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8019发布日期:2023-03-08 04:4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表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一般注塑模具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在注射成型时上模与下模闭合构成流道系统和塑料制品的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模腔内,并在模腔内冷却成型,同时,熔融塑料也在流道系统中冷却成流道系统凝料,塑料制品成型后上模、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塑料制品从模腔顶出而离开模具,最后上模、下模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3.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模具模腔中存在空气,当熔融塑胶高速高压射入时,无法在一瞬间将模腔中的空气一下子排空,残留的空气会与熔融塑胶混合遗留在产品中,造成塑胶产品各种品质异常,如排气不良、充填不良、熔接线明显、烧焦、尺寸不稳定等等。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在模具分型面开排气口来排气,但是对一些模腔复杂的模具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该模具具有多个分型面时,如何将残留的空气排出,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5.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有相互对接的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固定安装有上模仁,下模上固定安装有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相互盖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
6.下模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固定板和底板结构,底板结构呈四周封闭,底板结构上设有下顶出机构,下顶出机构依次透过下固定板和下模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下固定板内设有抽真空通道,下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抽真空通道的连接头,下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下模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抽真空通道连通;
7.上模的上方依次连接有上固定板和进胶系统,上固定板上设有上顶出机构,上顶出机构依次透过上固定板和上模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上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上模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
8.下模仁包括有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相互对接形成第一分型面,上模仁包括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相互对接形成第二分型面,第二下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相互对接形成模腔分型面,其中,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和模腔分型面均设有排气槽,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均与下模间隙配合,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均与上模间隙配合,抽真空通道沿着间隙与排气槽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下固定板内设有匹配于下顶出机构的第一腔室,第
一腔室与抽真空通道连通,下模与下模仁之间形成连通于第一腔室的第一间隙,且第一间隙又均与第一通道以及排气槽连通,上固定板内设有匹配于上顶出机构的第二腔室,上模与上模仁之间形成连通于第二腔室的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又均与第一间隙、第二通道以及排气槽连通,至使抽真空通道、第一腔室、第一间隙、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二间隙、第二腔室以及排气槽相互连通形成抽气线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下模上设有对应于第一通道的第一让位部,第一间隙通过第一让位部来与第一通道连通;上模上设有对应于第二通道的第二让位部,第二间隙通过第二让位部来与第二通道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下模的分型面上设有围绕于下模仁的第一密封胶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底板结构包括有位于下固定板下方的底板,底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对称设置的模脚以及用于盖合模脚侧部的盖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盖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密封胶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气通道的设置,进而对模具整体抽真空,改善产品的填充效果,消除空气气压对成型的影响,从而有效消除制品缺陷、烧焦、气泡等现象,根本解决不良现象;并且模具在真空条件下容易填充,降低注塑压力和注塑机背压,加快注塑速度,进而减少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成本,改善产品熔接线,提升制品品质。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去除上模、上固定板、进胶系统以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仁和下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28.1、上模;2、下模;3、上模仁;4、下模仁;5、下固定板;6、底板结构;7、下顶出机构;8、抽真空通道;9、连接头;10、第一通道;11、上固定板;12、进胶系统;13、上顶出机构;14、第二通道;15、第一下模仁;16、第二下模仁;17、第一分型面;18、第一上模仁;19、第二上模仁;
20、第二分型面;21、模腔分型面;22、第一腔室;23、第一间隙;24、第二腔室;25、第二间隙;26、第一让位部;27、第二让位部;28、第一密封胶条;29、底板;30、模脚;31、盖板;32、第二密封胶条;33、排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有相互对接的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上固定安装有上模仁3,下模2上固定安装有下模仁4,上模仁3和下模仁4相互盖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
31.下模2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固定板5和底板结构6,底板结构6呈四周封闭,底板结构6上设有下顶出机构7,下顶出机构7依次透过下固定板5和下模2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下固定板5内设有抽真空通道8,下固定板5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抽真空通道8的连接头9,下模2内开设有贯通于下模2的第一通道10,第一通道10与抽真空通道8连通;
32.上模1的上方依次连接有上固定板11和进胶系统12,上固定板11上设有上顶出机构13,上顶出机构13依次透过上固定板11和上模1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上模1内开设有贯通于上模1的第二通道14,第二通道14与第一通道10连通;
33.下模仁4包括有第一下模仁15和第二下模仁16,第一下模仁15和第二下模仁16相互对接形成第一分型面17,上模仁3包括有第一上模仁18和第二上模仁19,第一上模仁18和第二上模仁19相互对接形成第二分型面20,第二下模仁16和第二上模仁19相互对接形成模腔分型面21,其中,第一分型面17、第二分型面20和模腔分型面21均设有排气槽33,第一下模仁15和第二下模仁16均与下模2间隙配合,第一上模仁18和第二上模仁19均与上模1间隙配合,抽真空通道8沿着间隙与排气槽33连通。
3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抽真空通道8的设置,抽真空通道8的一端通过连接头9来与外界的抽真空设备连接,抽真空通道8的另一端沿着下模2与下模仁4整体形成的间隙以及上模1与上模仁3整体形成的间隙,来与第一分型面17、第二分型面20以及模腔分型面21上的排气槽33连通,具体地第一分型面17、第二分型面20以及模腔分型面21上的排气槽33均与各自的分型面内的型腔连通,下模2与下模仁4整体形成的间隙可连通于上模1与上模仁3整体形成的间隙,使得合模后,通过抽真空通道8将第一分型面17、第二分型面20以及模腔分型面21残留的空气抽出,进而使得整个模仁完成处在真空的环境下;
35.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入了上顶出机构13和下顶出机构7,上顶出机构13可用于防止开模的时候产品黏贴在上模1上,下顶出机构7可用于将产品在下模2内顶出脱模,并结合底座结构四周封闭的设置,合模时,只通过进胶系统12上的浇口与外界连通,进而使得模具内部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通过抽真空通道8将下固定板5以及底板结构6内残留的空气抽出,又通过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14的设置,便于抽真空通道8沿着第一通道10以及第二通道14,将上固定板11和进胶系统12内的残留空气抽出,进而使得模具内,上模仁3和下模仁4外的也处在真空的环境下;
36.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气通道的设置,进而对模具整体抽真空,改善产品的填充效果,消除空气气压对成型的影响,从而有效消除制品缺陷、烧焦、气泡等现象,根本解决不良现象;并且模具在真空条件下容易填充,降低注塑压力和注塑机背压,加快注塑速度,进而减少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成本,改善产品熔接线,提升制品品质。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固定板5内设有匹配于下顶出机构7的第一腔室22,第一腔室22与抽真空通道8连通,下模2与下模仁4之间形成连通于第一腔室22的第一间隙23,且第一间隙23又均与第一通道10以及排气槽33连通,上固定板11内设有匹配于上顶出机构13的第二腔室24,上模1与上模仁3之间形成连通于第二腔室24的第二间隙25,第二间隙25又均与第一间隙23、第二通道14以及排气槽33连通,至使抽真空通道8、第一腔室22、第一间隙23、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14、第二间隙25、第二腔室24以及排气槽33相互连通形成抽气线路。
38.在上述技术手段中,抽真空通道8可沿着第一腔室22进而将下固定板5以及底板结构6内的残留空气抽出,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14可呈竖直对应关系,从而达到相连通的目的,抽真空通道8可沿着第一腔室22、第一间隙23、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14、第二间隙25以及第二腔室24形成抽真空路线,进而达到将上固定板11以及进胶系统12内的残留空气抽出的目的,进一步的,第一间隙23和第二间隙25亦可呈竖直对应关系,从而达到相连通的目的,抽真空通道8可沿着第一腔室22、第一间隙23、第一分型面17的排气槽33、模腔排气槽33、第二间隙25以及第二分型面20的排气槽33形成抽真空线路,进而达到将第一分型面17、第二分型面20以及模腔分型面21上残留空气抽出的目的,并且上述两条抽真空线路相通,进而有效提高该模具抽真空的效率。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2上设有对应于第一通道10的第一让位部26,第一间隙23通过第一让位部26来与第一通道10连通;上模1上设有对应于第二通道14的第二让位部27,第二间隙25通过第二让位部27来与第二通道14连通。通过第一让位部26和第二让位部27的设置,第一让位部26和第二让位部27可均具有导角,便于气体的流通。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2的分型面上设有围绕于下模仁4的第一密封胶条28。通过第一密封胶条28的设置,有效提高上模1和下模2合模后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到模具内,进而达到更好的密闭环境。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结构6包括有位于下固定板5下方的底板29,底板29与下固定板5之间设有对称设置的模脚30以及用于盖合模脚30侧部的盖板31。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31的内侧设有第二密封胶条32。通过第一密封胶条28的设置,有效提高底板结构6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到模具内,进而达到更好的密闭环境。
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