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2076发布日期:2021-01-01 13:2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e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pe保护膜,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pe保护膜以特殊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基材,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pe保护膜最大的优点是被保护的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腐蚀,划伤,保护原有的光洁亮泽的表面,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随着pe膜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产品的特殊性能需要包装物必须具备特定的性能,以保证产品质量。传统的pe膜大多仅能起到物理防护作用,但是对于防油,防腐,防霉,防静电,耐高低温等情况防护效果不明显,而且传统的pe膜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被包装产品各项性能,分析辅助材料与聚乙烯材料相融性,并选用合适激发材料,使pe膜具备防油,防腐,防霉,防静电,耐高低温,可快速降解等功能,并创新研发同时具备上述多功能融合pe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e膜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以及对于防油,防腐,防霉,防静电,耐高低温等情况防护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方法,功能型pe膜包括防油pe膜、抗静电pe膜、可降解pe膜和阻燃耐高温pe膜。

所述防油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抗静电剂0.5-1。

所述抗静电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抗静电剂0.5-1。

所述可降解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羟丙基淀粉10-15,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5,甘油增塑剂1-5。

所述阻燃耐高温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5-20,共聚丙烯1-5,高聚酯环保树脂1-5,抗氧剂0.1-1。

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所述混合上料混合搅拌时间为10-15min,控制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

所述塑化温度为600-800℃,时间为2-3小时。

所述风环冷却时间为2-3小时。

一种功能型pe膜的制备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传送带和挡臂,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通支撑座并与传送带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支撑座置于支撑架下端。

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贯穿滑块并与滑块螺纹配合。

所述滑块上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丝杠和丝杠防护壳,所述第二丝杠置于丝杠防护壳内,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通基座并与第二丝杠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丝杠贯穿连杆并与连杆螺纹配合,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设有切割刀,所述连杆上设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连通连杆并与切割刀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座的两端设有废料回收槽。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

所述支撑座内设有第二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工艺精简,生产效率快,减少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防护特性的pe膜,应用范围广,防护具有针对性;

3、本实用新型采用切边回收装置,对生产出的pe膜切边后,将其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回收装置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回收装置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防油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聚丙烯5-10,自由基引发剂0.01-0.1。

实施例1

防油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低密度聚乙烯30、茂金属聚乙烯5、聚丙烯5、自由基引发剂0.01。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0min,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600℃,加热时间为3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2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实施例2

防油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5、低密度聚乙烯35、茂金属聚乙烯10、聚丙烯10、自由基引发剂0.1。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5min,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800℃,加热时间为2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3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本实用新型抗静电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抗静电剂0.5-1。

实施例3

抗静电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低密度聚乙烯30、茂金属聚乙烯5、抗静电剂0.5。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0min,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600℃,加热时间为3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2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实施例4

抗静电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5、低密度聚乙烯35、茂金属聚乙烯10、抗静电剂1。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5min,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800℃,加热时间为2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3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本实用新型可降解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羟丙基淀粉10-15,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5,甘油增塑剂1-5。

实施例5

可降解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低密度聚乙烯30、茂金属聚乙烯5、羟丙基淀粉10、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甘油增塑剂1。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0min,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600℃,加热时间为3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2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实施例6

可降解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5、低密度聚乙烯35、茂金属聚乙烯10、羟丙基淀粉15,乙烯丙烯酸共聚物5,甘油增塑剂5。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5min,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800℃,加热时间为2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3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本实用新型阻燃耐高温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65、低密度聚乙烯30-35、茂金属聚乙烯5-10、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5-20,共聚丙烯1-5,高聚酯环保树脂1-5,抗氧剂0.1-1。

实施例7

阻燃耐高温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0、低密度聚乙烯30、茂金属聚乙烯5、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5,共聚丙烯1,高聚酯环保树脂1,抗氧剂0.1。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0min,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600℃,加热时间为3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2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实施例8

阻燃耐高温pe膜,包括下列原料组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5、低密度聚乙烯35、茂金属聚乙烯10、乙烯丙烯酸共聚物20,共聚丙烯5,高聚酯环保树脂5,抗氧剂1。

s1、原材料准备:按配方比称取所有原料;

s2、混合上料:将上述所有原料通过料斗上料后混合搅拌15min,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钟;

s3、塑化:待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转移并进行加热塑化,控制加热温度为800℃,加热时间为2小时;

s4、挤出:待塑化完成之后将其挤出;

s5、过滤杂质:将其进行过滤,把杂质滤除;

s6、吹胀牵引:吹膜机压缩空气吹胀,使其成为泡管法薄膜;

s7、风环冷却:通过风环进行吹风冷却,控制冷却时间为3小时;

s8、电晕处理:施加高频、高压电,使其产生高频、高压放电,增加表面粗糙度、表面积和表面能;

s9、切边回收:将生产好的pe膜侧边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和回收;

s10、成品收卷:将其收卷存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边回收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设有传送带2和挡臂3,所述传送带2上放置有堆叠的pe膜4,所述支撑座1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连通支撑座1并与传送带2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座1的两侧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7。所述支撑座1的两端设有废料回收槽8。所述支撑座1置于支撑架9下端,所述支撑架9上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有第一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10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11。

如图2所示,所述滑槽6内设有第一丝杠12,所述第一丝杠12贯穿滑块13并与滑块13螺纹配合。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滑块13上设有基座14,所述基座14上设有第二丝杠17和丝杠防护壳16,所述第二丝杠17置于丝杠防护壳16内,所述基座14的一端设有第三电机15,所述第三电机15的输出端连通基座14并与第二丝杠1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17贯穿连杆20并与连杆20螺纹配合,所述连杆20的一端固定设有切割刀19,所述连杆20上设有第四电机18,所述第四电机18的输出端连通连杆20并与切割刀19传动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座1内设有第二气缸21。

使用时,先将pe膜4堆叠放置在传送带2上,然后启动第一电机5,控制传送带2转动,进而将pe膜4传送,当pe膜4置于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21之间时,关闭第一电机5。然后控制第二气缸21的输出端伸出,将pe膜4抬升脱离传送带2并使得pe膜4与挡臂3下端紧密贴合。然后控制第一气缸10的输出端伸出,将pe膜4夹紧固定。然后启动第二电机7和第三电机15,使得第一丝杠12和第二丝杠17转动,进而使得滑块13沿滑槽6移动,切割刀19沿丝杠防护壳16向下运动。当切割刀19与pe膜4侧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启动第四电机18,控制切割刀19转动,关闭第三电机15。当切割刀19与pe膜4侧端接触时,切边开始,切除的废料则自动掉落至挡臂3上。待切边完成后,关闭第四电机18和第二电机7,反转第三电机15,使得切割刀19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控制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21的输出端缩回,使得pe膜4落至传送带2上,然后启动第一电机5,将pe膜4传送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