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3809发布日期:2020-05-20 03:0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汽车功能、空间舒适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内外饰产品的结构设计既要满足多功能需求,又要满足尺寸小的特点以减少占用空间,提高汽车的内部空间使用率;为了控制成本、提高装配和外观质量,设计时大多选择将具有多个功能的紧凑复杂结构集成于同一产品结构上,且通常位于产品的内部,形成注塑成型模具不能正常顺脱的倒扣区域;尤其对于和产品在开模方向形成投影重叠的内部倒扣区域,为了能够脱模,大多采取结构复杂、空间庞大、锁紧困难的单一区域隧道抽芯的结构,且通过油缸控制抽芯运动以达到合模锁紧,但此种锁紧方式稳定性差,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加工周期长、装配不便,模具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在产品尺寸大、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此种方式的模具结构设计复杂、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包括:外滑块、侧向内滑块、滑块压条和滑块波珠,所述外滑块设置于注塑模具后模板上,且可在外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在后模板内部往复滑移,所述外滑块的内侧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压条分别安装于所述滑槽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侧向内滑块的一端设置为倒扣成型结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块压条安装于所述滑槽内,且滑动连接,注塑模具上安装有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在所述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侧向内滑块在所述滑槽内前后滑动,所述外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波珠,所述滑块波珠的头部背向所述滑槽,所述滑块波珠具有弹性作用,所述侧向内滑块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块波珠配合使用的定位孔。

其中,所述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包括:滑块铲基和斜导柱,所述滑块铲基设置于注塑模具前模板上,且所述滑块铲基上安装有所述斜导柱,所述侧向内滑块的底部以及位于所述侧向内滑块底部下方的滑块压条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斜导柱配合使用的第一斜导柱孔和第二斜导柱孔。

其中,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用于对所述侧向内滑块进行滑动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将用于内倒扣脱模的抽芯侧向内滑块安装于外滑块的内侧端滑槽内,开合模过程中,外滑块、侧向内滑块、滑块铲基完全通过机械动作相互配合,开模时,滑块铲基上的斜导柱对侧向内滑块施加向后的作用力使得侧向内滑块快速脱出倒扣,同时,外滑块上的滑块波珠与侧向内滑块上的定位孔配合,将侧向内滑块的滑出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便于合模时斜导柱精确到位,合模时,斜导柱对侧向内滑块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其复位,以实现各结构之间的稳定机械锁紧;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锁紧稳定性高、动作过程简单,可有效简化模具结构、缩小模具空间、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简化制造工序、缩短制造周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中:1-外滑块;2-侧向内滑块;3-滑块压条;4-滑块波珠;5-滑块铲基;6-斜导柱;7-限位块;11-滑槽;21-第一斜导柱孔;22-定位孔;31-第二斜导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包括:外滑块1、侧向内滑块2、滑块压条3和滑块波珠4,本实施例中产品为完全对称结构,采用了结构完全一致、对称设置的两组复合脱模结构,所述外滑块1对称设置于注塑模具后模板上,且可在其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在后模板内部往复滑移,所述外滑块1用作产品结构局部成型、产品局部结构脱模并作为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装配载体,所述外滑块1的内侧端设置有滑槽11,所述侧向内滑块2位于所述滑槽11内,所述滑块压条3为2个,且均为l型结构,通过螺钉分别安装于所述滑槽1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一端设置为倒扣成型结构,另一端为斜面以及与斜面连接的l型块,且所述l型块的上端和下端各带有与所述滑块压条3滑动配合的l型滑台,所述侧向内滑块2通过所述滑块压条3安装于所述滑槽11内,且滑动连接,注塑模具上安装有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在所述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侧向内滑块2在所述滑槽11内前后滑动,所述外滑块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滑块波珠4,所述滑块波珠4的头部背向所述滑槽11,所述滑块波珠4为标准件,其具有弹性作用,不工作时其头部位于所述外滑块1设置的安装孔内,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块波珠4配合使用的定位孔22,当所述侧向内滑块2滑动至其定位孔22对齐所述滑块波珠4时,所述滑块波珠4的头部弹出并插入所述定位孔22内,阻止所述侧向内滑块2由于其惯性作用而继续向后滑动,以实现对其停止位置的精确定位。

优选地,所述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包括滑块铲基5和斜导柱6,所述滑块铲基5通过螺钉安装于注塑模具前模板上,一个所述滑块铲基5与两个所述侧向内滑块2结构搭配使用,所述滑块铲基5上安装有两个所述斜导柱6,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l型块底部以及位于所述侧向内滑块2底部下方的滑块压条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斜导柱6配合使用的第一斜导柱孔21和第二斜导柱孔31。

优选地,所述滑槽1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7,用于对所述侧向内滑块2进行滑动限位,以防止所述滑块波珠4发生失灵的情况。其中,所述侧向内滑块2前后滑动的距离差与合模状态下所述滑块波珠4与定位孔22的水平距离差、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侧端面与所述限位块7侧端面的距离差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模具开模,滑块铲基5上的斜导柱6对侧向内滑块2施加向后的作用力,使得侧向内滑块2向后滑动,快速脱出倒扣,在斜导柱6脱出侧向内滑块2的同时,侧向内滑块2上的定位孔22对齐外滑块1上安装的滑块波珠4,滑块波珠4的头部弹出并插入定位孔22内,侧向内滑块2停止滑动,精确到位,另外,限位块7顶住侧向内滑块2的侧端面,以对其实现进一步滑动限位,完全开模后,外滑块1在外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向后模板外滑动实现脱模,注塑模具顶出机构顶出产品;合模时,外滑块1在外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向后模板内滑动以复位,斜导柱6对侧向内滑块2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其复位,以实现各结构之间的稳定机械锁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滑块(1)、侧向内滑块(2)、滑块压条(3)和滑块波珠(4),所述外滑块(1)设置于注塑模具后模板上,且可在外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在后模板内部往复滑移,所述外滑块(1)的内侧端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块压条(3)分别安装于所述滑槽(1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一端设置为倒扣成型结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块压条(3)安装于所述滑槽(11)内,且滑动连接,注塑模具上安装有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在所述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侧向内滑块(2)在所述滑槽(11)内前后滑动,所述外滑块(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波珠(4),所述滑块波珠(4)的头部背向所述滑槽(11),所述滑块波珠(4)具有弹性作用,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块波珠(4)配合使用的定位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内滑块驱动机构包括:滑块铲基(5)和斜导柱(6),所述滑块铲基(5)设置于注塑模具前模板上,且所述滑块铲基(5)上安装有所述斜导柱(6),所述侧向内滑块(2)的底部以及位于所述侧向内滑块(2)底部下方的滑块压条(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斜导柱(6)配合使用的第一斜导柱孔(21)和第二斜导柱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7),用于对所述侧向内滑块(2)进行滑动限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块带侧向抽芯的复合脱模结构,将用于内倒扣抽芯脱模的侧向内滑块安装于外滑块的内侧端滑槽内,开合模过程中,外滑块、侧向内滑块、滑块铲基完全通过机械动作相互配合,开模时,滑块铲基上的斜导柱对侧向内滑块施加向后的作用力使侧向内滑块快速脱出倒扣,同时,外滑块上的滑块波珠与侧向内滑块上的定位孔配合,精确定位侧向内滑块的滑出位置,便于合模时斜导柱准确到位,合模时,斜导柱对侧向内滑块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使其复位,实现各结构之间的稳定机械锁紧;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锁紧稳定性高、动作过程简单,有效简化模具结构、缩小模具空间、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简化制造工序、缩短制造周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邵月华;杨海天;尹运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