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3656发布日期:2021-04-02 09:1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管道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塑胶制品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公告号为cn2034384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等径三通管件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型芯和型腔,所述的型腔内固定设置定模芯,型芯左、右两侧设置与其活动连接的滑块i和滑块ii,滑块i的右端和滑块ii的左端分别连接模芯ii和模芯i,所述的定模芯底部均设置为斜形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的模芯i上设置与右端面相匹配的模芯倒角i,所述的模芯ii上设置与左端面相匹配的模芯倒角ii。

上述等径三通管件注塑成型模具使用时,注塑结束后,先取下型芯,再依次取出滑块i和滑块ii,模芯i和模芯ii随着滑块i和滑块ii一起取出,再将注塑后的产品往下取出即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注塑结束后,注塑产品不便于从模芯i和模芯ii上取出,降低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进注塑件取出,通过调节推杆,能够将型腔内的注塑件同步取出,便于注塑件出料,提高注塑件的加工效率,缩短注塑件的加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下模板一侧开设有上嵌孔,所述下模板靠近所述上模板一侧开设有下嵌孔,所述上嵌孔正对下嵌孔设置,所述上嵌孔内安装有凸模,所述下嵌孔中安装有凹模,所述凸模与凹模共同形成至少四组型腔,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型腔连通的浇口组件,所述凸模与凹模上共同设置有型芯组件,所述型芯组件与型腔对应设置,穿过所述凹模板设置有能够对注塑件抵推的至少四组推杆,所述推杆伸入所述型腔一端与所述型腔的腔壁平齐,全部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型腔一端共同连接有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三通管进行注塑时,通过浇口组件将注塑液注入型腔内,在型芯组件与型腔的共同作用下对注塑液进行冷却成型,注塑件冷却成型后,分离凸模、凹模和型芯组件,然后推动推板,推板带动推杆运动,推杆将型腔中的注塑件推出,取出注塑件;设计的三通管注塑模具,通过调节推杆,能够将型腔内的注塑件同步取出,便于注塑件出料,提高注塑件的加工效率,缩短注塑件的加工周期。

优选的,所述型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凸模上且伸入所述型腔的上型芯,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一侧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上嵌孔和下嵌孔连通,所述滑移槽内安装有能够沿所述滑移槽滑移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靠近所述型腔一侧设置有侧型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塑液在型腔内冷却后,调节滑移块,滑移块带动侧型芯运动,运动至侧型芯与注塑件分离,然后调节上模板,上模板带动上型芯运动,运动至上型芯与注塑件分离,然后通过推杆取出注塑件;设计的型芯组件,便于对的三通管进行成型,同时,便于注塑件取出。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上模板一侧开设有嵌合孔,所述推板嵌合在所述嵌合孔内且所述推板能够沿所述嵌合孔滑移,所述嵌合孔的孔口处设置有能够与推板抵接的收口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嵌合孔,能够对推板在嵌合孔内运动,且使推板与收口凸棱抵接时,推杆与型腔腔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推板上设置有固定全部所述推杆的推杆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推杆固定板,能够对推杆进行固定,便于推板带动推杆固定板运动,进而使推杆同步运动。

优选的,所述推杆上套设有使所述推板趋于与收口凸棱抵接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弹簧,便于使推板与收口凸棱抵接,进而使推杆常态与型腔腔壁平齐,保证注塑件的成型精度。

优选的,所述浇口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上模板上的浇口,所述浇口处设置有浇口套,所述上模板与凸模上开设有与所述浇口连通的浇道,所述浇道远离浇口一端设置有至少四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与型腔连通且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注塑液注入浇口套内,注塑液沿浇道流入分流道内,然后沿分流道流入型腔内,实现注塑液进入型腔;设计的浇口组件,便于向型腔中注入注塑液。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上安装有至少两组导柱,所述上模板上安装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导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导柱与导套,便于上模板与下模板沿导柱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使上模板与下模板准确对接,提高注塑件的加工精度。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底壁上安装有至少四组支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支撑座,便于对推板施力,进而调节推杆运动,实现注塑件的脱模。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通过调节推杆,能够将型腔内的注塑件同步取出,便于注塑件出料,提高注塑件的加工效率,缩短注塑件的加工周期;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设计的嵌合孔,能够对推板在嵌合孔内运动,且使推板与收口凸棱抵接时,推杆与型腔腔壁平齐;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设计的弹簧,便于使推板与收口凸棱抵接,进而使推杆常态与型腔腔壁平齐,保证注塑件的成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三通管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三通管注塑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三通管注塑模具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座;2、下模板;21、下嵌孔;22、凹模;3、上模板;31、上嵌孔;32、凸模;4、浇口组件;41、浇口;42、浇口套;43、浇道;44、分流道;5、导套;51、导柱;6、推杆;61、嵌合孔;62、推杆固定板;63、推板;64、收口凸棱;65、弹簧;7、滑移槽;71、滑移块;8、型腔;9、型芯组件;91、上型芯;92、侧型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3、下模板2以及浇口组件4,下模板2底壁上安装有四组支撑座1,且下模板2上安装有四组导柱51,上模板3上安装有与导柱51配合的导套5,参照图3,上模板3靠近下模板2一侧开设有上嵌孔31,下模板2靠近上模板3一侧开设有下嵌孔21,上嵌孔31正对下嵌孔21设置,上嵌孔31内安装有凸模32,下嵌孔21中安装有凹模22,参照图4,凸模32与凹模22共同形成四组与浇口组件4连通的型腔8,凸模32与凹模22上共同设置有型芯组件9,型芯组件9与型腔8对应设置。

参照图2和图3,穿过凹模22板设置有能够对注塑件抵推的四组推杆6,推杆6伸入型腔8一端与型腔8的腔壁平齐,四组推杆6远离型腔8一端固定连接于推杆固定板62上,推杆固定板62远离推杆6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板63,下模板2远离上模板3一侧开设有嵌合孔61,推板63和推杆固定板62均嵌合在嵌合孔61内,且推板63和推杆固定板62能够沿嵌合孔61滑移,嵌合孔61的孔口处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推板63抵接的收口凸棱64,推杆6上套设有使推板63趋于与收口凸棱64抵接的弹簧65,弹簧65一端与下模板2连接,另一端与推杆固定板62连接。

参照图4,型芯组件9包括位于凸模32上且伸入型腔8的上型芯91,上模板3与下模板2一侧开设有滑移槽7,滑移槽7与上嵌孔31和下嵌孔21连通,滑移槽7内安装有能够沿滑移槽7滑移的滑移块71,滑移块71靠近型腔8一侧固定连接有侧型芯92。

参照图3和图4,浇口组件4包括位于上模板3上的浇口41,浇口41处安装有浇口套42,上模板3与凸模32上开设有与浇口41连通的浇道43,浇道43远离浇口41一端设置有四组分流道44,分流道44与型腔8连通且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三通管注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对三通管进行注塑时,将注塑液注入浇口套42内,注塑液沿浇道43流入分流道44内,然后沿分流道44流入型腔8内,实现注塑液进入型腔8,在上型芯91、侧型芯92与型腔8的共同作用下对注塑液进行冷却成型,当注塑液在型腔8内冷却后,调节滑移块71,滑移块71带动侧型芯92运动,运动至侧型芯92与注塑件分离,然后调节上模板3,上模板3带动上型芯91运动,运动至上型芯91与注塑件分离,推动推板63,推板63带动推杆6运动,推杆6将型腔8中的注塑件推出,取出注塑件。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