服电机

ⅲ,315.丝杠丝母,316.滑块ⅱ,317.直线滑轨ⅱ;

4.反包辊机构,401.反包辊伺服电机ⅰ,402.花键轴,403.伞齿轮传动组,404.万向传动轴,405.涡轮蜗杆机构,406.摆转立轴,407.反包辊,408.伸进滑架,409.反包辊伺服电机ⅱ,410.丝杠丝母传动组,411.反包辊气缸;

5.胎面辅助压辊机构,51.胎面辅助压辊气缸,52.胎面辅助压辊,53.压辊底座,54.调节手柄,55.调节丝杠;

6.框架,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胎胚置于成型鼓上,并按照800-1200°/s的速度高速旋转;同时进行胎冠压合工艺与填充胶压合至反包胎侧压合工艺;

所述胎冠压合工艺:

(1)将胎面中心压辊11滚压胎冠中心部位不少于3圈后返回;

(2)控制两个胎面压辊31滚压胎冠,由胎面压辊端面间的距离(即胎冠中心)为20-35mm开始向两侧运行,滚压至胎冠肩部;

(3)两个胎面压辊运行至胎冠肩部边缘位置时开始向胎冠肩下摆转,两个胎面压辊向内相对摆转,相对于胎面压辊端面的摆转角度为20-25°,对胎冠肩部与肩下进行滚压,同时胎面肩部压辊21压合不少于胎胚旋转20圈后返回原位置;

(4)胎面压辊301继续由胎冠肩下至胎冠边缘压合,完成胎冠压合后返回;

所述填充胶压合至反包胎侧压合工艺:

(s1)填充胶压合:胎冠压合的同时,反包辊伸进至填充胶靠近其根部位置,由填充胶靠近根部位置开始至填充胶边部进行压合,完成后返回;

(s2)填充胶压合完成后,反包胶囊充气,撑起胎侧,充气时间5-15s;

(s3)反包胶囊撑起胎侧达到胎胚一半高度,反包胶囊排气;

(s4)反包胶囊排气完成后,反包辊滚压胎侧,反包辊沿其轴线相对于成型鼓主轴线摆转80-90°,伸进至胎侧下方后,摆转至反包辊轴线相对于成型鼓主轴线20-25°,由胎胚胎圈根部位置至胎侧边缘位置压合胎侧,拉动胎侧反包于胎胚上并进行胎侧压合,完成后返回。

当胎面材料较厚、较硬时,所述胎冠压合工艺的第(3)步中,所述胎面肩部压辊21与胎面辅助压辊52同时滚压胎冠肩部。

所述胎冠压合工艺的第(2)步中,两胎面压辊31滚压胎冠起始时轴向间距小于胎面中心压辊宽度,避免漏压。

整个工艺中,所述胎侧压合晚于胎冠压合完成。各个所述气缸压合的压力为0.1mpa-0.6mpa。

本例实现所述种全钢三鼓旋拉反包胎侧压合方法的装置,包括框架及设置在框架上的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胎面压辊机构3、反包辊机构4、胎面辅助压辊机构5;

所述框架6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反包辊机构4上的反包辊407为两组,对称安装在框架6中部,对应胎胚侧的圈部位置;

所述胎面压辊机构3安装在框架6顶部的支撑架7上,所述支撑架7用于支撑胎面压辊机构3、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及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其上两个胎面压辊31对应胎胚胎冠部位,用于充气时滚压胎冠;

所述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安装在支撑架7伸出框架6的端部,其上两个胎面肩部压辊21对应胎胚胎冠肩部位置,用于滚压胎冠肩部;在所述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的底座22上安装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的胎面中心压辊11对应胎胚胎冠中心部位,用于滚压胎冠中心部位;

反包辊机构4、胎面压辊机构3、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及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的驱动部件分别连接plc,通过plc控制各机构滚压胎胚各部位,实现轮胎的旋拉反包。

所述反包辊机构4包括反包辊伺服电机ⅰ401、丝杠丝母传动组410、伸进滑架408、反包辊摆转机构及反包辊407,所述反包辊伺服电机ⅰ401连接丝杠,与丝杠配合的丝母连接在伸进滑架408上,带动伸进滑架408沿丝杠移动,反包辊摆转机构固定在伸进滑架408上,随伸进滑架移动,所述反包辊摆转机构包括反包辊伺服电机ⅱ409、花键轴402及两摆转机构,反包辊伺服电机ⅱ409通过链传动连接花键轴402,每个所述摆转机构包括伞齿轮传动组403、万向传动轴404、涡轮蜗杆机构405、摆转立轴406及反包辊气缸411,花键轴402两端对称安装两摆转机构的伞齿轮传动组403的一个伞齿轮,伞齿轮传动组403的另一个伞齿轮通过万向传动轴404连接蜗杆,与蜗杆传动的涡轮上连接摆转立轴406,所述摆转立轴406连接在伸进滑架408端部,反包辊气缸411壳体套置在伸进滑架408内的摆转立轴406上,在反包辊气缸411活塞端连接反包辊407。

其工作过程为:

伺服电机ⅰ401安装在框架6上,丝杠丝母传动组410的丝杠通过带传动连接伺服电机ⅰ401的输出轴,通过伺服电机ⅰ401驱动所述丝杠转动,带动与其配合的丝母及伸进滑架408沿丝杠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在伸进滑架408上的反包辊摆转机构沿胎胚径向伸出及退回,所述反包辊摆转机构的伺服电机ⅱ409安装在框架6上,其输出轴通过链传动连接花键轴402,花键轴402和万向传动轴404相对垂直设置,通过花键轴402和万向传动轴404上分别安装的伞齿轮传动组403上的伞齿轮传动,改变传动方向,将动力传递到与其连接的涡轮蜗杆机构405的蜗杆,通过与蜗杆配合的涡轮传递动力至摆转立轴406,通过所述摆转立轴406转动,带动其上气缸411及反包辊407摆动,通过控制气缸411活塞伸缩实现反包辊407沿气缸411轴向伸出及退回。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胎面中心压辊机构1包括胎面中心压辊11、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连接臂12及安装架13,所述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通过安装架固定在胎面肩部压辊机构的胎面中心压辊底座22上,所述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的活塞端通过连接臂12连接胎面中心压辊11,所述连接臂12的顶角端固定在胎面中心压辊底座22上,胎面肩部压辊机构的胎面中心压辊底座22运动,带动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的活塞伸缩,实现胎面中心压辊11的伸进及返回。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胎面肩部压辊机构2包括胎面肩部压辊21、胎面肩部压辊底座22、安装套24和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23,所述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23缸体通过安装套24连接在支撑架7上,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23的活塞端通过胎面肩部压辊底座22连接胎面肩部压辊21的安装丝杠,所述胎面肩部压辊21为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丝杠上,通过控制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23的伸缩,带动胎面肩部压辊21运动,实现伸进及返回。

所述安装丝杠为双螺纹丝杠,安装在胎面肩部压辊底座22上,伸出胎面肩部压辊底座22的一端安装有手动调节钮25,通过调节所述手动调节钮25调整两个胎面肩部压辊21宽度,满足使用需求。

所述胎面压辊机构3包括胎面压辊301、移动框架309、胎面压辊伸缩机构及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所述移动框架309与支撑架7通过胎面压辊伸缩机构滑动连接,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设置在移动框架309上,胎面压辊301为两个,分别连接在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的两胎面压辊气缸306活塞上。

所述胎面压辊伸缩机构包括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ⅲ314、导向轴、导套310及丝杠丝母315,所述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ⅲ314通过链传动连接在丝母上,导套310为两个,对称固定在支撑架7上,丝母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导套310的连接座上,移动框架309上设置沿导套310滑动的导向轴,与丝母配合的胎面压辊伸进丝杠303一端固定在移动框架309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丝杠与导套310平行设置;通过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ⅲ314驱动,使移动框架309沿胎面压辊伸进丝杠303轴向伸进及缩回;

所述胎面压辊分合摆转机构包括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ⅰ308、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ⅱ311、两个对称设置的胎面压辊气缸306、沿胎面压辊气缸306轴向设置的直线滑轨ⅰ、两个平行设置的直线滑轨ⅱ、及与直线滑轨ⅱ平行的胎面压辊丝杠ⅰ304、胎面压辊丝杠ⅱ305,在所述移动框架309上固定两个与胎面压辊伸进丝杠303相垂直的平行直线滑轨ⅱ317,每个直线滑轨ⅱ317上对称设置两个滑块ⅱ316,气缸底座307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直线滑轨ⅱ317两侧,分别与每侧直线滑轨ⅱ317上的滑块ⅱ316连接,胎面压辊丝杠ⅰ304、胎面压辊丝杠ⅱ305平行设置在两直线滑轨ⅱ间,与其配合是丝母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气缸底座307上,胎面压辊丝杠ⅰ304、胎面压辊丝杠ⅱ305分别连接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ⅰ308和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ⅱ311,直线滑轨ⅰ312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气缸底座307上,与其配合的滑块313连接在压辊支架302上,压辊支架302端部及两个胎面压辊气缸306的活塞端均连接有胎面压辊301。

分合运动时,控制两个伺服电机308、311等速运动,两个气缸底座307沿两个胎面压辊丝杠ⅰ304、胎面压辊丝杠ⅱ305及直线滑轨312平行移动,实现两个胎面压辊301的分合。胎面压辊摆转运动时,两个伺服电机308、311差速运动,两个气缸底座307摆转移动,实现两个胎面压辊301相对摆转;滚压胎面时,驱动胎面压辊气缸306的活塞伸出,带动压辊支架302沿直线滑轨ⅰ312滑动,带动胎面压辊301伸进,完成胎面滚压。

当胎面材料较厚、较硬时,在本例所述框架6底部中间部位反包辊机构4下方还设置有胎面辅助压辊机构5,包括胎面辅助压辊气缸51、胎面辅助压辊底座53、调节丝杠55、调节手柄54及两个胎面辅助压辊52,所述胎面辅助压辊气缸51安装在框架6底部,其活塞端连接胎面辅助压辊底座53,胎面辅助压辊底座53上安装有调节丝杠55,在调节丝杠55上连接两个对称的胎面辅助压辊52,调节丝杠55伸出胎面辅助压辊底座53的端部安装有调节手柄54,驱动胎面辅助压辊气缸51带动胎面辅助压辊52运动,实现伸进或返回;所述调节丝杠55带有双螺纹,两个胎面辅助压辊52安装在调节丝杠55两端,通过调节手柄54调节两个胎面辅助压辊52对应胎胚的胎冠肩部位置,工作时,与胎面肩部压辊52同时滚压胎冠肩部。

本例所述plc分别连接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胎面肩部压辊伸进气缸23、胎面压辊气缸306、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ⅰ308、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ⅱ311、胎面压辊伺服电机ⅲ314、反包辊伺服电机ⅰ401、反包辊伺服电机ⅱ409,反包辊气缸411、胎面辅助压辊气缸51,通过plc按照工艺流程控制其各部件动作。

本例未提及的其他零部件均为现有通用结构。

本发明在工作时,如图1所示,

首先将胎胚置于成型鼓上,并按照800-1200°/s的速度高速旋转;同时进行胎冠压合工艺与填充胶压合至反包胎侧压合工艺;

所述胎冠压合工艺:

(1)控制所述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伸缩,plc控制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电磁阀换向,气缸伸进,带动胎面中心压辊11滚压胎冠中心部位不少于3圈后,通过胎面中心压辊伸进气缸14的活塞回缩,带动胎面中心压辊11返回;

(2)plc控制伺服电机314带动丝母旋转,从而带动丝杠及移动框架309伸进到达指定位置,两个胎面压辊31滚压胎冠,由胎面压辊端面间的距离(即胎冠中心)为20-35mm开始向两侧运行,滚压至胎冠肩部;

(3)控制胎面压辊丝杠ⅰ304和胎面压辊丝杠ⅱ305等速运动,两个胎面压辊301运行至胎冠肩部边缘位置时,控制胎面压辊丝杠ⅰ304和胎面压辊丝杠ⅱ305差速运动,两个胎面压辊301开始向胎冠肩下摆转,两个胎面压辊301向内相对摆转,相对于胎面压辊301端面的摆转角度为20-25°,对胎冠肩部与肩下进行滚压,同时胎面肩部压辊21压合不少于胎胚旋转20圈后,驱动胎面压辊伸缩机构的伺服电机314动作,带动移动框架309及胎面压辊301沿胎面压辊伸进丝杠303轴向缩回,返回到原位置;

(4)控制胎面压辊丝杠ⅰ304和胎面压辊丝杠ⅱ305差速运动,带动胎面压辊301继续由胎冠肩下至胎冠边缘压合,完成胎冠压合后返回;

所述填充胶压合至反包胎侧压合工艺:

(s1)填充胶压合:在胎冠压合的同时,通过控制所述伺服电机ⅰ401驱动,带动伸进滑架408沿丝杠移动,反包辊407伸进至填充胶靠近其根部位置,由填充胶靠近根部位置开始至填充胶边部进行压合,压合完成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ⅰ401驱动,带动伸进滑架408沿丝杠移动,使反包辊401返回;

(s2)填充胶压合完成后,反包胶囊充气,撑起胎侧,充气时间5-15s;

(s3)反包胶囊撑起胎侧达到胎胚一半高度,反包胶囊排气;

(s4)反包胶囊排气完成后,所述伺服电机ⅰ401驱动,带动伸进滑架408沿丝杠移动,带动反包辊407滚压胎侧,通过反包辊摆转机构的伺服电机ⅱ409传递,带动涡轮蜗杆传递,实现摆转立轴406摆动,带动气缸411及反包辊407沿其轴线相对于成型鼓主轴线摆转80-90°,伸进至胎侧下方后,摆转至反包辊轴线相对于成型鼓主轴线20-25°,由胎胚胎圈根部位置至胎侧边缘位置压合胎侧,拉动胎侧反包于胎胚上并进行胎侧压合,完成后驱动所述伺服电机ⅰ401带动伸进滑架408沿丝杠移动,使反包辊401返回。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