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0431发布日期:2021-03-05 16: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复合管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复合管是由两张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复合在一起的管道,符合管广泛应用于给水和燃气供给领域,而复合管的制作是采用缠绕机进行的,缠绕机是一种用于在模具外表面依次缠绕塑料膜、钢丝骨架、塑料膜和塑料膜。
[0003]
复合管为空心管道,复合管包括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自管内朝管外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钢丝骨架根据实际的产品可能更换为玻纤线。
[0004]
现有的,缠绕机包括机架和模具,模具朝水平方向延伸,模具的相对两端转动式安装于机架;加工时,将塑料膜操作者沿模具的长度方向绕设在模具形成第一塑料膜层,接着再依次绕设钢丝骨架和第二塑料膜层。
[0005]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通过人工进行绕设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为了提高复合管的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
[0007]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包括机架、模具和输送台,所述模具的相对两端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机架;所述输送台朝模具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用于驱动输送台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台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塑料膜的上料装置,所述输送台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输送钢丝的第一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玻纤线的第二输送装置和用于输送保护膜的第三输送装置。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复合管材时,先将模具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在机架,然后通过上料装置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接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台自模具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塑料膜绕设在模具的表面形成第一塑料膜层;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装置或者第二输送装置将钢丝的端部或者玻纤线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启动输送台移动,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钢丝或者玻纤线绕设在第一塑料膜层的表面形成钢丝骨架或者玻纤线骨架;接着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启动输送台移动,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塑料膜绕设在钢丝骨架或者玻纤先骨架形成第二塑料膜层;最后通过第三输送装置将保护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即可完成对复合管的缠绕加工;该设备减少了对人工的使用,提高了复合管的生产效率。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和第二连接轴的一端分别用于预先转动安装在机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
一连接轴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机架内,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杆,所述第一连接轴靠近第二连接轴的一端设有调节槽,所述限位杆通过调节槽与第一连接轴滑移连接;所述限位杆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杆滑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模具的一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模具的另一端拆卸式连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模具时,先将模具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轴连接,然后滑动限位杆,调节好限位杆与模具对应长度的位置,再通过第一连接件将限位杆与模具的另一端连接,接着通过限位组件限制限位杆在调节槽的位置;接着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连接轴转动,即可驱动模具转动;该结构可根据模具的长度调节限位杆的位置,从而可适用更多模具的安装,进而可加工更多规格的复合管。
[0011]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移座、卡位块和限位环,所述滑移座滑移式安装于机架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内,所述滑移座朝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滑移座;所述卡位块安装于限位杆靠近调节槽的槽口位置,所述限位环安装于调节槽的槽口,所述卡位块抵接于限位环;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滑移座滑动的第一驱动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好限位杆的位置并将模具通过第一连接件与限位杆连接后,可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滑移座移动,即可使得卡位块稳定抵接在限位环,并且能达到将模具进行拉直的作用,避免由于模具过长而出现弯曲的情况。
[0013]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模具的容纳槽,所述机架位于容纳槽的正下方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朝模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腔内、另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入容纳槽且用于支撑模具。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模具时,可先将模具放置在支撑杆原来安装腔内的一端,从而达到对模具的支撑,进而方便对支撑杆的安装,无需一直对模具进行托起进行安装,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模具的效率。
[0015]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朝模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为支撑杆自铰接处至靠近安装腔的腔底一端部分;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杆自铰接处至延伸入容纳槽的一端部分;相邻两所述支撑杆之间均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连接部;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所述支撑转动的第三驱动件。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所有支撑杆转动时,启动第三驱动件,驱动一根支撑杆转动,并通过连杆的作用带动其他的支撑杆一同转动,该结构具有节能作用,且能达到驱动若干支撑杆同时转动。
[0017]
优选的,所述机架朝模具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滑轨,所述输送台滑动式安装于滑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滑轨的驱动齿条、转动安装于输送台的驱动齿轮和用于驱使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齿条朝滑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齿轮和驱动齿条相啮合。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使驱动齿轮转动,以驱动齿轮驱动齿条的相互作用,即可带动输送台朝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该驱动方式传动稳定,移动距离
更加准确。
[0019]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安装于输送台的放卷架和水平转动安装于放置辊,所述放卷架位于放置辊正上方的位置设有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收卷辊,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收卷辊均平行于放置辊,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一收卷辊之间设有第一张力传感器;所述放卷架设有磁粉制动器,所述磁粉制动器与放置辊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与磁粉制动器电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塑料膜卷套入放置辊,然后将塑料膜卷的端部依次绕过第一输送辊、第一张力传感器和第一收卷辊后再固定在模具的端部,不仅能在模具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塑料膜进行放卷,而且可通过第一张力传感器感应塑料膜卷的放卷速度过快或过慢,从而控制磁粉制动器对放置辊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进而保证塑料膜卷的放卷顺畅度。
[0021]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钢丝校直器和牵引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安装于输送台,所述牵引机构用于将钢丝从钢丝进料口朝出料口方向牵引,所述钢丝校直器和牵引机构自钢丝进料口朝出料口的方向依次安装于第一支撑架。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钢丝一开始为呈卷状,因此在输送至模具前需要通过牵引机构将钢丝进行牵引经过钢丝校直器,从而保证在绕设在模具之前钢丝呈笔直状,保证钢丝的绕设效果。
[0023]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座和若干对导丝轮,所述牵引座安装于第一支撑架,若干对所述导丝轮均转动式安装于牵引座,若干对所述导丝轮朝钢丝的进出线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每对的两所述导丝轮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前,先将钢丝的端部经过钢丝校直器,然后再经过每一对的两个导丝轮之间,从而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每对的两所述导丝轮之间均朝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可使得钢丝进行牵引,该牵引方式传送稳定。
[0025]
优选的,所述输送台安装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朝垂直于模具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安装有第一定位杆、顶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顶杆和第二定位杆朝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顶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连接、另一端朝第二连接座的滑动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铰接于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第二连接座、另一端延伸出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滑移式安装于第二连接座、另一端延伸出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定位杆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顶杆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之间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第三安装架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座朝靠近或远离模具的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模具定位在机架时,启动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二连接座朝靠近模具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铰接于第三安装架,并且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滑移式安装在第二连接座,从而当顶杆抵接于模具时,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根据模具的粗细发生转动并抵接在模具外侧壁,从而达到对模具的三点定位,提高模具的安装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加工复合管材时,先将模具通过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在机架,然后通过上料装置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接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台自模具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输送台移动的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塑料膜绕设在模具的表面形成第一塑料膜层;然后通过第一输送装置或者第二输送装置将钢丝的端部或者玻纤线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启动输送台移动,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钢丝或者玻纤线绕设在第一塑料膜层的表面形成钢丝骨架或者玻纤线骨架;接着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启动输送台移动,同时驱动模具转动,即可将塑料膜绕设在钢丝骨架或者玻纤先骨架形成第二塑料膜层;最后通过第三输送装置将保护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的端部,即可完成对复合管的缠绕加工;该设备减少了对人工的使用,提高了复合管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30]
图4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31]
图5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32]
图6是本申请发明的支撑杆安装结构剖视图。
[0033]
图7是本申请发明的上料装置安装在输送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8是本申请发明的上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9是本申请发明的上料装置整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0是图8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7]
图11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输送装置安装于输送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2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3是本申请发明的牵引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4是本申请发明的牵引机构安装于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5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三输送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6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二输送装置出料口调节装置示意图。
[0043]
图17是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1-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5]
复合管为空心管道,复合管包括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第一塑料膜层、钢丝骨架、第二塑料膜层和保护膜层自管内朝管外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钢丝骨架根据实际的产品可能更换为玻纤线。
[004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参照图1,缠绕机包括机架1和输送台2,机架1朝水平方向延伸,机架1的顶部设有容纳槽12,容纳槽12朝机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机架1在容纳槽12的槽底相对两侧设有滑轨11,滑轨11朝机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输送台2的滑动式安装在滑轨11;机架1安装有用于驱动输送台2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
[0047]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齿条41、驱动齿轮42和第一驱动组件43,
每条滑轨11均固定安装驱动齿条41,驱动齿条41朝滑轨11的长度方向延伸,输送台2在滑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转动安装驱动齿轮42,驱动齿轮42与驱动齿条41相啮合;其中第一驱动组件43用于驱动两个驱动齿轮42同时转动。
[0048]
第一驱动组件43包括主动轴431、主动皮带轮432、从动皮带轮433、第一皮带434和从动轴435,主动轴431朝垂直于输送台2滑动的方向水平延伸,主动轴431的相对两端均转动安装在输送台2,主动轴431的相对两端均套接主动皮带轮432;从动轴435设置有两根,两根从动轴435分别转动式安装在输送台2在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每根从动轴435均套接有从动皮带轮433,主动皮带轮432和从动皮带轮433之间通过第一皮带434连动;两个驱动齿轮42分别套接在两根从动轴435;第一驱动组件43还包括用于驱动主动轴43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16。
[0049]
第三驱动件16包括第一主动齿轮436、第一从动齿轮437和第二驱动电机438,第二驱动电机438固定安装在输送台2的底部,第一主动齿轮436套接在第二驱动电机438的输出轴,第一从动齿轮437套接在主动轴431,第一主动齿轮436和第一从动齿轮437相啮合,从而即可驱动主动轴431转动。
[0050]
参照图4,缠绕机还包括模具101和用于安装模具101的第一定位装置3,模具101朝容纳槽12的长度方向延伸,模具101设置在容纳槽12内;第一定位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2,第一连接轴31与第二连接轴32均朝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2的其中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机架1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2的另一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模具10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7连接;即可在转动第一连接轴31时带动模具101进行转动。
[0051]
参照图4和图5,第一连接轴31靠近第二连接轴32的一端设有调节槽311,调节槽311朝第一连接轴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定位装置3还包括限位杆34,限位杆34的一端滑动安装在调节槽311内、另一端朝第一连接轴31的长度方向穿设出调节槽311外;第一连接件36包括销钉,模具101位于限位杆34与第二连接轴32之间,模具101靠近限位杆34的一端设有供限位杆34插入的第一插接槽102;销钉同时穿设于模具101和限位杆34且螺纹配合连接于模具101,从而可达到对模具101与限位杆34的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7与第一连接件36的结构和原理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
[0052]
限位杆34插入第一插接槽102的部分沿周向等间隔固定有第一卡接块341,第一插接槽102的侧壁沿周向等间隔设有第一卡接槽103,第一卡接块341卡接式安装于第一卡接槽103,从而可在限位杆34插入第一插接槽102内后,可保证供第一定位销穿过的孔对齐。
[0053]
限位杆34横截面呈圆形,调节槽311的横截面呈圆形,因此限位杆34转动式安装于调节槽311内,调节槽311内设有锁位件,锁位件包括若干第二卡接块312和若干第三卡接块342,第二卡接块312朝第二连接轴3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卡接块312通过调节槽311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轴31,若干第二卡接块312沿调节槽311的内壁周向等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卡接块312之间形成第二卡接槽3121;若干第三卡接块342沿周向等间隔固定安装在限位杆34,第三卡接块342滑移式安装于第二卡接槽3121;其中,第二卡接块312设置在调节槽311靠近槽口的位置,第二卡接块312靠近调节槽311的槽底一端至调节槽311的槽底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卡接块312在长度方向的长度,从而当转动限位杆34至供销钉穿过的孔对准后,可将第三卡接块342卡入第二卡接槽3121而达到锁定。
[0054]
限位杆34通过限位组件限制在调节槽311内滑动,限位组件包括滑移座351、卡位块352、限位环353和第一驱动件354,滑移座351滑移式安装在机架1内,滑移座351滑移方向与第一连接轴31的长度方向一致;滑移座351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3,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接轴3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354为液压缸,第一驱动件354固定安装在机架1,第一驱动件354的活塞杆与滑移座351固定连接;限位环353固定安装在调节槽311的槽口,卡接块固定安装在限位杆34靠近调节槽311的槽口位置,并且卡接块位于第二卡接块312远离调节槽311的槽底一端位置;从而可驱动滑移座351滑动,进而将模具101进行拉直并锁定。
[0055]
参照图6,机架1且位于容纳槽12正下方的位置内设有安装腔13,安装腔13沿容纳槽1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腔13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支撑杆14,两根支撑杆14分别设置在安装腔13的相对两端;安装腔13的腔底且对应支撑杆14的位置设有避位槽,避位槽均与安装腔13和容纳槽12连通,避位槽在水平方向朝容纳槽12的长度方向延伸,避位槽的水平长度大于支撑杆14的长度;支撑杆14铰接于避位槽的槽口,支撑杆14与机架1的铰接轴延伸方向与避位槽的水平长度方向相垂直,两根支撑杆14的铰接处均位于对应避位槽在水平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支撑杆14的一端延伸入安装腔13内、另一端朝竖直向上延伸入容纳槽12内,从而可将支撑杆14转入避位槽内,减少对复合管加工造成阻碍。
[0056]
支撑杆14包括连接部141和支撑部142,连接部141的端部和支撑部142的端部一体成型,连接部141为自支撑杆14的铰接处至支撑杆14延伸入安装腔13一端的部分,支撑部142为自支撑杆14的铰接处至支撑杆14延伸入容纳槽12一端的部分;连接部141与支撑部142的长度方向呈钝角,连接部141的长度小于支撑部142的长度。
[0057]
安装腔13内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根支撑杆14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连杆16和第三驱动件17,连杆16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根支撑杆14的连接部141,第三驱动件17为驱动气杆,驱动气杆设置在安装腔13对应其中一根支撑杆14的位置,驱动气杆铰接在安装腔13的腔底,驱动气杆的活塞杆与对应支撑杆14的支撑部142相铰接,从而即可在启动驱动气杆后,通过连杆的作用带动两根支撑杆14同时发生转动。
[0058]
参照图6,支撑部14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滑轮15,滑轮15的转轴平行于支撑杆14的铰接轴,从而当模具101可抵接在滑轮15,当将模具101的相对两端安装在机架1时可对模具101的位置进行更加顺畅地调整;滑轮15的横截面直径自转轴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朝相对两端逐渐增大,从而可保证模具101能持续与滑轮15接触。
[0059]
参照图7,缠绕机还包括上料装置5、第一输送装置6、第二输送装置7和第三输送装置8上料装置5设置在输送台2的一侧,第一输送装置6、第二输送装置7和第三输送装置8设置在输送台2的另一侧。
[0060]
参照图8,上料装置5包括固定架51和放卷架52,固定架51固定安装在输送台2的其中一侧,放卷架52的出料口一端铰接在固定架51,放卷架52与固定架51之间铰接的铰接轴朝竖直方向延伸,即达到放卷架52朝水平方向转动。
[0061]
参照图8和图10,固定架51设置有第一卡接孔511和第二卡接孔512,第一卡接孔511和第二卡接孔512均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卡接孔511与铰接轴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第二卡接孔512与铰接轴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相等,第一卡接孔511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第二卡接孔512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之间形成钝角,第一卡接孔511与铰接轴连线、模具101的
延伸方向之间形成锐角,第二卡接孔512与铰接轴的连线、模具101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锐角。
[0062]
放卷架52设置有第四卡接块521和第五卡接块522,第四卡接块521和第五卡接块522均朝竖直方向延伸,第四卡接块521与铰接轴的水平直线距离、第五卡接块522与铰接轴的水平直线距离均相等于第一卡接孔511与铰接轴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第四卡接块521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第五卡接块522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于第一卡接孔511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第二卡接孔512与铰接轴的水平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第四卡接块521和第五卡接块522均朝竖直方向滑移式安装在放卷架52;从而可通过转动放卷架52,即可使第一卡接孔511与第四卡接块521的位置相对应,也可使第二卡接孔512与第五卡接块522的位置。
[0063]
放卷架52与第四卡接块521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驱动第四卡接块52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354,第四驱动件56包括第一安装架561、安装盒562、电磁铁563和弹性件564,第一安装架561固定安装在放卷架52对应第四卡接块521的位置;安装盒562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561,安装盒562为塑料盒,安装盒562为中空设置,电磁铁563固定安装在安装盒562内;第四卡接块521为铁块,第四卡接块521朝下的一端延伸入安装盒562内、另一端穿设于放卷架52;弹性件564为弹簧,弹性件564朝竖直方向延伸,弹性件56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电磁铁563、另一端与第四卡接块521延伸入安装盒56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
[0064]
当转动放卷架52,使得第一卡接孔511与第四卡接块521相对应时,关闭电磁铁563,通过弹性件564的弹性作用将第四卡接块521伸入第一卡接孔511内完成对放卷架52的锁定;当开启电磁铁563,可通过电磁铁563的磁吸作用将第四卡接块521朝竖直向下移动直至离开第一卡接孔511,即可将放卷架52恢复转动。
[0065]
放卷架52与第五卡接块522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驱动第五卡接块522滑动的第五驱动件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件57与第四驱动件56的结构和远离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
[0066]
参照图8和图9,放卷架52设置有两根放置辊53,两根放置辊53相互平行且朝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两根放置辊5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放卷架52、另一端朝水平相同的方向延伸;放卷架52的一侧对应放置辊53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塑料膜卷套入放置辊53的第一入料口、另一侧对应放置辊53端部的位置设有磁粉制动器55,磁粉制动器55与放置辊53连接,从而可控制放置辊53的转动速率。
[0067]
每根放置辊53的正上方均设有第一张力测试组件54,第一张力测试组件54包括输送辊541、张力传感器543和收卷辊542,张力传感器543包括张力辊和传感器本体,张力辊的相对两端转动安装在放卷架52,传感器本体连接在张力辊的端部,传感器本体与磁粉制动器55电连接;输送辊541、张力辊和收卷辊542均与放置辊53相互平行,输送辊541和收卷辊542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放卷架52,张力辊位于输送辊541和收卷辊542之间;从而将套设在放置辊53的塑料膜带的端部依次绕设在输送辊541、张力辊和收卷辊542,当塑料膜带经过张力辊的张力过大时,可控制磁粉制动器55使得放置辊53的转动速度加快;当塑料膜带经过张力辊的张力过小时,可控制磁粉制动器55使得放置辊53的转动速度升高。
[0068]
参照图8和图9,放卷架52位于每根放置辊53的正下方位置均设置有用于收卷透明薄膜的收料辊58,收料辊58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放卷架52、另一端朝与放置辊53相平行的
方向延伸,放卷架52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成卷的透明薄膜取离收料辊58的第二入料口、另一侧对应收料辊58端部的位置设有第六驱动件59,第六驱动件59为电机,第六驱动件59的输出轴与收料辊58连接,从而可驱动收料辊58的转动对透明薄膜进行收卷。
[0069]
每根收料辊58的正上方均设有第二张力测试组件50,第二张力测试组件50和第一张力测试组件54的结构和原理一致,在此不作具体阐述;第二张力测试组件50的传感器本体与第三驱动件16电连接;当透明薄膜经过第二张力测试组件50的张力辊的张力过大时,可控制第六驱动件59使得收料辊58的转动速度加快;当透明薄膜经过第二张力测试组件50的张力辊的张力过小时,可控制第六驱动件59使得收料辊58的转动速度升高。
[0070]
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输送装置6包括第一支撑架61,输送台2设有第一调节轨道21,第一调节轨道21朝钢丝进出料方向延伸,第一调节轨道21滑动安装有第一调节座62,输送台2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621,第一螺杆621朝第一调节轨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螺杆621与第一调节座62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调节座62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座63,第二调节座63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调节座63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631,第二螺杆631朝第二调节座6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架61螺纹安装于第二螺杆631,从而可调节第一支撑架61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置。
[0071]
第一输送装置6还包括牵引机构65和两个钢丝校直器64,两个钢丝校直器64朝钢丝的进出方向依次排列且设置在靠近进料口的一侧,钢丝的进出方向为垂直于输送台2滑动方向的水平方向;第一支撑架61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轨道66,第二调节轨道66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调节轨道66转动式安装有第三螺杆671,第三螺杆671朝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调节轨道66朝竖直方向滑动式安装有固定座67,固定座67与第三螺杆671螺纹连接,两个钢丝校直器64均固定安装在固定座67,从而可调节两个钢丝校直器64在竖直方向的位置。
[0072]
参照图12和图13,牵引机构6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61靠近钢丝出料口位置,牵引机构65包括牵引座651,牵引座651由第一单体6511和第二单体6512组成,第一单体651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61,第一单体6511朝钢丝进出方向的延伸,第一单体6511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固定有导向杆6514,导向杆6514朝垂直于第一单体6511长度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单体6512平行于第一单体6511且滑动安装于导向杆6514,第二单体6512和第一单体6511之间连接有第四螺杆6513,第四螺杆6513平行于导向杆6514,第四螺杆6513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单体6511、另一端穿设出第二单体6512,第四螺杆6513与第二单体6512螺纹配合连接,即可调节第一单体6511和第二单体6512之间的间距。
[0073]
牵引机构65还包括三对导丝轮652,三对朝第一单体65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对的两个导丝轮652朝垂直于钢丝进出方向的方向水平间隔排列,每对的两个导丝轮652分别安装在第一单体6511和第二单体6512,第一单体6511和第二单体6512对应导丝轮652的位置均转动式安装有转动轴653,转动轴653穿设于第一单体6511或第二单体6512,转动轴653的一端穿出牵引座651的顶部、另一端穿出牵引座651的底部,导丝轮652套接在对应转动轴653穿出牵引座651的顶部一端。
[0074]
每个导丝轮652均朝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导丝槽6521,导丝槽6521沿导丝轮652的周向设置,第一单体6511位于每对的两个导丝轮652之间的位置固定有隔离板654,钢丝即可从导丝槽6521与隔离板654之间经过;若干导丝槽6521的大小均不相同,即可满足不同粗细的钢丝经过。
[0075]
参照图13,牵引座651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653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55,第二驱动组件655包括一对第二主动齿轮6551和一对第二从动齿轮6552,两个第二主动齿轮6551分别套接在远离钢丝出料口的两根转动轴653,两个第二主动齿轮6551相互啮合,两个第二从动齿轮6552分别套接在位于中间的两根转动轴653,两个第二从动齿轮6552相互啮合;套接第二主动齿轮6551且位于第一单体6511的转动轴653、套接第二从动齿轮6552且位于第一单体6511的转动轴653之间连接有过渡齿轮6553,过渡齿轮6553转动安装在第一单体6511,过渡齿轮6553同时与相邻的第二主动齿轮6551和第二从动齿轮6552相啮合,从而通过转动其中一根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6551的转动轴653,即可同时带动所有的第二主动齿轮6551和第二从动齿轮6552转动。
[0076]
第二驱动组件655还包括伺服电机6554,伺服电机6554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61,伺服电机6554的输出轴、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6551且安装在第一单体6511的转动轴653之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从而即可达到驱动安装在第一单体6511且套接有第二主动齿轮6551的转动轴653转动。
[0077]
第二驱动组件655还包括传动皮带轮6555和第二皮带6556,每根转动轴653穿出第一支撑架61的一端均套接皮带轮,位于第一单体6511的传动皮带轮6555之间和第二单体6512的传动皮带轮6555之间均通过第二皮带6556进行传动,从而可带动靠近钢丝出料位置的一对转动轴653转动。
[0078]
参照图14,第一单体6511设有一对第一调节杆68,两根第一调节杆68相互平行设置,两根第一调节杆68朝竖直方向排列,两根第一调节杆68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单体6511、另一端铰接有盛放架69;第一单体6511固定安装有调节架60,调节架60螺纹安装有调节螺钉601,调节螺钉601朝竖直方向延伸,调节螺钉601的端部抵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调节杆68的最底部,从而可通过转动调节螺钉601驱动第一调节杆68转动。
[0079]
盛放架69固定安装有上方开口的盛放盒691,盛放盒691位于钢丝的出料口处,并且位于牵引机构65的牵引方向上,盛放盒691内固定有用于粘胶水的海绵块692;盛放盒691在钢丝进出方向的相对两端均开设有通孔693,即可使钢丝从牵引机构65的出料口传出后,再依次穿过两个通孔693和海绵块692,从而可将海绵块692上的胶水附着在钢丝上,进而完成对钢丝的粘胶处理。
[0080]
优化的,位于盛放盒691的正下方位置设有上方开口的承接盒694,承接盒694固定安装在第一单体6511,从而当从通孔693经过粗细不一的钢丝时,从通孔693流出的胶水则可滴入承接盒694中进行回收利用。
[0081]
盛放架69位于盛放盒691远离牵引机构65一端的通孔693位置安装有导向轮695,提高钢丝出料的顺畅度。
[0082]
参照图15,第二输送装置7包括第二支撑架71、输料座72和输线轮73,第二支撑架71固定安装在第二调节座63,输料座72固定安装在输送台2,输线轮73转动式安装在的输料座72,用于对玻纤线卷的放卷。
[0083]
输料座72且位于输线轮73的正上方设有导线辊74,第二支撑架71转动式安装有两组导线轮75,每组有若干个导线轮75,每组的若干个导线轮75朝玻纤线的进出料方向间隔排列,玻纤线的进出料方向为垂直于输送台2滑动方向的水平方向;第二支撑架71位于两组导线轮75的出料口位置设有用于调节玻纤线出料位置的上料组件76。
[0084]
参照图15和图16,上料组件76包括第二安装架761和第一连接杆763,第二安装架761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架71,第二安装架761铰接有第一连接座762,第一连接座762设有滑孔,滑孔朝第一连接座76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杆763通过滑孔滑动安装在第一连接座762,第一连接杆763朝滑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杆763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连接座762设有用于限制第一连接杆763滑动的第二限位件。
[0085]
第二限位件包括锁位螺栓765,锁位螺栓765螺纹安装在第一连接座762,锁位螺栓76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杆76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锁位螺栓765远离头部的一端穿设入滑孔且抵接在第一连接杆763的外侧壁,从而可达到限制第一连接杆763的滑动。
[0086]
优化的,第一连接座762位于滑孔的侧壁沿周向等间隔固定有限位块7621,第一连接杆763的外侧壁沿周向等间隔设有限位槽7631,限位槽7631朝第一连接杆763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块7621位于限位槽7631内,限位块7621通过限位槽7631与第一连接杆763滑动连接,从而可使第一连接杆763稳定滑动。
[0087]
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包括承托架766和限位螺栓767,承托架766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架761,承托架766位于第一连接杆763的正下方;限位螺栓767螺纹安装于承托架766,限位螺栓767朝竖直方向延伸,限位螺栓767远离头部的一端抵接于第一连接杆763的最底部,从而可通过转动限位螺栓767带动第一连接杆763发生转动。
[0088]
参照图16,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杆764,第一连接杆763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槽7632,第二插接槽7632朝垂直于第一连接杆76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调节杆764的一端插接式安装在第二插接槽7632内、另一端朝垂直于第一连接杆763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二调节杆764用于供玻纤线绕过,从而玻纤线的出线位置可随第二调节杆764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0089]
第一连接杆763设有用于锁定第二调节杆764在第二插接槽7632内的第三限位件,第三限位件包括固定螺栓768,固定螺栓768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杆763,固定螺栓768朝垂直于第一连接杆763的方向延伸,固定螺栓768远离头部的一端抵接在第二调节杆764插入第二插接槽7632的一端,从而可达到对第二调节杆764的拆卸式安装。
[0090]
参照图15,第三输送装置8包括:输带轮81和若干导带辊82,输带轮81转动式安装在输料座72,若干导带轮转动式安装在第二支撑架71,若干导带轮朝导线轮75的排列方向间隔排列,从而即可将保护膜进行输送。
[0091]
参照图16和图17,缠绕机还包括用于定位模具101的第二定位装置9,第二定位装置9包括第三安装架91和第二连接座92,输送台2固定安装有第三调节轨道97,第三调节轨道97的延伸方向与模具1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三安装架91滑移式安装在第三调节轨道97,第三安装架91朝靠近或远离模具101的方向水平滑动,输送台2安装有第七驱动件98,第七驱动件98为驱动气缸,第七驱动件98固定安装在输送台2,第七驱动件98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架91,从而可驱动第三安装架91朝靠近或远离模具101的方向滑动。
[0092]
第三安装架91为中空设置,第三安装架91在滑动方向的相对两端均与第三安装架91外连通,第二连接座92滑移式安装在第三安装架91的中间位置,第二连接座92的滑动方向与第三安装架91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三安装架91安装有第二驱动件96,第二驱动件96为驱动气缸,第二驱动件96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架91,第二驱动件96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座92,从而可驱动第二连接座92滑动;第二连接座92安装有用于定位模具101准确度
的三点定位组件。
[0093]
三点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93、顶杆94和第二定位杆95,第一定位杆93、顶杆94和第二定位杆95朝竖直方向依次排列,顶杆9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座9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朝模具101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第三安装架91;第一定位杆93和第二定位杆95均铰接在第三安装架91内;第二连接座92在竖直方向上且位于顶杆94的相对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滑移槽922和第二滑移槽923,第一滑移槽92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滑移槽923的延伸方向呈“八”字型,第一滑移槽922与第二滑移槽923以顶杆94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对称设置。
[0094]
第一滑移槽922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一滑移块924,第一定位杆9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移块924、另一端朝模具101的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91;第二滑移槽923内滑移式安装有第二滑移块925,第二定位杆95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滑移块925的一端、另一端朝模具101的方向延伸出第三安装架91;第一定位杆93延伸出第二连接座92的一端、顶杆94延伸出第二连接座9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95延伸出第二连接座92的一端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即可在驱动第二连接座92朝模具101的方向移动的时,直至使第一定位杆93和第二定位杆95转动,使顶杆94抵接在模具101,即可达到三点定位。
[0095]
优化的,第一定位杆93延伸出第二连接座92的一端、顶杆94延伸出第二连接座9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杆95延伸出第二连接座92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滚轮,从而降低因与模具101之间产生摩擦而对模具101造成损坏。
[009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复合管材的缠绕机的实施原理为:加工复合管时,先启动第三驱动组件,使得两根支撑杆14同时转动直至朝竖直向上延伸;然后将对应规格模具101放置在两根支撑杆14的滑轮15;接着将模具10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7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轴32,然后滑动限位杆34,使模具101的另一端的第一插接槽102对准限位杆34,接着将限位杆34插入第一插接槽102再通过销钉进行定位;最后启动第一驱动件354,即可将模具101进行拉至,并且启动第三驱动件17,驱使支撑杆14离开模具101。
[0097]
然后转动放卷架52至第四卡接块521对准第一卡接孔511,然后启动第四驱动件56,驱使第四卡接块521卡入第一卡接孔511,即可完成对放卷架52的定位;接着将塑料膜卷套在放置辊53,并将塑料膜卷的端部固定在模具101的一端;然后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模具101转动和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38驱动输送台2朝模具101的另一端移动,即可使得塑料膜缠绕在模具101表面形成第一塑料膜层。
[0098]
接着将钢丝依次经过两个钢丝校直器64、导丝轮652和盛放盒691后,将钢丝的端部固定安装在模具101的一端,然后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模具101转动和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38驱动输送台2朝模具101的另一端移动,即可使得钢丝缠绕在第一塑料膜层表面形成钢丝骨架;若为玻纤线骨架时,则将玻纤线依次经过导线辊74,最后从导线轮75导出并固定在模具101,再通过上述的操作形成玻纤线骨架。
[0099]
然后启动第四驱动件56使第四卡接块521离开第一卡接孔511,再启动第五驱动件57使第五卡接块522卡入第二卡接孔512,再将塑料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101;然后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模具101转动和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38驱动输送台2朝模具101的另一端移动,即可使得塑料膜缠绕在模具101形成第二塑料膜层。
[0100]
最后将保护膜的端部固定在模具101,然后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模具101转动和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38驱动输送台2朝模具101的另一端移动,即可使得保护膜缠绕
在模具101表面形成保护膜层。
[010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