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9903发布日期:2021-06-08 17:3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3.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很复杂,变化很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很高的部分。
4.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
5.公开号为cn109016365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脱废料的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机领域,包括前底板以及前模架,前模架靠近前底板的一侧开设有浇道槽,浇道槽内开设有多个分浇口,前底板靠近前模架的一侧连接有滑柱,前模架内开设有空腔,滑柱插设于空腔内,空腔内转动连接有摆杆,摆杆上开设有条形槽,滑柱固定连接有插设于条形槽内的短柱,摆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块,空腔内滑移连接有分切板,分切板对应分浇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环形刀,分切板的上端抵接于弧形块,空腔内还滑移连接有推杆,推杆一端能够延伸至浇道槽内,推杆的另一端抵接于弧形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浇道内的废料清除较为麻烦的问题,能够自动完成注塑模具浇道内的废料的脱落。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6.1.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可靠性较低,使用寿命受限;
7.2.现有技术注塑精度较低,加工效率低,同时不便拆卸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密注塑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可靠性较低,使用寿命受限,以及现有技术注塑精度较低,加工效率低,同时不便拆卸和检修等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精密注塑模具,包括动力升降系统、供给系统和压铸系统,所述动力升降系统和供给系统均安装于所述压铸系统上端,所述动力升降系统与所述供给系统活动连接;
11.所述压铸系统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座、定模、液压油缸、第二固定座、伸缩杆和动模,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两端,所述定模通过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液压油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伸缩杆一端在所述
液压油缸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动模连接,所述定模、动模和伸缩杆位于同一直线上。
12.更换模具时,所述动力升降系统带动所述供给系统向上移动,使所述供给系统远离所述压铸系统;注塑时,所述动力升降系统带动所述供给系统向下移动,使所述供给系统与所述压铸系统连接。所述液压油缸带动所述伸缩杆运动,所述伸缩杆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接触,所述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模腔,模腔位置由所述伸缩杆伸长距离和伸长方向确定,伸长距离由液压油缸控制,其精度高,且伸长方向固定;所述所述供给系统向所述模腔内注塑原料,实现注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并且注塑的模具精度高,注塑效率高,便于拆卸和检修。
13.进一步,所述动力升降系统包括电机、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链条、安装座、连接块、滑轨和滑块,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一侧,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在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通过所述链条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链条上,且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另一侧,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14.所述电机为所述滑块运动提供动力,该动力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出,通过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带动链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方向上下运动,以实现供给系统与所述压铸系统连接和分离。本系统稳定可靠,移动精度通过所述电机控制,移动精度高,可调节性强。
15.进一步,所述供给系统包括注塑喷嘴、安装板、两个滑套、两根支撑杆和第三连接板,两根所述支撑杆竖直放置且下端分别固定于底座两侧,两根所述支撑杆上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注塑喷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安装板两侧开有两个第一贯通孔,两个所述滑套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贯通孔内,两根所述支撑杆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滑套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
16.注塑原料运输到所述塑喷嘴处,通过所述塑喷嘴将注塑原料注入到模腔中;滑块带动安装板沿滑轨方向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塑喷嘴上下运动,实现所述塑喷嘴与所述压铸系统连接和分离,两根所述支撑杆能够提高安装板的运动精度,从而提高注塑精度,两个所述滑套能够减少两根所述支撑杆与安装板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17.进一步,所述动力升降系统还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安装在安装座上,且链条依次与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张紧轮活动连接。
18.增加所述张紧轮能够单向弯曲链条,调整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中心距以及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包角,提高链条与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接触面积,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9.进一步,所述压铸系统还包括两根滑杆,两根所述滑杆均与伸缩杆平行,且两根所述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上开有两个第二贯通孔,两根所述滑杆分别穿个两个第二贯通孔与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
20.两根所述滑杆能够提高动模的运动精度,从而提高注塑精度,同时能够减少两根所述滑杆与第二固定座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21.进一步,所述压铸系统还包括数个脚架,数个所述脚架均安装于底座下方。
22.增加数个所述脚架能够提高本装置的工作地点适应性,扩大安装使用范围,增加实用性和适应性。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并且注塑的模具精度高,注塑效率高,便于拆卸和检修。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密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一);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密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二);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密注塑模具实施例中动力升降系统和供给系统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29.动力升降系统1、电机101、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第二从动轮104、张紧轮105、链条106、安装座107、连接块108、滑轨109、滑块110、供给系统2、注塑喷嘴21、安装板22、滑套23、支撑杆24、第三连接板25、压铸系统3、底座301、第一固定座302、第一连接板303、定模304、液压油缸305、第二固定座306、伸缩杆307、第二连接板308、动模309、滑杆310、脚架311。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

3所示,一种精密注塑模具,包括动力升降系统1、供给系统2和压铸系统3,动力升降系统1和供给系统2均安装于压铸系统3上端,动力升降系统1与供给系统2活动连接;
33.压铸系统3包括底座301、第一固定座302、定模304、液压油缸305、第二固定座306、伸缩杆307和动模309,第一固定座302和第二固定座306分别安装于底座301两端,定模304通过第一连接板303安装在第一固定座302上,液压油缸305安装于第二固定座306上,伸缩杆307一端在液压油缸305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伸缩杆307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308与动模309连接,定模304、动模309和伸缩杆307位于同一直线上。
34.更换模具时,动力升降系统1带动供给系统2向上移动,使供给系统2远离压铸系统3;注塑时,动力升降系统1带动供给系统2向下移动,使供给系统2与压铸系统3连接。液压油缸305带动伸缩杆307运动,伸缩杆307推动动模309与定模304接触,动模309和定模304之间形成模腔,模腔位置由伸缩杆307伸长距离和伸长方向确定,伸长距离由液压油缸305控制,其精度高,且伸长方向固定;供给系统2向模腔内注塑原料,实现注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并且注塑的模具精度高,注塑效率高,便于拆卸和检修。
35.作为优选方案,动力升降系统1包括电机101、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第二从
动轮104、链条106、安装座107、连接块108、滑轨109和滑块110,电机101安装于安装座107一侧,主动轮102安装在电机101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均安装在安装座107上,且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通过链条106活动连接,连接块108固定在链条106上,且连接块108位于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之间,连接块108与滑块110固定连接,滑轨109竖直安装于安装座107另一侧,滑轨109与滑块110滑动连接。
36.电机101为滑块110运动提供动力,该动力从电机101的输出轴传出,通过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带动链条106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块108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连接块108带动滑块110沿滑轨109方向上下运动,以实现供给系统2与压铸系统3连接和分离。本系统稳定可靠,移动精度通过电机101控制,移动精度高,可调节性强。
37.作为优选方案,供给系统2包括注塑喷嘴21、安装板22、两个滑套23、两根支撑杆24和第三连接板25,两根支撑杆24竖直放置且下端分别固定于底座301两侧,两根支撑杆24上端通过第三连接板25固定连接,安装板22与滑块110固定连接,注塑喷嘴21安装于安装板22下方,安装板22两侧开有两个第一贯通孔,两个滑套23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贯通孔内,两根支撑杆24分别通过两个滑套23与安装板22滑动连接。
38.注塑原料运输到塑喷嘴21处,通过塑喷嘴21将注塑原料注入到模腔中;滑块110带动安装板22沿滑轨109方向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塑喷嘴21上下运动,实现塑喷嘴21与压铸系统3连接和分离,两根支撑杆24能够提高安装板22的运动精度,从而提高注塑精度,两个滑套23能够减少两根支撑杆24与安装板22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39.实施例二
40.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

3所示,一种精密注塑模具,包括动力升降系统1、供给系统2和压铸系统3,动力升降系统1和供给系统2均安装于压铸系统3上端,动力升降系统1与供给系统2活动连接;
41.压铸系统3包括底座301、第一固定座302、定模304、液压油缸305、第二固定座306、伸缩杆307和动模309,第一固定座302和第二固定座306分别安装于底座301两端,定模304通过第一连接板303安装在第一固定座302上,液压油缸305安装于第二固定座306上,伸缩杆307一端在液压油缸305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伸缩杆307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308与动模309连接,定模304、动模309和伸缩杆307位于同一直线上。
42.更换模具时,动力升降系统1带动供给系统2向上移动,使供给系统2远离压铸系统3;注塑时,动力升降系统1带动供给系统2向下移动,使供给系统2与压铸系统3连接。液压油缸305带动伸缩杆307运动,伸缩杆307推动动模309与定模304接触,动模309和定模304之间形成模腔,模腔位置由伸缩杆307伸长距离和伸长方向确定,伸长距离由液压油缸305控制,其精度高,且伸长方向固定;供给系统2向模腔内注塑原料,实现注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并且注塑的模具精度高,注塑效率高,便于拆卸和检修。
43.作为优选方案,动力升降系统1包括电机101、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第二从动轮104、链条106、安装座107、连接块108、滑轨109和滑块110,电机101安装于安装座107一侧,主动轮102安装在电机101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均安装在安装座107上,且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
103和第二从动轮104通过链条106活动连接,连接块108固定在链条106上,且连接块108位于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之间,连接块108与滑块110固定连接,滑轨109竖直安装于安装座107另一侧,滑轨109与滑块110滑动连接。
44.电机101为滑块110运动提供动力,该动力从电机101的输出轴传出,通过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带动链条106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块108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连接块108带动滑块110沿滑轨109方向上下运动,以实现供给系统2与压铸系统3连接和分离。本系统稳定可靠,移动精度通过电机101控制,移动精度高,可调节性强。
45.作为优选方案,供给系统2包括注塑喷嘴21、安装板22、两个滑套23、两根支撑杆24和第三连接板25,两根支撑杆24竖直放置且下端分别固定于底座301两侧,两根支撑杆24上端通过第三连接板25固定连接,安装板22与滑块110固定连接,注塑喷嘴21安装于安装板22下方,安装板22两侧开有两个第一贯通孔,两个滑套23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贯通孔内,两根支撑杆24分别通过两个滑套23与安装板22滑动连接。
46.注塑原料运输到塑喷嘴21处,通过塑喷嘴21将注塑原料注入到模腔中;滑块110带动安装板22沿滑轨109方向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塑喷嘴21上下运动,实现塑喷嘴21与压铸系统3连接和分离,两根支撑杆24能够提高安装板22的运动精度,从而提高注塑精度,两个滑套23能够减少两根支撑杆24与安装板22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47.作为优选方案,动力升降系统1还包括张紧轮105,张紧轮105安装在安装座107上,且链条106依次与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第二从动轮104和张紧轮105活动连接。
48.增加张紧轮105能够单向弯曲链条106,调整主动轮102和第二从动轮104的中心距以及主动轮102和第二从动轮104的包角,提高链条106与主动轮102和第二从动轮104的接触面积,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9.作为优选方案,压铸系统3还包括两根滑杆310,两根滑杆310均与伸缩杆307平行,且两根滑杆310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302和第二固定座30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08上开有两个第二贯通孔,两根滑杆310分别穿个两个第二贯通孔与第二连接板308滑动连接。
50.两根滑杆310能够提高动模309的运动精度,从而提高注塑精度,同时能够减少两根滑杆310与第二固定座306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51.作为优选方案,压铸系统3还包括数个脚架311,数个脚架311均安装于底座301下方。
52.增加数个脚架311能够提高本装置的工作地点适应性,扩大安装使用范围,增加实用性和适应性。
53.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
54.实施例二中的实用新型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注塑精度,同时能够减少两根滑杆310与第二固定座306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扩大安装使用范围,增加实用性和适应性。
5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56.s1,电机101为滑块110运动提供动力,该动力从电机101的输出轴传出,通过主动轮102、第一从动轮103和第二从动轮104带动链条106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块108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连接块108带动滑块110沿滑轨109方向上下运动,以实现供给系统2与压铸系统3连接和分离;
57.s2,滑块110带动安装板22沿滑轨109方向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塑喷嘴21上下运动,实现塑喷嘴21与压铸系统3连接和分离;
58.s3,液压油缸305带动伸缩杆307运动,伸缩杆307推动动模309与定模304接触,动模309和定模304之间形成模腔;
59.s4,注塑原料运输到塑喷嘴21处,通过塑喷嘴21将注塑原料注入到模腔中,完成注塑。
6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