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9689发布日期:2021-07-13 15:0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e给水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pe(聚乙烯)管道是最常见的管道之一,其具有低温抗冲击性、耐化学腐蚀、耐磨等优点,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燃气、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及各种工业装置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的塑料管生产用快速成型冷却装置在对管材冷却时只能单一采用水冷或风冷,但在管材加急生产时若水冷或风冷的设备发生损坏后,冷却装置只能闲置或进行维修,无法继续对塑料管进行冷却,可能会延误塑料管的生产工期,故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且一般的水冷或者风冷降温冷却,降温冷却速度抵,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在现有的管体生产冷却中,一般管体冷却需要几个步骤,初冷降温,次级降温等,在降温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维持冷却工作的进行,耗时耗力,且生产速度低下,不能满足快速冷却的需要。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和挤出口,所述冷却箱左侧开设有挤出口,所述冷却箱内部设置有快速冷却装置,所述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水泵箱、冷却水泵、水泵出水口、连接水管、冷却喷头、风冷箱、风冷机、蓄水层和冷却池入口,所述冷却箱内部右上角设置有水泵箱,所述水泵箱内部放置有冷却水泵,所述冷却水泵顶部与水泵出水口接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出水口底端与连接水管相连接,所述连接水管分别设置于冷却箱内壁两侧,且两组连接水管皆设置有三组冷却喷头,所述冷却箱内部设置有风冷箱,所述风冷箱内部设置有六组风冷机,六组所述风冷机分别设置于蓄水层两侧,所述蓄水层内部设置有冷却池入口,所述冷却池入口右侧端点开设于冷却箱右侧,所述冷却箱底部设置有牵引装置。

优选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电机、转轴、往复丝杆、固定块、移动块、滑块、滑槽一、固定扣、牵引固定环和滑槽二,所述冷却箱外侧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顶端固定于往复丝杆内,所述往复丝杆底部端点固定于固定块内,所述固定块固定于冷却箱左侧内壁,所述往复丝杆上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底部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嵌于滑槽一内,所述滑槽一开设于冷却箱底部,所述移动块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扣,两组所述固定扣固定于牵引固定环内,且冷却池入口底部开设有滑槽二,所述冷却喷头内嵌于滑槽二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水管为圆柱形,且设置于冷却箱内壁两端,所述连接水管左侧上开设有三组冷却喷头。

优选地,所述蓄水层为圆环,所述蓄水层的内部直径大于所述冷却池入口的直径,且蓄水层的设置可以增加水冷和风冷降温冷却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移动块为长方体,且内部开槽为螺纹设置,所述移动块在所述往复丝杆上移动,所述移动块移动的距离为所述往复丝杆的长度,且等于滑槽一开槽长度。

优选地,所述牵引固定环为圆环形,内部镂空直径为水管直径,所述牵引固定环底部设置的移动块在所述滑槽二内移动,移动距离为往复丝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快速冷却装置,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水泵箱、冷却水泵、水泵出水口、连接水管、冷却喷头、风冷箱、风冷机、蓄水层和冷却池入口,在需要冷却时,管体从挤出口内挤出进入冷却池入口内,这时,启动冷却水泵,冷却水泵将水流通过水泵出水口流入连接水管内,在将水流送入连接水管两侧设置的冷却喷头内,经冷却喷头对蓄水层内部的管体进行水冷冷却,后管体在冷却池入口内移动,经过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再一次对管体进行风冷冷却,由于蓄水层已经润湿,且包裹在管体外部,风冷机吹出的冷风经过蓄水层对管体冷却,通过水冷和风冷装置同时降温,从而达到了对管体快速降温冷却的效果,提升了装置冷却的速度,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

2、通过设置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包括电机、转轴、往复丝杆、固定块、移动块、滑块、滑槽一、固定扣、牵引固定环和滑槽二,在需要牵引时,电机启动,使得转轴旋转,转轴旋转使得往复丝杆旋转,往复丝杆上设置有移动块,往复丝杆与移动块皆为螺纹设置,故而使得移动块在往复丝杆上滑动,带动移动块底部的滑块在滑槽一内部会对,继而推动移动块顶部设置的牵引固定环在冷却池入口内部滑动,达到了对管体牵引的效果,减少了工作步骤,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的洁垢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的牵引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箱;2、挤出口;121、水泵箱;122、冷却水泵;123、水泵出水口;124、连接水管;125、冷却喷头;126、风冷箱;127、风冷机;128、蓄水层;129、冷却池入口;221、电机;222、转轴;223、往复丝杆;224、固定块;225、移动块;226、滑块;227、滑槽一;228、固定扣;229、牵引固定环;230、滑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和挤出口2,冷却箱1左侧开设有挤出口2,冷却箱1内部设置有快速冷却装置,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水泵箱121、冷却水泵122、水泵出水口123、连接水管124、冷却喷头125、风冷箱126、风冷机127、蓄水层128和冷却池入口129,冷却箱1内部右上角设置有水泵箱121,水泵箱121内部放置有冷却水泵122,冷却水泵122顶部与水泵出水口123接口处固定连接,水泵出水口123底端与连接水管124相连接,连接水管124分别设置于冷却箱1内壁两侧,且两组连接水管124皆设置有三组冷却喷头125,连接水管124为圆柱形,且设置于冷却箱1内壁两端,连接水管124左侧上开设有三组冷却喷头125,该结构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将管子冷却时,管子从挤出口2挤出,需要降温冷却时,冷却水泵122工作将水流从连接水管124内注入冷却喷头125,经冷却喷头125对管体进行喷淋降温,以达到冷却的效果,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冷却箱1内部设置有风冷箱126,风冷箱126内部设置有六组风冷机127,六组风冷机127分别设置于蓄水层128两侧,蓄水层128为圆环,蓄水层128的内部直径大于冷却池入口129的直径,且蓄水层128的设置可以增加水冷和风冷降温冷却的速度,该结构设置的有益效果时,在需要降温冷却时,装置内水冷风冷同时多管体进行冷却,通过设置的蓄水层128,可以使得冷水一直包裹管体,在通过风冷时,风冷可以加快对管体的冷却速度,提升了冷却效率,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蓄水层128内部设置有冷却池入口129,冷却池入口129右侧端点开设于冷却箱1右侧,冷却箱1底部设置有牵引装置。

牵引装置包括电机221、转轴222、往复丝杆223、固定块224、移动块225、滑块226、滑槽一227、固定扣228、牵引固定环229和滑槽二230,冷却箱1外侧底部设置有电机221,电机221顶端与转轴222固定连接,转轴222顶端固定于往复丝杆223内,往复丝杆223底部端点固定于固定块224内,固定块224固定于冷却箱1左侧内壁,往复丝杆223上设置有移动块225,移动块225底部焊接有滑块226,滑块226内嵌于滑槽一227内,移动块225为长方体,且内部开槽为螺纹设置,移动块225在往复丝杆223上移动,移动块225移动的距离为往复丝杆223的长度,且等于滑槽一227开槽长度,该结构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牵引时,移动块225与往复丝杆223皆为螺纹设置,往复丝杆223转动会使得移动块225在往复丝杆223上进行移动,从而可以牵引冷却的管体进入冷水池进一步冷却,减少了工作步骤,节约了人力物力,提升了装置的效率性,滑槽一227开设于冷却箱1底部,移动块225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扣228,两组固定扣228固定于牵引固定环229内,蓄水层128为圆环,蓄水层128的内部直径大于冷却池入口129的直径,且蓄水层128的设置可以增加水冷和风冷降温冷却的速度,该装置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牵引固定环229可以将管体固定,在通过风冷水冷的冷却后,可以将冷却后的管体取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装置冷却的效率,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且冷却池入口129底部开设有滑槽二230,冷却喷头125内嵌于滑槽二230内。

工作原理:需要冷却时,管体从挤出口2内挤出进入冷却池入口129内,这时,启动冷却水泵122,冷却水泵122将水流通过水泵出水口123流入连接水管124内,在将水流送入连接水管124两侧设置的冷却喷头125内,经冷却喷头125对蓄水层128内部的管体进行水冷冷却,后管体在冷却池入口129内移动,经过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再一次对管体进行风冷冷却,由于蓄水层128已经润湿,且包裹在管体外部,风冷机127吹出的冷风经过蓄水层128对管体冷却,通过水冷和风冷装置同时降温,从而达到了对管体快速降温冷却的效果。

需要牵引时,电机221启动,使得转轴222旋转,转轴222旋转使得往复丝杆223旋转,往复丝杆223上设置有移动块225,往复丝杆223与移动块225皆为螺纹设置,故而使得移动块225在往复丝杆223上滑动,带动移动块225底部的滑块226在滑槽一227内部会对,继而推动移动块225顶部设置的牵引固定环229在冷却池入口129内部滑动,达到了对管体牵引的效果,减少了工作步骤,提高了冷却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