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84754发布日期:2023-02-24 22:0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2.母粒,别名母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站起来的一种塑料加工助剂,它是由超量的化学助剂、载体树脂和分散剂等所组成。母粒是把超常量的颜料(染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中而得到的聚集体。而增韧母粒正是母粒中的一种。
3.而在增韧母粒的生产工艺中,基本都需要使用螺杆挤出机,而螺杆挤出机在工作时需要稳稳的固定,因此现有的螺杆挤出机不方便进行移动,搬运时非常不便,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包括挤出机本体,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挤出机本体的底部,所述底板的底面四角位置均设有万向轮;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底板;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挤出机本体内,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底板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底板升降。
6.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挤出机本体内的机箱、滑动穿设于所述机箱的升降杆以及设于所述机箱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杆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
7.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机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的齿条、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齿轮、与所述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转动设置于机箱内的第二锥齿轮以及设于机箱内的动力组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
8.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蜗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蜗杆以及设于所述机箱内的电机,所述蜗杆与上述蜗轮啮合,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驱动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设置。
9.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挤出机本体抵触。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脚片。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固定和移动两种模式的随意切换,在固定模式时,可以稳稳地固定在地上,而在移动模式时,可以较为轻松地推动本实用新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从而便于
搬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十分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的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分别为:10、挤出机本体;20、底板;21、支撑柱;22、弹性件;30、万向轮;40、支撑杆;41、脚片;50、升降装置;51、机箱;52、升降杆;53、齿条;54、齿轮;55、第一锥齿轮;56、第二锥齿轮;57、蜗轮;58、蜗杆;6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17.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包括挤出机本体10,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包括底板20,底板20设于挤出机本体10的底部,底板20的底面四角位置均设有万向轮30;若干个支撑杆40,支撑杆40一端与底板20连接,支撑杆40滑动穿设于底板20;升降装置50,升降装置50设于挤出机本体10内,升降装置50与底板2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底板20升降。
18.具体地,支撑杆40设置为四个,四个支撑杆40分别垂直地滑动穿设于底板20的四角位置。
19.具体地,在工作时,当不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时,启动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便会驱动底板20上升,如此,四个支撑杆40往下移动,使得四个支撑杆40与地面抵触,直至四个万向轮30与地面脱离,如此四个万向轮30便不能起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可以稳稳地固定在地上,而当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时,启动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便会驱动底板20下降,带动四个支撑杆40往上移动,使得四个支撑杆40与地面脱离,直至四个万向轮30与地面抵触,如此,四个万向轮30便可以起作用,如此便可以推动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移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固定和移动两种模式的随意切换,在固定模式时,可以稳稳地固定在地上,而在移动模式时,可以较为轻松地推动本实用新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从而便于搬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十分值得推广。
2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0的另一端设有脚片41。具体地,四个支撑杆40均设有脚片41。如此设置,可以增加对地摩擦力,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可以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地上。
21.所述底板20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20连接,所述支撑柱21的另一端设有弹性件22,具体地,支撑柱21和弹性件22均设置为四个,弹性件22可选用弹簧;弹性件22的一端与支撑柱21连接,弹性件2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挤
出机本体10抵触。如此设置,当将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固定在地上时,四个支撑柱21和弹簧可以支撑住挤出机本体10,从而减轻升降装置50的承重压力,对升降装置50保护作用。
22.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50包括设于挤出机本体10内的机箱51、滑动穿设于机箱51的升降杆52以及设于机箱51的升降驱动机构,升降杆52的一端与底板20连接;升降驱动机构与升降杆52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升降杆52升降。具体地,在工作时,当需要带动底板20升降时,启动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便带动升降杆52升降,升降杆52的升降便可以带动底板20升降。
23.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包括设于升降杆52的另一端的齿条53、转动设置于机箱51内的齿轮54、与齿轮54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55、转动设置于机箱51内的第二锥齿轮56以及设于机箱51内的动力组件,齿条53与齿轮54啮合,第一锥齿轮55与第二锥齿轮56啮合;动力组件与第二锥齿轮56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锥齿轮56转动。在工作时,当需要驱动升降杆52升降时,启动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便会驱动第二锥齿轮56转动,第二锥齿轮56的转动便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55转动,第二锥齿轮56的转动便可以带动齿轮54转动,齿轮54的转动便可以带动齿条53移动,齿条53的移动便可以带动升降杆52升降。
24.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机箱51内的蜗轮57、转动设置于机箱51内的蜗杆58以及设于机箱51内的电机60,蜗杆58与上述蜗轮57啮合,电机60与蜗杆58驱动连接,蜗轮57与第二锥齿轮56同轴设置。具体地,在工作时,当需要第二锥齿轮56转动时,启动电机60,电机60便会带动蜗杆58转动,蜗杆58的转动便可以带动蜗轮57转动,蜗轮57的转动便会带动第二锥齿轮56转动。
25.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的实施原理进行完整说明:当不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时,启动电机60,电机60便会带动蜗杆58转动,蜗杆58的转动便可以带动蜗轮57转动,蜗轮57的转动便会带动第二锥齿轮56转动,第二锥齿轮56的转动便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55转动,第二锥齿轮56的转动便可以带动齿轮54转动,齿轮54的转动便可以带动齿条53移动,齿条53的移动便可以带动升降杆52上升,升降杆52的升降便可以带动底板20上升,如此,四个支撑杆40便会往下移动,使得四个支撑杆40与地面抵触,直至四个万向轮30与地面脱离,如此四个万向轮30便不能起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可以稳稳地固定在地上;而当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时,启动动电机60,电机60便会带动蜗杆58转动,蜗杆58的转动便可以带动蜗轮57转动,蜗轮57的转动便会带动第二锥齿轮56转动,第二锥齿轮56的转动便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55转动,第二锥齿轮56的转动便可以带动齿轮54转动,齿轮54的转动便可以带动齿条53移动,齿条53的移动便可以带动升降杆52下降,升降杆52的升降便可以带动底板20下降,如此,四个支撑杆40便会往上移动,使得四个支撑杆40与地面脱离,直至四个万向轮30与地面抵触,如此,四个万向轮30便可以起作用,如此便可以推动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移动。
26.由此得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固定和移动两种模式的随意切换,在固定模式时,可以稳稳地固定在地上,而在移动模式时,可以较为轻松地推动本实用新的增韧母粒生产用螺杆挤出机,从而便于搬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十分值得推广。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