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4603发布日期:2022-11-09 07:4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2.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
3.但在现有的技术中,热流道模具塑胶注塑特别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非常普及,多用于注塑医疗试管,针筒等圆柱类产品,而这类医疗塑胶产品注塑要求较高,产品的表面不允许有毛刺等瑕疵,而传统的正面进胶注塑模式不但进胶注塑效率低,且注塑出的塑胶产品的表面易出现毛刺、胶痕等瑕疵;另外,目前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一般采用一个热流道系统注塑一个产品,注塑多个产品时都需要采用冷流道,但注塑产品的质量较差,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成型周期长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咀身,所述咀身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咀,所述咀身和所述进料咀的侧壁上均设有发热圈,所述进料咀内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贯穿所述进料咀的侧壁并延伸至咀身的内部,所述流道的一端通过流道镶件开设有多个分流道,所述咀身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浇口司,多个所述浇口司均贯穿所述咀身的侧壁,多个所述浇口司内均设有咀芯,每个所述咀芯均贯穿所述浇口司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咀身外,多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分别呈倾斜贯穿每个咀芯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咀身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底盖。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咀身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背托。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咀身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发热圈通过多个卡簧卡接在所述进料咀上。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进料咀和咀身采用碳合金钢材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熔体塑胶经主流道分别进入热咀本体的分流道,最后熔体塑胶通过侧胶口沿着热咀芯流入模具中进行注塑,此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模具和热流道的整体性能,减少后续的工艺及废品处理,单个热流道系统能同时成型多个塑胶产品,有效的缩短成型周期,降低了热流道成本,提高了塑料产品的生产效率,主要应用于医疗试管,针筒等深型腔类产品,产品
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进胶痕迹。
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的正视和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的立体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8.1、进料咀;2、卡簧;3、发热圈;4、定位块;5、咀身;6、底盖;7、浇口司;8、咀芯;9、背托;10、流道镶件;1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咀身5,咀身5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咀1,咀身5和进料咀1的侧壁上均设有发热圈3,进料咀1内开设有流道11,流道11贯穿进料咀1的侧壁并延伸至咀身5的内部,流道11的一端通过流道镶件10开设有多个分流道,咀身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浇口司7,多个浇口司7均贯穿咀身5的侧壁,多个浇口司7内均设有咀芯8,每个咀芯8均贯穿浇口司7的一端并延伸至咀身5外,多个分流道的一端分别呈倾斜贯穿每个咀芯8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咀身5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底盖6。
23.请参阅图1,咀身5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背托9,作为一个密封备件,使用内外
部,起到密封的作用。
24.请参阅图1,咀身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4,固定发热圈3的。
25.请参阅图1,发热圈3通过多个卡簧2卡接在进料咀1上,发热圈3不易脱落。
26.请参阅图1,进料咀1和咀身5采用碳合金钢材质,牢固,耐腐蚀,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发热圈3进行通电,使发热圈3发热加温,热量传导给进料咀1和咀身5,然后经过咀身5传给咀芯8,让整个流道11内的塑胶到达成型所需温度,再然后将熔化的塑料从流道11的上端注入,经过流道镶件10使塑胶均衡的到达各个咀芯8的位置,保证进胶的平衡,最后就可以以注塑成型了。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咀身(5),其特征在于,所述咀身(5)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咀(1),所述咀身(5)和所述进料咀(1)的侧壁上均设有发热圈(3),所述进料咀(1)内开设有流道(11),所述流道(11)贯穿所述进料咀(1)的侧壁并延伸至咀身(5)的内部,所述流道(11)的一端通过流道镶件(10)开设有多个分流道,所述咀身(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浇口司(7),多个所述浇口司(7)均贯穿所述咀身(5)的侧壁,多个所述浇口司(7)内均设有咀芯(8),每个所述咀芯(8)均贯穿所述浇口司(7)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咀身(5)外,多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分别呈倾斜贯穿每个咀芯(8)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咀身(5)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底盖(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咀身(5)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背托(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咀身(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圈(3)通过多个卡簧(2)卡接在所述进料咀(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咀(1)和咀身(5)采用碳合金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咀芯侧出胶的医疗产品精密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咀身,所述咀身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料咀,所述咀身和所述进料咀的侧壁上均设有发热圈,所述进料咀内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贯穿所述进料咀的侧壁并延伸至咀身的内部,所述流道的一端通过流道镶件开设有多个分流道,所述咀身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浇口司,多个所述浇口司均贯穿所述咀身的侧壁。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模具和热流道的整体性能,减少后续的工艺及废品处理,单个热流道系统能同时成型多个塑胶产品,有效的缩短成型周期,降低了热流道成本,提高了塑料产品的生产效率,主要应用于医疗试管,针筒等深型腔类产品,产品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进胶痕迹。迹。迹。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高立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6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