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3D打印机

文档序号:36546461发布日期:2023-12-30 02:1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新型

本技术主要涉及3d打印的,具体涉及新型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1、新型3d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2、根据申请号为cn202121434061.0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框架、散热机构和底座,底座安装在打印机框架内,所述打印机框架两侧设有安装孔一,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安装孔一内,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风扇、电机一和通风板,通风板上设有两个通风孔,所述散热风扇通过风扇架安装在通风孔内,散热风扇一侧安装有防尘网板,所述电机一安装在打印机框架一端,电机一与散热风扇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一连接,电机一底端还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底座内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内填充有水,底座上设有凹槽,安装在工作台底端的第二支撑架通过弹簧安装在凹槽内,底座上还设有多个排风孔。

3、上述3d打印机内部高温气体通过散热风扇与打印机外低温气体交换,且打印机两面散热风扇安装位置便于均匀散热,但传统的3d打印机往往采用打印机框架两侧的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该方式中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难以与打印后的产品充分接触,若设置过多散热风扇则容易遮挡框架,影响使用者观察打印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新型3d打印机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新型3d打印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连接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两侧均设有散热机构,两个所述散热机构之间设有引风机构,所述引风机构连接于所述承载箱的外表面;

4、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与所述承载箱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中空转轴,插接于所述中空转轴外表面的支撑框,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框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中空转轴,所述第二中空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引风叶片,所述第二中空转轴的外表面连接有引风罩,所述引风罩远离所述第二中空转轴的一端嵌入于所述引风叶片的壳体上。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空转轴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多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中空转轴延伸至所述支撑框内部的一端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空转轴延伸至所述支撑框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转动盘,相邻所述转动盘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连杆通过转轴与相邻所述转动盘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支撑框内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与相邻所述转动盘同轴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箱外表面的正压风机,所述正压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输风管,所述第一输风管远离所述正压风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内部与相邻所述第一中空转轴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正压风机一侧表面的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风管,所述第二输风管远离所述负压风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内部与相邻所述第一中空转轴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风管和第二输风管均与相邻所述第一中空转轴相插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其一,本实用新型能够不影响使用者观察打印过程的情况下,引导打印后产品上的热气快速排出,以便于使用者取出打印产品,具体为:通过正压风机鼓动气流进入到第一输风管内,以使气流进入到第一中空转轴内部,从而为第一中空转轴供气,第一中空转轴内气体进入到第二中空转轴,从而与轴体连接的引风罩排出,以利用该气流推动产品打印时所产生的热气,在此过程中,通过负压风机使得与其连接的第二输风管内部呈负压,由于第二输风管与第一中空转轴相连接,以使该第一中空转轴相连接内部呈负压,第一中空转轴通过引风罩使得引风叶片附近呈负压,从而吸引吹来的热气排出。

13、其二,本实用新型多个转动盘进行同步转动时,由于转动盘与第二中空转轴同轴设置,从而带动多个第二中空转轴进行同步转动,由于第二中空转轴与引风叶片同轴设置,从而带动引风叶片进行转动,从而利用引风叶片的转动,使得多个引风叶片形成一个平面,以通过该平面进行防护,引风叶片为透明材质,以便于使用者的观察。

1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

1.新型3d打印机,包括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上表面连接有承载箱(20),所述承载箱(20)的两侧均设有散热机构(30),两个所述散热机构(30)之间设有引风机构(40),所述引风机构(40)连接于所述承载箱(20)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转轴(31)的外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多个分流管(311),所述分流管(311)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中空转轴(33)延伸至所述支撑框(32)内部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空转轴(33)延伸至所述支撑框(32)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转动盘(331),相邻所述转动盘(331)之间通过连杆(332)相连接,所述连杆(332)通过转轴与相邻所述转动盘(33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32)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电机(321),所述电机(321)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支撑框(32)内部连接有齿轮(322),所述齿轮(32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环(323),所述齿环(323)与相邻所述转动盘(331)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40)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箱(20)外表面的正压风机(41),所述正压风机(4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输风管(42),所述第一输风管(42)远离所述正压风机(4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0)的内部与相邻所述第一中空转轴(3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4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正压风机(41)一侧表面的负压风机(43),所述负压风机(4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风管(44),所述第二输风管(44)远离所述负压风机(4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0)的内部与相邻所述第一中空转轴(3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风管(42)和第二输风管(44)均与相邻所述第一中空转轴(31)相插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新型3D打印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连接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两侧均设有散热机构,两个所述散热机构之间设有引风机构,所述引风机构连接于所述承载箱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与所述承载箱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中空转轴,插接于所述中空转轴外表面的支撑框,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框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中空转轴,所述第二中空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引风叶片,所述第二中空转轴的外表面连接有引风罩,所述引风罩远离所述第二中空转轴的一端嵌入于所述引风叶片的壳体上。本技术能够不影响使用者观察打印过程的情况下,引导打印后产品上的热气快速排出,以便于使用者取出打印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军,贾成程,王雨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