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和胎面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1920发布日期:2022-11-22 1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带和胎面鼓,所述带和胎面鼓用于制造带和胎面包装(9),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和胎面包装(9)包括带层(91)和比所述带层(91)宽的胎面层(92),其中,所述带和胎面鼓(1、401、501、601)具有能绕鼓轴线(x)旋转的周向表面(s),其中,所述带和胎面鼓(1、401)包括第一支承构件(2),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包括背向所述鼓轴线(x)的胎面支承表面(20),所述胎面支承表面用于在所述胎面层(92)比所述带层(91)宽之处至少部分地支承所述胎面层(92),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能够在径向方向(r)上定位在所述周向表面(s)外的升高位置处,其中,所述带和胎面鼓(1、401、501、601)还包括第一保持元件(4、404),所述第一保持元件用于接合到所述胎面层(92)上,以将所述胎面层(92)在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处保持在所述胎面支承表面(20)上的适当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和胎面鼓(1、401、501、601)包括第二支承构件(3),所述第二支承构件在平行于所述鼓轴线(x)的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隔开,其中,所述第二支承构件(3)包括背向所述鼓轴线(x)的胎面支承表面(30),所述胎面支承表面用于在所述胎面层(92)比所述带层(91)宽之处至少部分地支承所述胎面层(92),其中,所述第二支承构件(3)能够在径向方向(r)上定位在所述周向表面(s)外的升高位置处,其中,所述带和胎面鼓(1、401、501、601)还包括第二保持元件(5),所述第二保持元件用于将所述胎面层(92)保持在所述第二支承构件(3)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所述第二保持元件(5)能够单独地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包括一个或多个针(40、4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能够在沿所述径向方向(r)距所述周向表面(s)第一距离处的缩回位置与沿所述径向方向(r)距所述周向表面(s)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处的升高位置之间,在垂直于所述鼓轴线(x)的所述径向方向(r)上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和胎面鼓(1、401、501、601)包括第一驱动构件(6),所述第一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和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在所述径向方向(r)上的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6)是能够沿行程距离(d)移动的线性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6)布置成沿所述行程距离(d)的第一部分(d1)在所述径向方向(r)上仅驱动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6)布置成沿所述行程距离(d)的第二部分(d2)在所述径向方向(r)上驱动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两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6)包括保持推动件(61、506、606)和支承推动件(62),其中,所述保持推动件(61、506、606)布置成在所述支承推动件(62)推动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或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相关联的部件(22、23)之前,在所述径向方向(r)上推动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或与所述第一保持元件(4、404)相关联的部件(40、41、44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2)包括基座(22),所述基座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承推动件(62)接触的以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r)倾斜的
角度(h)延伸的接触表面(23),其中,所述支承推动件(62)能够相对于所述接触表面(23)在垂直于所述径向方向(r)的调节方向(l)上移动,以对所述行程距离(d)的所述第一部分(d1)和所述第二部分(d2)进行调节。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推动件(506、606)是气动致动器,所述气动致动器包括:气缸(560、660);第一流动通道(564、664),所述第一流动通道位于所述气缸(560、660)的第一端处;以及第二流动通道(565、665),所述第二流动通道位于与所述气缸(560、660)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所述气缸(560、660)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保持推动件(506、606)还包括活塞(561、661),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气缸(560、660)的所述第一端处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气缸(560、660)的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气缸(560、660)内来回移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61、661)包括延伸穿过所述活塞(561、661)的活塞孔(562、662),其中,所述保持推动件(506、606)布置成在所述活塞(561、66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允许流体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4、664)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565、665)之间流动,并且其中,所述保持推动件(506、606)布置成在所述活塞(561、66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阻止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4、664)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565、665)之间的流体流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和胎面鼓(501、601)还包括控制单元(500),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4、664)流体连通,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4、664)中的流量进行测量。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推动件(560)包括间隔件(563),所述间隔件(563)在所述活塞(561、66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活塞(561、661)与所述气缸(506、606)的所述第一端间隔开,使得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4、664)和所述活塞孔(563、663)处于流体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和胎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664)布置成在所述活塞(66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活塞孔(662)对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和胎面鼓,其中,带和胎面鼓包括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其中,每个支承构件包括背向鼓轴线的胎面支承表面,所述胎面支承表面用于在所述胎面层比带层宽之处支承胎面层,其中,每个支承构件能够在径向方向上定位在周向表面外的升高位置处,其中,带和胎面鼓还包括分别用于在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处保持胎面层的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


技术研发人员:W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VMI荷兰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