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6464发布日期:2021-03-19 12:3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在挤塑机出来之后,需要经过冷却然后缠绕在收线盘上。

目前往往电缆由牵引装置拉过冷却装置,然后人工将电缆和牵引装置断开,然后人工将电缆缠绕在收线盘上,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点,提出一种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省时省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将挤塑机出来的电缆拉过冷却水槽并拉到收线盘上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电缆端部的连接头、收线辊、位于连接头和收线辊之间的牵引线;所述收线盘包括绕缆辊、位于绕缆辊上的凹槽、用于将电缆固定在凹槽内的夹块、用于驱动夹块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连接头包括主体、位于主体一端的用于连接电缆端部的连接机构。

作为优选,主体一端设有供电缆端部插入的插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插孔内的用于将电缆挤压在插孔内壁上的挤压杆、用于驱动挤压杆的挤压缸。

作为优选,连接头还包括位于主体内的腔体、滑动连接在腔体内的活塞、位于主体远离挤塑机一端的挤压头、位于挤压头和活塞之间的活塞杆、气道、位于气道上的限压阀;所述气道一端位于活塞远离挤压头的一侧,所述气道另一端位于挤压头远离活塞的一侧;所述挤压头为圆锥形结构;所述牵引线一端缠绕在收线辊上,所述牵引线另一端穿过挤压头的顶点后连接在主体上;所述夹块和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用于供牵引线通过的线槽,所述躲避槽12靠近连接头的一端设有和挤压头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气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端固接在夹块靠近凹槽的一侧的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位于凹槽的槽底的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位于第二腔体内的呈受压状的第二弹簧、位于第三腔体内的呈受拉状的第三弹簧、滑动连接在第二腔体内的支撑块、位于绕缆辊内的第四腔体、滑动连接在第四腔体内的第四活塞、滑动连接在绕缆辊内的第一插销、位于第二活塞杆一侧的第一插槽、用于连通环形气道和第四腔体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活塞杆和支撑块之间;所述第一插销一端位于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插销另一端位于第四腔体内;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给第一插销施加朝向第一插槽的力的第一推力弹簧、位于第一插销内的穿孔、位于第四活塞靠近第一插销一侧的推杆;所述穿孔一侧设有在推杆的推动下令第一插销朝向远离第一插槽一侧运动的导向面;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给第四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位于绕缆辊内的滑槽、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第二插销、位于支撑块一侧的第二插槽、用于给第二插销施加朝向第二插槽的力的第二推力弹簧;所述第二插销端部位于第二插槽内;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于线槽远离挤塑机一端的容纳槽、位于容纳槽内的吸附块、位于绕缆辊内的用于拉动第二插销使之和第二插槽脱开的拉线;所述拉线一端和吸附块连接;所述连接头还包括位于主体靠近挤塑机一端的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凹槽的槽底的用于吸住吸附块的磁铁、位于第二凹槽一侧的用于检测吸附块的探头;所述探头和连接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第二活塞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线槽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第三活塞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活塞杆位于线槽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冷却水槽内设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支撑辊。

作为优选,冷却水槽靠近挤塑机一侧的上沿设有防止电缆刮花的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省时省力,能自动将连接头和电缆断开,并实现电缆和绕缆辊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头经过冷却水槽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挤压头进入定位槽内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4的c处放大图;

图6为图4的d处放大图;

图7为第一插销和第一插槽脱开时的示意图;

图8为收线盘的正视图;

图9为收线盘在夹块向上运动后的状态图;

图10为连接头和电缆脱开时的示意图。

图中:电缆1、挤塑机2、收线辊4、牵引线5、主体6、绕缆辊7、凹槽8、插孔9、挤压杆10、挤压缸11、线槽12、腔体13、活塞14、挤压头15、活塞杆16、气道17、限压阀18、定位槽19、第二活塞杆20、第三活塞杆21、第二腔体22、第三腔体23、第二弹簧24、第三弹簧25、支撑块26、第四腔体27、第四活塞28、第一插销29、第一插槽30、穿孔31、推杆32、第一推力弹簧33、导向面34、复位弹簧35、滑槽36、第二插销37、第二插槽38、第二推力弹簧39、容纳槽40、吸附块41、拉线42、第二凹槽43、磁铁44、探头45、环形气道46、第二气道47、支撑辊48、倒角49、夹块50、冷却水槽51、上半槽52、下半槽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到图10;一种电缆挤塑机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将挤塑机2出来的电缆1拉过冷却水槽51并拉到收线盘上的牵引装置;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电缆1端部的连接头、收线辊4、位于连接头和收线辊4之间的牵引线5;

所述收线盘包括绕缆辊7、位于绕缆辊7上的凹槽8、用于将电缆1固定在凹槽8内的夹块50、用于驱动夹块50运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连接头包括主体6、位于主体6一端的用于连接电缆1端部的连接机构。

主体6一端设有供电缆1端部插入的插孔9;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插孔9内的用于将电缆1挤压在插孔9内壁上的挤压杆10、用于驱动挤压杆10的挤压缸11。

连接头还包括位于主体6内的腔体13、滑动连接在腔体13内的活塞14、位于主体6远离挤塑机2一端的挤压头15、位于挤压头15和活塞14之间的活塞杆16、气道17、位于气道17上的限压阀18;

所述气道17一端位于活塞14远离挤压头15的一侧,所述气道17另一端位于挤压头15远离活塞14的一侧;

所述挤压头15为圆锥形结构;

所述牵引线5一端缠绕在收线辊4上,所述牵引线5另一端穿过挤压头15的顶点后连接在主体6上;

所述夹块50和凹槽8的槽底之间设有用于供牵引线5通过的线槽12,所述躲避槽12靠近连接头的一端设有和挤压头15适配的定位槽19,所述定位槽19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气道4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端固接在夹块50靠近凹槽8的一侧的第二活塞杆20和第三活塞杆21、位于凹槽8的槽底的第二腔体22和第三腔体23、位于第二腔体22内的呈受压状的第二弹簧24、位于第三腔体23内的呈受拉状的第三弹簧25、滑动连接在第二腔体22内的支撑块26、位于绕缆辊7内的第四腔体27、滑动连接在第四腔体27内的第四活塞28、滑动连接在绕缆辊7内的第一插销29、位于第二活塞杆20一侧的第一插槽30、用于连通环形气道46和第四腔体27的第二气道47;

所述第二弹簧24位于第二活塞杆20和支撑块26之间;

所述第一插销29一端位于第一插槽30内,所述第一插销29另一端位于第四腔体27内;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给第一插销29施加朝向第一插槽30的力的第一推力弹簧33、位于第一插销29内的穿孔31、位于第四活塞28靠近第一插销29一侧的推杆32;

所述穿孔31一侧设有在推杆32的推动下令第一插销29朝向远离第一插槽30一侧运动的导向面34;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给第四活塞28复位的复位弹簧35、位于绕缆辊7内的滑槽36、滑动连接在滑槽36内的第二插销37、位于支撑块26一侧的第二插槽38、用于给第二插销37施加朝向第二插槽38的力的第二推力弹簧39;

所述第二插销37端部位于第二插槽38内;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于线槽12远离挤塑机2一端的容纳槽40、位于容纳槽40内的吸附块41、位于绕缆辊7内的用于拉动第二插销37使之和第二插槽38脱开的拉线42;

所述拉线42一端和吸附块41连接;

所述连接头还包括位于主体6靠近挤塑机2一端的第二凹槽43、位于第二凹槽43的槽底的用于吸住吸附块41的磁铁44、位于第二凹槽43一侧的用于检测吸附块41的探头45;

所述探头45和连接机构连接。

第二活塞杆2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20位于线槽12的相对两侧。第三活塞杆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活塞杆21位于线槽12的相对两侧。

冷却水槽51内设有用于支撑电缆1的支撑辊48。

冷却水槽51靠近挤塑机2一侧的上沿设有防止电缆1刮花的倒角49。

实施例原理:

刚开始,夹块和凹槽的槽底是脱开的,连接头穿过夹块和凹槽之间的区域之后,向下按压夹块,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向下运动,第一插销沿着第二活塞杆运动,当夹块贴合在凹槽的槽底的时候,在第一推力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插销插入第一插槽内,夹块被暂时固定在凹槽上。

电缆1从挤塑机出来之后,人工将电缆1端部插入插孔9中,然后挤压缸11运行,挤压杆10将电缆1端部挤压在插孔9的内壁上从而将电缆固定在插孔9内。

此时,夹块50位于凹槽8内,夹块50和凹槽8的槽底贴合,牵引线5穿过线槽12,将连接头放入冷却水槽51内,冷却水槽51内充满冷却水,冷却水的液面超高支撑辊48,由于连接头内有腔体13,腔体13内有空气,连接头受到很大的浮力,在浮力的作用下,连接头靠近液面,参见图1,随着收线辊4的转动,牵引线5慢慢拉动连接头,连接头慢慢拉动电缆,电缆慢慢从挤塑机中出来,电缆1在水中会下沉,支撑辊48会支撑电缆1,受到浮力的连接头不会碰撞支撑辊48,在牵引线5的作用下,挤压头15进入定位槽19内,参见图3和图4和图6,气道17和环形气道46配合,随着收线辊4的继续运行,主体6向挤压头15运动,腔体13内压力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腔体13内的气体经过限压阀18进入到第四腔体27内,第四腔体27内气压升高,第四活塞28向上运动,推杆32穿过穿孔31,在导向面34的作用下,第一插销29和第一插槽30脱开,在第二弹簧24的作用下,第二活塞杆20向上运动,夹块50和凹槽8的槽底脱开,参见图7和图9,然后收线辊4继续拉动连接头,连接头从凹槽8和夹块50之间通过,当主体6运动到吸附块41上的时候,吸附块41被吸附到第二凹槽43内的磁铁44上,探头45为成熟现有技术,探头45检测到吸附块41,挤压缸11运行,松开电缆,随着连接头的运动,吸附块41被拉动,参见图10,拉线42拉动第二插销37,第二插销37和第二插槽38脱开,支撑块26向下运动,第二弹簧24失去弹力,在第三弹簧25的作用下,夹块50向下运动,夹块50将电缆压紧在凹槽8内,至此,完成了电缆1和绕缆辊7的连接,绕缆辊7转动开始缠绕电缆。

夹块上设有上半槽52,凹槽一侧设有下半槽53,上半槽52和下半槽53共同构成定位槽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