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塑料产品用多杆件精准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2559发布日期:2022-07-13 03: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塑料产品用多杆件精准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杆件上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产塑料产品用多杆件精准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某塑料产品的结构如图1~2所示,它包括塑料板15,塑料板15内固定连接有多排杆件16,每根杆件16均贯穿塑料板15设置,每根杆件16的底表面平齐,且每根杆件16的底表面上均电镀有金层。目前主要通过注塑模具来生产这种塑料产品,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注塑腔,注塑腔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多排凹槽,工作时,工人将各个杆件16的底端部分别嵌入到各个凹槽的底部,然后向注塑腔内注入熔融塑料,确保熔融塑料填充在注塑腔内,待熔融塑料冷却后而变成塑料板,同时塑料板与各个杆件16固连于一体,将塑料板从注塑腔内取出,从而生产出产品。然而,这种注塑模具虽然能够生产出塑料产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i、工人在向各个凹槽内插入杆件16的操作中,若用力过大,将导致位于杆件16底部的金层碰触到凹槽的底部,从而导致金层受损,进而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ii、人工向凹槽上杆件,无法保证上料后,各个杆件16的底表面平齐,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中的各个杆件16的底表面不平齐,进一步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亟需一种防杆件底部金层受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防杆件底部金层受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操作简单的生产塑料产品用多杆件精准上料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产塑料产品用多杆件精准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设置于注塑模具的正上方,上料装置包括框架、固设于框架底部的底板,底板的底表面上且位于其两端均固设有楔形杆,两个楔形杆的内端面上均开设有止口,框架的顶部固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框架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位于底板正上方的推板,推板的底表面上固设有多排推块,每个推块均向下贯穿底板设置,推块的一端面与底板之间形成有两个容纳槽,且推块的端面上固设有两个推条,两个推条分别设置于容纳槽内,所述上料装置内的各个容纳槽分别对应的设置于注塑模具内的凹槽的正上方,所述注塑模具的模具本体内开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槽分别设置于楔形杆的正下方。
5.两个楔形杆相对称设置,两个导向槽对称设置。
6.所述容纳槽与杆件的上端部过盈配合。
7.所述底板与框架经螺钉连接。
8.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注塑腔,注塑腔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多排凹槽。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防杆件底部金层受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
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0.图1 为塑料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 为图1的主视图;
12.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 为图3的a向示意图;
14.图5 为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6 为杆件上料的示意图;
16.图7 为杆件被推块推送过程的示意图;
17.图8 为上料完毕的示意图;
18.图中,1-注塑模具,2-框架,3-底板,4-楔形杆,5-止口,6-气缸,7-推板,8-推块,9-容纳槽,10-推条,11-导向槽,12-模具本体,13-注塑腔,14-凹槽,15-塑料板,16-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0.如图3~5所示,一种生产塑料产品用多杆件精准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设置于注塑模具1的正上方,上料装置包括框架2、固设于框架2底部的底板3,底板3与框架2经螺钉连接,底板3的底表面上且位于其两端均固设有楔形杆4,两个楔形杆4的内端面上均开设有止口5,框架2的顶部固设有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贯穿框架2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位于底板3正上方的推板7,推板7的底表面上固设有多排推块8,每个推块8均向下贯穿底板3设置,推块8的一端面与底板3之间形成有两个容纳槽9,且推块8的端面上固设有两个推条10,两个推条10分别设置于容纳槽9内,所述上料装置内的各个容纳槽9分别对应的设置于注塑模具1内的凹槽14的正上方,所述注塑模具1的模具本体12内开设有两个导向槽11,两个导向槽11分别设置于楔形杆4的正下方。
21.两个楔形杆4相对称设置,两个导向槽11对称设置。所述容纳槽9与杆件16的上端部过盈配合。所述注塑模具1包括模具本体12,模具本体12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注塑腔13,注塑腔13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多排凹槽14。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3.s1、工人将框架2固定连接于冲压模具的冲压头上;
24.s2、工人由下往上依次向各个容纳槽9内插入一根杆件16,且确保杆件16的顶部抵触在推条10的底表面上,从而实现了杆件16的上料如图6所示;由于容纳槽9与杆件16的上端部过盈配合,因此杆件16不会掉落下来;
25.s3、工人控制冲压模具的冲压头向下运动,冲压头带动框架2向下运动,框架2带动气缸6、底板3、各个推块8和各个杆件16同步向下运动,当向下运动到一定距离后,两个楔形杆4分别插入到模具本体12的两个导向槽11内,当楔形杆4再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楔形杆4的止口5卡在模具本体12的顶表面上,从而实现了楔形杆4的限位,进而实现了对上料装置的限位,此时各个杆件16刚好接近凹槽14;工人控制气缸6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活塞杆带动
推板7向下运动,推板7带动各个推块8同步向下运动,推块8上的推条10沿着容纳槽9向下运动,推条10推动杆件16使其向下运动,此时各个杆件16同时插入到对应的凹槽14内如图7所示,当气缸6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各个杆件16从容纳槽9内脱出,且位于各个杆件16底部的金层刚好与凹槽14的底表面接触,从而最终实现了杆件16推送;由于各个杆件16分别被推条10缓慢的向下推送,且各个推条10的推力是相同的,从而确保了杆件16底部的金层不会撞击到凹槽14的底部,有效了避免了金层损坏,进而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此外,各个杆件16被同时推送,保证了杆件16被推送到位后,各个杆件16的底表面平齐,进而保证了注塑成产品后,产品中的各个杆件16的底表面均平齐,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26.s4、杆件推送到位后,控制冲压模具的冲压头向上运动,冲压头带动该上料装置向上运动,上料装置复位后,即可将杆件16全部上料完毕如图8所示;工人向注塑腔13内注入熔融塑料,确保熔融塑料填充在注塑腔13内,待熔融塑料冷却后而变成塑料板15,同时塑料板15与各个杆件16固连于一体,将塑料板15从注塑腔13内取出,从而生产出产品。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