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版的双面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0103发布日期:2022-10-22 01:1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对版的双面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版的双面覆膜机。


背景技术:

2.复膜塑料编织布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和水泥等行业,它既加强了编织布的抗拉强度,又具有薄膜袋良好的气密性和防潮性,是一种良好的复合包装材料。现有技术采取先利用覆膜机在塑料编织布的表面复合一层聚丙烯膜(opp膜),然后再制成塑料编织袋;为标识产品,通常先在opp膜表面印刷图案和文字形成彩印膜,再与塑料编织布进行复合,制成表面有彩印图案的塑料编织袋。
3.当编织袋双面均需要有图案时,通常要求印在编织袋两面的图案要对齐,如果两面的图案没有对齐,两面图案有偏移,就会出现废次品。特别是复合在塑料编织布表面的彩印膜的厚度较薄,在送卷时,易变形,极易出现塑料编织布两面图案偏移现象。为防止出现塑料编织布两面图案出现偏移,现有的覆膜机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是由操作工观察两面图案是否有偏移,当出现偏移时由操作工进行手工调节,比如说按压彩印膜或塑料编织布表面,向opp膜或塑料编织布表面施以一定压力,以减缓其运行速度,保持塑料编织布两面的图案对齐,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较高,导致人工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生产过程中彩印膜的送卷速度较快,难以控制塑料编织布两面的图案能够准确地对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对版的双面覆膜机,这种双面覆膜机能够自动完成对基材层的双面覆膜工序,并且可实现双面图案的自动对版,有利于提高成品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自动对版的双面覆膜机,包括机架、基材层放卷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成品收卷装置、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二夹送装置、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和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基材层放卷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成品收卷装置、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二夹送装置、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和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均安装在机架上;基材层放卷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成品收卷装置沿基材层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一夹送装置、第一压合装置沿第一彩印膜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二夹送装置、第二压合装置沿第二彩印膜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均包括相互压合并且相对转动的冷却辊和压合辊,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的挤出模头处在第一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的上方,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的挤出模头处在第二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覆膜机还包括控制装置、第一视觉相机和第二视觉相机;沿基材层的输送方向,第一视觉相机设于第一压合装置和第二压合装置之间,并且第一视觉相机的镜头朝向第一彩印膜表面;沿第二彩印膜的输送方向,第二视觉相机设于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和第二夹送装置之间,并且第二
视觉相机的镜头朝向第二彩印膜表面;第一视觉相机、第二视觉相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夹送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
6.所述基材层放卷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成品收卷装置沿基材层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即是,基材层自基材层放卷装置放出,依次穿过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覆合后在成品收卷装置处收卷;所述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一夹送装置、第一压合装置沿第一彩印膜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即是,第一彩印膜自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放出,在第一夹送装置的夹送下进入第一压合装置中进行覆合;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二夹送装置、第二压合装置沿第二彩印膜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即是,第二彩印膜自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放出,在第二夹送装置的夹送下进入第一压合装置中进行覆合。
7.工作时,基材层放卷装置送出的基材层在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和成品收卷装置的带动下依次经过第一压合装置、第一视觉相机的镜头前方和第二压合装置;当基材层经过第一压合装置时,基材层进入第一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同时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送出的第一彩印膜在第一夹送装置的带动下进入第一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并处在基材层的前侧,同时由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的挤出模头挤出的第一热熔膜进入第一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并处在基材层和第一彩印膜之间(通常,第一热熔膜先在冷却辊上冷却降温定型,再进入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的缝隙中),由于第一热熔膜本身具有一定温度,因此进入第一压合装置的基材层和第一彩印膜在冷却辊和压合辊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第一热熔膜顺利地覆合在一起,实现将第一彩印膜覆合在基材层前侧;当覆合有第一彩印膜的基材层经过第一视觉相机的镜头前方时,第一视觉相机对经过的第一彩印膜表面的图案进行拍摄并发送给控制装置进行处理;当覆合有第一彩印膜的基材层经过第二压合装置时,基材层进入第二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同时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送出的第二彩印膜在第二夹送装置的带动下进入第二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并处在基材层的后侧,同时由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的挤出模头挤出的第二热熔膜进入第二压合装置的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并处在基材层和第二彩印膜之间(通常,第二热熔膜先在第二压合装置的冷却辊上冷却降温定型,再进入冷却辊和压合辊之间的缝隙中),由于第一热熔膜本身具有一定温度,因此进入第一压合装置的基材层和第一彩印膜在冷却辊和压合辊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第一热熔膜顺利地覆合在一起,实现将第二彩印膜覆合在基材层后侧;制成的层压制品最后由成品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在工作过程中,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视觉相机对处在第一压合装置和第二压合装置之间的第一彩印膜表面的图案进行拍摄,同时通过第二视觉相机对处在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和第二夹送装置之间的第二彩印膜表面的图案进行拍摄,并将第一彩印膜表面的图案与第二彩印膜表面的图案进行对比及分析,再依此调节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夹送装置对第一彩印膜、第二彩印膜的输送速度,实现对双面图案的自动对版,使覆合在基材层两侧的第一彩印膜和第二彩印膜的图案在前后方向上的偏移量在允许的范围内。这种双面覆膜机能够自动完成对基材层的双面覆膜工序,并且可实现双面图案的自动对版,有利于提高成品率并降低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
8.通常,上述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器或单片机。
9.优选方案中,所述双面覆膜机还包括第一挡光板,第一挡光板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在第一压合装置和第二压合装置之间,第一视觉相机、第一挡光板分别处在所述基材层的两侧,并且第一挡光板正对第一视觉相机的镜头。
10.优选方案中,所述双面覆膜机还包括第二挡光板,第二挡光板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在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和第二夹送装置之间,第二挡光板、所述第二视觉相机分别处在所述第二彩印膜的两侧,并且第二挡光板正对第二视觉相机的镜头。
11.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压合辊为胶辊。
12.优选方案中,所述冷却辊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均还包括摆动架和摆动气缸,摆动架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压合辊可转动安装在摆动架的上部并处在冷却辊一侧,摆动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机架上,摆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摆动架的下部铰接。工作时,可通过摆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摆动架绕其中部摆动,带动压合辊朝向或背向冷却辊移动,便于进行穿膜操作。
13.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夹送装置均包括夹送电机和两个夹送辊;两个夹送辊相互压合并且相对转动;夹送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夹送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夹送辊传动连接,夹送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工作时,夹送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夹送辊转动,带动另一夹送辊作相对转动;第一彩印膜、第二彩印膜分别从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夹送装置相应的两个夹送辊之间穿过,并在两个夹送辊的带动下分别朝向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移动。控制装置可通过控制夹送电机的转速,调节两个夹送辊的转动速度,实现对第一彩印膜或第二彩印膜的输送速度进行调节。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夹送装置、第二夹送装置均还包括两个升降导轨、两个升降座和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导轨均安装在机架上并且为上下走向,两个升降座与两个升降导轨一一对应,升降座安装在升降导轨上并与升降导轨滑动配合;两个升降机构与两个升降座一一对应,升降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座连接;两个所述夹送辊上下并排设置,处在下侧的夹送辊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与夹送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处在上侧的夹送辊两端与两个升降座可转动连接。工作时,可通过两个升降机构同时驱动两个升降座分别沿相应的升降导轨上升或下降,带动处在上侧的夹送辊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使其朝向或背向另一夹送辊移动,实现两个夹送辊对第一彩印膜或第二彩印膜的压紧或松开,便于进行穿膜操作。
15.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并与相应的所述升降座连接。这样,可通过两个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两个升降座分别沿相应的升降导轨上升或下降。
16.通常,基材层放卷装置和成品收卷装置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导向辊,用于引导基材层的走向并使基材层保持一定张力,有利于保证第一压合装置、第二压合装置对基材层的覆膜质量;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和第二夹送装置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导向辊,用于引导第二彩印膜的走向并使第二彩印膜保持一定张力,有利于保证第二视觉相机对第二彩印膜的拍摄效果。
17.上述基材层放卷装置、成品收卷装置、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和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均采用现有的常规结构,这里不作详述。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这种双面覆膜机能够自动完成对基材层的双面覆膜工序,并且可实现双面图案的自动对版,有利于提高成品率并降低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内部的逻辑方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夹送装置或第二夹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图3所示,这种自动对版的双面覆膜机,包括机架1、基材层放卷装置(图中未画出)、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成品收卷装置、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6、第一夹送装置7、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第二夹送装置9、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10、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11、第一视觉相机12、第二视觉相机13和控制装置14;基材层放卷装置、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成品收卷装置、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6、第一夹送装置7、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第二夹送装置9、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10和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11均安装在机架1上;基材层放卷装置、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成品收卷装置沿基材层2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6、第一夹送装置7、第一压合装置3沿第一彩印膜6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第二夹送装置9、第二压合装置4沿第二彩印膜8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均包括相互压合并且相对转动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10的挤出模头101处在第一压合装置3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的上方,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11的挤出模头111处在第二压合装置4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的上方;沿基材层21的输送方向,第一视觉相机12设于第一压合装置3和第二压合装置4之间,并且第一视觉相机12的镜头朝向第一彩印膜61表面;沿第二彩印膜81的输送方向,第二视觉相机13设于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和第二夹送装置9之间,并且第二视觉相机13的镜头朝向第二彩印膜81表面;第一视觉相机12、第二视觉相机13分别与控制装置14相应的输入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夹送装置7、第二夹送装置9分别与控制装置14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
24.本实施例的双面覆膜机还包括第一挡光板15和第二挡光板16,第一挡光板15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在第一压合装置3和第二压合装置4之间,第一视觉相机12、第一挡光板15分别处在基材层21的两侧,并且第一挡光板15正对第一视觉相机12的镜头;第二挡光板16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在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和第二夹送装置9之间,第二挡光板16、第二视觉相机13分别处在第二彩印膜81的两侧,并且第二挡光板16正对第二视觉相机13的镜头。
25.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采用plc控制器或单片机。
26.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辊31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均还包括摆动架33和摆动气缸34,摆动架33的中部铰接在机架1上,压合辊32可转动安装在摆动架33的上部并处在冷却辊31一侧,压合辊32为胶辊;摆动气缸34的缸体安装在机架1上,摆动气缸34的活塞杆与摆动架33的下部铰接。工作时,可通过摆动气缸34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摆动架33绕其中部摆动,带动压合辊32朝向或背向冷却辊31移动,便于进行穿膜操作。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送装置7、第二夹送装置9均包括夹送电机71、两个夹送辊72、两个升降导轨73、两个升降座74和两个升降气缸75;两个升降导轨73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为上下走向,两个升降座74与两个升降导轨73一一对应,升降座74安装在升降导轨73
上并与升降导轨73滑动配合;两个升降气缸75与两个升降座74一一对应,升降气缸75的缸体安装在机架1上,升降气缸75的活塞杆朝下并与相应的升降座74连接;夹送电机71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夹送辊72上下并排设置并且相互压合,处在下侧的夹送辊72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夹送电机7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处在上侧的夹送辊72两端与两个升降座74可转动连接;夹送电机71与控制装置14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工作时,夹送电机71驱动处在下侧的夹送辊72转动,带动处在上侧的夹送辊72作相对转动;第一彩印膜61、第二彩印膜81分别从第一夹送装置7、第二夹送装置9相应的两个夹送辊72之间穿过,并在两个夹送辊72的带动下分别朝向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移动。控制装置14可通过控制夹送电机71的转速,调节两个夹送辊72的转动速度,实现对第一彩印膜61或第二彩印膜81的输送速度进行调节;在停机后,可通过两个升降气缸75同时驱动两个升降座74分别沿相应的升降导轨73上升或下降,带动相应的夹送辊72朝向或背向另一夹送辊72移动,实现两个夹送辊72对第一彩印膜61或第二彩印膜81的压紧或松开,便于进行穿膜操作。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放卷装置和成品收卷装置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导向辊17,用于引导基材层21的走向并使基材层21保持一定张力,有利于保证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对基材层21的复膜质量;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和第二夹送装置9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导向辊18,用于引导第二彩印膜81的走向并使第二彩印膜81保持一定张力,有利于保证第二视觉相机13对第二彩印膜81的拍摄效果。
29.下面简述一下本双面覆膜机的工作原理:
30.工作时,基材层放卷装置送出的基材层21在第一压合装置3、第二压合装置4和成品收卷装置的带动下依次经过第一压合装置3、第一视觉相机12的镜头前方和第二压合装置4;当基材层21经过第一压合装置3时,基材层21进入第一压合装置3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同时第一彩印膜放卷装置6送出的第一彩印膜61在第一夹送装置7的带动下进入第一压合装置3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并处在基材层21的前侧,同时由第一热熔膜挤出装置10的挤出模头101挤出的第一热熔膜进入第一压合装置3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并处在基材层21和第一彩印膜61之间(第一热熔膜先在冷却辊31上冷却降温定型,再进入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的缝隙中),由于第一热熔膜本身具有一定温度,因此进入第一压合装置3的基材层21和第一彩印膜61在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第一热熔膜顺利地覆合在一起,实现将第一彩印膜61覆合在基材层21前侧;当覆合有第一彩印膜61的基材层21经过第一视觉相机12的镜头前方时,第一视觉相机12对经过的第一彩印膜61表面的图案进行拍摄并发送给控制装置14进行处理;当覆合有第一彩印膜61的基材层21经过第二压合装置4时,基材层21进入第二压合装置4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同时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送出的第二彩印膜81在第二夹送装置9的带动下进入第二压合装置4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并处在基材层21的后侧,同时由第二热熔膜挤出装置11的挤出模头111挤出的第二热熔膜进入第二压合装置4的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并处在基材层21和第二彩印膜81之间(第二热熔膜先在第二压合装置4的冷却辊31上冷却降温定型,再进入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之间的缝隙中),由于第一热熔膜本身具有一定温度,因此进入第一压合装置3的基材层21和第一彩印膜61在冷却辊31和压合辊32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第一热熔膜顺利地覆合在一起,实现将第二彩印膜81覆合在基材层21后侧;制成的层压制品最后由成品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在工作过程中,控制装置14通过第一视觉相机12对处在第一压合装置3和第
二压合装置4之间的第一彩印膜61表面的图案进行拍摄,同时通过第二视觉相机13对处在第二彩印膜放卷装置8和第二夹送装置9之间的第二彩印膜81表面的图案进行拍摄,并将第一彩印膜61表面的图案与第二彩印膜81表面的图案进行对比及分析,再依此调节第一夹送装置7、第二夹送装置9对第一彩印膜61、第二彩印膜81的输送速度,实现对双面图案的自动对版,使覆合在基材层21两侧的第一彩印膜61和第二彩印膜81的图案在前后方向上的偏移量在允许的范围内。
3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