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0970发布日期:2022-02-07 22:0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塑产品自动化加工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注塑件需要由注塑机加工制成,其具体为将塑料熔融体由注塑机注塑到预设的模具里面,然后,再将其保持一定的压力和时间后生产而成。由于大多注塑件在被注塑制成后往往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尤其是电子类产品的注塑结构件,用户往往通过注塑机加工得到该件后还需对其进行贴背胶的加工处理。基于此,中国专利cn105150472b公开了一种注塑产品水口切割及贴附背胶一体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左端设置有控制柜,一个张紧轮通过传送支架固定在工作台上且位于控制柜右侧,一个主动轮通过传送支架固定在工作台的右端,齿形带绕过主动轮和张紧轮封闭连接张紧,主动轮轴与一个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张紧轮的右侧按照工序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水口切割机构、标背附胶机构、激光刻胶机构和胶膜分离机构,各机构中的电器件与控制柜电连接。上述设备可以实现注塑件产品自动切割水口料以及自动贴附背胶的功能。
3.然而,上述的设备是通过在工作台上依次设有水口切割机构、背胶贴附机构、激光刻胶机以及胶膜分离机,并且,使注塑件通过传送机构的搬运依次经过上述的四个机构,进而实现自动切水口以及自动贴背胶的功能的。上述设备的本质是使分别具有切水口以及贴背胶的设备直接靠近在一起,对注塑件自动贴背胶的生产效率提升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使注塑件的注塑生产工艺与注塑件贴附背胶的工艺实现融合进而真正提升生产效益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注塑产品贴附背胶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
5.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其包括第一注塑下模、第二注塑下模、转盘、注塑机构、背胶料带传送机构以及压合机构。所述第一注塑下模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相对设置于所述转盘之上;所述注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的上方,所述注塑机构具有注塑结构以及注塑上模,所述注塑结构与所述注塑上模驱动连接;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的上方;所述压合机构设置于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的上方。
6.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机构具有压合部、连接部以及压合驱动气缸。
7.更进一步的,所述压合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
8.更进一步的,所述压合驱动气缸与所述压合部驱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具有背胶来料架、背胶传送轨道以及背胶牵引机构。
10.更进一步的,所述背胶来料架设置于所述转盘的外侧。
11.更进一步的,所述背胶传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压合部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之间。
12.更进一步的,所述背胶牵引机构相对于所述背胶来料架设置于所述转盘的另一侧。
13.进一步的,所述背胶来料架的下方设置有背胶基材卷盘,所述背胶基材卷盘与所述背胶来料架活动连接。
14.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所设有的第一注塑下模、第二注塑下模、转盘、注塑机构、背胶料带传送机构以及压合机构可以在获得注塑件的同时对该注塑件进行自动贴背胶的加工处理。本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改进了传统的立式注塑机仅能生产注塑件的缺陷,并且,针对以往注塑机注塑加工单个注塑件然后工人手工对位逐个粘贴保护膜的传统工艺进行了优化。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克服了传统手工粘贴保护膜工艺中容易使粉尘污染产品以及工人手工粘贴导致产品贴反的不良缺陷;并且,本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将原手工作业每小时个的作业效率提升至了每小时至个的作业效率。所以,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有效解决了注塑产品贴附背胶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所加工的一种注塑件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所应用的一种背胶料带原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加工后的带有注塑件产品的背胶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包括:第一注塑下模1、第二注塑下模2、转盘3、注塑机构4、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以及压合机构6。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相对设置于所述转盘3之上;所述注塑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的上方,所述注塑机构4具有注塑结构401以及注塑上模402,所述注塑结构401与所述注塑上模402驱动连接;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的上方;所述压合机构6设置于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的上方,所述压合机构6具有压合部601、连接部602以及压合驱动气缸603;所述压合部601连接于所述连接部602的下方,所述压合驱动气缸603与所述压合部601驱动连接。
23.具体的,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相对设置于所述转盘3的两边,即当所述转盘3绕其自身的旋转轴转动180度时,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可以互相交换位置,亦即当所述转盘3转动180度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跟随所述转盘3的旋转而到达原所述第二注塑下模1的位置;而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则同时到达原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的原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机构4、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以及所述压合机构6均不与所述转盘3直接相连,即当所述转盘3旋转时,所述注塑机构4、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以及所述压合机构6之间的相对位置均不会改变。所述注塑机构4所设有的注塑结构401即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立式注塑机的相关结构,即所述注塑结构401包含可以实现注塑工艺所必须的注射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加热或冷却系统等模块。所述注塑结构401与所述注塑上模402驱动连接,而所述注塑上模402分别可以与随所述转盘3旋转至其下方的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或第二注塑下模2进行匹配合模连接。更具体的,所述注塑机构4即为常规的注塑设备中单独去除了注塑注塑下模具而保留其上模具的机构。
24.进一步的,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可以对预先放入其中的背胶料带进行传送,以使需要被粘贴到注塑件表面的背胶可以被运送至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或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的上方。具体的,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具有背胶来料架501、背胶传送轨道502以及背胶牵引机构503。所述背胶来料架501设置于所述转盘1的外侧;所述背胶传送轨道502设置于
所述压合部601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之间;所述背胶牵引机构503相对于所述背胶来料架501设置于所述转盘3的另一侧。更具体的,用户可以预先将需要加工的背胶卷料通过所述背胶来料架501导引进入所述背胶传送轨道502之中。所述背胶传送轨道502设置于所述转盘3的上方,并且,所述背胶传送轨道502可以将待加工的背胶卷料从所述背胶来料架501之上拉出并导引其横跨所述转盘3,然后再接入所述背胶牵引机构503之中。此外,所述背胶传送轨道502在所述压合部601的下方留有匹配所述压合部601的避位口,以便于所述压合部601将背胶料带下压至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上的注塑件充分抵接。
25.进一步的,所述背胶来料架501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背胶基材卷盘504,所述背胶基材卷盘504与所述背胶来料架501活动连接。具体的,常规的双面背胶通常包括两基材层以及一胶层,所述胶层设置于两基材层之间。因为胶层的两面均具有粘性,为了便于其周转,所以一般在使用背胶前需要用两基材层对其进行保护,以避免背胶在周转的过程中失去粘性或者沾上杂物。因此,在所述压合部601将背胶贴合至注塑件前,位于最底下的一基材层需要提前被去除。因而,可以在所述背胶来料架501的下方活动连接一背胶基材卷盘504,所述背胶基材卷盘504可以在所述背胶来料架501的下方绕其自身进行旋转。所以,在所述压合部601对背胶压合至注塑件之前,可以先将该背胶的最底层的基材层撕下并将其卷入所述背胶基材卷盘504之中。在后续所述背胶牵引机构503持续牵引背胶料带的同时,所述背胶基材卷盘504亦可以同时持续将最底层的基材层进行卷料收集。
26.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图4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所加工的一种注塑件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背胶料带原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加工后的带有注塑件产品的背胶料带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在工作时,所述注塑结构401首先驱动所述注塑上模402下行至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进行合模,待所述注塑上模402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分离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之上留有若干注塑件产品a。然后,所述转盘3旋转180度,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互换位置,所述压合驱动气缸603驱动所述压合部601下行,所述压合部601推动所述背胶传送轨道502以及背胶料带原料b同时下行,直至所述背胶料带原料b与位于所述第一注塑下模1上方的若干注塑件产品a均充分抵接,以使所有的注塑件产品a均被粘贴到所述背胶料带原料b的下方。与此同时,所述注塑结构401也同时再次驱动所述注塑上模402下行至与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进行合模,以使所述第二注塑下模2之上也被加工得到若干注塑件产品a。接着,所述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驱动粘贴有所述注塑件产品a的背胶料带原料b继续下行至下一工位,并同时将新的未粘贴有所述注塑件产品a的背胶料带原料b传送至所述压合机构6的下方。然后,所述转盘3再次旋转180度,以使注塑产品以及粘贴背胶的动作循环进行。
27.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所设有的第一注塑下模1、第二注塑下模2、转盘3、注塑机构4、背胶料带传送机构5以及压合机构6可以在获得注塑件的同时对该注塑件进行自动贴背胶的加工处理。本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改进了传统的立式注塑机仅能生产注塑件的缺陷,并且,针对以往注塑机注塑加工单个注塑件然后工人手工对位逐个粘贴保护膜的传统工艺进行了优化。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克服了传统手工粘贴保护膜工艺中容易使粉尘污染产品以及工人手工粘贴导致产品贴反的不良缺陷;并且,本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将原手工作业每小时100个的作业效率提升至了每小时12000至14000个
的作业效率。所以,本发明一种注塑背胶一体化装置有效解决了注塑产品贴附背胶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