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6662发布日期:2021-01-23 10:5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存胎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胎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轮胎的加工过程中,硫化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在硫化之前,需要将胎胚放置在硫化设备一侧的存胎器上进行存放,然后通过机械手将存胎器上的胎胚抓起放入硫化设备里。
[0003]
目前所使用的存胎器,结构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柱、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铁圈。需要放置胎胚时,将胎胚放置在固定大小的铁圈上,导致现有存胎器所适用的轮胎规格比较单一,在对不同规格的胎胚进行存放时,需要更换存胎器,因此需要准备多种存胎器。在更换存胎器时费时费力,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在机械手抓取胎胚时,因胎胚长时间存放变形,导致抓胎爪片不能全部进入胎胚内壁,无法抓起或漏爪抓起胎胚无法保证水平姿态从而严重影响到轮胎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若干承托板用于顶压胎胚的内壁并将胎胚支撑固定,使胎胚由内向外地受力支撑,既能实现固定存放胎胚的效果,又能撑开胎胚便于机械爪的抓取。同时可通过改变若干连接组件与卡接组件的配合位置去调整各承托板之间的距离,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胎胚,提升了生产效率,且无需制造和存放多种规格的存胎器,有利于降低存胎器制造难度和节约存胎器存放空间。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存胎器,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若干承托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卡接组件;任一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承托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弧形的承托板、与所述承托板连接的调节板和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的铰接块;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卡接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块铰接。
[0007]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0008]
支撑柱固定安装于地面,其顶部的卡接组件用于与若干承托机构中的连接组件配合连接。每一个承托机构中的连接组件均用于与卡接组件卡接。承托组件中,承托板用于伸入胎胚内部顶压胎胚的内壁。为使承托板能够顺利绕过胎侧进入胎胚的内腔中,承托组件通过铰接块与连接组件铰接的方式,使承托板以铰接处为圆心摆动,从而避过胎侧的阻挡进入胎胚的内腔。承托板进入胎胚内腔后,可以通过与承托板连接的调节板对承托板在胎胚内的位置进行控制:由于承托板与调节板的主体部分分别位于铰接块的两侧,利用杠杆原理,以铰接块为支点将调节板向支撑柱的方向推动,可控制承托板向远离支撑柱的方向顶起;即可实现承托板接触并顶压胎胚内壁的效果。同时由于胎胚的胎侧部分经过承托板所在位置后继续向下,胎侧会套在调节板上,使调节板受限,避免承托板松脱。由此实现该存胎器在能够适配多种尺寸胎胚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由内向外的顶撑方式固定胎胚,有
利于胎胚保持原本形态,同时便于后续设备中的机械爪对胎胚进行抓取。避免无法抓起或漏爪抓起胎胚无法保证水平姿态,从而严重影响到轮胎的质量。
[0009]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卡盘、扣合于所述卡盘顶部的固定板和紧固螺栓;所述卡盘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卡接槽,若干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地嵌入若干所述卡接槽中;所述紧固螺栓依次连接固定板和卡盘,用于将固定板锁定。
[0010]
若干连接组件与若干卡接槽一一对应的配合。固定板用于将嵌入卡接槽的连接组件进行固定。
[0011]
卡盘上开设的卡接槽为单侧开口的槽结构或半敞开式的槽结构;卡接槽为单侧开口槽结构时,可以设置于卡盘的顶面或侧壁面。
[0012]
当卡接槽设置在卡盘的顶面时,连接组件的一端插入卡接槽中,通过连接组件以卡接槽为支撑点的摆动实现承托板的位置调节,用于适配于不同尺寸的胎胚。固定板用于顶压连接组件的侧壁将连接组件的位置固定。紧固螺栓用于将固定板进行固定。
[0013]
当卡接槽设置在卡盘的侧壁面时,连接组件的一端插入卡接槽中,通过连接组件在卡接槽中的伸缩滑动实现承托板的位置调节,用于适配于不同尺寸的胎胚。固定板则通过形成与连接组件相抵的边楞实现固定连接组件位置的效果。紧固螺栓用于将固定板进行固定。
[0014]
当卡接槽为半敞开式槽体时,即卡接槽在卡盘的侧壁形成有第一个槽口,同时在卡盘的顶面形成有第二个槽口,两个槽口连通。每一个卡接槽用于固定一个承托机构中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端部嵌入卡接槽中,可以根据所需匹配的胎胚尺寸,调节连接组件嵌入卡接槽内的长度:连接组件嵌入卡接槽内的长度越大,则承托板与支撑柱之间的距离越小,该存胎器适配的胎胚尺寸越小。固定板盖扣于卡盘的顶部,同时盖扣在卡接槽形成于卡盘顶部的第二个槽口上。固定板的底部与连接组件突出于卡接槽的部分相抵。通过紧固螺栓使固定板与卡盘之间锁紧,固定板与卡接槽的内壁则对连接组件施加压力,将连接组件固定。
[0015]
优选的,任一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铰接架,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嵌入所述卡接槽中,另一端与铰接架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架与所述铰接块铰接。
[0016]
通过改变连接板嵌入卡接槽中的长度改变承托板与支撑柱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该存胎器能够根据胎胚的不同尺寸进行调节的目的。同时为给承托组件提供铰接支点,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有铰接架,该铰接架有两部分,分别对称设置于承托组件中铰接块的两侧。为承托组件提供支点的同时,还能够限制承托组件的摆动方向,避免承托板由侧方滑出胎胚内腔。
[0017]
优选的,所述铰接块与所述铰接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铰接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架铰接;所述铰接块、铰接架和弹性件构成三角结构;所述三角结构与所述承托板位于铰接点的同侧。
[0018]
铰接块的主体向调节板侧方凸出,铰接块、铰接架和弹性件构成三角结构。该三角结构与承托板位于铰接点的同侧。调节板向支撑柱所在方向摆动时,承托板在杠杆作用下以铰接处为圆心向远离支撑柱的方向摆动,三角结构中的弹性件受力拉伸。此时承托板顶压于胎胚的内壁。取下胎胚时,三角结构中的弹性件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恢复形态,拉动承托板向支撑柱的方向摆动,调节板则在杠杆作用下以铰接处为圆心向远离支撑柱的方向摆
动。使存胎器复位。若干承托板均与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减小,便于胎胚套设于其上。
[0019]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柱、橡胶柱或伸缩杆中的一种。
[0020]
本方案中优选为弹簧柱,弹簧柱的形变量大,柔韧性好,对于侧向受力具有优秀的抗性,避免折断。且弹簧柱产生的弹性力强大,能够提供承托组件恢复初始状态所需的弹性力。
[0021]
优选的,所有承托板的弧度均相同。
[0022]
若干承托板相互配合顶压于同一胎胚的内壁。各承托板的弧度相同便于胎胚的内壁与各承托板接触时的接触面积相同,在受到各承托板相同的支撑力作用下产生的压强相同,避免因承托板与胎胚内壁的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胎胚受力不均匀,导致的胎胚形变。
[0023]
优选的,所有承托板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圆心重合。
[0024]
若干承托板相互配合顶压于同一胎胚的内壁。由于胎胚在水平面的正投影为圆环,为使各承托板能够更紧密地贴合胎胚的内壁,在上述方案各承托板弧度相同的基础上,使各承托板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圆心重合。即各承托板在水平面的正投影为同一圆上的圆弧。
[0025]
优选的,任一所述承托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圆角曲面或倒角平面。
[0026]
由于承托板需绕过胎胚的胎侧部分,进入胎胚的内腔中。将承托板的顶部和底部等易与胎胚接触的棱角进行圆角处理或倒角处理,使得承托板更加圆滑,可以避免在存胎过程中刮伤胎胚,也可以避免承托板在于胎胚的接触过程中棱角刺入胎胚造成的动作阻滞。
[0027]
优选的,任一所述承托板的断截面为弧形。
[0028]
该种承托板与胎胚的接触面为光滑曲面,能够使胎胚的内壁在该接触面内的受力更为均匀,同时能够避免承托板边缘的棱结构划伤胎胚。
[0029]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与弯折部首尾连接且形成有弯折角,所述弯折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承托板固定连接并朝向远离支撑柱的方向弯折;所述主体部与铰接块固定连接。
[0030]
将调节板按照杠杆的力臂结构划分为主体部和弯折部,二者首尾相接且形成弯折角。弯折角为弯折部与主体部的延长平面之间的夹角。弯折角度介于0
°-
90
°
之间。弯折部朝向远离支撑柱的方向弯折可使承托板的初始位置更靠近胎胚的内壁,使主体部摆动更小的幅度即可令承托板与胎胚的内壁相接触。同时可避免因胎胚的胎侧过长而导致承托板无法与胎胚的内壁接触的情况发生。该调节板结构通过杠杆原理解释为:以铰接块与铰接架的铰接处为支点,承托板固定于一侧的弯折的力臂上,使得另一侧的力臂摆动更小的幅度即令承托板翘起并顶压于胎胚的内壁。通过胎胚的胎侧与调节板的主体部相抵,同时胎胚的内壁与承托板相抵,使承托组件与胎胚均达到受力平衡状态。实现胎胚稳定地固定在存胎器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存胎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存胎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承托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卡接槽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卡接槽与连接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卡接槽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卡接槽与连接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3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卡接槽与连接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例:
[0041]
1支撑架;2承托机构;3胎胚;
[0042]
11支撑柱;12卡接组件;
[0043]
21承托组件;22连接组件;
[0044]
31内壁;32胎侧;33内腔;
[0045]
121卡盘;122固定板;123紧固螺栓;124卡接槽;
[0046]
211承托板;212调节板;213铰接块;214圆角曲面;
[0047]
221连接板;222铰接架;223弹性件;
[0048]
2121主体部;2122弯折部;
[0049]
α弯折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51]
请参阅图1-图9。
[0052]
实施例1:
[0053]
如图1-3所示,一种存胎器,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的若干承托机构2;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柱11、设置于所述支撑柱11顶端的卡接组件12;任一所述承托机构2包括承托组件21和连接组件22;所述承托组件21包括弧形的承托板211、与所述承托板211连接的调节板212和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的铰接块213;所述连接组件22的一端与卡接组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块213铰接。
[0054]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0055]
支撑柱11固定安装于地面,其顶部的卡接组件12用于与若干承托机构2中的连接组件22配合连接。每一个承托机构2中的连接组件22均用于与卡接组件12卡接。承托组件21中,承托板211用于伸入胎胚3内部顶压胎胚3的内壁31。为使承托板211能够顺利绕过胎侧32进入胎胚3的内腔33中,承托组件21通过铰接块213与连接组件22铰接的方式,使承托板211以铰接处为圆心摆动,从而避过胎侧32的阻挡进入胎胚3的内腔33。承托板211进入胎胚3的内腔33后,可以通过与承托板211连接的调节板212对承托板211在胎胚3内的位置进行控制:由于承托板211与调节板212的主体部分分别位于铰接块213的两侧,利用杠杆原理,以铰接块213为支点将调节板212向支撑柱11的方向推动,可控制承托板211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顶起;即可实现承托板211接触并顶压胎胚3的内壁31的效果。同时由于胎胚3的胎
侧32部分经过承托板211所在位置后继续向下,胎侧32会套在调节板212上,使调节板212受限,避免承托板211松脱。由此实现该存胎器在能够适配多种尺寸胎胚3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由内向外的顶撑方式固定胎胚3,有利于胎胚3保持原本形态,同时便于后续设备中的机械爪对胎胚3进行抓取。避免无法抓起或漏爪抓起胎胚无法保证水平姿态,从而严重影响到轮胎的质量。
[0056]
基于上述方案,为实现连接组件22与卡接组件12配合达到调节承托板211位置的效果,如图4-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组件12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柱11顶端的卡盘121、扣合于所述卡盘121顶部的固定板122和紧固螺栓123;所述卡盘121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卡接槽124,若干所述连接组件22一一对应地嵌入若干所述卡接槽124中;所述紧固螺栓123依次连接固定板122和卡盘121,用于将固定板122锁定。若干连接组件22与若干卡接槽124一一对应的配合。固定板122用于将嵌入卡接槽124的连接组件22进行固定。
[0057]
卡盘121上开设的卡接槽124为单侧开口的槽结构或半敞开式的槽结构;卡接槽124为单侧开口槽结构时,可以设置于卡盘121的顶面或侧壁面,如图6或图8所示。
[0058]
如图6和图7所示,当卡接槽124设置在卡盘121的顶面时,连接组件22的一端插入卡接槽124中,连接组件22以其与卡接槽124的结合部为支撑点进行摆动,实现调节承托板211与支撑柱11之间距离的效果。固定板122用于顶压连接组件22的侧壁将连接组件22的位置固定。紧固螺栓123用于将固定板122进行固定。
[0059]
如图8和图9所示,当卡接槽124设置在卡盘121的侧壁面时,连接组件22的一端插入卡接槽124中,连接组件22在卡接槽124中的伸缩滑动,改变连接组件22嵌入卡接槽124中的长度,实现调节承托板211与支撑柱11之间距离的效果。固定板122通过与连接组件22的侧壁相抵实现固定连接组件22位置的效果。紧固螺栓123用于将固定板122进行固定。
[0060]
如图4和图5所示,当卡接槽124为半敞开式槽体时,即卡接槽124在卡盘121的侧壁形成有第一个槽口,同时在卡盘121的顶面形成有第二个槽口,两个槽口连通。每一个卡接槽124用于固定一个承托机构2中的连接组件22。连接组件22的端部嵌入卡接槽124中,可以根据所需匹配的胎胚3尺寸,调节连接组件22嵌入卡接槽124内的长度:连接组件22嵌入卡接槽124内的长度越大,则承托板211与支撑柱11之间的距离越小,该存胎器适配的胎胚3尺寸越小。固定板122盖扣于卡盘121的顶部,同时盖扣在卡接槽124形成于卡盘121顶部的第二个槽口上。固定板122的底部与连接组件22凸出于卡接槽124的侧壁相抵。通过紧固螺栓123使固定板122与卡盘1221之间锁紧,固定板122与卡接槽124的内壁则对连接组件22施加压力,将连接组件22固定。
[0061]
基于上述方案,为避免承托板211由侧方滑出胎胚3的内腔33,同时提供给承托组件21铰接的支点,在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连接组件22包括连接板221和铰接架222,所述连接板221的一端嵌入所述卡接槽124中,另一端与铰接架222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架222与所述铰接块213铰接。通过改变连接板221嵌入卡接槽中的位置改变承托板211与支撑柱1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该存胎器能够根据胎胚3的不同尺寸进行调节的目的。同时为给承托组件21提供铰接支点,连接板221的另一端固定有铰接架222,该铰接架222有两部分,分别对称设置于承托组件21中铰接块213的两侧。为承托组件21提供支点的同时,还能够限制承托组件21的摆动方向,避免承托板211由侧方滑出胎胚3的内腔33。
[0062]
基于上述方案,为使套设胎胚3状态下的承托组件21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保持稳定,
同时在取下胎胚3时,承托组件21能够自动复位,以便于下一次套设胎胚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块213与所述铰接架222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223;所述弹性件223一端与所述铰接块21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架222铰接;所述铰接块213、铰接架222和弹性件223构成三角结构;所述三角结构与所述承托板211位于铰接点的同侧。调节板212向支撑柱11所在方向摆动时,承托板211在杠杆作用下以铰接块213与铰接架222的铰接处为圆心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摆动,三角结构中的弹性件223受力拉伸。此时承托板211顶压于胎胚3的内壁31。取下胎胚3时,三角结构中的弹性件223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恢复形态,拉动承托板211向支撑柱11的方向摆动,调节板212则在杠杆作用下以铰接块213与铰接架222的铰接处为圆心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摆动。使存胎器复位,便于胎胚3套设于其上。
[0063]
基于上述方案,为实现承托组件21的复位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3包括弹簧柱、橡胶柱或伸缩杆中的一种。本方案中优选为弹簧柱,弹簧柱的形变量大,柔韧性好,对于侧向受力具有优秀的抗性,避免折断。且弹簧柱产生的弹性力强大,能够提供承托组件21恢复初始状态所需的弹性力。
[0064]
基于上述方案,为避免因承托板211与胎胚3的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胎胚3受力不均匀导致胎胚3变形,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承托板211相互配合顶压于同一胎胚3的内壁31。各承托板211的弧度相同便于胎胚3的内壁31与各承托板211接触时的接触面积相同,在受到各承托板211相同的支撑力作用下产生的压强相同,避免因承托板211与胎胚3的内壁31的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胎胚3受力不均匀,导致的胎胚3形变。
[0065]
基于上述方案,为使各承托板211能够组成适配于胎胚3的内壁31的圆环状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有承托板211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圆心重合。若干承托板211相互配合顶压于同一胎胚3的内壁31,在上述实施例各承托板211弧度相同的基础上,使各承托板211在水平面的正投影圆心重合。即各承托板在水平面的正投影为同一圆上的圆弧。使各承托板211合围组成与胎胚3形状相似的圆环状结构,能够更紧密地贴合胎胚3的内壁31。
[0066]
基于上述方案,为避免承托板211与胎胚3的接触部位对胎胚3造成损伤,在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承托板211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圆角曲面214或倒角平面。由于承托板211需绕过胎胚3的胎侧32部分,进入胎胚3的内腔33中。将承托板211的顶部和底部等易与胎胚接触的棱角进行圆角处理或倒角处理,使得承托板211更加圆滑,可以避免在存胎过程中刮伤胎胚3,也可以避免承托板211在于胎胚3的接触过程中棱角刺入胎胚造成的动作阻滞。
[0067]
优选的,任一所述承托板的断截面为弧形。
[0068]
该种承托板与胎胚的接触面为光滑曲面,能够使胎胚的内壁在该接触面内的受力更为均匀,同时能够避免承托板边缘的棱结构划伤胎胚。
[0069]
基于上述方案,为减少承托板211与胎胚3接触所需摆动的幅度,提升存胎器的工作效率,并实现胎胚3稳定地固定在存胎器上的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212包括主体部2121和弯折部2122;所述主体部2121与弯折部2122首尾连接且形成有弯折角α,所述弯折角α大于0
°
且小于90
°
;所述弯折部2122与所述承托板211固定连接并朝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弯折;所述主体部2121与铰接块213固定连接。将调节板212按照杠杆的力臂结构划分为主体部2121和弯折部2122,二者首尾相接且形成弯折角α。弯折角α为弯折部2122与主体部2121的延长平面之间的夹角。弯折角度介于0
°-
90
°
之间。弯折部2122朝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弯折可使承托板211的初始位置更靠近胎胚3的内壁31,使主体部2121摆动更小的
幅度即可令承托板211与胎胚3的内壁31相接触。同时可避免因胎胚3的胎侧32过长而导致承托板211无法与胎胚3的内壁31接触的情况发生。该调节板212结构通过杠杆原理解释为:以铰接块213与铰接架222的铰接处为支点,承托板211固定于一侧的弯折的力臂上,使得另一侧的力臂摆动更小的幅度即令承托板211翘起并顶压于胎胚3的内壁31。通过胎胚3的胎侧32与调节板212的主体部2121相抵,同时胎胚3的内壁31与承托板211相抵,使承托组件21与胎胚3均达到受力平衡状态。实现胎胚3稳定地固定在存胎器上的效果。
[0070]
值得一提的是,铰接块213还具有限位的作用。当调节板212的主体部2121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摆动幅度过大时,铰接块213与连接板221相抵限制调节板212的位移,避免因各承托板211距离支撑柱11过近而导致互相碰撞;或避免承托板211与连接板221直接发生碰撞。
[0071]
实施例2:
[007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如下改进:
[0073]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存胎器,包括设置于地面的支撑柱11、安装于支撑柱11顶端的卡接组件12、与卡接组件12可拆卸连接的四个连接组件22、与四个连接组件22一一对应地铰接的四个承托组件21。
[0074]
其中,卡接组件12包括与支撑柱11固定连接的卡盘121、均匀开设于卡盘121上的四个半敞开式卡接槽124、扣合于卡盘121顶部的固定板122和用于锁止固定板122的紧固螺栓123。
[0075]
四个连接组件分别与四个半敞开式卡接槽124一一对应,每个连接组件22包括内嵌于对应的卡接槽124中的连接板221、固定于连接板221并用于铰接承托组件21的铰接架222。
[0076]
每个承托组件21包括与对应的连接组件的铰接架222铰接的铰接块213、与铰接块213固定连接的调节板212和固定于调节板212端部并用于支撑胎胚3的内壁31的承托板211。
[0077]
四个承托板211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圆心、同弧度的弧形,且每个承托板211的断截面均为弧形。
[0078]
四个承托板21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圆角处理形成圆角曲面214。
[0079]
每个调节板212包括主体部2121和弯折部2122;弯折部2122与主体部2121的延长平面之间形成弯折角α,弯折角α介于0
°-
90
°
之间,弯折部2122朝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弯折。弯折部2122的端部与承托板211固定连接。主体部2121与铰接块213固定连接。
[0080]
在铰接块213与铰接架222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柱;弹簧柱、铰接块213和铰接架222构成三角结构,弹簧柱分别与铰接块213的铰接处、弹簧柱与铰接架222的铰接处、以及铰接块213与铰接架222的铰接处分别为三角结构的三个顶点。通过弹簧柱的伸长或收缩可改变三角结构的形状。
[0081]
基于上述方案,在使用该存胎器时,胎胚3自上至下地套设在由四个承托板211组成的圆环状支撑结构上实现存胎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82]
存胎时,四个承托组件21整体处于初始状态,四个调节板212的主体部2121的底端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倾斜。四个承托板211靠近支撑柱11静止。将胎胚3套设于四个承托板211上,使四个承托板211绕过胎胚3的胎侧32进入胎胚3的内腔33中。此时胎胚3的胎侧32
与四个调节板212的板面相抵。按压四个调节板212的主体部2121的底端,使调节板212以铰接块213与铰接架222的铰接处为支点,其底端朝向支撑柱11的方向摆动,四个承托板211在四个调节板212的弯折部2122的杠杆作用下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顶出,直至四个承托板211的圆弧表面均与胎胚3的内壁31相抵。再次调整胎胚3的位置,使胎胚3与四个承托板211构成的圆环同圆心配合,并使胎胚3的胎侧32套压在调节板212的板面上。通过胎胚3的胎侧32套压调节板212,同时胎胚3的内壁31挤压承托板211,使承托组件21与胎胚3的配合处于移动受限的平衡状态,实现胎胚3的存储功能。同时能够撑开胎胚供机械爪抓取胎胚。
[0083]
取胎时,将四个调节板212的底端向远离支撑柱11的方向摆动,由于四个调节板212的摆动,使得相邻两调节板212的主体部2121之间的距离增加,使得胎胚3的胎侧32无法继续套压在调节板212上,并沿着调节板212的板面向上滑动。与此同时,四个调节板212的运动使四个承托板211在杠杆作用下向支撑柱11所在的位置靠拢。直至四个承托板211均能够绕过胎胚3的胎侧32从胎胚3的内腔33中移出。实现胎胚3与存胎器的解锁分离。
[0084]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即可,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
[0085]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