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帽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4439发布日期:2022-12-06 23:2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封帽模具的制作方法

1.封帽模具,属于封帽模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氯甲烷的生产,是将甲醇蒸汽和氯化氢通入氯化锌水溶液中,在100~150℃下进行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氯化氢气体需要通过分布器通入到氯化锌水溶液中,但是氯化氢气体具有腐蚀性,很容易对输送的管道进行腐蚀。为了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能,目前采用的方案是在钢管内外壁衬pfa等耐腐蚀衬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热胀冷缩,会出现耐腐蚀衬层与钢管分离的问题,导致耐腐蚀衬层脱落。
3.为了解决类似耐腐蚀衬层易脱落的问题,通过采用螺钉或销钉将耐腐蚀衬层与管道、板体连接为一体的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耐腐蚀衬层脱落的问题,但是由于螺钉或销钉为金属材质,其裸露的头部很容易受到腐蚀,如果将pfa等耐腐蚀材料直接附在螺栓的头部会避免螺栓受到腐蚀,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生产螺栓封帽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生产封帽,生产的封帽尺寸精确度高,且方便控制封帽密度的封帽模具。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封帽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加压装置,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侧,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模腔,上模上设置有与模腔相连通的注料口,加压装置与注料口相连。
6.优选的,所述的模腔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上模上设置有连通槽,各模腔均与连通槽相连通,注料口与连通槽或任意一个模腔相连通。模腔设置有多个,各模腔通过连通槽连通,能够同时模压多个封帽,提高了封帽的生产速度。
7.优选的,所述的上模上设置有模孔,模孔为设置在上模底部的盲孔,下模上设置有若干向上的凸起部,凸起部伸入模孔内,凸起部与模孔内壁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模腔。
8.优选的,所述的下模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内导柱,内导柱的顶部向上凸出于下模设置,形成所述凸起部。
9.优选的,所述的内导柱的顶部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在内导柱的顶部形成内模,内导柱的下部外壁设置有螺纹,形成连接部,下模上设置有下模安装孔,内导柱的连接部向下穿过下模安装孔后连接锁紧螺母。内导柱通过锁紧螺母与下模锁紧,使内导柱拆装方便。
10.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主体以及注料筒,注料筒设置在上模主体上侧,注料筒与注料口相连通,加压装置与注料筒相连。注料筒设置在上模主体上,并与注料口相连通,注料筒内可以预存一定量的液体物料,以避免对模腔加压时出现物料不足的问题。
11.优选的,所述的加压装置为加压柱,加压柱的下部可滑动的伸入注料筒内,加压柱与注料筒之间密封设置。加压柱的下部伸入到注料筒内,通过对加压柱加压,即可实现对模腔内的物料加压。
12.优选的,所述的加压柱为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阶梯状,并在加压柱的肩部形成限位台。限位台与注料筒的顶部相配合,实现了对加压柱的限位。
13.优选的,所述的加压柱的上部设置有加压柱冷却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封帽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模腔,注料口与模腔相连通,通过注料口方便向模腔内注入物料,实现了对封帽的模压,使封帽生产速度快,且能够保证生产的封帽的尺寸精确度高,加压装置与注料口相连,能够对模压的物料进行加压,使模压的物料密实,保证生产的封帽质量稳定,且方便控制封帽的密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封帽模具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17.图2为下模的俯视示意图。
18.图3为内导柱的主视示意图。
19.图4为上模的仰视示意图。
20.图5为上模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7为加压柱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3.图中:1、加压柱101、圆筒102、密封板103、加压柱冷却孔104、限位台2、上模201、上模主体202、上模连接孔203、模孔204、连通槽205、注料筒206、注料口3、双头螺栓4、下模401、下模连接孔402、下模安装孔5、内导柱501、内模502、连接部6、锁紧螺母7、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5.封帽模具,包括上模2、下模4以及加压装置,上模2设置在下模4的上侧,上模2和下模4之间设置有模腔,上模2上设置有与模腔相连通的注料口206,加压装置与注料口206相连。本封帽模具的上模2和下模4之间设置有模腔,注料口206与模腔相连通,通过注料口206方便向模腔内注入物料,实现了对封帽的模压,使封帽生产速度快,且能够保证生产的封帽的尺寸精确度高,加压装置与注料口206相连,能够对模压的物料进行加压,使模压的物料密实,保证生产的封帽质量稳定,且方便控制封帽的密度。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下模4为圆盘状,下模4水平设置,上模2也为圆盘状,上模2的直径与下模4的直径相等,上模2设置在上模4的上侧,模腔设置在上模2和下模4之间,且模腔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28.上模2和下模4通过双头螺栓3和紧固螺母实现连接,双头螺栓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
紧固螺母,上端依次穿过下模4和上模2后再次螺纹连接另一个紧固螺母,通过双头螺栓3和紧固螺母实现了上模2和下模4的固定连接。
29.下模4上可拆卸的安装有若干内导柱5,内导柱5的上端凸出于下模4设置,并在下模4的上侧形成凸起部,内导柱5的下端穿过下模4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6,从而实现了内导柱5的固定。上模2的底部设置有模孔203,模孔203为盲孔,模孔203与内导柱5一一对应,内导柱5的上部伸入到对应的模孔203内,且内导柱5的顶部与模孔203内壁间隔设置,并在内导柱5的上部与模孔203之间形成模腔。
30.上模2上设置有与各模腔相连通的加注口206,通过加注口206可以向模腔内添加物料,加注口206连接有加压装置。
31.上模2的两侧均安装有吊环7,从而方便对本封帽模具的移动。
32.如图2所示:下模4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下模安装孔402,下模安装孔402为沿下模4的轴向设置的通孔,下模安装孔402用于安装内导柱5。下模4的外沿设置有下模连接孔401,下模连接孔401沿下模4的轴向设置,下模连接孔401环绕下模4的轴线间隔均布有若干个,下模连接孔401用于供双头螺栓3贯穿。
33.如图3所示:内导柱5的上部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并在内导柱5的上部形成内模501,内导柱5的下部的直径小于中部的直径,环绕内导柱5的下部外壁设置有螺纹,并在内导柱5的下部形成连接部502。
34.在安装在下模4上时,内导柱5的连接部502由上至下穿过下模安装孔402,且内导柱5的连接部502的下部伸出下模4,锁紧螺母6与内导柱5的连接部502螺纹连接,锁紧螺母6与内模501相配合,将内导柱5固定在下模4上,且内导柱5的内模501位于下模4的上侧。
35.如图4~6所示:上模2包括上模主体201以及注料筒205,上模主体201为圆盘状,模孔203为设置在上模主体201底部的盲孔,模孔203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上模主体20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槽204,各模孔203均与连通槽204相连通,方便向各个模孔203内加注物料。注料口206为与上模主体201同轴设置的通孔,注料筒205同轴设置在上模主体201的上侧,注料筒205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圆筒,注料口206与注料筒205的底部连通。通过注料筒205可以向模腔内加注物料,且能够保证加注的物料的量足够。
36.上模主体201的侧部设置有轴向的上模连接孔202,上模连接孔202与下模连接孔401一一对应,上模连接孔202用于供双头螺栓3贯穿。
37.如图7所示:加压装置为加压柱1,加压柱1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圆筒,加压柱1的外壁为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阶梯状,并加压柱1的肩部形成限位台104,加压柱1的下端可滑动的伸入到注料筒205内,加压柱1与注料筒205之间密封设置,且限位台104能够与注料筒205的顶部相配合,对加压柱1进行限位。
38.加压柱1的底部通过密封板102封闭,密封板102为圆盘状,密封板102伸入到加压柱1的底端内,并与加压柱1的底端焊接,且密封板102与加压柱1的底部之间密封连接。
39.加压柱1的上部设置有径向的加压柱冷却孔103,方便降温。
40.本封帽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内导柱5的下端穿过对应的下模安装孔402,内导柱5的连接部502连接锁紧螺母6,从而实现了内导柱5的安装。在下模4的各个下模安装孔402上均安装内导柱5,内导柱5的内模501的底部与下模4的顶部之间密封设置。
41.将上模2同轴放置在下模4的上侧,并使下模连接孔401和上模连接孔202对正,双
头螺栓3的下端连接紧固螺母,上端依次穿过下模连接孔401和上模连接孔202后再次连接另一个紧固螺母,对上模2和下模4之间进行紧固。
42.通过注料筒205加注的pfa颗粒,加热液化后的液态pfa经过连通槽204依次流入各模腔内,保证各个模腔内都充满液态pfa。通过液压机对加压柱1加压,通过加压柱1对液态pfa进行加压,以保证pfa更加密实,且密度适中。待液态pfa完全凝固后,将上模2和下模4拆开,即可实现封帽的脱模。脱模后各个封帽之间通过筋连接,将筋切断即可得到封帽。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