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打孔机构的吹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3877发布日期:2020-10-20 13:0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具有打孔机构的吹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打孔机构的吹塑机。



背景技术:

pe薄膜,即聚乙烯薄膜,是指用pe薄膜生产的薄膜。pe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聚乙烯薄膜根据制造方法与控制手段的不同,可制造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的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等不同性能的产品。

吹塑机是将pe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机械设备。首先,将干燥的聚乙烯粒子加入下料斗中,靠粒子本身的重量从料斗进入螺杆,当粒料与螺纹斜棱接触后,旋转的斜棱面对塑料产生与斜棱面相垂直的推力,将塑料粒子向前推移,推移过程中,由于塑料与螺杆、塑料与机筒之间的摩擦以及粒子间的碰撞磨擦,同时还由于料筒外部加热而逐步溶化。熔融的塑料经机头过滤网去杂质从模头模口出来,经吹胀、风环冷却之后经人字板压,由牵引辊卷取将成品薄膜卷成筒。

pe膜可作食品袋、服装袋等,为了避免内具有大量空气的塑料袋在挤压后爆开的现象,需要在pe膜上打孔。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8080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薄膜打孔机的薄膜冲孔装置,设置在打孔机的机架上,包括冲孔机构、动力机构,冲孔机构通过龙门架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冬季机构与打孔机的plc控制装置连接,薄膜冲孔装置的前后两端分贝设置在机架上的薄膜撕裂热刀装置、薄膜收卷缓冲装置连接。利用空气压缩机的气体传给储气包,再经plc控制住装置传递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打开气路经过pu管传递给冲孔装置的气缸,然后气缸带动冲头向下快速运动和冲模连接,经0.6秒时间完成一次冲孔任务,再经输送及牵引0.7秒时间,向前输送所需的孔间距,完成再次冲孔任务。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牵引辊将吹塑机所生产的薄膜卷绕成筒后,工作人员将薄膜运输至在薄膜冲孔机上,并采用气缸驱动冲头实现冲孔,由气缸驱动冲头实现往复运动,使得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具有打孔机构的吹塑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打孔机构的吹塑机,包括吹塑机本体,所述吹塑机本体上设置有出料辊,所述吹塑机本体靠近出料辊的一侧设置有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刀辊,所述第一刀辊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刀片,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刀辊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第一刀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第一压辊的轴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吹塑机所生产的薄膜经过出料辊输送至第一刀辊与第一压辊之间,且通过第一刀片能够对薄膜进行打孔,打孔机构的设置,不需要薄膜卷绕成筒后再运输至薄膜打孔机上进行打孔,且在薄膜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打孔,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薄膜移动至第一刀辊与第一压辊之间,第一压辊能够对薄膜起到挤压的作用,便于第一刀片的打孔效果;在第一刀片对薄膜进行打孔时,第一刀片伸入第一凹槽内,能够避免刀片直接接触第一压辊而造成第一刀片受损,且能够避免第一刀片在打孔的过程中对薄膜造成损坏,能够利于第一刀片快速插入并从薄膜中拔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孔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第一刀辊远离出料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刀辊,所述第二刀辊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二刀片,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第二刀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第二压辊的轴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刀辊与第一刀片能够对薄膜上的1、3、7、9…行进行打孔,第二刀辊与第二刀片能够对薄膜上的2、4、6、8…行进行打孔,通过第二刀辊与第二刀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薄膜打孔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刀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压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刀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压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的设置,使得第一刀辊与第一压辊同步转动,从而能够便于薄膜的移动,且在对薄膜进行打孔的过程中使得第一刀片始终与第一凹槽相对应,从而能够避免对第一刀片以及薄膜造成损坏。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的设置,使得第二刀辊与第二压辊同步转动,从而能够便于薄膜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刀辊远离第一主动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二刀辊远离第二主动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出料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链条的设置,使得第一刀辊与第二刀辊同步转动去,且第二链条的设置,使得第一刀辊与出料辊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刀辊、第二刀辊以及出料辊同步转动,且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在对薄膜打孔时对薄膜造成损坏。另一方面,使用同一驱动件对第一刀辊、第二刀辊以及出料辊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减小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刀辊与第二刀辊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轴上下移动的传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轴的设置,经过第一刀片打孔后的薄膜从连接轴上s型进入第二刀辊与第二压辊之间,连接轴上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调节薄膜的张力,能够调节相邻两行的孔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上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架,所述连接轴沿其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传动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支架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支架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避免固定块转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杆,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使得螺杆带动固定块上下移动,且连接轴的两端均设置在固定块上,从而能够带动连接轴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便于连接轴的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固定块沿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供限位块伸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竖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杆,且由于固定块上的滑块滑移设置在滑槽内,使得螺杆带动固定块上下移动,并使得滑块在滑槽内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便于连接轴的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刀片远离第一刀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刀片远离第二刀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锯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对薄膜进行打孔,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孔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刀辊、第一刀片、第一压辊、第一凹槽的设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设置,使得第一刀辊、第二刀辊以及出料辊同步转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打孔时对薄膜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吹塑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吹塑机本体;11、出料辊;2、支撑架;21、传动辊;22、第一刀辊;23、第一刀片;24、第一锯齿;25、第一压辊;26、第一橡胶垫;27、第一凹槽;28、第一主动轮;29、第一从动轮;3、第二刀辊;31、第二刀片;32、第二锯齿;33、第二压辊;34、第二橡胶垫;35、第二凹槽;36、第二主动轮;37、第二从动轮;4、第一链轮;41、第二链轮;42、第三链轮;43、第一链条;44、第二链条;45、电机;5、支架;51、横杆;52、竖杆;53、固定块;54、连接轴;55、螺杆;56、驱动块;57、限位槽;5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打孔机构的吹塑机,包括吹塑机本体1,吹塑机本体1且位于出料端设置有出料辊11(参照图5),吹塑机本体1靠近出料辊11的一侧设置有打孔机构,该打孔机构包括支撑架2,支撑架2上且靠近出料辊11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辊21。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架2上且位于传动辊21(参照图1)远离出料辊11(参照图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刀辊22,第一刀辊22的轴向沿出料辊11的轴向设置,且第一刀辊2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刀片23,且第一刀片23远离第一刀辊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锯齿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刀片23沿第一刀辊22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排,且多排第一刀片23均沿第一刀辊22的轴向均匀分布。支撑架2上且位于第一刀辊2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压辊25,第一压辊25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26,且第一橡胶垫26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与第一刀片23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7,第一凹槽27沿第一压辊25的轴向设置。

参照图6和图7,第一刀辊22沿其轴向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8,且第一压辊2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轮29,且第一主动轮28与第一从动轮29相啮合,使得第一刀辊22与第一压辊25同步转动。

参照图2和图4,支撑架2上且位于第一刀辊22远离出料辊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刀辊3,第二刀辊3的轴向沿第二刀辊3的轴向设置,且第二刀辊3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二刀片31,第二刀片31远离第二刀辊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锯齿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刀片31沿第二刀辊3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排,且多排第二刀片31均沿第二刀辊3的轴向均匀分布。支撑架2上且位于第二刀辊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压辊33,第二压辊33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垫34,且第二橡胶垫34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与第二刀片31相对应的第二凹槽35,第二凹槽35沿第二压辊33的轴向设置。

参照图6和图7,第二刀辊3沿其轴向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主动轮36,且第二压辊3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37,且第二主动轮36与第二从动轮37相啮合,使得第二刀辊3与第二压辊33同步转动。

参照图2和图5,第一刀辊22沿其轴向且远离第一主动轮2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链轮4,第二刀辊3沿其轴向且远离第二主动轮3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链轮41,且出料辊11沿其轴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链轮42,且第三链轮42、第一链轮4以及第二链轮41同向设置。第一链轮4与第二链轮41之间连接有第一链条43,第一链轮4与第三链轮42之间连接有第二链条44。

参照图2和图7,支撑架2上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包括电机45,电机45的输出端与第二刀辊3靠近第二链轮41的一端相连接。启动电机45,电机45带动第二刀辊3转动,在第一链条43以及第二链条44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刀辊22以及出料辊11(参照图5)转动,同时,由于第一主动轮28与第二从动轮37相啮合,使得第一压辊25与第一刀辊22同步转动,由于第二主动轮36与第二从动轮37相啮合,使得第二压辊33与第二刀辊3同步转动,从而能够使得薄膜的传动速度与第一刀片23以及第二刀片31的转动速度相等,能够避免在打孔时对薄膜造成损坏。

参照图7,支撑架2沿第一刀辊22轴向的两端且位于第一刀辊22与第二刀辊3之间设置有支架5,在本实施例中,支架5包括横杆51以及设置在横杆51两端的竖杆52,且两个竖杆52的底端均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且两个竖杆52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块53。两个固定块53呈相向设置的侧壁之间共同连接有连接轴54,且连接轴54的两端均匀对应的固定块5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架5上设置有传动件,具体的,传动件包括螺杆55,螺杆55与横杆51螺纹连接,且螺杆55的底端穿过横杆51与固定块53相连接,螺杆55的顶端穿过横杆51连接有驱动块56。且支架5与固定块53之间设置有限位件。两个竖杆52呈相向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槽57,限位槽5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与对应的限位槽57滑动配合的限位块58,且限位块58与固定块5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时,吹塑机所生产的薄膜经过出料辊11输送至传动辊21,并使得薄膜移动至第一刀辊22与第一压辊25之间,同时,第一刀辊22与第二压辊33在转动时,使得第一刀片23以及第一锯齿24与薄膜相接触对薄膜进行打孔,且第一刀片23与第一凹槽27相对应,能够使得第一刀片23快速插入并从薄膜中拔出。经过第一刀片23打孔后的薄膜经过连接轴54移动至第二刀辊3与第二压辊33之间,并使得第二刀片31与第二锯齿32对薄膜进行打孔。

当需要调节薄膜上第一排孔与第二排孔之间的间距时,可以调节连接轴54的上下位置。当需要增加第一排孔与第二排孔之间的距离时,转动螺杆55,且由于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使得螺杆55带动固定块53以及连接轴54向上移动。并使得滑块在滑槽内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带动连接轴54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排孔与第二排孔之间的距离。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